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歌 參學卷 第三十八章 王侯將相

作者 ︰ 紫殘

凌絕風仰天大笑,道︰「裘大人心願得了,不是贏了是什麼?」

錢金玲直瞪水眸,撓頭片刻,擺手道︰「等等,凌伯伯,不對呀!你與蘇伯伯辯論,干那裘大人什麼事呀?」

凌絕風一笑,道︰「你不明白,我當時也不明白,直到牡丹詩會三日之期已滿,我正準備離開金谷園時,卻發生一件任何人也想不到的事,立即在考生中引起軒然大波,而我當時卻好似被驚雷轟中,許久難以置信。」

錢金玲驚道︰「什麼事?」

凌絕風抬眼望著皎月,暢想往事,微笑道︰「嘿嘿!那日裘大人突然公布出禮部舉薦前十甲的黃榜,我千想萬想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榜上有名,榜上有名倒也罷了,我怎麼也料不到自己居然獨佔鰲頭,成為十甲之翹楚,那年公薦的狀頭!」

「啊!!!」三人都大吃一驚,蘇夢石忽然神色恍然,微笑道︰「原來如此,這位裘大人不但求賢若渴,而且智如天人,真是一等一的聰明人。」錢金玲听得莫明其妙,急叫道︰「你們說些什麼呀?我怎麼都听不懂?夢石,是怎麼一回事?」蘇夢石微笑道︰「讓凌伯伯說吧,其中有些關節我也想不大明白。」天痕想到一些,卻又覺不對,听罷便凝神听著。

凌絕風哈哈大笑,道︰「玲兒,凌伯伯來問問你,你說這科舉取士最重要的是什麼?」錢金玲道︰「那還用說,自然是才情了。」

「不對!」凌絕風捋須一笑,徐徐道︰「那只是世人思想的誤端而已,才情固然重要,但只是其一,且並不是最重要的,科舉取士,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說︰‘天下英雄盡人吾彀中矣。’為得便是將德才兼備的有志之士納入廟堂,塑造成國之棟梁,日後為國為民,造福黎庶,是以才情且為其次,品德才是最重要,科舉取士,其實最重要看的是人品。」

錢金玲皺眉片刻,道︰「凌伯伯,此言欠妥,唐朝科舉之時,如大詩人白居易、王維、杜牧等人,都是憑著一首詩賦躋身于公薦前十甲,從而天下聞名,那這如何解釋呢?」天痕也點點頭,道︰「嗯,玲姐姐說得有道理,科舉考明經、進士兩科,只是世人皆知的,凌先生所說這‘品德’如何去考察呢?」

凌絕風苦笑道︰「俗世誤人也,不過你們涉世未深,日後莫要再被世俗所污,玲兒,一首好詩,不但能看出作者的才華,而且能看出作者的品質,詩中窺人,以詩量德,不過有千里馬,還需有伯樂,你熟讀經史,自然知道舉薦他們的是什麼人,大詩人顧況、太學博士吳武陵,這些人,無一不是名動天下的公卿,慧眼識珠,但玲兒你須記得,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曲高和寡者,知音難求。」

凌絕風又轉頭道︰「天痕小子,你這個問題問得好,這是科舉取士自隋朝開創以來一直難以解決的詬病,歷代文人名士莫不想將其祛除,卻無人探索出更上一樓的制度,這塊心病一直絮繞著千千萬萬政治家,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說來說去,還是廟堂之中的問題,簡而言之,朝廷清廉,天下興昌,朝廷**,黎庶遭殃,科舉取士也是這般,只要有位公正廉潔的皇帝,朝廷便能囊括天下英雄。」

一番話罷,錢金玲與天痕卻是陷入沉思,久久不見言語。

蘇夢石卻輕輕一嘆,道︰「凌伯伯身在江湖,卻心存社稷,實在讓夢石佩服,只是凌伯伯所說這些,可能是歷代王朝無法革除的弊端,仿佛鏡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矣,反復思量,怕只會徒增傷悲罷了。」

凌絕風忽然仰天一嘆,愀然道︰「天道弄人,不分青紅皂白,若當年青陽公平定京師,再加上我與子雲輔佐于內,景城、鐵衫與不良御衛于外,何愁復不了大唐盛世……」

天痕一愕,不知凌絕風說什麼,蘇夢石卻眼楮微濕,顫聲道︰「凌伯伯,為什麼你每次如此感懷,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爹爹他為什麼……」

「俗塵往事,過眼雲煙,物是人非,塵埃落定,還提什麼,不提也罷,」凌絕風擺擺手,神色又恢復如常,道,「我們繼續講故事,適才我們說到哪里了?」天痕頓了頓,道︰「凌先生中了狀頭。」

