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逃艷後 顏如玉帥呆了【加V首更】(2134字)

作者 ︰ 蘇顏褶

今日第一更

顏如玉看著眾人在猶疑的嘗了一口後,臉上露出滿意的表情,竟有了一種奇異的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不是靠殺了多少人,有沒有按時完成任務,是否高效率短時間內速戰速決而生的成就感,而是靠自己花的心思,使別人真心實意的感到開心,在十多個使節國主的臉上,在顏如玉的心中,寸土寸土的開始復蘇。

每個人品嘗美食,胃口大增,邊說邊笑,顏如玉覺得,這或許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以前想也不敢想,現在卻真真實實的發生在眼前,溫暖在心間。

顏如玉怔怔的模了模自己的胸口,那里有一顆鮮活的心髒,無聲無息的跳動,運作了二十三年,在今天,存在感頓時鮮明起來。

很多日子後,站在某個人的身旁,顏如玉看著滿天星斗,腦海中浮現的是今天這一幕的心中悸動。

顏如玉並不樂意,美人在這一群吃相欠佳的男人們面前跳舞,所以,這次他們的宴會上,顏如玉請來的舞者不是美姬,而是一位神秘的人物。

「請大人上來。」

顏如玉高聲請秀公公通傳,只見一名衣衫襤褸的老者,蹣跚走上來,手中拿著的是一把老舊的三弦,整個人駝著背,上面仿佛有一座山。

老人滿臉的胡茬,帶著北國的風霜,所有人都不由得肅穆,他們在老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種很奇特的感覺。

老人顫顫巍巍的坐下,行動自如,不卑不亢,仿佛並不覺得自己的衣衫沒有座上的貴賓整潔而感到羞恥,或是卑微。

老人扯開嗓子,粗獷悲涼的聲音開唱。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家靡室,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注釋ヾ)

他一遍一遍的重復唱著,唱出所有人思鄉的情緒。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那樣的悲傷中,老人又音律急轉,開始拍打氣手中的三弦,不再彈撥。

「王彥章馬上自思想,回想起當年好慘傷。不得時某在江湖闖,駕一葉小舟苦度時光。自那日擺渡在大江上,某遇見唐營十三郎。話不投機不相讓,白馬坡前排戰場。某一時大意少堤防,烏雁爪打在了某的胸膛。李存孝壓定彥章將,他在世,某不敢反大唐……」(注釋ゝ)

所有人面面相覷,這又是在唱哪出戲?

老人先是勾起人們思鄉的情緒,又唱起王彥章英勇抗敵,最終卻因為寡不敵眾而身亡的故事。

老人的聲音更像是從歷史中踏浪而來,淨化著所有人的心靈,純淨又沙啞的歌聲,听的人心生生的疼。

等老人唱完,是久久的沉默。

顏如玉此時表情莊重,肅穆的站起身︰「諸位,這位老人,是位吟游藝人,走南闖北多年,見過太多因戰爭的生離死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如果我們可以避免戰爭,為何不盡力的保全自己的子民,和平共處呢?」

顏如玉這一招險棋走的妙,晉國小而弱,想要制止大國吞並晉國,只能靠唇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打消他們的念頭。

這次宴會,其實全是為了這位老人所唱而設。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于曲線救國。

顏如玉將這件事攤開在眾人面前說明,就等于是向眾人表明,他們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晉國不是傻子,晉國只是因為清楚自己的實力而不願發生戰爭。

眾國果然表情五彩繽紛起來。

鹽國的國主率先站起來,爽朗的大笑,接著鼓掌︰「不愧是我鹽國的郡主!如此心思!孤佩服!」

顏如玉含笑面對鹽國國主的贊賞,使了一個眼色,冷朱端上來一個托盤,卻不是那玉仙盤,而是木質的普通托盤。

鹽國國主疑惑。

「娘娘這是什麼?」

顏如玉解釋道︰「若各位覺得,今日這老藝人,唱之有理,那麼久請簽下這份和書。」

鹽國國主毫不猶豫,听明白顏如玉的話,立刻狼毫一揮,簽下自己的名字,又從袖口取出掌印,用力的蓋上。

「于情于理,我們鹽國都是應該與晉國站在一起的!」

鹽國國主豪爽的應承。

冷朱接著走到央國的面前。

「父皇,請簽下。」

顏如玉直視央國國主,笑意盈盈。

央國國主目光灰暗如海,晃悠悠的慢慢簽下。

沒想到,鹽國三王爺,居然替他養出了這麼一個人精女兒。

「皇後真乃巾幗不讓須眉的女中豪杰,若文孝帝有皇後一半之姿……呵。」

說話的,是西秦的貴妃。

她慵懶的跪在坐墊上,身旁倚著自己的乖乖兒子,西秦的太子。

顏如玉在看向西秦太子時,目光久久凝注。

那西秦太子身上穿著的,不是別的,正是一件小小的小孩罩衣。

上面繡的,卻是用十字繡繡出來的橙黃色的皮卡丘。

皮卡丘滿臉調皮的笑意,與場面格格不入——

阿蘇課堂之︰(注釋ヾ)出自《詩經小雅采薇》

(注釋ゝ)是應工戲,就是我們常說的折子戲,其實有點偏現代。文中這段選自《苟家灘

》唐朝末年,朱溫佔據汴梁,命驍勇善戰的後梁大將王彥章四處攻伐。小將高保童因其父高士紀被王殺害,遂聯合諸藩鎮史建堂、石敬瑭、郭彥威、劉智遠等合兵圍攻王彥章于苟家灘。王終因糧盡援絕,寡不敵眾,于窮途末路中自刎身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出逃艷後最新章節 | 出逃艷後全文閱讀 | 出逃艷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