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飛機 作品相關 日本二站時的其他飛機資料

作者 ︰ 月月逍遙

>.

97式艦載魚雷攻擊機

1935年日本海軍命令中島公司與三菱公司分別研制新式艦上魚雷攻擊機,稱做10試艦上攻擊機,海軍將從中間挑選競爭獲勝者投產,中島公司與三菱公司都在1937年拿出了自己的10試艦上攻擊機,這2個公司的飛機外觀近似,『性』能差不多,中島公司采取了起落架可折疊收放的設計,而三菱公司的則采取固定起落架設計,三菱的魚雷機雖然采取固定起落架設計,但由于發動功率更大,反而飛行速度中島公司的魚雷機還快,最後日本海軍難以取舍,決定干脆中島公司與三菱公司的試制魚雷機全部投產,每種都要一些,于是中島公司的b5n就被命名為海軍97式1號艦攻,而三菱的b5則被稱做97式2號艦攻,97式1號艦攻裝備部隊後,因為重量輕而且低速飛行時安定『性』好,有利于在航母上起降,所以97式2號艦攻更受歡迎,軍方不停的追加訂單,產量大大的超過了97式2號艦攻,97式1號艦攻的改良型稱做97式3號艦攻,換裝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戰爭期間多數b5n實際都是97式3號艦攻也稱做97式艦攻12型,至于97式1號艦攻也稱97式艦攻11型

97式艦攻服役後立即就投入了中國戰場,由于載彈量大,機動『性』好,飛行速度也早先海軍的雙翼魚雷機快的多,因此發揮了很大的威力,日軍海軍對此很滿意。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戰爭初期97式艦攻參與了日軍航母戰隊幾乎所有的作戰行動,並取得了重大戰果,直到1944年才被天山艦攻完全取代,不過到1945年已經轉入預備役訓練機的97艦攻再度復出充當『自殺』特攻機,又活躍在了第一線,到戰爭結束時97式1/3號艦攻還殘存134架

飛機資料(97式1號艦攻)

翼面積

37.702

自重

2,107kg

最大重量

3,650kg

最大航速

370k/h

續航距離

1,090∼2,260k

上升限度

7,400

螺旋槳

3葉變速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710馬力中島3型星型氣冷9缸發動機-1

乘員

3名

武裝

7.7機槍-1航空魚雷-1或航空炸彈800kg

總生產數

1250架

主要型號

1號(b5n1)︰安裝3型(標稱710馬力)發動機,後來改稱97艦攻11型

1號練習用攻擊機(b5n1k)︰1號艦攻的教練型

3號(b5n2)︰安裝11型(標稱970馬力)發動機,後來改稱97艦攻12型

b6n天山式艦載攻擊機

中島公司97艦攻的高『性』能後續機,1939年海軍命令中島公司以14試艦攻的名義開發,1941年春原型機完成,b6n安裝大型的大功率發動機,並且使用了層流翼設計,飛行速度97艦攻快的多,而且運動『性』能優良,堪稱當時最佳艦上魚雷機,b6n天山艦攻沒有采取封閉彈艙攜彈設計,減輕了重量,提高運動『性』能,由于采用了大型的大功率發動機,飛機尺寸與重量都較大,因此設計中主翼與垂尾均可折疊,以節約艦上空間

不過b6n天山艦攻的『性』能雖然高,但卻長時間無法派駐航母上使用,因此讓日軍傷透了腦筋,主要原因是安裝了發動機與4葉螺旋槳後,經常會造成過熱與震動問題,等好不容易解決了散熱與震動問題以後,又出現了因b6n重量較大,掛載了魚雷以後無法從航空母艦上安全起飛的問題,這樣b6n天山艦攻上艦服役的時間不斷的向後推遲,日軍航母戰隊只得繼續訂購使用老舊的97艦攻,等到所以問題解決以後,竟然已經是1943年下半年的事情了,到1944年6月才大量部署在航空母艦上投入了戰斗,而此時日本有經驗的魚雷機駕駛員已經極度缺乏,新手駕駛著天山艦攻並不能發揮雷擊威力,在歷次出擊中都沒有取得重大戰果,投雷命中敵艦的記錄罕見,戰爭後期隨著日軍航母力量的瓦解,b6n天山艦攻被部署在地面基地里,一部分安裝了雷達,主要用于夜間攜帶魚雷偷襲美軍艦艇,另外一些干脆充當『自殺』飛機,反正那些新飛行員無法靠投雷擊沉敵艦,索『性』利用b6n天山艦攻超低空飛行『性』能好,容易躲避雷達追蹤的特點,對美軍艦艇實施『自殺』攻擊

