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四十八章 永歷寫書

作者 ︰ 朱由榔

大明永歷二十二年正月十五這一天,遠在南京的永歷收到黑山自雲南派人送來的奏折,奏折中將雲南近來發生的大事講了一遍,著重說明了派兵追擊吳家軍,並且又派出一萬明軍作為後援,並且與第五軍團聯合,攻佔大涼山,進而奪取川南的計劃和意圖。

還有請求朝廷,立刻下撥五十萬兩白銀到南京,用于修築雲貴通往廣東和湖南的道路,委派雲貴兩地的各級地方官,對雲貴進行治理。

永歷看過奏折,便與黃宗羲、方以智商議,是否同意第二軍團的請求。給雲貴下撥五十萬兩白銀,這是很早以前永歷許諾的,他曾經在雲貴盤桓一年,知道那里的道路交通是何等的崎嶇破爛,不說山區,就是平原的官道也是年久失修,難以行走。

雲貴就是因為交通不便,限制了兩地與內地的聯系,更使其難以發展,造成當地百姓生活困頓,還有最讓朝廷擔心的是,雲貴各地反叛勢力屢屢興風作浪。但是一旦修通道路,加強了雲貴與內地的聯系,那麼雲貴將緊緊的被控制在朝廷的手中,即使再有叛亂發生,也會很快剿滅。

而且好處還不止于此,此外還可以震懾雲南臨近的各個屬國,甚至是出兵教訓他們,乃至于吞並他們。

寮國、越南、緬甸以前都是大明的屬國,但是現在分離傾向非常明顯,自從大明光復江南以後,這些小國竟然沒有派來時辰朝貢,好像根本不知道華夏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大明朝廷不聞不問。

到現在為止,永歷還沒有閑工夫對他們,但不等于將來不出手,比如緬甸,無論是對大明,還是對永歷本人,算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當年就是緬王莽白出賣了永歷皇帝,致使永歷皇帝及太後、皇後、太子等被吳三桂殘害,所以永歷心中已經早有計劃,等將來與北方的戰事結束,第一個出兵征討的國家就是緬甸。

對于緬甸,不單是復仇這麼簡單,緬甸東臨泰國和寮國,西接印度,南鄰印度洋,物產豐富,如果拿下緬甸,大明便在印度洋有了一處出海口,影響力將直達印度洋周邊,甚至可以借此為跳板,進一步控制印度,乃至于阿拉伯地區,這將是永歷雄圖霸業的第一步。

所以現在只是投入五十萬兩銀子,將來的受益可不止這些,而是百倍、萬倍,甚至難以計數。

不過現在南京大明朝廷也是不寬裕,四處都需要用錢,戶部尚書黃宗會為了籌錢,禪精竭慮,廢寢忘食,不斷地想方設法開源節流,壓縮開支,才剛剛持平,現在一下子要拿出五十萬兩銀子,太難。

可是沒有銀子,也得想辦法,永歷不想在雲貴百姓面前失信,更不願意為此耽誤自己的計劃。因為修路需要時間,如果現在開始修路,等路修好了,得在數年之後,那時北方平定,正好可以騰出手來,南下對付東南小國。

于是永歷大筆一揮,將今年的宮廷用度全免,一共是二十萬兩銀子,這比過去北京的時候,每年宮廷耗費數百萬兩,或者上千萬兩銀子,可差得遠。

就是這點銀子,永歷也下旨全免,將這筆銀子轉到雲貴,用來修路,至于宮內的花銷,則依靠往年的一點積蓄,或者干脆節衣縮食,反正能吃飽就行。

看到萬歲爺如此大度,群臣也不好意思吝嗇了,紛紛上書請求停發俸祿,願意與皇上同甘共苦。

有點讓人意外的是永歷只是對自己苛刻,但是卻沒有讓大臣們跟著自己受苦。下旨宣布禁止任何王公大臣貢獻俸祿。

雖然永歷一直想實行「高薪養廉」,但是條件根本不允許,所以各級官員們的俸祿並不高,就算是黃宗羲,大明內閣首輔,每月的俸祿也只是六十五兩四錢銀子,那些國公爵爺們,俸祿要高一些,也不過百兩而已。永歷可不想讓大臣們也掏銀子,等以後沒錢花了,再去接受別人的賄賂,如此一來,好事倒變成壞事了。

