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 最新章節 第十七章 郭子儀的決斷

作者 ︰ 殷揚

第十七章郭子儀的決斷

「隆隆!」

如雷的蹄聲驚天動地,震得地此都在抖動,二十萬唐軍在郭子儀的率領下,快速前進。

二十萬唐軍佔地數十里,好象一片涌動的海潮,黑壓壓一片,很有威勢,很是駭人。

濺起的煙塵組成一朵巨大的烏雲,垂地遮天,半邊天空黑沉沉的。

將士們歡天喜地,精神抖擻,極是振奮,一邊行軍,一邊議論。

「大唐終于對大食用兵了,我們有幸能參與此戰,這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是啊,能參與此戰,此生何憾?」

「自從太宗年間大食攻滅波斯起,大食就與大唐為敵。那時節,大食的國力不強,還未東進,未與大唐刀兵相見,兩國的交手主要是在邦交斡旋。後來,大食國力強盛,版圖急劇擴張,大舉東進,攻佔安國等地,與大唐接壤,終于在西域刀兵相見,大戰數十年。」

「數十年來,大食雖是屢為大唐所敗,卻是敗而不衰,屢敗屢戰。而大唐為吐蕃牽制,難以大舉西進。如今,大唐滅了吐蕃,終于可以全力西進,與大食決一死戰了。」

唐朝與大唐交手百年,真正刀兵相見的時間並不長,主要是在唐玄宗時期。

「可惜啊,若是太宗皇上當年不拒絕出兵,而是果斷的派出大唐西進,增援波斯,讓大食無法滅掉波斯,大食的氣焰不會有今日之盛。」

唐太宗年間,大食進攻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在滅亡之際派使者入長安,向唐太宗求救,請求唐太宗派兵增援。這事太過重大,唐太宗舉棋不定,難以決斷。遂與大臣再三商議,最後拒絕了。

這事唐人婦孺皆知,很是惋惜。

在唐太宗時期,大食的國力並不強,處在奠基期。直到大食滅掉波斯。其國力才大為提升。要知道,波斯帝國是中東地區的老牌帝國,在中東地區稱霸上千年,積累的底蘊不需要說的,滅掉波斯帝國後,大食得到波斯帝國的積累,無論是疆域。還是文明、科技,都有一個質的提升。

從此以後,大食就變得異常強大,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唐太宗年間的確是阻止大食崛起的良機,可惜的是。唐太宗拒絕了。

「太宗皇上精明過人,一代雄主,為何拒絕出兵呢?」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唐朝百姓的問題,討論了上百年,卻是沒有結果。

尤其是在唐朝對大食大舉出兵之際,唐人主討論得更加多了。茶余飯後總要議論一通當年唐太宗拒絕出兵的原因。

「太宗皇上是不得不拒絕。」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只見郭子儀和李光弼並騎而來。

「不得不拒絕?為何呀?」將士們听得更加糊涂了。

唐太宗當年拒絕出兵,錯失了一個撲滅大食帝國的良機。這讓人惋惜不已。尤其是,後來大食為禍日烈,對唐朝的威脅越來越大之後,唐人就更加惋惜了,很是感慨,若是當年唐太宗出兵的話。就不會有今日大食之禍。

「將軍,是不是路途太過遙遠?」有兵士大聲問道。

唐太宗拒絕出兵一事。很多人把原因歸結于路途太過遙遠,難以補給,後勤的壓力太大,這才不得不拒絕出兵。

這不僅是後人的看法,也是當時唐人的主要看法。

「路途遙遠,我們大唐男兒不怕,莫要說去波斯,就是天之角,海之涯,大唐男兒也不會皺一下眉頭。可惜,太宗皇上卻拒絕出兵。」又有兵士狠狠搖頭,惋惜之意再明白不過了。

「說得好!」郭子儀和李光弼齊聲贊賞︰「大唐男兒不懼任何艱險,此去大食雖是萬里之遙,大唐男兒又何懼?」

「大唐男兒無懼!」將士們齊聲高喝響應。

「太宗皇上之所以拒絕出兵,並不是路途遙遠,補給不上,而是因為在當時,大唐要出兵,必需從突厥的土地上通過。而突厥是大唐的死敵,絕不允許大唐從突厥的土地上通過。」郭子儀為將士們解釋,道︰「要想出兵增援波斯,必先得滅掉突厥。若是突厥不滅,大唐之軍無法通過。」

郭子儀說的突厥是指西突厥。

突厥本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南北朝時期強大起來,統一了大漠,成為雄踞大漠的龐然大物。自此以後,突厥就開始對中原進行滋擾、擄掠,為禍日烈。

在隋文帝剛剛登基之時,突厥就出兵十幾萬大軍進攻北方,為的是威懾隋文帝,要給隋文帝下馬威,要讓隋文帝屈服,撈取最大的好處。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一代雄主,當然不會屈服,沉重應對,調集兵馬,依據長城進行防御,終于抵擋住了突厥的進攻,暫時解除了突厥之危。