b6n的後期型號使用發動機,功率稍,不過重量更輕而且有推力排氣裝置,所以反倒單位功率更高,飛行速度更快,航程更遠,各項『性』能指標都有所加強。天山艦攻的魚雷並不掛載在機身中心線上,而是偏右30公分,以避開機首左側的機油冷卻器。日軍航母上不裝彈『射』器,飛機是靠自身動力起飛,天山艦攻由于重量較大,掛載魚雷以後需要安裝2枚助推火箭加力才能安全起飛,天山艦攻出現的很早,但實際使用的太晚了,在魚雷攻擊方面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威力

飛機資料(艦上攻擊機天山12型)

翼面積

37.202

自重

3,010kg

最大重量

5,200kg

最大航速

481k/h(高度4,000)

續航距離

1,743∼3,042k

上升限度

9,800

螺旋槳

4葉定速變矩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1680馬力三菱25型復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1

乘員

3名

武裝

13旋回機槍-1,7.92旋回機槍-1航空魚雷-1或航空炸彈800kg

總生產數

1268架

主要型號

11型(b6n1)︰安裝11型(標稱1750馬力)發動機的初期型試制型,共133架

12型(b6n2)︰安裝25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

12甲型(b6n2a)︰安裝了雷達的12型

13型(b6n3)︰安裝25丙型發動機,座艙風擋重新設計,只有試制機

流星式艦載轟炸機

流星與流星改是日本海軍二戰期間第1種艦載雙重任務轟炸機,可以完成俯沖轟炸水平轟炸與魚雷轟炸任務,流星生產工藝簡單,零件數不到0戰一半,主翼為倒鷗型,其雙重襟翼與副翼襟翼聯動以提升低速『性』能,這種艦載轟炸機『性』能非常高,速度快並具有戰斗機的格斗『性』能,實戰中這種飛機很難攔截,不過流星改的生產同樣受東海地震影響而被破壞,出現的太晚,戰爭結束時連同流星與流星改只有只有很少數量,未能對戰局起到影響

流星(b7a1)裝11型1650馬力發動機,但11型發動機的『性』能不穩定,真正量產的是裝12型1670馬力發動機的流星改(b7a2),另外還有極少裝ha4311型2200馬力發動機的流星改(b7a3),但b7a3未在戰爭中使用過,流星改戰爭末期才出現,那時日軍飛行員訓練不足,難以用炸彈或魚雷準確擊中敵艦,所以一些流星與流星改充當了『自殺』飛機,用這麼好的攻擊機實施『自殺』攻擊非常可惜,流星改是二戰時期世界最高『性』能的艦載轟炸機

飛機資料(艦上攻擊機流星改)

翼面積

35.402

自重

3,614kg

最大重量

5,700kg

最大航速

543k/h(高度6,200)

續航距離

1,850∼3,040k

上升限度

8,950

螺旋槳

4葉定速變矩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1670馬力中島12型復列星型氣冷18缸發動機-1

乘員

3名

武裝

20機炮-2,13機槍-1航空魚雷-1或航空炸彈1000kg

總生產數

111架

主要型號

試制流星(b7a1)︰安裝11型(標稱1650馬力)發動機的試制機

11型(b7a2)︰稱流星改,安裝12型(標稱1670馬力)發動機

試制流星改1(b7a3)︰安裝ha4311型(2200馬力)發動機,只有試制樣機

彩雲式艦載偵察機

日本在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研制的最後一種,也是最先進的高速艦載偵察機,1943年以海軍17試艦載偵察機為編號試制。各項『性』能在同期的艦載偵察機中都十分突出

