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原大戰(十二)

作者 ︰ 朱由榔

劉體純突然率軍離開鄭州,為了迷惑清軍,他選擇在深夜出營,隨行的兵馬也只有一萬人,其中有六千騎兵,其余四千為步兵,出營之後,沿著一條小道向新密縣進發。

事先劉體純並沒有對張英和廖文希提起,而是留下一封親筆信,派人送往城內,當面交給他們二人。

當張英和廖文希看過劉體純的親筆信,才得知劉體純已經率軍離開城東大營,繞路前往潼關,準備偷襲王輔臣的後路。

繞擊潼關,也許可能使王輔臣憂心後背受敵,而撤兵回援,但是也可能被清軍就此包圍在潼關附近,此計太過凶險,九死一生。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廖文希,此時廖文希就在張英身邊,他卻默不做言,低頭做沉思狀。

張英心中有氣,便說道︰「劉國公率領孤軍深入清軍後方,此去萬分凶險,現在派人去追趕劉國公,想辦法將他勸回來,還來得及!」

廖文希半天沒有答話,張英心急如焚,急道︰「廖大人,你倒是說句話啊!」

不過廖文希還是沒有說話,而是好像在盤算著什麼,好半天之後,他才抬頭對張英說道︰「張大人,王輔臣率軍十三萬威脅鄭州,如果鄭州有失,那麼河南不保,河南不保,則徐州危矣,中原傾覆,我們已經錯了一步,不能再錯了!」

張英了解廖文希話中的含義,但還是心有不甘,繼續說道︰「難道就要犧牲劉國公和上萬官兵嗎?」

廖文希也不再說話,只是點點頭。

張英長嘆一聲︰「哎——」

其實張英心里非常明白,如今王輔臣就像一根釘子一樣扎在鄭州,隨時都可能刺穿鄭州這顆中原的心髒,而且就算王輔臣寸步不進,可是如果徐州之戰中第一軍團戰敗,清軍主力必然會調頭西進,兩面合擊中原,到時候中原還是不保。

除非現在將王輔臣這顆釘子拔掉,將其趕回陝西,然後河南的明軍才能夠從容地支援徐州方面的第一軍團,至少可以在士氣上鼓舞他們。

廖文希這個辦法雖險,但不是不可行,王輔臣上次被打怕了,這次出兵以來,一直小心謹慎,而且陝西是他的老巢,不容有失,所以一旦潼關有危險,王輔臣必然會回師救援潼關,以此鄭州之圍便會解開。

不過劉體純率軍深入數百里之外的潼關,那里的陝軍兵力可能空虛,但是王輔臣隨時可能率軍回援,如果被清軍堵住,那麼結果可想而知,劉體純和上萬明軍難以月兌身。

現在張英也是沒有辦法了,心中替劉體純憂心,但也對廖文希狠辣陰毒而心驚,此人果然是一個「毒士」,為了達到目的,可以犧牲別人,甚至是無所不用其極,太可怕,看來以後還是少招惹他為妙。

這時,廖文希說道︰「劉國公在信中說,以後這里由張大人做主,我授命輔助劉國公,現在國公爺領軍出戰,以後我就全憑張大人吩咐了!」

張英擺擺手,說道︰「不敢,不敢,廖大人乃是皇上欽命的第四軍團參軍,在品級上咱們二人同級,以後還是凡事商量!」

廖文希想了一下,然後笑著說道︰「好說,張大人以後咱們還要精誠合作,共御外敵,那麼接下來,咱們商議一下鄭州的城防?」

張英實在不想和他廢話,城防早就布置好,他知道廖文希為何如此詢問,其實就是想要鄭州城內的軍事主管權力,或者嫌自己在城內礙事,想要支開自己。

既然如此,張英覺得自己再留在鄭州城內,反而有可能成為廖文希眼中釘,所以不如暫時退出城去,到城東大營的好。

于是張英說道︰「城東大營乃是鄭州與外界交通的唯一通道了,必須有人鎮守才行,不如我去城東大營,城內就由廖大人掌管,如何啊?」

「呃,城東大營風餐露宿,實在艱苦,還是我去!」廖文希說道。

「不,不,本來我還要兼顧河南的地方事務,城東大營距離開封更近一些,還是我去!」張英說道。

廖文希略微沉吟一下,然後點頭道︰「那就勞苦張大人了,不過城東大營關系到鄭州的安危,還請張大人多多費心了!」

張英點頭,說道︰「嗯,請廖大人放心,城東大營會萬無一失的,但是我有一個請求,還請廖大人想想。」

「哦?張大人請說!」廖文希說道。

「劉國公孤軍深入,王輔臣可能會率軍回援,如果陝西再出兵的話,劉國公會受到兩面夾攻,所以還請廖大人在王輔臣撤軍之後,馬上出兵,尾隨陝軍追擊,以牽制王輔臣的軍隊,讓劉國公也好有機會能夠撤回來!」