這次事件使得隋文帝敏銳的意識到突厥的威脅,一方面花費大力氣重修長城,調集兵馬,駐守于此,這道以長城為依托的防線很好的抵擋了突厥的進攻,為隋文帝統一中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後人多罵秦始皇修長城勞民傷財,而又沒有用處,這不過是不了解情況,亂說一氣。要是沒有長城,隋文帝能以對付北方的突厥,難以統一中國。

另一方面,隋文帝尋思徹底解決突厥的良策。當時的突厥非常強大,實力強橫,比起強橫的匈奴一點也不遜色。更讓隋文帝難辦的是,當時的中國不象漢朝那樣是統一的王朝,而是南北分裂,要徹底解決突厥談何容易,比登天還要難。

就在這時候,隋文帝發現了一個人才,叫長孫晟。說起長孫晟,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的大名,不過,只要說起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後,知道的人就很多。長孫晟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後的老爹。

長孫晟向隋文帝提出扶弱抑強,分化瓦解之策,就是在突厥內部挑起矛盾,讓突厥內亂。突厥諸部中,誰強隋朝就派軍打誰,誰弱就扶鋤誰,讓突厥總是誰也奈何不了誰,無法統一,力氣無量集中。

隋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經過長期的努力,最終把一個強大的突厥大帝國一分為二,遂有東!!突厥和西突厥之分。

突厥分裂之後,隋唐兩朝抓住機會,各個擊破,先後滅掉了東!!突厥和西突厥。後人多把突厥滅亡的功勞算在李靖和蘇定方頭上,其實,滅掉突厥的真正大功臣是長孫晟。若無他的奇策,突厥不分裂,而是一個統一的大帝國的話,唐朝要想滅突厥很難很難。

波斯滅國之際,唐朝雖然滅了東!!突厥,西突厥還沒有滅亡。而唐朝因為滅了東!!突厥,正在籌備滅西突厥一事,無法分兵西進增援波斯。更別說,要去波斯,必須要從西突厥的領土上經過,作為死敵,西突厥會讓唐軍通過嗎?

答案不言自明,無論如何不會允許唐軍通過。不僅不讓唐軍通過,反而會派出軍隊攻擊唐軍,這是必須的結果。

以唐太宗的精明,並非不知道增援波斯的好處,只是力有不逮,最終才不得不拒絕出兵。

要知道,唐太宗朝人才眾多,賢臣無數,名將如雲,猛將千員,若是有機會,唐太宗豈能錯失?

條件不成熟,實令人惋惜。

「將軍所言極是有理,今日方知太宗皇上拒絕出兵的原因。可惜了,若是晚上數十年,大唐滅了的突厥,打通了與大食的交通,一定會出兵。」將士們恍然,大是感慨。

「沒錯。」郭子儀問道︰「眼下到什麼位置了?」

「我剛剛問過,我們所在位置正是龜茲的正北方向。」李光弼眼中精光暴射︰「郭將軍,這是我們的機會呀。」

「你說得不錯,這的確是我們的良機。」郭子儀眉頭一擰,道︰「大帥讓我們臨機決斷,是去碎葉城,還是折向南方,直取龜茲,由我們定。眼下的位置非常好,只要我們折向南行,直插龜茲的西面,截取在龜茲的波斯大軍退路,就可以全殲波斯大軍。再有大帥率軍從東面進攻,我們里應外合,全殲大食的成算很高。」

李光弼的眉頭緊擰,沉吟著道︰「眼下的確是一個難得的良機。可是,要實現這一謀劃,還將面臨天大的困難。」

「我們在大漠中,大帥從絲綢之路進入西域,兩軍相距遙遠,難以協調,難以同聲發起進攻。」郭子儀接過話頭,道︰「若困難僅僅是這樣的話,倒還好辦,我們與大帥有飛鷹,只需加強聯絡就成。」

「真正的困難在龜茲,誰也不知道龜茲難堅持到何時?」李光弼很是憂慮,道︰「若從全局看,即使龜茲被攻破,對于我們的壞處也不是很大,只要能把大食軍隊全殲在龜茲城下,這點代價我們付得起。」

說到此處,李光弼話鋒一轉,道︰「高都護以區區數千之眾,獨對大食數十萬之眾,其間的艱難險阻,難以想象。在我們進入西域之後,若是發生此等事,這豈不是寒將士之心?」

高仙芝困守孤城,以區區數千之眾與阿布?穆斯林的數十萬大軍對抗,這是何等的氣慨,氣壯河山,若是在唐朝援軍沒有進入西域之時龜茲陷落,倒沒什麼。若是在唐朝大軍進入西域後,龜茲陷落,那就太傷人心了。

「大帥明白此點,這才明知可以利用龜茲做一篇大文章,卻是沒有謀劃。」郭子儀臉色一肅,道︰「我意,我們先折向南行,準備進攻龜茲。同時,派出飛鷹,與大帥協調,看看能否成功?」

「我贊成。」李光弼重重點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天下最新章節 | 大唐天下全文閱讀 | 大唐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