彩雲是一種當時無法攔截的高『性』能飛機,標稱最大速度610公里/時,但美軍標稱速度達到720公里/時的p51b都無法追擊彩雲,這是因為日機的標稱速度是正常作戰高度的最大持續速度,並非是某一高度在瞬間沖刺可以暫時達到的速度,而且加速特別快,所以野馬都追不上彩雲,但彩雲11型裝的譽21型發動機『性』能並不可靠,所以也是日軍當時出動率最低的飛機之一,雖然不會被擊落但卻難以經常出動,後期型彩雲安裝了更可靠的發動機,提高了彩雲的出勤率,並且出現了夜間高空戰斗機改型

彩雲的續航距離達到5300公里,戰爭末期一直用于本土與拉包兒等南洋日軍聯絡,以及遠程偵察,引導特攻隊,戰果確認等任務,美軍無法攔截,在前往南洋的彩雲遭遇美軍截擊加速擺月兌後,曾發回的著名電文︰身後已不見敵機追擊!!!戰爭末期彩雲依然可以在防守嚴密的美軍航母編隊與航空基地上空來去自如

飛機資料(艦上偵察機彩雲11型)

翼面積

25.502

自重

2,968kg

最大重量

5,260kg

最大航速

610k/h(高度6,100)

續航距離

3,080∼5,300k(攜帶副油箱)

上升限度

10,740

螺旋槳

3葉定速變矩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1825馬力中島21型(nk9h)復列星型氣冷18缸發動機-1

乘員

3名

武裝

7.92旋回機槍-1(夜戰改造型另有20傾斜機炮-1~2)

總生產數

398架

主要型號

11型(c6n1)︰安裝21型(標稱1825馬力)發動機,為主要量產型,少數安裝了20傾斜機炮

試制彩雲改(c6n2)︰也稱12型,安裝有增壓渦輪的24型發動機的試制機

試制彩雲改1(c6n3)︰c6n2安裝20傾斜機炮的高空夜間戰斗機型

試制彩雲改2(c6n4)︰安裝有增壓渦輪的ha4311型發動機的試制型

試制彩雲改3(c6n5)︰也稱21型,試制高速攻擊機型

試制彩雲改4(c6n6)︰試制木制型計劃機

99式艦載轟炸機

該機為1936年海軍11試艦載轟炸機愛知公司的競爭設計,海軍經過審核,最後選定了愛知公司的11試艦載轟炸機樣機,1939年正式給予99式艦載轟炸機的稱號,該機一直使用到了戰爭結束,在戰爭期間發揮過極大作用,戰爭期間日軍航母編隊大部分戰果恐怕都是該機獲得,本來99式艦上爆擊機應在1942年開始被彗星艦爆取代,但彗星艦爆在航母上使用,駕駛員要求很高,而中途島海戰日軍損失了大批優秀艦載機飛行員,卻無力迅速培養出大批合格艦載機駕駛員,所以多數彗星遲遲不能部署到航母上,而是成了岸基俯沖轟炸機,航母上使用的艦爆直到1944年大多數依然是容易駕駛的d3a型99式艦爆

99式艦爆載彈量不大,但投彈精確,是二戰期間日軍對艦攻擊戰果最高的艦載機之一,戰爭末期99式艦爆也充當了『自殺』飛機,d3a采用固定起落架,安全『性』好,合適新手駕駛,由于日軍無法大量培養合格的飛行員,所以99式艦爆在整個戰爭期間充當主力艦載俯沖轟炸機很長時間,戰爭末期則成為『自殺』飛機,日軍航空艦隊的正規攻擊戰果基本都是由老式的99式艦爆與97式艦攻創造

飛機資料(99式艦載轟炸機22型)

翼面積

35.002

自重

2,570kg

最大重量

3,800kg

最大航速

430k/h

續航距離

1,350k

上升限度

10,500

螺旋槳

3葉定速變矩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1200馬力三菱54型復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1

