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明 第二卷 南北帝國 第一百五十章 皇長孫的老師

作者 ︰ 賈不假

就在朱明的境況越來越好時,他也收到了從廣州快馬傳過來的消息︰自己的二十多艘商船在廣州賺的盆滿缽滿,那些奇巧的機械雖然為當地的文人雅士所不喜,而且自行車也遠遠沒有形成當初在歐洲的流行風潮,但是三輪車在運輸上明顯是有著很大優勢的。

而且自由城自行車廠產出的產品經過改進更新,那些三輪車不管從操作性還是載重上都比眾多的山寨產品好太多了,所以其中有幾船這類的機械類型商品在港口很快就賣了個精光。

其他的一些商品白糖、棉布因為大明向來是傳統的小農經濟,以前都是少量運來倒還吃的下,這次分別都有三四船的量,一時之間市場倒是消化不了那麼多,不過在廣州港已經有自由商會的商行了,放在那里慢慢的倒賣。

另一個賺大錢的就是玻璃了,中原地區缺乏必要的優良石英礦產,所制成的玻璃質量遠遠不及西方,而且瓷器佔據了主導地位,所以也沒人去過于關注玻璃制品的開發。

所以當黑水明國形態各異、功能多樣的玻璃制品進入廣州市場時,給予了市場巨大的沖擊,這次船隊帶來的玻璃制品也不例外,許多高透光的透明玻璃還有少量的玻璃鏡子,更是讓富人們為之癲狂。

船隊帶來的銀幣反響一般,可雖然沒有大紅大紫,廣州港中的一些商人也很快接受了這種新奇的貨幣,五千枚銀幣很快花銷一空。

雖然面值標著大大的漢字「壹兩」,但那些商人檢驗了重量和純度後只願意打八五折的價格接受使用,表面上黑水明國的商人們不樂意,其實心中樂開了花,這些銀幣朱明是按八折的價格出售給他們的,朱明賺了五分利,他們這樣轉手一交易也賺了五分的利,這下試清楚了水,下回就不止帶這五千枚來了。

現在商會和這次二十多艘商船的意思是,既然生意做完了,是否需要船隊北上來一趟南京?

征詢了隨團而來的二十多位商人意思,這些商船也都是屬于他們的,這群商人中有一部分官商,反正是為朱明做事的,但也還有一部自由商人,還是該由每個人自己做主。

最後商討了一下,畢竟在南京城中也要發展,什麼也不便宜,光靠朱明帶來的這些錢和賞賜還是不夠,必須還要有經濟的支持。

于是朱明寫就一封密信,交給了信使,商船來個五艘,要多送一些南洋的特產,廣州自由商行中沒有出完貨的大半南洋特產全部船運北上,另外這次賺取的利潤除去采買貨物花費後,若有剩余也全部運來南京,順便還要把朱棣賞賜的那些個瓷器絲綢都裝船運回黑水明國去。

信使出發到商船的到來,估計還得近一個月的功夫,這也急不來,這次跟船過來的商人都是有意在大明發展的,叫他們這一個月多多到外面走走,查看一些市場行情,畢竟猛龍不過江,熟悉當地商業環境還是必須的,現在朱明這爪哇國公的名頭比起原來的定海侯是好用多了,借用這名頭也能提供些些方便。

安排完府中的事情後,朱明便準備出門前往東宮拜訪太子朱高熾。

朱高熾現在還在被禁足的過程,而且不管哪朝哪代,敢于私自與太子打交道密謀的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所以現在朱高熾那兒也算得上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但是朱明是奉旨前來指導皇太孫的學業啊!這要指導人家兒子的學業,總不能不通過人家老爹吧,所以朱明就憑著朱棣的金口玉言,施施然的走入了東宮範圍內的春和殿。

通傳過後,朱高熾一搖一晃的親自出門迎接,看見了朱明後也是客氣的免了他的禮,說道︰「听父皇說起了爪哇公博學多識,還著本王也要多與爪哇公學習一二。」

說完把朱明請入了殿內。

原本南京皇宮中有專門為皇太子及親王們講學的大本堂,乃朱元璋苦心經營,為的就是培養後續合格的接班人,只是在靖難之役中卻毀于刀兵,現在這些皇族子弟多半是在自己的寢宮中專門由朱棣挑選的老師進行教育。

