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土匪鬧民國 四零一章 驚變

作者 ︰ 半渡

「 當——! 當——!」

震耳欲聾的炮聲打破了沈陽城夜晚的平靜,兩門剛剛運到的240毫米巨型榴彈炮連續射擊,一門指向東北軍北大營,一門對準沈陽飛機場。([138看書網])

正在熟睡的市民都被驚醒,炮聲的間歇中傳來嬰兒驚恐的啼哭,人們驚慌失措,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突然,遠處傳來一陣清晰的喊殺聲。

「banzai——!」

火光照耀下,數百名身穿土黃色軍裝的日軍如惡狼般狂撲亂竄,見到衣衫不整的中國士兵就毫不猶豫開火射擊,在紛亂的槍聲中踏著血泊涌進北大營。

這支日軍屬于駐沈陽第407章會、惑圖滋擾之行為,違者從重責辦!苟有危害日僑生命財產者。不問何人,定以槍決從事!」

多門二郎將身子挺了挺,接著說道︰「給旅順司令部發電,我部已成功佔領沈陽,即將出發支援長谷旅團,進攻長春、吉林。」

多門二郎身為第2師團長。在關東軍中屬于二號人物,上面還有一個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留守旅順關東軍司令部。

與沈陽一樣,關東軍在長春也有駐軍,為第2師團長谷旅團下轄的大島第四聯隊,他們在9月19日開始向長春中國守軍發起進攻,此刻正在激戰之中。

板垣征四郎一一答應下來,然後笑著說道︰「師團長閣下,佔領沈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我們正在創造歷史。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時刻,我提議合影留念怎麼樣?」

「好的,很好!」

多門二郎欣然應允,和板垣征四郎一切腆胸迭肚面對記者的鏡頭,「 嚓, 嚓」的快門聲中,兩名侵略者的驕悍神色永遠定格在畫面中……

「啪」的一聲,張學良將報紙重重拍在桌子上,茶杯被震的跳起老高,茶水四濺,正好打濕了報紙上的頭版照片,多門二郎和板垣征四郎手扶軍刀,目光如鷹如隼。

「張輔臣誤我不淺!」

沈陽就這麼丟了,報紙上已是罵聲一片,國人難以接受這樣的失敗,指責的輿論如洪水般鋪天蓋地。

與真實的歷史不同,此時的張學良膽氣較壯,雖然在日軍多年的積威之下難免惴惴不安,卻沒有喪失抵抗的勇氣。

直接丟掉了沈陽,長春也岌岌可危,日軍利用南滿鐵路四處出擊,向四平,營口,鳳凰城,丹東等要地分別發起進攻,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挑釁和武力訛詐,而是果的全面侵略。

日本人難道真想吞並東三省?不可能吧?東三省一共128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于日本國土的3.5倍,小日本難道真的如此瘋狂?

悔不該輕視日本人的野心,悔不該沒有听從肖林的勸告,盡早加強提防日軍的準備,結果大變突起之時,張作相正在為父奔喪,沈陽城中群龍無首,榮臻見敵先怯,數萬精銳望風而逃。

「數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報紙上悲憤的標題分外醒目刺眼,張學良的目光不由得輕輕哆嗦了一下。

數十萬人其實並不夸張,雜七雜八算起來,張學良旗號下的東北軍將近超過50萬。

張學良直接控制的關內、遼寧部隊不到20萬,肖林指揮的綠腳兵將近10萬,張作相控制的吉林兵5萬人,黑龍江听命萬福麟的大約3萬人,熱河湯玉麟指揮的1.5萬人,還有各種省防軍、非正規部隊、航空大隊、江防艦隊、海防艦隊十幾萬人。