「好的,還是張大人考慮的周全,等我得到王輔臣撤軍的消息,我肯定會親自領軍追擊,不但要將劉國公救出來,而且還要把鄭州以西的各個府縣全都奪回來!」廖文希信心滿滿地說道。

「如此最好!」張英點頭道。

然後張英提出告辭,廖文希也沒有強留,而是親自將張英送出府衙。張英並沒有在城內過久停留,他回到自己的住處,馬上下令城內的河南本地明軍撤出城去,進駐城東大營。

七天之後,廖文希和張英終于得到消息,劉體純率軍晝伏夜出,一路急行,于三天前抵達潼關,利用清軍的服裝,騙開了潼關城門,一舉殺入關內,趁機奪取潼關。

一天之後,王輔臣也有了動靜,果然在滎陽撤軍西返,不過他臨走時下令將河北、山西的綠營兵撤出城南大營,隨他一起退向洛陽。

又過了兩天,王輔臣率領陝軍離開洛陽,向潼關進發,但是五萬河北、山西綠營並沒有隨之撤退,而是留在洛陽,加固洛陽城防,準備死守洛陽。

廖文希也沒有失信,他與張英經過商議後,由他領軍四萬向洛陽進發,接連收復滎陽、鞏義、偃師三縣,而後兵抵洛陽城外,接著利用明軍的十余門大炮,對洛陽城猛轟,兩日之內,轟開了洛陽東門,揮軍入城,而守城的綠營兵也沒有做抵抗,由西門和北門不戰而逃。

就在廖文希率軍向洛陽進發的時候,王輔臣率領陝軍已經距離潼關只有二十余里,其實此時劉體純還有機會領軍撤出潼關,走陝南或者豫西南,以避開王輔臣的軍隊,但是劉體純出乎意料的是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下令緊閉關門,準備守衛潼關。

劉體純如此決絕,不惜以自己與上萬明軍為誘餌吸引王輔臣率軍回援,為的就是爭取時間。

果然王輔臣在得知明軍反攻洛陽的消息後,並沒有停止步伐,而是繼續率軍西返,要知道陝西可是他的老窩,絕對不能失守,否則就算他將河南所有的明軍消滅,立了大功,可如果根基沒了,他就得寄人籬下,所以他才對洛陽棄之不顧,而率軍西返,要奪回潼關。

潼關以西的陝西已經空虛,只有幾千老弱殘兵維持地方治安,也就是劉體純兵少,難以分兵,不然他覺得趁機攻下陝西也是不錯的選擇。

王輔臣抵達潼關以東後,這次攻守易位,劉體純率明軍守潼關,王輔臣領軍攻潼關,兩軍馬上在潼關交手了。

明軍依靠堅固的城防和城上的數門大炮對攻城的陝軍展開反擊,而陝軍在王輔臣的嚴令下,也要奪回此地,于是兩軍從一開始,就使出了全力。五萬陝軍輪番對潼關進行攻擊,王輔臣軍隊中也有十余門大炮,其中還有五門紅夷大炮,就在關前展開,對潼關進行炮擊,數輪炮戰之後,各有傷亡,但是明軍兵力畢竟薄弱,守得非常艱苦。

劉體純率領一萬明軍與王輔臣的八萬陝軍在潼關廝殺,而進入洛陽城的廖文希卻按兵不動,並不出兵去潼關救援劉體純。

張英得知這個消息後,心急如焚,急忙親自趕赴洛陽,請求廖文希馬上出兵趕往潼關,救援被圍困的劉體純。

不過張英被拒絕了,對此,廖文希的理由也非常充分,那就是不能為小舍大。劉體純的安危固然重要,但此時清軍的實力並未受到太大的損害,原本守衛洛陽的綠營撤出洛陽後,並沒有北逃,而是退往孟津城,正準備伺機反撲,而且王輔臣的陝軍也隨時會殺個回馬槍,所以現在並不是救援的最佳時候。

這個理由不得不說很有道理,就是張英也不得謹慎起來,可是潼關只有上萬明軍,面對八倍于己的陝軍,就算依靠堅城固守,可是也未必是本地陝軍的對手。

最後張英看到廖文希是下定決心「見死不救」了,于是他決定自己率河南本地明軍前往潼關救援劉體純,在出發前,他下令陸飛留守。

兩天之後,更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就在張英領軍前往潼關的路上,遭到陝軍突襲,交戰不利之下,張英下令撤退,在回洛陽的途中,孟津的綠營突然堵住了退路,與隨後趕來的陝軍將張英和所部兩萬河南明軍包圍在義馬縣臥虎嶺。

雖然明軍收復了大部分河南失地,但是隨著劉體純和張英兩部人馬被清軍包圍,形勢突然變得比以前更加危急了。

(這一章算是補昨天的,晚上還有!還有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