乘員

2名

武裝

7.7機槍-3航空炸彈250kg

總生產數

1492架

主要型號

11型(d3a1)︰初期生產型,安裝43/44型(標稱1080馬力)發動機

12型(d3a2)︰安裝54型(標稱1200馬力)發動機的試制機

22型(d3a2)︰12型的正式生產型

練習用爆擊機12型(d3a2k)︰22型的教練機型

彗星式轟炸機

1937年日本海軍為了應付以後的戰爭,拼命追求兵器的先進程度,提出了一個研制難度極大的俯沖轟炸機設計構想,希望能研制出一種飛行速度超過500公里/時的艦載俯沖轟炸機,這個飛行速度當時的戰斗機速度還快,日本海軍希望這種俯沖轟炸機裝備部隊後,仍擁有不亞于當時戰斗機的飛行速度,可以輕易的避開對方的空中攔截攻擊敵艦

1940年在海軍航空技術工廠的努力下這種艦載俯沖轟炸機的原型機果真給造了出來,廠方編號d4y,為了追求高速,減飛機的迎風面阻力,d4y使用1台愛知公司生產的『液』冷發動機,這種被稱做的海軍航空『液』冷發動機與川崎公司為陸軍生產的ha40發動機一樣,同為德國db601發動機的翻版,d4y在試飛中表現出了飛行速度快,控制靈敏,具有戰斗機的飛行『性』能等優點,海軍認為d4y完全符合要求,于是下令d4y投產,海軍並給予d4y俯沖轟炸機一個叫彗星的名稱,不過海軍後來使用這一飛機的經歷並不愉快

彗星進入海軍服役以後,開始數量有限,是作為艦載偵察機使用,利用高速為海軍航空艦隊偵察敵情,首次參戰是在中途島海戰,當時彗星部署在蒼龍號航空母艦上執行偵察任務,雖然彗星發現了美軍艦隊,但是發報機卻出了問題,無法及時通報,結果日軍4艘航空母艦在這次海戰中被擊沉,損失了大批對日軍以及戰局致關重要的熟練飛行員,為以後戰局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

中途島海戰以後,日軍因無法迅速培養出大批熟練飛行員,為了彌補中途島海戰中的飛行員損失,只得把草草訓練的新手飛行員推上戰場,因此日軍開戰初期擁有的空戰優勢開始下降,對日軍來戰局開始惡化,而這彗星因為著艦速度高,訓練不佳的新手飛行員著艦時很容易出事故,簡直成了日軍的航母新飛行員殺手,日軍新組建的航空艦隊叫苦連天,只得把彗星做為岸基轟炸機使用,航母則繼續使用老式的99式艦爆,而當日軍的0戰無敵神話被美軍的f6f潑『婦』打破以後,99式艦爆由于飛行速度較慢,很難躲避美軍戰斗機的攔截,在戰斗中損失嚴重,更加擴大了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損失,到馬里亞納海戰時期,日軍艦載俯沖轟炸機部隊已經找不出幾個有經驗的飛行員了,而馬里亞納海戰以後,日軍航母艦隊簡直到了只剩空航母的地步,只得把部署在陸地上的彗星飛行部隊招集到航母上,結果彗星在航母上接二連三的出事故,幾乎每天都有新手駕駛著彗星摔在航母甲板上,不過這個現象最終導致了神風特攻隊的誕生,因為戰局惡化,日軍大批飛行員都是草草訓練的新手,如果駕駛著老式但速度慢容易駕駛的飛機,雖然會在遭遇到對方攔截時被大量擊落,但突破攔截的好歹還能讓魚雷炸彈命中幾個,而駕駛著高速的彗星雖然被敵人攔截擊落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根本無法命中目標只會把炸彈扔在海里,不但如此,由于訓練事故激增,彗星飛行員天天都有人降落時失事摔死在自己的航母上,天山艦攻和0戰摔的要多的多。這使得整個航空艦隊的飛行員異常的寒心,紛紛議論與其這樣摔死在自己的航母上,還不如摔死在敵人的航母上,而且如果帶著炸彈摔在敵人的航母上,敵艦也將會同歸于盡,于是在菲律賓海戰中,海軍航空兵率先組建了神風特攻隊,發動了令人震驚的『自殺』攻擊,此後日軍其他的海軍航空兵與陸軍航空兵部隊有樣學樣,紛紛投入到了『自殺』攻擊中去,最後搞的舉世皆驚