走入後殿,朱明卻已听到有朗朗讀書之聲傳出,便好奇的看了一眼朱高熾。

「呵,今日退朝之後,右春坊大學士受皇命前來考校皇長孫的課業。」

進入大明後朱明對于朝堂之上的人人物物還是有所關注,自然知道這右春坊大學士是何許人也,他就是有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稱號的解縉。

此人才高八斗,出生在書香門第,不到二十歲就考上了進士,被選為了前途無量的庶吉士,後來朱棣靖難一來,作為大明頂尖文人中首先屈膝投靠的人,他也很被朱棣看重,擢其為內閣首輔,位極人臣。

但此人持才傲物,為人耿直,剛當官時總是不畏權貴直言上疏,老是得罪人,也得不到提拔還屢屢被貶謫,最後趁著靖難之役的機會投效了朱棣,倒也實現了他人生的理想,只是從此道德上就多了一個污點。

此刻應該是他最風光的日子,永樂大典總編撰官,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正是人生的巔峰啊。

朱明知道他是屬于太子一黨的,當年也是他的一句話「好聖孫」奠定了朱高熾太子的地位,看來這解縉不光是這樣支持太子,一有機會還會跑來太子府上套套近乎啊。

朱明不煩勞太子,自個兒坐在偏殿中慢慢等候,一杯香茗,時間倒也過得悠然。

不多時,便有宦官過來通傳,皇長孫的課業已完,請先生過去。

朱明想到自己也要充當先生的角色給後來大名鼎鼎的宣宗皇帝講講學,心中豪氣也添了不少,跟著宦官走了過去。

迎面皇長孫朱瞻基正在禮送著解縉。

此刻解縉還不到四十,正是人生中最最意氣風發的時候,朱明看他相貌中正平和,正是標準的文人臉孔,雖然瘦弱,但猶如勁松一般挺拔。

解縉也看到了迎面而來的朱明,當下彬彬有禮的施了一禮,說道︰「國公爺,有禮了。」

朱明很震驚,他與這解縉不過是在最初的朝貢大禮上見過一次,而且那次人那麼多,使者也多大臣也多,朱明自問當時都沒有注意到解縉,想不到這解縉現在還能一眼就認出自己,這份過目不忘的本領,牛人就是牛人啊!

「听聞國公幼年在外漂泊,很是有一番不凡的經歷,若是下次時間空閑,也不妨與我好生交流一二。」

「不敢不敢,早聞大學士大名,听說大學士幼年就享有神童之名,有個故事曾從到南洋的客商嘴中听到,不知是真是假?」

「哦?下官還有什麼故事能流傳到那南洋?」

「故事是這麼說的︰縉年幼,屋中後門上貼春聯一副曰︰‘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對門的員外看了,甚是不喜,便想著只有像他這樣的人家,才配貼這副對聯,于是命人砍去竹子。不一會,家人便來報,解縉的春聯改成了︰‘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員外听罷,更是惱火,令人把竹子連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聯又改為︰‘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不知解大人可有此事?」

「哈哈哈,無稽之談無稽之談,這事在我小時絕對沒有過,不知是哪位好事之徒生生的編造了如此故事。」解縉笑著說道,但朱明看出來了有這樣給他童年增加了一絲傳奇色彩的故事,解縉的心中還是十分得意的。

「那就不耽誤國公給皇長孫講學,下官先告辭了。」解縉笑著與朱明告別。

朱明拱手與之告別後,轉頭看向了現在才七歲的皇長孫朱瞻基,只見他瞪著聰慧的眼楮看著朱明,朱明剛才的故事挺有趣的,對于他這種早慧的孩童來說,也算是一個能听懂的好故事了,所以立馬在他的眼里,這個能講故事的朱明在他心中的地位立馬上升了一個高度。

「皇長孫可要休息一會兒再听在下講課?」朱明問道。

「爪哇國公,你講的是經文還是故事?」

「當然是海外見聞了,這是聖上給我的任務。」

「那就是故事咯,我現在就要听!」

那好,現在就講吧,朱明看這眼前這個孩童,他就是開創了仁宣之治的傳奇帝王,文武雙全。卻也放棄了他皇爺爺朱棣辛苦打下來的安南土地,讓大明對安南二十年的統治毀于一夕,從法理上講,他淪喪過自己的國土,雖然那塊爛地耗費了大明無數的錢糧,但在後人看來,仍是扼腕嘆息,否則也不會給南中國制造出那麼大的麻煩了。

也許現在就該借著職務的便利給這位聰慧的好坯子灌輸一些大國沙文主義思想,是否是個好的選擇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外大明最新章節 | 海外大明全文閱讀 | 海外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