部隊雖多,但是疏于防範。精銳主力都不在遼寧、吉林兩省,以至于釀成這場大禍。

遲疑半晌,張學良終于對副官吩咐道︰「急電通知肖林,調察哈爾、綏遠駐扎之部隊乘火車趕赴營口,增援東北前線!」

日本人已經強行拆開院牆闖了進來,再死死關著東三省的大門毫無意義,關鍵時刻只能依賴綠腳兵。

可惜。事變初起的時候張學良還是太過猶豫,要是9月19日就把綠腳兵調上去,就會主動的多。

「給南京方面再發一封急電。請政府加緊催促國聯調停。」

日本人已經放手開打,東北當局已無和日本直接交涉的意義,只有指望列強伸手相助。但是。英美的態度又會如何呢?……

旅順,關東軍司令部。

本莊繁司令官和三宅光治參謀長紋枰對坐,正在手談。

棋子敲在棋墩上的聲音清越空寂,猶如寒山古鐘,令人清爽愉悅,兩名關東軍的最高首腦正在享受這難得的輕松。

「三宅君,你輸了。」本莊繁在二路一擠一撲,一串手筋如行雲流水,瞬間就把三宅光治的一塊黑棋滾打包收,變成了一個大秤砣。然後被白棋一兜一罩,已經沒有生路。

關東軍司令官是本莊繁,在日本陸軍部頗有威望,尤其得到田中義一大將的重視。他曾擔任過張作霖將軍府的顧問、駐華使館武官,對中國特別對中國東北十分熟悉。策動侵華的陰謀分子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石原莞爾、花谷正等軍官,都是其得意的幕僚。

「司令官閣下果然高明,在棋盤上的攻勢也令人無法阻擋,和您的指揮藝術頗有相通之處。」三宅光治毫不吝惜贊美之詞,前線剛剛傳來捷報,繼吉林重鎮長春被長谷旅團佔領。日軍又佔領了四平和鳳凰城等十幾座重要城市,戰事之順利出乎意料,東北軍的表現就像軍事演習中的對手,一戰即潰非常配合。

三天時間,出動了一萬余日軍,就佔領了大半個遼寧和吉林,還能奢望更完美的結果嗎?

「總得來說,我軍的進展令人滿意,但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本莊繁站起身來,為三宅光治倒了一杯茶,三宅光治連忙恭恭敬敬地接了過來,對司令官表現的非常尊重。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軍方激進派精心策劃和組織的一場冒險,三宅光治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身為關東軍參謀長,他可以說是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等人的第一支持者,承上啟下,將這些年輕的佐級軍官和軍部高層直接聯系起來。

當然,沒有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的有意縱容,也不可能搞出「九一八事變」這麼大的動靜,對本莊繁這種「開明」的高級將領,三宅光治充滿了感激之情。

「請問司令官閣下,您是指營口和丹東戰事嗎?」

「是的,我軍在營口和丹東都遭到了敵人的強力阻擊,對手的番號和兵力不明,但很明顯,這是剛剛調來的援兵,否則無法逃過我軍的情報監控。」本莊繁說道︰「營口是聯系東北軍關內關外的戰略要地,丹東阻擋我朝鮮駐屯軍增援滿洲,東北軍增援這兩個地方,位置選的非常精準,張學良也不是一個徹底的草包。」

「我完全同意司令官的見解,但不出意外的話,我軍還是能夠順利拿下丹東。」三宅光治笑著說道︰「只要朝鮮的第39混成旅團渡過圖們江,兩面夾擊下敵人很快就會崩潰。」

「希望如此,但是營口呢?」本莊繁皺著眉頭說道︰「不能佔領營口,就不能阻擋源源不斷趕來增援的中隊,隨著戰局的擴大和復雜,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說著話,本莊繁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看著窗外的大海默默發呆。

和那些年輕的少壯派軍官不同,本莊繁中將雖然也贊成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但是板垣征四郎等人還是「好意」將他蒙在鼓里,直到「九一八」當晚開始進攻北大營,才想本莊繁報告事變已經發生。

少壯派軍官一心為國建立功勛,為防止事敗後牽扯過大。所以由幾名佐級軍官負責具體執行,將高層將領綁架上車。這就是板垣征四郎等人所謂的好意。當然,本莊繁也樂得如此,心照不宣,非常配合。

不過按照本莊繁事前了解的情報,這場事變應該在九月底才發動,提前了十余天出乎他的意料。更令人擔心的是。事件所有的執行人都出自他麾下的關東軍,軍部至今尚未表態,更別提日本政府和天皇。

按照日本陸軍刑法。未經許可私自向外國開戰是死罪,是否繼續擴大戰爭,本莊繁猶豫再三還是難下決心。

「通信官。記錄電報。」

沉默良久,本莊繁終于拿定了主意,一字一句地念道︰「事態既已發展到如此地步,便應趁此大好時機,先令我軍積極維持整個滿洲之治安,是為至要。為此,需要平素編成的三個師團的增援,而未來對此所需之經費,則可確保由滿洲負擔。」