彗星艦爆整個服役期間很少有用炸彈命中敵艦的戰例,主要戰果恐怕都是靠『自殺』攻擊取得,彗星作為『自殺』攻擊機是很有威力的,通常攜帶炸彈從6000米高度進入,在這個高度美軍飛機攔截高速飛行的日機較困難,然後對準目標進行俯沖撞擊,彗星攜帶的炸彈0戰帶的要大,撞中目標以後破壞效果要0戰撞擊造成的損害更大

部分彗星在戰爭後期改裝了氣冷發動機,航母降落安全『性』能得到了改善,不過這種修改出現的太晚了,那時日軍已經沒有什麼航母了,所以沒改幾架。彗星除了俯沖轟炸型以外,彗星也有岸基夜間截擊型,數量也不大

飛機資料(艦上爆擊機彗星12型)

翼面積

23.602

自重

2,440kg

最大重量

3,650kg

最大航速

580k/h(高度5,250)

續航距離

上升限度

10,700

螺旋槳

3葉定速變矩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1340馬力愛知32型倒立v型『液』冷12缸發動機-1

乘員

2名

武裝

7.7機槍-3航空炸彈500kg-1,30kg-2

總生產數

2157架(含改裝氣冷發動機的彗星)

主要型號

11型(d4y1)︰安裝21型(標稱1010馬力)發動機的初期型

12型(d4y2)︰安裝32型(標稱1340馬力)發動機,風擋形狀與瞄準器做了改變

12甲型(d4y2a)︰後部旋回機槍更換為13機槍

12戌型(d4y2s)︰安裝20傾斜機炮的夜間戰斗機型試驗機

21型(d4y1改)︰11型機體做了可以配合彈『射』器使用的修改,航空母艦用艦載機型

22型(d4y2改)︰12型機體做了可以配合彈『射』器使用的修改,航空母艦用艦載機型

22甲型(d4y2a改)︰12甲型機體做了可以配合彈『射』器使用的修改,航空母艦用艦載機型

96式攻擊機

日本海軍1930年代中期研制的遠距離岸基轟炸機,1930年代日本海軍策劃日後對英美開戰的構想,日本海軍認為,海軍必需有一種遠距離的岸基大型轟炸機,在開戰時可以直飛敵人後方縱深重要基地,利用魚雷與炸彈攻擊對方艦艇,港口,工廠,機場等重要設施,力爭在雙方主力決戰之前就大幅度削弱敵人的實力,使自己的主力艦隊可以在決戰中,順利的擊敗已經被嚴重削弱的敵人

于是在1934年日本海軍提出了9試中型陸上攻擊機開發任務書,要求該機能夠用炸彈與魚雷轟炸1500公里以外的陸上與海上目標,並且具有當時戰斗機的飛行速度。在當時看來這似乎是很難做到的,因為當時的日本航空工業還較落後,日軍的航空武器大多數都是由外國公司設計,發動機多數靠進口或仿制,而且國外發達國家也沒有研制過這樣『性』能的轟炸機,當時的戰斗機與轟炸機多數都還是些雙翼飛機,航程一般不過1000公里,這樣高的『性』能指標對日本的航空制造工業與設計能力水平都是個考驗

不過日本三菱公司居然順利的完成了該機的設計任務,當時三菱公司研制成功了新型大功率航空發動機,所以設計9試中型陸上攻擊機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為了提高飛行速度,三菱公司果斷的放棄了雙翼機設計,使用了單翼設計,並且采用了可收放起落架減飛行阻力,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可收放起落架的單翼飛機之一,機身則為全金屬單殼式結構,公司編號g3。g3的試飛成功標志著1930年代中期,日本的航空設計制造技術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g3試飛期間還曾到國外去秀了一把,當時歐美國家雖然覺得g3n的確水平很高,但又認為g3n肯定不是日本獨立設計制造的,一些國家的報紙還發表過報道,認為g3n裝的是從歐洲進口的先進發動機,後來干脆推測g3n與更早時期的日本飛機一樣,是由日本雇佣的歐洲飛機設計師幫日本人設計的,差點沒把日本人氣死