凌絕風忽然面容抽動,冷笑一聲,道︰「好!接下來便讓你們知道什麼叫世間險惡!」天痕心里一凜,知道後來凌絕風漂泊江湖,斷不可能及第龍門,但既然中了狀頭,即使不中狀元,也可以踏入仕途,為何放劍江湖呢,其間必有驚天變故,心里想到凌絕風可能遭遇險難,不由心頭一緊。

蘇夢石輕嘆一聲,神色黯然失魂,垂頭默然無語,錢金玲見罷,怕他傷心難過,輕輕握住他的手,關切地望了望著他。

只听凌絕風淡淡道︰「那日我被這天降之福沖昏了頭腦,整日恍恍惚惚,回到客棧也不知該做何事,想當年大詩人杜牧投卷也不過名列公薦第五名,我區區一寒酸落魄的窮書生竟能中上狀頭,原來鯉魚跳龍門也不過如此,卻如何也想不通裘大人為什麼如此看重我,因為在金谷園那三日我的表現實在不盡人意,正在傷頭腦時,卻有一名小二入房間來說有一個人找我,他說他叫蘇不良。」

蘇夢石身子一震,抬起頭來,望著凌絕風,只見凌絕風望自己微笑道︰「夢石,你爹當年酒量大得驚人,你凌伯伯的酒量就是被你爹練出來的,那日我們喝下十多壇狀元紅,喝得酩酊大醉,嘿嘿,那時你爹才說出此中原委,原來裘大人此人深知‘品德’之重,欲想真正為朝廷尋求德才兼備的人才,但素知自古投卷,經常有人魚目混珠,濫竽充數,或是人前君子,人後小人,而富貴子弟,多享于安樂,能勵精圖治者,如鳳毛麟角,是以在金谷園設下酒宴,款待三日,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說的是考察進京趕考的寒士的才華,其實暗中查訪,觀其起居,尋求胸懷天下又深知黎民百姓疾苦的人才。」

天痕恍然大悟,月兌口道︰「這裘大人真是用心良苦啊!」錢金玲點頭道︰「那他真是難得好官!」

凌絕風神色古怪,忽又一笑,道︰「說來湊巧,那日裘大人在金谷園門口查閱完畢,便來到考生居所,說來看看,卻無意發現在花叢里的我與不良,在側悄悄听了我們的把酒論道,大為驚訝于我對歷史的見解,欣賞有加,但怕我是死記明經之輩,未必有治世之才,思量之後,翌日便去找不良,說明讓不良試探我之意,兩人商定計議,我卻被蒙在鼓里,中了他們的圈套。」

錢金玲微笑道︰「這種圈套多少人夢寐以求,凌伯伯還不高興麼?」凌絕風哈哈大笑道︰「玲兒,你凌伯伯此生第一件不後悔的事,便是認識了裘大人與夢石他爹。」錢金玲微微一笑,回頭望了一眼蘇夢石。

凌絕風望著蘇夢石笑道︰「那日你爹對我說明原委後,哈哈大笑,接著又給我一個天大的驚喜!」蘇夢石哦的一聲,道︰「什麼驚喜?」凌絕風微笑道︰「當時你爹他說你爺爺蘇抗與裘大人已經聯名上奏,向明宗李嗣源舉薦于我。」

「聯名上奏?!」錢金玲驚喜道,「那可真是天大的驚喜,若是皇帝欽點,那就成了天子門生了,那可是立即就能飛黃騰達,再而朝服加身,便可當朝為官了,凌伯伯,你當時可真是飛來鴻福呀!」

凌絕風卻哼哼冷笑數聲,道︰「一道奏章,一頂狀元帽,一杯鴆酒,卻是害死了一位為後唐鞠躬盡瘁、嘔心瀝血,為人清正廉潔的好官,你說是福是禍?」此話猶如刀槍劍戟,字字如鐵如冰,三人驟然一震,皆駭然失色,不由倒吸了口氣。

凌絕風眉宇凝結著濃重煞氣,望著蒼穹一直冷笑不已,過了良久,方才一嘆,頹然道︰「夢石,你知道你爺爺蘇抗麼?」

「我爺爺?」蘇夢石喃喃自語,緩緩搖搖頭,這個詞語在他心里是如此陌生。凌絕風嘆道︰「你爺爺少時跟隨李嗣源在李克用帳下,為李嗣源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至李嗣源奪得帝位後,官拜膘騎大將軍,在那時威名顯赫,可謂天成年間第一武將。」

