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明 第一卷 東南風乍起 第九十五章 工業重組

作者 ︰ 賈不假

不能親自帶隊出遠門也有不能親自帶隊出遠門的好處,至少現在朱明空閑的時間多了,閑著沒事總是要瞎想一番,想想布局或是規劃還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

想到黑水明國現在菁華幾乎全在幾個大的工廠作坊上,朱明就有心把優勢再擴大。

經過近兩年的積累,每個廠中熟練工和正在上手的新工人都不少,若是擴建,現在條件其實也已經能算得上成熟,但朱明想到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擴建——他想要細化。

後世都是走的專業化的生產道路,就算擰螺絲也是專人專用,讓每個人對自己的工序都熟練無比,也造就了現代化的流水線,效率和質量得到了最大優化。

朱明現在也想向這方面努把力,至少不能讓一個鑄鐵的師傅鑄完後再自己掄著大錘鍛打成形,最後自己還要親自做表面精工處理,一副鎧甲成形從頭干到尾。

其實現在冶煉廠倒還真這麼干,每個工匠做出成品後再在內側小小的刻上自己的記號,標明這是自己的得意作品,以前朱明是沒空管,放任工廠的管理者們自行運營,現在有閑了,自然要改變這一在他這個後世人看來很不科學的做法。

首先就是要把粗放型的各個工廠職能給細分了,帶著侍衛隊,來到冶煉廠中,原本從佔地不過十幾畝的小作坊現在已經佔地達到了四五百畝,廠房與廠房間的空地也不少,完全可以將冶煉廠細分為多個不同的分廠。

于是,在軍隊出征前這段時間,朱明就打定主意定在各家工廠中,好好的調研指導一番了。

不像後世的調研是做什麼大家都懂,朱明是實打實的進入到了冶煉廠的第一線,那些苦哈哈的工人見到國主大人竟能親自進入到這麼一個高溫又粉塵滿天的環境中,還能與自己這些最底層的工人說上兩句話,頓時一個個都感動的熱淚盈眶起來。

自從朱明入主後平民的業余生活豐富了許多,不少口齒伶俐的會被教許多奇趣的故事定期在街頭巷尾說書,這些平民不管是華人還是土著,都知道了斷案如神的包青天啦,愛民如子的劉玄德啦,可他們和國主一比,誰能這麼屈尊?劉玄德也不過帶著一群平民跑路而已,比起這冶煉廠里的環境來,可算是天上地下了。

工人的感激暫且不表,朱明向管事人提出來將鐵礦石冶鐵作為一個廠,鐵水鑄造成各種形狀的物件或鐵錠又是一個廠,然後鍛造作為一個廠,兵器和工具的精作再分為一個廠,原本的冶煉廠一分為四。

工廠的管事和幾個德高望重的老師傅都在低頭沉思著,朱明是他們的國主不錯,這廠子也大部分是屬于他的,自己不過是佔點兒小份子,但對這幾個人來說,他們從最底層的苦哈哈能成為現在有地位又光鮮的人,靠得就是這個廠子,他們把這都當成了自己的生命來維護,不由得他們不慎重。

「分成各個廠後,以後培養的徒弟工匠,專注做自己的那一塊,做的越好獎勵越重,誰的東西出問題就追究到誰的身上。」

眾人對望幾眼,若是分成幾個廠,相對的來說每個工人只需要現在會的四分之一就是個合格的工人了,對于培養人才來說確實是一個好處,但這樣打鐵的只會打鐵,他不會淬火開鋒,能行嗎這?

眾人猶豫遲疑中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朱明的神奇讓他們心中也有一種盲目的崇拜,雖然以他們的常識來說這個有點不太可能,但他們還是選擇相信朱明。

劃分新廠其實也不復雜,不過是將現有人員按照自己的特長和喜好分配到不同的廠子中去,而不同的廠子也分配了不同的管理人員。各個廠子分開運轉後,相應的也將擴大,當然這就是後話慢慢的來了。

冶煉廠的分配調整就這樣定下後開始施行了,接下來的所有工業都按照這個基調來進行更改,只是像榨糖廠這樣功能本就單一的工廠就未做任何改動。

自行車廠在蘇曼的管理下,內部已經自行更改為幾個不同的部分,朱明只是指點了一番。

自行車零配件本就多,制作時全部是每人分到一大堆各式配件,然後各自組裝起來。做的快的上一天工能組裝一輛三輪車或一輛半自行車,朱明只把蘇曼叫到身邊,把自己在冶煉廠做的改革告訴了他。

組裝自行車也很簡單,裝車軸的就只裝車軸,鎖輪子的就只管鎖輪子。每輛自行車都是經過十幾個人以上的手後才組裝成型。

「這……原本一個人從頭做完的活分給十幾個人每人來做一部分,不是更費勁更慢麼?」蘇曼也有著一樣的疑問,而且這小子比較直,直接毫不掩飾的向朱明提了出來。

朱明神秘一笑︰「你試試不就得了,把你手下的工人分成不同的組,每人負責一個工序,做上幾天看看效果。」說完就不再管他了,現代的流水線理念,就算只是些皮毛也夠這些古人震驚的了,光靠著這個,朱明就有把握黑水明國的工業會比世界上任何國家先進一步。

另一個朱明想要做比較大改動的廠子就是紡織廠了,紡織廠不光是簡單的紡織,從繅絲紡紗一直到織布染色,甚至還有最尾端的工序制衣都有涉及,不過此時人們還是習慣自己買布自己制作成衣,紡織廠的成衣一般都是為軍隊提供的。

很快紡織廠也被分成了紡紗廠、織布廠、染成廠三個分廠。

分割開來的廠子因為管理單位小了,管理上的層級更簡單,運轉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時因為控制力加強,廠子也能做的更大。

就像你兩千多人的紡織廠管理起來就比較有難度了,總有些方方面面不能管理到,但是若是一千人的紡紗廠、一千人的織布廠和三百人的染成廠,管理起來的難度就相對低的多。

將自己的理念傳播到其他的各個工廠後,朱明領地內的工廠迎來了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期。

最先出成果的就是自行車廠,短短的三天之後自行車廠的單日產量就突破了以往歷史的最高紀錄,隨後冶煉、鑄造、鍛造、精工各廠的效率的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不過隨後問題就出現了,因為各廠運轉靈活產量提高後,擴建的需求馬上就擺上了台面,一邊是各個廠都計劃要擴充一倍產能,一邊是基建設施要求的人力也在急劇增加。一邊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產業,自己的錢袋子,而另一邊就是自己的官府,自己政策的執行者,這一碗水該如何端平,還真是讓朱明大傷腦筋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外大明最新章節 | 海外大明全文閱讀 | 海外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