歡樂土匪鬧民國 四一二章 何應欽的擔心

作者 ︰ 半渡

燈光之下,肖林正在侃侃而談。

「日本方面已經傳來消息,‘九一八事變’尚未結束,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勢力再次抬頭,若槻禮次郎內閣即將倒台,軍部高層面臨大換血,所謂的陸軍三長官都要易人。」

「噢?情報可靠嗎?」何應欽和張學良都是聳然動容,費盡心機想要和日本政府議和,沒想到若槻禮次郎卻要下台了。

「**不離十,情報來自于某日本政府高層人士,應該是真實的。」肖林稍稍打了個埋伏,沒有暴露苦心經營的情報網,又岔開話題說道︰「如果真是這樣,對我們並不是什麼好事,軍方鷹派人物上台,只會不斷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

「嗯,那只好早做準備,和下一屆內閣談判嘍。」何應欽沮喪地搖搖頭,又問道︰「對了,誰會繼任日本首相,有消息嗎?」

「不知道。」肖林說道︰「日本上下對如何侵略中國已經達成共識,有一套完整計劃目標。不管誰繼任首相,都會受到日本軍方的控制,繼續推行所謂大陸政策,中國有亡國滅種的危險!」

「嗯,政治形勢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個問題以後再說。」何應欽對肖林的論斷不太感冒,在他看來,日本人的確有佔領中國的實力,也有吞並中國的野心,但是,英美列強豈能袖手旁觀?只要這兩個老牌列強出面干預,怎麼也到不了亡國的地步。

「不過未雨綢繆總是對的。」張學良插話道︰「肖林兄。你對東北的抗戰前景有何預期,學良願洗耳恭听。」

「東北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優勢和相對發達的工業基礎,日軍早就垂涎三尺,必欲得之而後快。」肖林的語氣沉重︰「只恨日軍勢大,長春沈陽守得了一時,守不了一世,縱然我國通過外交努力暫時保留這兩地的主權。但是強盜早晚有撕破臉皮下手的一天。也就是說,遼吉黑三省大部淪陷是遲早的事情。」

何應欽和張學良對視一眼,都默默無語。東北抗戰初期是打得不錯。但戰爭是綜合國力的比拼,縱然在一場戰役中取勝,也很難改變最終的結果。

肖林接著說道︰「日本佔領東北之後。面臨兩個選擇,一北上,二南下。北上是我們最願意看到的結果,日本和蘇聯開戰,我們樂得坐觀二虎相爭,只要做好準備在關鍵時刻插手進去,有可能一舉收復東北,甚至獲得更大的利益……」

何應欽立刻插話贊同︰「不錯,不錯,蘇俄和整個西方世界對立。日本也早有**剿赤之決心,把這股禍水引到北方,能為我們贏得臥薪藏膽的準備時間,這才是老成謀國之策!」

張學良卻更關心如何奪回東北,問道︰「日本和蘇俄開戰。誰會贏?我們該怎麼做?」

「漢公果然一針見血。」今天張學良表現不錯,肖林看他分外順眼,又對何應欽說道︰「日本和蘇俄開戰當然好,但請何部長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換成日本的角度,是會貿然挑戰強大的北極熊。還是會繼續侵略孱弱的中國呢?」

「這個……」何應欽一時語塞,好半天才說道︰「當年日俄戰爭,蘇俄不過是日本的手下敗將,日本人為什麼不會兩面出擊呢?不管怎麼說,進攻蘇俄會得到列強的支持,侵略中國卻會受到列強的干預。」

「當然,以日本人狂妄的性格,可能會考慮瘋狂的兩面作戰。但是日本人也是最擅長見風使舵的投機主義者,他們在發動對蘇俄的全面戰爭之前,必定會挑起一些小規模軍事沖突,試探蘇聯人的實力,如果踫個頭破血流,就會放棄北上的努力。」肖林說道︰「蘇聯現在正忙于發展國內經濟,還要防備歐洲的形勢變化,只要日本人不再挑釁,他們也不會主動開戰,所謂坐山觀虎斗,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肖林這番話完全是借鑒真實的歷史,日軍佔領東三省後,先後挑起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戰役,被蘇聯紅軍揍了個鼻青臉腫,這才意識到北極熊今非昔比,直到二戰結束都沒敢再招惹蘇聯。

不料何應欽卻是連連搖頭︰「怎麼會?日本陸軍的實力已經超過了他們的老師德國人,如果戰爭爆發,蘇聯人肯定不是對手,西伯利亞有日本急需的石油,日俄之間肯定會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戰。」

青年時代在日本振武學堂留學,何應欽對日軍的戰斗力有一種盲目的崇拜。

肖林在心里暗暗搖頭,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比改變一個國家還要難。

「好吧,我們不爭論日蘇兩軍到底誰會獲勝,讓將來的事實來說話吧。」肖林說道︰「但是必須認識到一個問題,以日本狹小的國土面積,貧瘠的戰爭資源,不足以支持對蘇全面戰爭,他們如果要和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開戰,必須先取得一個大後方,中國,還是日本首選的侵略目標。」