眾人都心頭一凜,天痕與錢金玲不由都望向蘇夢石,蘇夢石臉色數變,又復于平和,淡淡點點頭。凌絕風默然片刻,道︰「玲兒,你熟讀經史,你來評價一下後唐明宗李嗣源此人如何?」

錢金玲思索一陣,道︰「史書上評價此人‘英武獨斷,謙和下士,每有戰功,未嘗自伐。居常唯治兵仗,持廉處靜,凡所賜與,分給部下。’,依史可見此人早年英明神武。

李嗣源跟隨李克用近三十年,對李克用可謂忠心耿耿,自幼隨其父長于軍中,後隸屬李克用帳下,曾于上源之難中冒死救得李克用性命,為李克用所愛重,收為養子,賜名李嗣源。

唐昭宗乾寧三年,他率部大敗梁軍于任城,遂解兗州之圍,獲得了‘李橫沖’稱號,次年又大敗梁將葛從周于青山口,曾四中流矢,血流如注,而大難不死,因此名聞天下。

李克用死後,李嗣源繼而輔佐後唐莊宗李存勖,與之浴血轉戰十余年,終于打敗契丹,生俘燕王劉守恭父子,消滅了勁敵後梁,建立了後唐王朝,基本上統一中原。後唐江山可謂是有一半是李嗣源打下,就如莊宗與李嗣源所說︰‘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戰也,當與公共立’,是以後來他嘩變奪位,登基稱帝,也順理成章了。

李嗣源即位後,不喜聲色婬樂,生活作風平實簡樸,虛懷納諫,時常召文武百官論時政得失,對百官仁愛慎刑,謙謹自責,從嚴御下,厭惡吏治敗壞,即位後即著手整頓吏治,表彰廉潔官員,來扭轉吏治風氣,對黎庶百姓寬厚仁愛,關心百姓疾苦,輕徭薄賦,勸課農桑。

李嗣源在位七年,國家穩定,政治清明,百姓休養生息,戰事稀少,屢有豐年,邊境諸蕃不相侵擾,飽經戰亂之苦的中原民眾,在其在位時間獲得了短暫的喘息之機,總而言之,自大唐滅亡後,李嗣源是這段時間最開明的君主。」

凌絕風頷首嘆道︰「你說得不錯,李嗣源此人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明君,其在位這七年,頗有大唐初建時的貞觀遺風,若不是他晚年犯下傾昆侖之石也難以彌補的彌天大錯,此人足以與唐太宗李世民齊肩。」

錢金玲點頭道︰「他晚年身患重病,疑心大起,接連誅殺宰相任圜和樞密使安重誨,使得君臣離心,父子猜忌,國家元氣大為凋傷。是以當他晚年患病之時,變起倉猝,禍生肘腋,身膺天下兵馬大元帥、天雄節度使、守尚書今兼侍中的次子秦王李從榮,妄圖奪取帝位,率兵攻打宮門,列陳于天津橋。雖然禁衛親軍奮勇抵御並殺死了李從榮,但他終因受驚、愧恨交加而很快死去。後繼位者唐愍帝李從厚昏庸無能,後唐王朝很快也就滅亡了。」

凌絕風忽然冷笑一聲,道︰「自古史書歷來記得冠冕堂皇,有誰知曉其中辛秘,真正的歷史是不會記錄下來的,也不會讓後人明白,李嗣源誅殺任圜、安重誨之因,史書說的是此二人起了謀逆反叛之心,其實全因儲君之爭!」

錢金玲與蘇夢石一震,失聲道︰「什麼?!儲君之爭?」兩人都震驚失色,唯有天痕不諳歷史,不知所言。

凌絕風擺

手道︰「說遠了,這是後話,待會再說,這個故事要接下來,卻是要分析當時朝廷的局勢,當時京城有三大勢力,其一是宰相任圜,另一方便是樞密使安重誨,而第三方便是夢石他爺爺大將軍蘇抗。當時李嗣源眾多兒子中被封王者有五人︰秦王李從榮、宋王李從厚、許王李從益、魏王李繼岌、雍王李重美。此五王之中以秦王李從榮、宋王李從厚聲名最響,勢力最大,最具實力爭奪儲君之位,其中宰相任圜支持秦王,而樞密使安重誨輔佐宋王,是以兩方勢力勢如水火,素來互相爭斗,而夢石他爺爺生性淡泊,素來不喜朝廷爭斗,所以在京城獨善其身,安享晚年,一些中立的公卿官員便投于他麾下,以求安穩度日,免得惹禍上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絕歌最新章節 | 絕歌全文閱讀 | 絕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