g3n在1936年正式被海軍訂購,海軍稱其為96式陸上中型攻擊機,該機的總設計師是本莊季郎,此外還有久保富天,日下部信彥,尾田弘治,福永二,高橋己治郎等日本著名航空設計人員參與設計,96式中型攻擊機的航程非常大,可以是當時航程最遠的轟炸機,為了滿足發揮這種轟炸機的訓練需要,日本海軍特地為96式陸上中攻修建了鹿屋與木更津2個航空基地,訓練結束後被部署到了台灣,從台灣起飛的96式陸上中攻可以威脅新加坡,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菲律賓,法屬印度支那等廣大區域

1937年96式陸上中型攻擊機開始投入實戰,大肆轟炸中國內陸,但也並非沒有損失代價,1937年8月14日96式陸上中型攻擊機首次作戰,從台灣起飛對杭州筧橋空軍基地和安徽廣德基地進行轟炸,在杭州灣上空遭遇中華民國空軍攔截就被擊落3架另有3架被嚴重擊傷。戰爭中96式中攻作為日本海軍侵華轟炸機的主力,除對前線抗日**陣地狂轟濫炸以外還對南京,南昌,武漢,成都,重慶等城市進行長期轟炸,造成中**民死傷慘重,至于所造成的物資財產損失更是不計其數,恐怕是當時中**民最痛恨的日軍飛機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96式陸攻又充當了日軍攻南洋的急先鋒,從台灣起飛的96式陸攻猛烈轟炸了菲律賓,馬來亞地區地面目標,從法屬印度支那起飛的96式陸攻在馬來地區用魚雷擊沉了英國部署在遠東地區的反擊號戰列巡洋艦與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當時由于英軍見慣了英軍慢吞吞的雙翼魚雷攻擊機,突見到單翼的96式陸攻撲來,感覺簡直是風馳電摯,頓時慌了手腳,結果被96陸攻輕易擊沉了2艘主力艦,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96陸攻發揮了重大作用,對英軍,美軍,荷軍都造成了重大損失,戰爭中期由于有速度更快,載彈量更大的1式陸上攻擊機接替,96式陸攻就退出了第1線改裝以後充當海上反潛巡邏機,一直使用到戰爭結束

飛機資料(96式陸上中型攻擊機11型)

翼面積

75.002

自重

4,770kg

最大重量

7,642kg

最大航速

350k/h

續航距離

4,000k

上升限度

7,500

螺旋槳

3葉定速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790馬力三菱3型復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2

乘員

7名

武裝

7.7旋回機槍-3航空魚雷-1或航空炸彈800kg

總生產數

1048架

主要型號

11型(g32a)︰最初生產型。安裝3型(標稱790馬力)發動機

21型(g32b)︰安裝41型(標稱1080馬力)發動機,機體沿用11型設計

22型(g32c)︰修改了後方機槍塔,機體2側追加了機槍『射』擊艙

23型(g33)︰最後生產型。安裝51型(標稱1200馬力)發動機,機體沿用22型設計

1式攻擊機

太平洋戰爭中最有名的日本轟炸機,粗而圓的機身象極一根大雪茄,日軍稱做飛行雪茄,早期的型號無任何裝甲保護,因此很容易被美軍擊落,被戲稱為飛行的打火機(flynglgr),後期安裝了裝甲與防彈油箱,但總是大量被擊落,非常的倒霉,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與海軍頭號王牌西澤廣義都是做為乘客乘坐1式陸上攻擊機時被擊落,1945年8月19日運載著日本投降談判團前往硫磺島美軍基地的也是1式陸上攻擊機

