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明 第一卷 東南風乍起 第一百零四章 後備能源地

作者 ︰ 賈不假

在朱明度過了最後的幾天蘇門答臘時光後,又匆匆啟程返回了自由城。

此時玻璃廠已經開始了成規模的生產,石英砂並不難尋,馬來半島就有許多可開采的石英礦,但是要想做出好的玻璃產品,對于石英礦的品位要求是相當高的,而且石英砂的篩選處理以及後續的燒制過程更是難上加難,朱明自己也是半桶水晃蕩,只能全權交給工匠們,憑著兌換來的簡易配方一步步試驗,至少現在已經能做出比較晶瑩剔透的半透明玻璃了,產品換來的錢也足夠玻璃廠自己造血運轉。

水泥廠經過了長期的工期建設爐窯已經投入使用了,還有一台窯則仍在砌築,工匠們在改進了送風方法後已經成功燒出了幾爐水泥來,只是因為剛開始試制,燒出來的水泥硬化速度完全無法掌控,同一爐的料還會出現凝固不均勻的問題,自然也是要工匠們頭痛去改進。

這個時候技術水平落後,做出來的水泥質量絕對好不到哪去,但朱明也不準備非用這些低質量的水泥來蓋二三十層的大樓或是高架橋啊,澆澆平房城牆是夠了。

這些都是工業生產層面上的東西,朱明已經把權力完全下放了,本來他是管不到這些上面的,光是從爪哇島前線傳來的消息就夠他頭痛的了︰

趙慶再次大開殺戒,血洗了一個村莊,而且消息貌似還傳了出去,附近的幾個村莊都聯合起來抵抗起黑水明國大軍來。

頭痛啊!朱明原本想到過這些統兵大將只知道打仗不知道政治手腕,果不其然,難道真準備把爪哇島給殺空了?那我現在從哪兒去找人來填這個地方啊。朱明再一次深深懷念起祖國強大的人海戰術來。洪武年間人口就有六七千萬了,若是能勻一些給我就太好了!

此時也只能是YY,擺在朱明眼前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問題︰煤不夠了。原本整個自由城周邊對煤這東西都沒什麼概念的,燒起遠沒有木材方便,引火要半天。

但自從朱明來了,引入了新的工廠後,對煤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原本馬來半島一片就不是煤礦富集地,此刻周邊的這種黑色的能引火的東西都被自由城給搜刮了過來,但若是隨著玻璃廠和水泥廠日益擴大,馬上就會用光的。

不光是運力不夠,產能也不夠。但是在朱明的印象中,後世的印尼好像是一個能源輸出國,不光光是充沛的石油,煤炭也不少。

這個地區火山也多多的,對于煤炭成形是大有好處的。為了得到些煤炭儲存的信息,朱明不得已又取出了戒指來,看看能不能得到大概的礦藏儲存地區資料,若是可以,嘿嘿,那地球上的黃金白銀哥就要給你挖個精光。

摩挲著戒指,隨著一百兩黃金的消失,一張薄薄的紙張又出來了。心中沒有好的預感,朱明拿起了紙張一看,差點沒氣得他破口大罵。

這個群島煤炭儲存分布圖也太坑爹了吧!只見在幾筆簡單示意的島嶼上,蘇門答臘島的南方劃了一片陰影線,旁邊標著豐富煤炭儲存區幾個字,而在加里曼丹島的東邊也是畫了幾乎小半個島的陰影線,上面同樣寫著那幾個字。

剛才因為自己瞬間靈感而有了致富希望的朱明又蔫了下去。但善于調節自我心理的他很快又找到了安慰自己的理由,還好沒有真的兌換金礦藏寶圖,金礦就那麼一點,畫這麼大一片區域我怎麼找啊!但煤炭就不同了,分布廣得很,我就命人在南蘇門答臘島和東加里曼丹島四處開挖不就得了。

被政務纏身的朱明沒辦法再次撂擔子跑到蘇門答臘去親自指揮開挖了,只是傳了個命令過去,要林喚之盡快四處開挖並給個結果。

十天過後消息就快馬加鞭的傳回來了,原本南蘇門答臘的部族就知道有一種能燃燒的黑色石頭,也曾使用過這些石頭引火,但是發現這種石頭使用起來不太方便,在引火不便的古代,遠沒有即點即燃的木柴好用。

得到這個消息的眾人立馬隨處找了個小火山腳下開挖起來,挖到地底五米的時候就挖出了大片的這種黑色石頭和泥巴,甚至沒花掉這群人一整天的功夫,得到這個消息匯報的林喚之立馬就通知了朱明。

他也知道冶煉廠要用到這些東西,想必是自由城周邊的不夠用了才想到從蘇門答臘來尋找吧。

得到這個消息的朱明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要說這煤礦,到處都有,只是這個時代哪里都沒開始大規模的開采,若是從海外貿易來購買,耗時耗錢,實在劃不來,若是國內自己挖就不同了,最多廢點力氣運出來而已。

而且也堅定了朱明對于兌換戒指的使用心得,輕易不要使用,因為實在沒有太立竿見影的效果,若只是指明方向之用,那確實能起到引航明燈、指南針類似的作用。

知道了蘇門答臘島有豐富煤礦,而且似乎儲存位置就在地表,說白了此時沒有先進的設備和開礦方法,最多也就是開采個地表十幾米的就了不得了,這些煤礦正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算是一些土著民也能自己扛把鐵杴來挖。

對著較為詳細的蘇門答臘島地圖,朱明找到島嶼東南一處方便靠岸的地方作為裝卸港口,不管什麼人,官定價格,一斤粗糧換三斤煤,估計周邊的人能挖出煤來的是有興趣來交易的,但若是路途太遙遠,運輸不便,確實還是個難事。

這也引起了朱明另一個想法,大船的建造要趕快提上日程了,看著港口中已經頗有些氣勢恢宏的大船,但都是外面商人的,自己船塢中還是叮叮當當敲打著飛鳥型的船只。

現在經過長時間的建造積累,許多從廣州港拐來的船匠也曾有過建造大形福船、廣船的經驗,可以先試著建,外部條件這麼好,造船用的都是上好的柚木,鉚接技術也是過得了關的,基本船型的設計也是經過了時間考驗,朱明準備先把船按比例稍稍的擴大一些,現階段要多一些貨船,要求比之戰艦或是遠洋商船自然又低了一等。

于是在與造船工匠商議過後,朱明自己拍板先按著四十米長的船身試制,這也是目前階段的船塢改造後所能容納的極限了,桅桿布置前中後三根,為了能增加載重量,船只的長寬比大概在三比一的樣子,鼓鼓的比起飛鳥艦是圓潤了許多。

雖然這樣的設計讓這種船的機動靈活性大打了折扣,但裝貨量至少在一百噸以上,至于真正的適航性怎麼樣,就需要讓船只下水後來證明了,此時可沒有後世的計算機模擬那麼先進的技術。

只要趙慶再把加里曼丹島奪取到手中,以煤炭礦藏圖上標明的來看,自由城的工業發展起來不會再有能源上的問題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外大明最新章節 | 海外大明全文閱讀 | 海外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