「嗯——」何應欽終于無話可說,老太太吃柿子的時候還知道專揀軟的捏,日本人肯定會先向中國開刀,這個道理非常簡單。

肖林又說道︰「西伯利亞的確有石油,但開采條件非常惡劣,除了石油之外,中國卻有日本所需的各種戰爭物資,比如糧食、鋼鐵、橡膠、煤炭……,從南方到北方,日本人的目標是要霸佔整個中國,這一點請何部長務必明察。」

何應欽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這些年日本步步緊逼,中國節節退讓,總以為日本不過是癬疥之疾,只要給些好處就能相安無事,但隨著日本軍國主義上台。的確需要重新審視對日關系了。

「今日听肖林兄一席話,確有振聾發聵之感。不過,日本如果全面侵華,大江南北處處都是戰場,我們又該如何組織抗戰呢?」

「自古以來,中國每逢亂世兵爭,大都是從北向南實現統一。這里頭的原因很復雜,但最主要的一點,是因為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北方中原地帶。」肖林說道︰「到了近代隨著南方的發展。這個情況出現了改變,比如北伐戰爭,就是從兩廣出兵統一全國的。」

突然提到北伐戰爭。張學良輕輕咳嗽一聲,換了個坐姿,肖林這才意識到,自己戳到少帥的痛處了。

「嗯,日軍如果發動對華全面戰爭,必然首先江南富庶地區,上海南京首當其沖,除此之外,京津地區作為北方的中心,也是日軍重點進攻對象。其次中原各省物產豐富,也是日軍必然攫取的目標。換句話說,整個中國東部地區,從南方到北方,日軍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將佔領區連成一片。以便于有效的使用兵力,調動物資,關東軍南下與華北駐屯軍會師,打通整個大陸交通線。」

「所以呢?」何應欽听得漸漸入神。

「所以我們唯一之計,就是利用廣裘的國土面積與敵周旋,利用縱深換取防御空間。並努力打破日軍的整體聯系。」肖林具體解說道︰「日軍凶蠻,但是登陸作戰補給困難,我們可以在南方實行堅壁清野,並效仿明末抵抗滿清的策略,打造錦州——山海關防線,阻止日軍進犯華北。」

在真實的歷史上,東三省淪陷對日後的全面侵華戰爭影響深遠,日本扶植了一個滿洲國傀儡政權,並通過幾年時間,將東北經營成侵華戰爭的前沿基地,然後挑起「七七事變」,自北向南一舉佔領了大半個中國。

以中國當前的國力,就算無力守住東北,卻一定要守住錦州至山海關一線,為京津乃至整個北中國打造一道堅固的前沿屏障。

「嗯——有理!」

「正該如此!」

何張二人不約而同一起點頭,對肖林的提議表示贊同。

何應欽雖然親日,但本身也是軍事將才,一眼就看出肖林的計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戰略意義非常重要。至于少帥張學良,則自知無力奪回東北,能守住錦州,起碼還保留了關外一塊地盤,保留了重回沈陽的一線希望,最少也能安心做個華北王。

張學良笑著說道︰「以腐朽羸弱的明末,尚能利用關寧錦防線與滿清周旋數十年,要不是李闖內亂,八旗兵也進不了北京。咱們也打造一支今日的關寧鐵騎,和關東軍好好較量一番。」

「是啊,錦州走廊地勢狹窄,不利于大兵團展開作戰,尤其是寧遠、塔山至錦州一段,一面臨海,一面是山,日軍的裝備優勢無法發揮,只要運籌得當,最少可當十萬雄兵。」

何應欽的興致也很高,這是國防大事,正是他這個軍政部長職責所在,肖林的提議只需再完善潤色一番,就具有實際操作價值,這次來東北果然不虛此行。

不料肖林語出驚人︰「何部長說到關鍵處了,塔山至松山一線正是錦州走廊的薄弱環節。」

「噢?為什麼?」何應欽和張學良一時都沒反應上來。

肖林卻早有深思熟慮,說道︰「塔山至松山一線,屬于錦州走廊南段,如果被日軍切斷,錦州就變成一座孤城,在敵人前後夾擊之下,很可能陷落。偏偏日本海軍強大,可以在遼東灣任意選擇登陸作戰,從側後切斷寧遠至錦州的聯系。」

張學良還沒什麼,何應欽的臉騰的一下就紅了,枉自身居軍中高位,卻受到明末歷史的影響,忽視了日軍登陸作戰的可能。二百多年前的八旗兵當然玩不出跨海包抄敵後的大手筆,日本海軍卻是現代化強軍,輕輕松松就能把一個師團送上塔山,所謂可當十萬雄兵的天險反而成了困住錦州的牢籠。

張學良說道︰「是啊,小鬼子的軍艦可厲害,隨便都能登陸,錦州既不是守不住?」

「也不是沒有對應策略,只要我們防患于未然。事先在錦州南部反向設置防線,並建立錦州與熱河之間的補給通道,就不怕日軍登陸包抄。」肖林說道︰「當然,我們還可以將東北江防艦隊調至葫蘆島駐防,以衛護塔山一線,然後在沿岸地區設置灘頭防御陣地,畢竟大部隊登陸會受到地形方面的很大限制。可選擇的登陸點有限。」

