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 最新章節 第五十八章 和談

作者 ︰ 殷揚

第五十八章和談

第五十八章和談

「隆隆!」

唐軍快速前進,蹄聲如雷,濺起大片大片的冰雪,聲勢極為壯觀。若是從空中望去的話,只見一片人潮馬海,汪洋恣肆,不可阻擋。

「監軍,到了我們歇息的時候了。」李白吐出一口長氣,提醒一句。

「好吧,就歇息一陣。」李昌國點頭,就要下令。

就在這時,李毅飛馳而來,大聲稟報︰「稟監軍,吐蕃使者求見。」

「肯定是前來花言巧語,要我們退兵的。」李白眉頭一擰,一抹冷笑浮現在嘴角。

「沒錯。」郭子儀他們大聲附和。

「監軍,見不見?」眾人的目光落在李昌國身上。

唐軍自從越過了積石山,一路勢如破竹,吐蕃沒有絲毫防備,唐軍兵臨邏些只是時間問題,壓根沒必要見吐蕃使者。

「見。有些東西正好讓墀德祖贊知道。」李昌國點點頭。

李毅領命,去帶吐蕃使者。沒多久,吐蕃使者被帶了過來。

吐蕃使者四十余歲,身著狐裘,頭戴皮帽,一顆頭顱高昂著,頗有些傲氣,就是他臉上的緊張神態出賣了他的底氣不足。

唐軍已經進入了吐蕃月復地,行軍千里,吐蕃無法應對,他能有什麼底氣呢?可是,作為吐蕃使者又不能認慫,他只能裝。遺憾的是,處身唐朝大軍中,他要裝也是裝得不太像。

李白他們強忍著笑意,緊抿著嘴唇,靜等李昌國發落。

李昌國一揮手︰「傳令各軍,加快前進。趕到邏些扎營。」

「遵命!」眾將轟然相應,聲音如同雷鳴。

吐蕃使者臉色大變,再也裝不下去了,忙沖李昌國見禮道︰「吐蕃使者央金見過監軍。」

「說吧,墀德祖贊讓你前來,有何事?」李昌國一拍馬背,戰馬嘶鳴,馳騁得更快了。

「監軍,能否讓大軍停下?」央金額頭上見汗了。

唐軍一刻不停,不需要想也知道這是直奔邏些而去,這是吐蕃最擔心之事。

雖然邏些集中了數十萬大軍,不過,唐軍來得太突然,吐蕃還沒有做好應戰的準備,若是唐軍突然趕到,後果不堪設想,他要想方設法讓唐軍停止前進,哪怕是一時三刻也是好的。對于吐蕃來說,時間太過寶貴了,一時三刻也是寶貴的。

「哼!這就是墀德祖贊讓你來的原委?不必說了,你回吧。」李昌國看都不看他一眼,只顧著策馬前進。

「不不不,監軍誤會了,這是我的請求,我的小小請求。」央金額頭上的汗水冒得更厲害了,他雖是頭一遭見到李昌國,卻是知道這個李昌國很難對付。

李昌國懶得答理他,只管策馬前行便是。

「監軍,央金奉贊普之命前來,帶著吐蕃與大唐的友誼而來,還請監軍看在兩國百年的友誼份上,不要再向邏些進軍了。」央金忙以請求的口吻道。

「空話。」李昌國眉頭一擰,如同出鞘的利劍,央金看在眼里,心中一突,只听李昌國接著道︰「大唐上順天意,民心,前來吐蕃除暴安民,你告訴墀德祖贊,打開城門,迎接王師。若有半個不字,準叫吐蕃覆滅。」

聲調並不高,卻是具有讓人震憾的氣勢,央金听在耳里,一顆心怦怦直跳,忙分辯道︰「監軍,您誤會了,大吐蕃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何來除暴安民之說?」

「吐蕃殘暴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奴隸多如牛毛,這不是暴政,還有什麼是暴政?」李昌國目光如劍,盯著央金。

吐蕃是奴隸制度,國中的奴隸多不勝數,佔了整個口眾的一半以上,李昌國以此說事,央金就是有一百張嘴也是無法分辯,張大了嘴,半天說不出話來。

「如此暴政,大唐不除誰除之?」李昌國的聲調不高。

央金听在耳里,都快暈過去,奴隸制是吐蕃最大的問題所在,誰也無法辯駁。

好在央金有點急智,知道若是再在此事上糾纏下去,無異于自取其辱,忙轉換話題︰「監軍,贊普說了,若大唐能歸還大非川、石堡城,大吐蕃自此以後與大唐和睦共處,絕不再滋擾大唐。」

「哈哈!」李昌國還沒有說話,李白他們就是一通大笑,眼中全是譏嘲之色。

大非川和石堡城被唐朝收復,唐朝豈能歸還給吐蕃?