和張學良的期望不同,關東軍從一開始就打算侵佔整個東北。

「對前線將士發布訓示。當次多變之時局,本司令官已下重大決心,對于所有妄圖有侵犯之虞者,均應主動采取斷然措施,予以膺懲!為維護帝國滿蒙之利益。共圖伸展國運之大業,關東軍數萬將士應有必勝之決心……」……

事變發生後三天,9月21日的早上,一輛滿載日軍的軍用列車從長春駛出,倒著向著吉林市緩慢開去。

多門二郎坐在車廂里,無心欣賞東北平原如詩如畫的景色。低頭皺眉想著心事。

正在此時,一名身穿中將軍裝的中人小心翼翼地蹩到面前,用流利的日語說道︰「司令官閣下,咱們的速度太慢了,是不是把車頭調過來,開快一點?」

說話的是吉林省中將參議安玉珍,熙洽派來的特使,負責接引日軍進入吉林市。憑著他和另外一名特使張燕卿的三寸不爛之舌,終于使得多門二郎相信了他們的誠意,帶著部隊乘火車前往吉林市。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多門二郎讓火車倒著開,車頭在後,車尾在前,擺出了一副隨時準備逃跑的架勢。于是乎,這輛火車就由車頭推著,晃晃悠悠地以每小時十幾公里的速度爬行。

安玉珍使了個眼色,另一名特使張燕卿連忙也幫腔道︰「請司令官放心,吉林的中隊絕不會抵抗,鐵路沿線也經過戒嚴,不會受到襲擊。如果路上有半點差錯,請司令官閣下立刻槍斃我們二人!」張燕卿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頗有些視死如歸的氣概。

「你們?你們的生命能比得上八百名日本皇軍?」多門二郎輕蔑地看了他們一眼︰「中國有一句老話,兵不厭詐,我必須對手下的士兵負責。不用說了,繼續保持試探性開進,謹慎一些沒有壞處。」

吉長鐵路線不屬于日本人的「滿鐵」管轄範疇;多門二郎的部隊在長春南嶺和寬城子遭到中國守軍激烈抗擊,傷亡慘重心有余悸。

不過,這一次的確是小心過頭了,經過十二個小時的「長途跋涉」,這列火車終于開到吉林,無驚無險,風平浪靜。

在站台上守候多時的熙洽早已又餓又累,精心準備的歡迎隊伍也如斗敗的公雞,就著站台上橫七豎八地坐了一地。

「來了,來了!」有人喊了起來。

天色已黑,遠處傳來一陣隆隆的車輪聲,熙洽不由得精神一振,連忙抬眼看去。

什麼東西?遠處一道黑影燈光全無,猶如一條黑壓壓的爬蟲,尾巴後面卻甩出兩道雪亮的燈光,愈來愈近。

這是火車?熙洽有些模不著頭腦,就這麼楞在站台上,瞪著眼看著火車倒進站台。

直到車廂門打開,跳下一隊神色緊張的日本兵,眾人這才反應過來,真的是主子來了!

「奏樂,奏樂!」

樂隊奏響臨時排練的《君之代》,稍微有些走調,但勝在態度誠懇,剛剛踏上站台的多門二郎神色一輕,已經向熙洽伸出手來。

「熙洽君,我們又見面了,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次握手。」多門二郎已經迷上了這種創造歷史的感覺,擺好姿勢等待記者拍照。

天已經黑了,照片的效果可想而知,幾名記者楞了一下才湊上前來, 里啪啦照個不停。

和幾位頭面人物一一點頭握手,熙洽再次湊到跟前。

「老師,能夠在吉林再見到您太高興了,我已經為您安排好了住處,就在車站附近的名古屋,可以當做第2師團的臨時司令部。」

「很好,能和熙洽君這樣睿智的政治人物打交道,非常輕松愉快,我相信,今後的合作也必然是令人期待的。」多門二郎的笑容和藹可親。

「一定,一定,我們一定會合作愉快的。」熙洽受寵若驚。

當天晚上,多門二郎和熙洽進行會談,一言不合隨即摔門而去,蜂擁而入的日軍士兵用刺刀逼著熙洽,在多門二郎制定的文件上簽字。

3日後,東北邊防副長官公署和吉林省政府宣布撤銷,中隊從吉林撤出,接受日軍繳械,張作相苦心經營的吉林軍就此一蹶不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歡樂土匪鬧民國最新章節 | 歡樂土匪鬧民國全文閱讀 | 歡樂土匪鬧民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