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戰(十)

作者 ︰ 朱由榔

王輔臣率軍五萬出商洛,進入河南,而後迅速北上,同時對沿途的城鎮進行嚴格的消息封鎖,以圖使進攻潼關的明軍難以及時得到消息回援洛陽。

當五萬陝軍抵達汝陽的時候,領軍進攻潼關的劉體純才得到消息,吃驚之下,趕緊撤回軍隊,緊急回援洛陽。當劉體純走到義馬的時候,竟然听聞陝軍已經攻克洛陽,而且黃河以北的五萬清軍正在渡河,前鋒已經渡過黃河,到達孟津。

此時劉體純手中只有不到兩萬明軍,其他的軍隊則分布在黃河沿岸各地,一時間難以調兵集中,而他到達洛陽之後,可能面對的將是十萬清軍。

廖文希並沒有在劉體純身邊,而是留在鄭州統籌後方糧草。

不過劉體純征戰多年,為人雖不拘小節,但作戰經驗豐富,頗有些智謀。此時他已經冷靜下來,知道如果自己領軍立刻前往洛陽,而王輔臣正在洛陽等著自己,肯定會被王輔臣抓住機會,以會合黃河以北的清軍,將自己圍而殲之。

所以如今之計還不能前往洛陽,但也不能在此地坐等,否則王輔臣一樣會率軍先消滅自己,而後再攻鄭州、開封,奪取河南。

現在劉體純後悔死了,悔不該當初听張英的建議,不應該貿然進攻潼關,導致現在到了進退維谷的地步。

就在這時,讓劉體純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據探馬回報,潼關的清軍出關,矛頭指向陝縣,而王輔臣則會同河北綠營後,留下三萬人馬駐守洛陽,親帥七萬人馬也向陝縣殺來,看來是要將潼關明軍包圍在陝縣,待解決了這里的明軍,而後再進攻鄭州。

劉體純知道自己必須跳出包圍圈,否則的話,肯定會被陝軍圍殲在陝縣,到時候,自己如果有閃失,第四軍團必然會土崩瓦解,士氣奔潰,可是又能往哪里去呢?

陝縣以西是潼關,有數萬陝軍;東邊是王輔臣的軍隊,兵力在七萬左右,北邊則是黃河,河北則是清廷的地盤,去了那里,最後還是逃月兌不了被圍殲的結果。

那麼只有向南,走豫南,先到南陽,而後再折向東南,路途雖遠,但是如今唯一的出路,不然只有坐以待斃了。

決定之後,劉體純離開下令,全軍棄守陝縣,調頭向南,奔南陽。

劉體純離開陝縣的當天下午,王輔臣便領軍進抵陝縣,發現明軍已經離開,並沒有馬上追趕,而是就地休整,等待了一天,等潼關的三萬陝軍到達後,會合到一起,然後調頭回返,向洛陽而去。

兩天之後,王輔臣領軍抵達洛陽,此時匯聚到洛陽的清軍已達十三萬人馬,其中以陝軍為主。

接著王輔臣領軍繼續東進,一天後進抵偃師縣,攻克偃師後,因為此地的百姓協助明軍守城,王輔臣竟下令屠城,將城內的兩千戶百姓,全部殺害。

兩天後,陝軍到達滎陽縣,此地距離洛陽只有六十余里,乃是洛陽的西大門。但是明軍並沒有重兵把守此地,當駐城的守軍看到清軍殺來,急忙棄城而逃,將滎陽留給了王輔臣。

其實王輔臣也沒有想到會如此順利,只用了十天的功夫,竟然拿下了豫西,現在他想要趁明軍主帥劉體純南逃的機會,一鼓作氣東進,攻下鄭州。如果鄭州被攻克,那麼接下來的開封府,早晚也是他的囊中之物。

王輔臣在滎陽休整一日,然後領軍東進六十里,在距離鄭州十里之外的須水鎮按下大營,並派出兩支陝軍,每支三萬人馬,分別繞城而過,在城南和城東安營,準備先圍城,再想辦法攻城。

也就是在王輔臣領軍到達鄭州的時候,劉體純率軍急行六百里,在發現後邊沒有清軍追來後,馬上折向東南,準備趕回鄭州。

當劉體純領軍到達新密縣,突然遇到了廖文希派來的信使,原來廖文希早就料到劉體純會繞路東返,所以派出信使繞過清軍,終于找到了劉體純。

廖文希有寫給劉體純的親筆信,信中說王輔臣的兵力多過明軍一倍,進軍速度太快,所以來不及在鄭州以西布防,只好放棄偃師、鞏義、滎陽三地,但準備固守鄭州,等待軍團長領軍回來,再商議如何退敵。

劉體純看過廖文希的親筆信後,有些糊涂了,按理說鄭州還有兩萬明軍,如果廖文希向河南巡撫張英求援,等張英派出河南本地的明軍趕到鄭州,再加上黃河沿岸各地的第四軍團余部,至少也能湊齊五萬明軍。如此一來,怎麼可以輕易放棄鄭州的外圍城鎮,讓清軍從容地將鄭州包圍?