大海是天然的屏障,登陸作戰難度高,風險大。不是隨隨便便開著軍艦把士兵送上岸就行了,最危險的階段在于登陸後的四十八小時,如果不能站穩腳跟就會被反撲的敵軍趕入大海。一個不小心就會全軍覆沒,哪怕強大如美英聯軍,在發起諾曼底登陸之前也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

肖林沒指望用東北江防艦隊擋住日軍的「大和號」戰列艦,但層層設防可以消耗日軍的進攻能量。除了菲律賓之戰趕走了麥克阿瑟,日軍在真實的歷史上沒打過什麼殘酷的登陸戰,在錦州以南有針對性的設置防線,肖林準備給日軍好好補上這一課。

(菲律賓之戰其實也不殘酷,當時美軍防御空虛,日軍登陸後幾乎摧枯拉朽,麥克阿瑟扔下部隊。自己灰溜溜地坐飛機逃走了。)

「嗯,也只能如此了。不管怎麼說,總比在長城一線防御強多了。」何應欽點了點頭,錦州至山海關防線本身沒有問題,是自己忽視了日本海軍。把臨海當成了地利。

「還有什麼補充的沒有,當年祖大壽是怎麼回事,滿清怎麼攻克錦州的?」張學良有心以史為鑒,卻對這段歷史不清不楚。

肖林點頭道︰「嗯,漢公又說到了第二個關鍵處。」

何應欽和張學良對視一笑,原來少帥也沒拉下。估計也是個黑典型。

肖林老老實實地回答道︰「當年錦州失守,還在于外圍陣地不斷被後金攻克,西平堡、大凌河、廣寧等重要城池相繼失守,錦州最後變成了一座孤城,祖大壽無奈只好投降。」

「西平堡,在哪里?」張學良對古戰場不熟悉。

「就在盤山。」肖林答道︰「對應當前戰局而言,也就是錦州的東側防御,我們以3個師頂在營口一線,堵住旅大日軍西進侵襲錦州的來路,才保證了沈陽之戰的勝利。」

張學良點頭道︰「嗯,明白,明白,要不是肖林兄派出援兵,王樹常幾乎抵擋不住。」

「對,營口到盤錦一線維護錦州以東,歷史上滿清就是從這個方向突破明軍防御的,所以我們要利用這里的山勢地形,再構築一道側翼防線。」

錦州走廊易守難攻,但最怕被敵人攔腰掐斷,好在這一帶山巒起伏,河流眾多,加以經營足可擋住日軍。

「當年明軍敗于八旗兵原因復雜,其戰略思想還是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我們可以仿效。」肖林指著地圖說道︰「首先在營口一帶依托遼河、太子河構築第一道防線,其次在十三山一帶構築第二道防線,然後依托大凌河構築第三道防線,最後在小凌河構築第四道防線,層層設防之下,日軍就算攻到錦州城下,也會變成強弩之末,最後無功而返。」

雖然張何二人又是連連點頭,肖林心里卻清楚,錦州東側的地形優勢遠遠比不上錦州走廊,將來這里的戰斗將最為激烈。

但是不管怎麼說,連續的河汊山巒,都限制了日軍重武器的使用,如果能在這個方向上事先修築大量的永久性防御工事,日軍只憑迫擊炮和擲彈筒,肯定攻不到錦州城前。

「還有沒有補充?」何應欽這回變得謹慎了許多,免得再鬧笑話。

「還有一點,如果我們堵住了錦州山海關一線,還得防備日軍從蒙古草原繞路進犯關內,包抄錦州之側後方向,也就是說,熱河一帶的防御也需要加強。」肖林說著話,抬眼看向張學良,熱河是湯玉麟的地盤,對少帥也是听調不听宣,這里就得看張學良如何協調了。

「不錯,不錯,當年關寧鐵騎在山海關擋著,滿清韃子就走古北口一帶進犯北京,這條線必須得防。」何應欽的歷史功底比張學良好一些。

肖林點了點頭,說道︰「不過現代化戰爭與當年不同,滿清八旗兵以戰養戰,所有補給都靠掠奪補充,才能長途跋涉奔襲直隸北京,但現代戰爭需要大量的彈藥補充,如果日軍出動戰車等機械化部隊,又得解決燃料問題,放開這條線和日軍打一場運動戰,也是可以考慮的一個選擇。」

四十五師等部隊駐地就在察哈爾,三棵樹還有兵工廠和堅固的永久工事,如果少量日軍迂回深入,肖林不介意順手把他們吃掉。

提到湯玉麟,張學良面色呆板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何應欽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肖林,目光中若有所思。

今天一番接觸,何應欽更堅定了取代張學良的信心,但是肖林卻令他忌憚異常,此人遠見卓識,隱隱有龍騰之像,就算自己斗倒了張學良,會不會白白便宜了肖林呢?(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歡樂土匪鬧民國最新章節 | 歡樂土匪鬧民國全文閱讀 | 歡樂土匪鬧民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