1式陸上攻擊機的研制計劃是海軍1937年提出的12試陸攻計劃,當時需要設計96式陸上中攻的後續型,海軍提出12試陸攻要有96式陸上中攻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載彈量。1939年樣機試飛,廠方編號g4,但g4試飛期非常漫長,直到1941年海軍才決定正式采購g4並給予1式陸上攻擊機的稱呼,太平洋戰爭初期1式攻擊機少量參戰,戰爭初期日軍海軍轟炸機得到了0戰的有效保護,1式憑借大航程和高速度與96式陸攻一道,在太平洋戰場逞凶一時,但1式陸攻取代了96式陸攻以後,美軍已經找到了對付0戰護航的戰術,面對采取打了就跑戰術的美機,0戰再也無法有效的嚴密保護轟炸機了,沒有裝甲沒有自封閉油箱的1式陸攻非常容易被擊落,很快就得到了個空中打火機的稱號,雖然如此,1式陸攻在整個大戰中一直服役于日本海軍,行蹤遍及整個太平洋戰場,絕對是戰時日本海軍的主力岸基轟炸機

飛機資料(1式陸上攻擊機11型)

翼面積

78.122

自重

7,000kg

最大重量

9,500kg

最大航速

426k/h(高度4,200)

續航距離

2,852∼4,288k

上升限度

8,500

螺旋槳

3葉定速變矩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1410馬力三菱11型復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2

乘員

7名

武裝

20旋回機炮-1(機尾),7.7旋回機槍-4航空魚雷-1或航空炸彈1000kg

總生產數

2416架

主要型號

11型(g41)︰初期生產型。一部分安裝15型發動機

12型(g42)︰公司內部對22型試制計劃機的呼稱

13型(g41)︰安裝15型發動機的11型機在公司內部的稱呼

22型(g42)︰安裝21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使用4葉螺旋槳,載彈量增加

22甲型(g42)︰安裝了雷達的22型,機身側面機槍用20機炮取代

22乙型(g42)︰22甲型機身上部換裝長身管機槍,相應改變了機身槍塔設計

24型(g42a)︰安裝25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其余與22型相同

24甲型(g42a)︰安裝25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其余與22甲型相同

24乙型(g42a)︰安裝25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其余與22乙型相同

24丙型(g42a)︰前方旋回機槍改為13口徑機槍

24丁型(g42)︰櫻花彈母機,改造了炸彈艙,防彈裝甲增強

25型(g42b)︰安裝27型發動機的試驗型

26型(g42c)︰安裝25乙型(燃料噴『射』式)發動機的試驗機

27型(g42d)︰安裝25乙型(附帶推力排氣裝置)發動機的試驗機

34型(g43)︰24型的防御裝甲加強型,續航距離縮

34甲型(g43)︰22甲型,24甲型按34型做了同樣修改的修改型

34乙型(g43a)︰22乙型,24乙型按34型做了同樣修改的修改型

34丙型(g43a)︰24丙型型按34型做了同樣修改的修改型

36型(g43c)︰安裝25乙型(燃料噴『射』式)發動機的型號,與26型相同

36丁型(g43)︰36型改裝的櫻花彈母機

37型(g43d)︰安裝25乙型(附帶推力排氣裝置)發動機的型號,與27型相同

月光式晝間戰斗機

j1n1是應日本海軍30年代後期根據戰場的需要而設計的一種重型岸基戰斗機機,在昭和13年(1938年)以13試陸上雙發戰斗機的名義開發,在0戰設計成功後,日本海軍又提出了13試陸上雙發戰斗機應具備0戰的速度與格斗能力並有96式陸上攻擊機的航程,而且還要裝備後座遙控活動機槍塔!!!

為此,j1n1設計采用了前緣縫翼和空戰襟翼,具有很好的運動『性』能,但由于j1n使用的遙控槍塔超重而且『射』擊很不準確,所以根本達不到海軍的要求,j1n1就失去了戰斗機的資格

