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中原大戰(一)

作者 ︰ 朱由榔

清廷康熙小皇帝竟然偷偷潛出北京,跑到滕州清軍大營,而且事先永歷一點消息都不知道,這豈能不讓人震驚。

如果別人把小康熙還看成一個小孩子,那麼永歷以為就是大錯特錯了,可以說,如果不是永歷重生,蝴蝶效應搞亂了這個世界,使歷史發展改變了軌跡,那麼這個小皇帝肯定會成為華夏歷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胡人皇帝。

滿前先頭兩個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是馬背上的皇帝;順治又太過柔弱,當政的前半部分就是一個傀儡,由他叔叔多爾袞當家,即使後來親政時也是個儒弱無能的皇帝,如果不是滿清正處于上升期,滿漢大臣又忠心能干,滿清恐怕在順治朝就得滅亡。

而康熙則不然,此子自幼由他的女乃女乃孝莊撫養長大,受孝莊的影響頗大,年紀雖小,卻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性情狡詐多變,堅韌隱忍,陰險毒辣,睚眥必報。看似大度非常,實則心胸狹窄,如同曹操一般,亂世之梟雄,盛世之能人。不過他比曹操強多了,曹操是白手起家,而小康熙則自順治手中繼承了一個偌大的帝國,只是如今他命歹,遭遇了永歷這個對手,否則他會再做五十多年的皇帝,把華夏帶入一個所謂的「康乾盛世」。

永歷從來沒有看輕這個小皇帝,而是把他當做自己一生的大敵,吳三桂也好、鄭經也罷,他們不過是一代豪雄,氣量不夠,永歷根本沒把他們當做自己的最終對手。而小皇帝雖小,卻已做出了設計擒拿鰲拜驚天動地的大事,如此,豈能小看?

如今靳統武、方孝玉率領十萬明軍據守徐州,面對的是十五萬主力清軍;劉體純、廖文希率領七萬明軍在鄭州、洛陽一帶布防,對手是清廷陝西提督王輔臣的五萬清軍,還有黃河北岸的五萬綠營。

大明和滿清都將此戰視為一場大決戰,幾乎都是傾注了全力,勝者不但可以拿下中原,還會趁勝追擊,進而統一全國;而輸者則可能社稷傾覆,家破人亡。所以任誰都輸不起,明清不可能共存,華夏只有一個國號,永歷和康熙只有拼死一搏。

兩天之後,顧炎武、王夫之奉調回京。

顧炎武此次回京,以逾一年有余,期間更沒有見過永歷,此次君臣相見,永歷發現顧炎武的兩鬢竟已斑白,身體也瘦削了不少。這一年多來,顧炎武在廣東事必躬親,日夜操勞,才將難治的廣東穩定下來,並且成為大明的最大稅源地,可謂是功不可沒。

王夫之也是如此,湘西軍團能夠攻取兩湖,他智計百出,可是勞苦功高。而且能在驕兵悍將之中游刃有余,讓永歷也不得不非常佩服他,要知道姚大榜可不是好對付的人。

現在五大內閣學士,除了郎廷佐遠在湖北外,黃宗羲、方以智、顧炎武、王夫之四人齊聚議政堂,將與永歷一起商議大明接下來的軍政大略。

議政殿之內,君臣落座,居中而坐的永歷先說道︰「顧愛卿、王愛卿,你們剛回來,馬上又要處理政務,朕都沒有讓你們休息幾天。」

顧炎武和王夫之一起欠,而後顧炎武說道︰「陛下,軍情緊急,臣等此時必須為陛下分憂,為大明百姓盡心,些許勞累何足掛齒,等將來平定滿清,臣等自會請一個長假,出去游歷外面的大好河山,到時候,陛下可一定要準許啊?」

王夫之也說道︰「是啊,山河錦繡,以前臣為了躲避清廷的追緝,藏來躲去,根本沒有閑情去觀賞這片大好河山,將來大明統一天下,臣可一定要出去走走看看,不但要走遍華夏,就是蠻夷國外,臣也想去看看呢!」

「哈哈,好好,臣現在就準假,到時候,你們的路費,都由朕包了!」永歷一邊笑著,還一邊打趣地說道。

「哈哈」四個大學士跟著笑了起來。

議政堂內的氣氛很是融洽,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方以智四位大臣,可謂是永歷的左膀右臂,而且君臣相知,故此永歷信任他們,他們也信任永歷,相得益彰。

永歷接著說道︰「朕馬上要北渡長江,黃愛卿要隨朕一起趕往徐州坐鎮,南京諸事就勞煩顧愛卿、王愛卿、方愛卿,你們三位了。」

顧炎武、王夫之、方以智一起答道︰「臣等一定盡心竭力,請陛下放心!」

永歷點下頭,而後說道︰「黃閣部走後,凡是軍政大事,你們要一起商量,求同存異,如果境內有其他突出事件,還請馬上派人北上稟報朕。」

顧炎武與王夫之、方以智相視一眼,然後答道︰「臣明白。」

永歷想了一下,又說道︰「這樣吧,顧愛卿,你負責盯著吏部和刑部;王愛卿你盯著兵部;方愛卿你要看著禮部和工部,如此處理政務方便些,還有顧愛卿你多受點累,有什麼事需要處置,由你來牽個頭。」

眾人紛紛躬身應是,顧炎武心中微微驚訝,皇上讓他來做這個「牽頭」的,這不就是代替首輔黃宗羲的意思嗎?看見皇上對他是非常之信任。

王夫之和方以智對此沒有任何意見,兩人性情恬淡,將名利看得很輕,而且黃、顧、王、方四人本來就是知交好友,他們心中還是很欽佩顧炎武為人的。

看到眾人不再說話,永歷說道︰「此戰可能關乎大明的將來,但也未必。滿清入關二十余年,雖然暫時被咱們打敗壓制,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滿清還有精銳沒有被消滅,所以此戰的規模肯定超過以往的任何大戰。」