央金听了眾人的笑聲就知道不妙,好在吐蕃也沒有真的認為僅憑幾句空言就能收回大非川和石堡城,他雖然心驚倒也不慌。

果然,只听李昌國淡淡的道︰「石堡城本為前朝所築,吐蕃趁著隋末大亂之際據為己有,為禍百年,如今,大唐收回,豈有再歸還給吐蕃的道理?」

略一停頓,冷冷的道︰「若是大唐真把石堡城歸還吐蕃,吐蕃就會變本加厲,對河湟之地大舉滋擾,哼。」

「監軍,您多心了,不會的,不會的,大吐蕃決不會的。」央金忙著保證,卻是很無力,決不會有人信。

石堡城是非常好的門戶,若是重新回到吐蕃手里,吐蕃在頭幾年興許不會滋擾唐朝,說不定還會做出一副友好的姿態,幾年以後必然滋擾唐朝。

「監軍,為了大吐蕃與大唐的友誼,石堡城大吐蕃可以贈送給大唐,還請大唐把大非川歸還。」在李昌國的強勢面前,他不得不退讓。

「噗!」李白他們再也忍不住了,失笑出聲。

「大非川本是華夏之地,被吐蕃侵佔,以此為基,對河湟之地大舉滋擾,若是大唐歸還給吐蕃,無異于自己捅自己一刀。」李昌國哪會上他的當,嚴詞拒絕。

吐蕃滋擾唐朝百姓,就是因為大非川的存在。若僅僅是石堡城落在吐蕃手里,吐蕃為禍不會如此之烈,因為大非川物產富饒,是吐蕃極為重要的經濟區,這是吐蕃滋擾唐朝的最好戰略基地。

提及石堡城和大非川不過是後面的和談打基礎,央金也沒有抱希望,只得再度退讓︰「監軍,大吐蕃和大唐的友誼百年不逾,松贊干布娶了文成公主,墀德祖贊娶了金城公主,請看在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為兩國帶來的友誼,把積石山歸還。」

唐朝大軍已經攻入吐蕃月復地了,要唐朝歸還石堡城和大非川那肯定不現實,讓唐朝歸還積石山倒有可能。

積石山如此難打,唐朝雖然這次打通了,下次未必有如此好運。再說了,若是吐蕃收回了,肯定會對積石山中的防務重新調整,使之更加難打。

「友誼?吐蕃把兩國的友誼放在了心上?」李昌國冷笑,駁斥道︰「大唐一片真心,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然而吐蕃卻是時不時就要滋擾大唐。一旦吐蕃打不過大唐,贊普就會請出公主周旋,美其名曰為了兩國的友誼,實是緩兵之計,一旦喘息過來,又對大唐大打出手。你說,大唐還會再上當麼?」

文成公主進藏換來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吐蕃和唐朝的關系比較好,很少發生戰爭,這並不是因為友誼,而是吐蕃不得不為。

一是當時吐蕃才統一,國力還不強,極需要穩定。二是因為唐太宗在位,唐朝非常強勢,吐蕃難以企及,不得不和平共處。三嘛,也許松贊干布真的喜歡文成公主。不過,政治婚姻,有多少是真心喜歡,誰也說不清。

金城公主進藏,純粹就是吐蕃利用的工具,有了金城公主在吐蕃,墀德祖贊就是進退自如。準備好了,就與唐朝大戰一場,能撈到好處就撈,撈不到好處就請出金城公主來周旋,打著兩國友誼的幌子,要唐朝退兵。

這種事,墀德祖贊是得心應手,在唐中宗、唐睿宗時期取得巨大的成功。直到李隆基登基以後,唐朝國力強盛,他這手段方才無用。

李昌國這話是一針見血,央金張大了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

每當吐蕃處于不利地位,吐蕃就祭出友誼這桿大旗,總是百試不爽,這次卻是不靈了,央金一顆心直往下沉。

然而,還有讓他更加心驚的,只听李昌國道︰「墀德祖贊很會演戲,數度被大唐打敗,大唐遣使前來問罪,他就請出金城公主周旋不說,還拿出太宗皇上的旨意,自承甥舅之親,裝出一副誠惶誠恐,知錯就改的樣兒。可是,一旦他恢復過來,照打不誤。大唐不能再相信他了,為了兩國的友誼,積石山還是由大唐掌控的好。」

金城公主入藏是墀德祖贊的護身符,有機會就對唐朝下死手,一旦失敗就請出金城周旋,再配合他的演技,請出唐太宗的手詔,百試百靈。

這是墀德祖贊的「撒手 」,能看破的人不多,李昌國卻看破了,央金有吐血的沖動。

積石山的重要性不需要說的,要唐朝吐出來幾乎不可能,央金愣了愣,退而求其次︰「監軍,積石山是大吐蕃的門戶,對大吐蕃極為重要,若是大唐不歸還,大吐蕃誓必血戰到底。」

「血戰到底?大唐就怕你不來,有多少手段盡管使出來。」李晟冷冷一笑,大聲吼道。

這話說到眾人心坎上了,眾人打量著央金,不住咧嘴角,數十萬唐軍攻入吐蕃月復地,不怕吐蕃大戰,就怕不戰。

「監軍,為了兩國的友誼,大吐蕃也不必全部收回來,收回一半就行。這是看在兩國友誼的份上最大的退讓,不能再少了。」央金苦著一張臉。

積石山那麼險要,只要有一座關隘在手里,整個積石山就不能通過,這話貌似沒有全收回,與全部收回沒差別。

「為了兩國的友誼,大唐也不多要,只要把邏些給大唐就可以了。」李昌國針鋒相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天下最新章節 | 大唐天下全文閱讀 | 大唐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