不過當時海軍很缺乏新式陸上偵察機,戰場上只得經常借用陸軍的偵察機,海軍覺得很沒面子,j1n1作為戰斗機的開發努力失敗後,海軍看上了j1n1的大航程,所以沒有達到陸上戰斗機要求的13試陸上戰斗機就被海軍以2式陸上偵察機的名義在1942年投產服役,成為了海軍的陸上偵察機,編號為j1n1c,不過j1n1c是夜間偵察機,白天偵察海軍依然要依靠陸軍的高速偵察機

jn1c服役後,開始在南洋前線執行夜間偵察任務,在夜間搜索海上的敵人艦艇,並且較勝任,但在1943年3月,台南航空聯隊251航空隊的園安名中佐突發想,提出了在j1n1c的機身上安裝2門向斜上方『射』擊的固定機炮與2門向斜下方『射』擊的固定機炮的構想,園指出;j1n執行夜間偵察任務經常可以遭遇到美軍由大型轟炸機改裝的夜間巡邏機與進行夜間『騷』擾的大型轟炸機,j1n1c雖然飛行『性』能好,但因對方裝甲堅固且jn1c的活動槍塔『射』擊不準確,無法給予有效打擊,不如拆掉槍塔,改為向上或向下『射』擊的固定機炮,這樣利用j1n運動能力方面的優勢,就可以輕易的在敵機下方或上方用機炮結果對方,而且還能避開對方大部分自衛火力的打擊。這個建議引起了日軍的高度重視,于是251航空隊獲準改裝了3架j1n1c,拆除了機身槍塔,安裝了2門向斜上方『射』擊的固定航炮與2門向斜下方『射』擊的固定航炮,1943年5月,改裝後的j1n1c在前線開始了夜間戰斗機任務實戰測試,改裝後的j1n1c首次投入使用就一連擊落了多架盟軍大型轟炸機,5月21日夜晚在布干維爾上空1架改造的j1n1c竟在1時內連續從後下方擊落2架b17。海軍得到了j1n1c改裝夜間戰斗機獲得巨大成功的消息,立即下令工廠生產拆除槍塔安裝傾斜機炮的j1n1,給予了j1n1s的生產編號,1945年8月,新生產的j1n1s正式成軍服役,海軍給j1n1s起了月光這個名稱,成了制式夜間戰斗機,負責夜間截擊任務

j1n1s月光是日軍第一種安裝斜炮的截擊機,以後有很多2式陸上偵察機(j1n1c)也被改造成了月光夜間截擊機,到1944年底停產前一共生產或改造了477架月光,以後日軍海軍還把一些銀河轟炸機改裝成了極光夜間戰斗機,還專門設計了雙發夜間戰斗機電光,但極光與電光並沒有投入過夜間實戰,月光夜間戰斗機是日本海軍戰爭期間唯一大量投入實戰使用的夜間截擊機

在南洋戰場月光投入使用後美軍的b17與b24遭受到了很大損失,美軍被迫在有月光威脅嚴重的地區停止使用b17與b24進行夜間巡邏或『騷』擾,月光攔截轟炸機一般是從下方接近對方轟炸機,然後用裝在機身上的機炮向上攻擊轟炸機,戰爭末期月光戰斗機也調回了本土參加對抗b29的攻擊,月光爬不到b29的高度,但只要月光保持在b29下方較近的距離飛行就可以利用機身上的上『射』機炮轟碎b29,可月光爬升到可攻擊b29的高度需要時間太長,截擊效果不理想,除了用于攔截轟炸機外,戰爭末期月光主要用于在夜間對美軍艦艇展開『自殺』攻擊,到戰爭結束時僅剩余40多架

飛機資料(夜間戰斗機月光11型)

翼面積

40.002

自重

4,562kg

最大重量

7,527kg

最大航速

504k/h(高度5,840)

續航距離

2,547∼3,778k

上升限度

9,320

螺旋槳

3葉定速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1100馬力中島21型復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2

乘員

2名

武裝

20向上傾斜機炮-2,20向下傾斜機炮-2航空炸彈250kg-2

總生產數

477架(含由2式陸上偵察機改造的數量)

主要型號

11型(j1n1s)︰武器為向上與向下『射』擊的傾斜機炮各-2,後期加裝截擊雷達

11甲型(j1n1sa)︰取消了向下『射』擊的傾斜機炮,向上『射』擊的傾斜機炮增加為-3,安裝截擊雷達

12型︰計劃安裝大功率發動機的『性』能提升型號,戰爭期間並沒有實際試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打飛機最新章節 | 打飛機全文閱讀 | 打飛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