永歷頓了一下,然後掃視眾臣,繼續說道︰「要做好未雨綢繆,做最壞的打算,此戰的結果也許是咱們被打敗,滿清可能會重新收復中原,並且繼續南下,如此,長江將是咱們最後的防線。我將郎廷佐放在武昌,為的就是扼守長江中游,南京附近也要預先做好防御,第三軍團不日即將北上,等他們來到江南,江北部署在西到池州,東到吳淞的幾座大城,軍團中大部分還是新兵,你們需要督促他們練好兵!」

顧炎武點頭,說道︰「請陛下放心,我們知道該怎麼做。」

永歷站了起來,高聲道︰「朕就把南京交給你們了,一切拜托了!」

顧炎武、王夫之、方以智聞言,趕緊也跟著站起來,就是黃宗羲也挺身站起,一起面對永歷躬身道︰「願為陛下鞠躬盡瘁,生為大明臣,死為大明子!」

永歷也非常感動,眼楮不禁婆娑,聲音略微哽咽,說道︰「咱們君臣同心,必定會為大明開創一個繁榮盛世!」

朝會後的第二天,永歷即啟程北上,南京城內的大小官員本來是要出城送行的,但是永歷下旨,全部留在官署辦公,不得擅自離守。

于是永歷與黃宗羲,在毛八重率領五千御林軍的護衛下,出了舞陽門,先到城北碼頭坐船,然後上百條客船組成的船隊浩浩蕩蕩向下游駛去。

一天之後,船隊向北進入大運河,接著在揚州南門外上岸,揚州知府出城迎接,恭請永歷進城休息。

但是永歷看看天色尚早,便直接拒絕了揚州知府,下令全軍不在揚州停留,繼續北上。此外,還命令前邊開路的先鋒騎兵,在遇到準備出城迎接的各地官員時,代為傳旨,命令沿途各地官員,除了派出必要的向導外,地方官不得出城迎接,還有不得驚擾沿途百姓,違令者,按國法處置。

聖旨一下,永歷這一路上少了不少迎來送往,就是沿途百姓看到一隊兵馬經過,也是很驚詫,都不知道大明皇帝就在其中。

本來十日的路程,在永歷的不斷催促下,只用了五天便抵達了淮安。

抵達淮安之後,只需再用三天,即可到達徐州,或者快馬加鞭,兩天就能趕到那里。一路北行,全軍也有些勞累,就是永歷也有點吃不消。他一直在抱怨,自己在南京的日子,太過懶惰,竟然沒有好好的鍛煉身體,以致現在身材都變形了,更是吃不得苦。

晚上,永歷就在淮安的知府衙門休息,剛剛躺下,準備睡覺的時候,忽然黃宗羲來到了門外,請求覲見。

永歷來不及穿衣服,知道黃宗羲肯定是有緊急的事情,不然也不會在深夜打擾自己休息,于是披好衣服後,讓黃宗羲他們進來見自己。

黃宗羲進來後,躬身道︰「啟稟陛下,臣剛接到急報,就在今天下午,滿蒙騎兵共約兩萬,南下襲擊了宿遷城,好在宿遷有所防備,及時關閉了城門,才使清軍沒有入城。不過據探馬回報,這隊清軍南下而來,已經失去了蹤跡,臣擔心他們是向淮安來了。」

「啊」永歷驚訝一下,馬上又鎮定下來,說道︰「騎兵善于機動,我們有點吃虧,不過我們擁有堅城,就算是他們跑來竄去,只要防範得當,他們也休想得逞。」

接著永歷問道︰「黃愛卿,淮安的城防布置好了嗎?」

黃宗羲說道︰「回陛下,臣在一個時辰前曾經上城查看過,沒有任何疏漏,再過一會兒,臣再去巡視一遍。」

永歷擺擺手,說道︰「不用了,你就在朕的隔壁休息吧,明天還要趕路呢,估計明天在半路上,咱們就能遇見來迎接的靳統武或者方孝玉他們。」

如今徐州附近即將成為戰場,大批的百姓為避戰亂,紛紛拖家帶口南逃。永歷在啟程之前,已經派人給靳統武和方孝玉送去急信,讓他們派兵在徐州到淮安的路上迎接,以防清軍偷襲聖駕。

听到皇上的話,黃宗羲點下頭,而後轉身離開,也去休息了。到了凌晨,毛八重不放心城防,又親自上城走了一圈,最後留在北門城樓里睡下。

這一夜很安靜,兩萬忽然冒出來的滿蒙騎兵並沒有在淮安城外出現。天明之後,永歷下令全軍出城,繼續趕路。

淮安有一條寬闊的官道通往宿遷,五千余人的御林軍護衛著永歷,一路快馬加鞭,向宿遷急行。

就在剛走出泗陽縣地界,進入宿遷境內,放眼望去,一馬平川,大路兩邊都是田地,而且田地已被翻好,上邊堆滿了農家肥,只是曠野上卻不見一個農夫在播種。

永歷心中嘆道︰「可惜啦,這麼好的田地,今年春天又要撂荒了!」

忽然大路的前頭突然出現一隊人馬,黑壓壓的一片,由于太遠,看不清楚什麼旗號,甚至是騎兵,還是步卒,都難以看清。

「他們是明軍?還是滿蒙騎兵?」永歷不禁生出了疑問。

(晚上還有一更,但不知道得幾點,我正在奮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