「廖文希犯了大錯,要誤大事啊!」劉體純大呼道。

現在清軍已經將鄭州包圍,新密縣雖然距離鄭州不過二百余里,但是劉體純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不能馬上趕往鄭州,因為鄭州已經被王輔臣的軍隊包圍,如果自己領軍向鄭州前進,必然會被王輔臣分兵擊之,不使自己與鄭州的明軍會合。

劉體純心想︰洛陽已經丟了,不能再丟了鄭州,不然自己就是萬死也難辭其糾,如何有面目去見大明皇帝?

可是此時自己手中只有不到兩萬人馬,除鄭州之外,就是開封還有兩個團的兵力,第四軍團如今只有三萬人馬可用,如何才能解鄭州之圍?就算張英肯定領軍來支援自己,河南的本地明軍,兵力只有兩萬余,也沒什麼戰力,如此還是不能解鄭州之圍。難道自己只能束手無策嗎?

劉體純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召集了身邊的將官一起商議對策,可是大部分人都認為馬上向鄭州進發,強突圍城的清軍,然後里應外合,至少可以沖進城內,固守待援。

不過劉體純心中還是很清醒的,他知道如果自己貿然進攻,可能正中王輔臣下懷,此地平地較多,尤其是鄭州附近,利于騎兵突擊,王輔臣的西北騎兵可不亞于滿洲八旗,如果自己敢于領軍出現在鄭州,王輔臣必然會派出騎兵阻擊自己,到時候只要上萬騎兵來回數次突擊,明軍就會崩潰混亂,這無異于自投羅網。

就在劉體純在新密城進退兩難的時候,張英終于派來了信使,信中說張英已經將豫東的明軍聚集在一起,共達三萬兵馬,正向鄭州前進,他希望劉體純能夠馬上帶兵向東南的中牟縣進發,並在那里兩軍會合。

劉體純想了想,覺得這是如今最好的辦法,兩軍會合後,明軍兵力將達到五萬人馬,還有鄭州城內的兩萬多明軍,至少可以牽制住王輔臣,不讓他從容地攻城。

于是劉體純立刻整軍東進,兩日急行軍三百余里,抵達了中牟縣城,正好趕上張英和陸飛領軍也同時到達中牟。

中牟縣城縣衙內,劉體純居中而坐,苦著一張臉,張英坐在他的旁邊,也是眉頭緊鎖,其他眾將則分立兩邊,鴉雀無聲。

劉體純看了一眼張英,欲言又止。

張英知道劉體純現在心中肯定有所愧疚,但此時應以大局為重,可不是計較的時候,于是他先說道︰「劉國公,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嗎?」

劉體純沒想到張英現在還是如此的尊敬自己,心中後悔以前的傲慢無禮,趕緊答道︰「張大人,您請說!」

「如今王輔臣率軍十三萬圍困鄭州,我們里外只有八萬人馬,而且還沒有援軍,畢竟第一軍團和主力清軍在徐州決戰,按照皇上的意思,重心在徐州,其他幾個軍團還沒有北上抵達中原,所以我們只能自己想辦法解圍!」張英如此說道。

劉體純點點頭,說道︰「嗯,張大人所言甚是,都怪我魯莽,不應該領軍主動進攻潼關,讓王輔臣有機可趁,等以後我會親自向皇上請罪,哪怕就是砍頭,我老劉也不皺眉頭,可是如今還是得想辦法解鄭州之圍,將王輔臣趕回陝西才行!」

張英看向劉體純,說道︰「劉國公,世上沒有常勝將軍,是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不過我認為王輔臣雖然氣勢洶洶而來,但他未必能立刻攻下鄭州!」

「哦?此話怎講?」劉體純頓時有些驚奇了。

「先不說王輔臣的陝軍戰力如何,就是鄭州城防堅固,里邊又有將近三萬明軍精銳,糧草充足,又有足智多謀的廖大人坐鎮,王輔臣豈能輕易將鄭州攻下?」張英說道。

「嗯,嗯,此話有理啊!」劉體純連連點頭。

「王輔臣所仗的是他的兩萬騎兵,至于步兵,陝軍的戰力未必強過河南本地明軍,而且他們由西急進而來,未必帶著雲梯、盾車等攻城器具,如果王輔臣敢于貿然攻城,他就是去送死!」張英毋庸置疑地說道。

「對,對,對啊!」劉體純連連叫好。

這個時候,剛才還悶聲肅立的將官們聞言也眉開眼笑了,仿佛輕松了不少。

劉體純轉而問道︰「那麼請問張大人,您有沒有破敵良策?」

張英想了一下,然後答道︰「暫時還沒有,我認為王輔臣攻不下鄭州,我們也趕不跑他,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徐州那里,只要皇上和第一軍團能夠將主力清軍打敗,王輔臣自然會撤圍退回陝西。」

「啊?難道是說從現在開始,一直到徐州那邊有了結果,我們就這麼相持下去嗎?」劉體純還是有些懷疑。

「是!」張英篤定地點頭道。

(朋友們,再苦再累,我也在堅持!推薦票呢?月票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