除了永歷自掏腰包拿出的二十萬兩銀子外,黃宗羲、方以智和黃宗會又想辦法拼湊了三十萬兩,終于湊齊了五十萬兩銀子。

雲貴要修路,還需要治理,得要派去一員干臣大吏才行。永歷接受黃宗羲的建議,將浙江布政使楊九齡調任代理雲貴總督,再派太常寺卿王青廉為雲南布政使,協助楊九齡,共同負責鋪橋修路和治理地方。

楊九齡留下的空缺,由應天府尹干紋填補,其實永歷是不想再用干紋了,干紋雖然勤勞,但缺少魄力,難以治理京城地面,不如外放他去地方歷練,應天府尹換一個能臣來做。

想來想去,應天府尹都沒有合適的人選,最後還是黃宗羲推薦了一個人,那就是喬貴樂,別看喬貴樂頗會裝聾作傻,但是大事不糊涂,又有臨機應變的能力,讓他來做天之腳下的父母官,也是很合適的。

楊九齡、干紋、王青廉等上任的時候,照例進宮面聖,永歷當面勉勵了一番。尤其是對楊九齡和王青廉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到雲貴之後,要會妥善處理和各族土人的關系,不能嬌慣了土司們,但是也不要逼他們造反,還要注意民生,盡力改善百姓的生活,使他們能吃飽穿暖。

雲貴畢竟是偏僻之地,楊九齡和王青廉遠赴千里,將是數年的辛勞,永歷理應勉勵一番,最後永歷還賜給楊九齡尚方寶劍,讓他在雲貴兩地持有生殺大權,可以調動任何軍隊,如有貪官污吏,或者不听指揮者,可以先斬後奏。

送走三位大臣,喬貴樂也上任了,接替干紋為應天府尹,算是升官了。不過他還不願意,竟然進宮一頓訴苦,想要一個清閑點的差事,可是永歷能讓他如願嗎?現今永歷可沒有多少能干的大臣可用,對于馬惠那些人又不信任,只有讓喬貴樂先頂一頂。

如今國子監已經有上百名監生入學,除了學習必要的儒學經典外,還安排了治國之術,大明律法,甚至永歷還特意加上了一門所謂的「國際關系」。

「國際關系」是永歷臨時想出來的,本來是沒有這個科目的,可是永歷不想這些將來的大明棟梁們成為「井底之蛙」,一葉障目,看不到世界上的變化。故此親自抽空編寫了一本叫做「國際關系」的教材,主要介紹世界上各國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軍事力量、國家之間的關系等等。

永歷畢竟是穿越而來的,腦袋里裝的東西很多,歷史的進程正因他而改變,但是世界大體上還沒有太多的變化,編寫一本關于國際關系的書,還是很容易的。

本書編寫出來後,永歷知道自己的文采不夠,又由黃宗羲、方以智、喬貴樂他們審閱和潤色,然後才印刷出來,交給國子監使用,而且成為必修課程。

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華夏之所以不再發展,除了歷朝歷代,尤其是滿清的思想禁錮外,還有華夏人心中的「天朝上國」心態太重,不願意睜眼看世界,也不願意吸取其他國家的長處,自己正被歐洲列強趕超,卻還不知道。

如此心態,是永歷不想看到的,如今世界正在發生巨變,無論是軍事,還是科技,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可是華夏仍然在抱殘守缺,結果必然落後。所以華夏要強大,要成為世界強國,就必須有開放的眼光,用進取的步伐追趕和超越,學習西洋先進的知識和理論,去偽存真,結合華夏的實際和精粹國學,走出自己的路。

華夏地闊萬里,但總也有個限度,將來太平之後,人口增長,華夏現有的土地是不能養活太多的人。那麼怎麼辦?如今世界上還有很多沒有開發的地方,比如美洲和澳洲,那里人煙稀少,正好是華夏人移民發展的地方。

為了將來大明開疆拓土,永歷必須現在就要打下基礎,這才編寫了《國際關系》一書,交給國子監的監生們學習。

除此之外,永歷還下旨,監生們需要考試,只有通過了最後的考試,才能去各個地方做官,否則需要重讀再考,連續三次不及格者,將退學回家。

現在方以智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國子監和南京國立大學,每個月必定要去那里講兩三次課,永歷在他帶動下,也偶爾御駕親臨,甚至佔到講台上,也講過兩次課,當然他的水平有限,不敢講儒學經典,只講了一些軍事和律法。

但是一朝皇帝能登上講台講課,也算是前無古人了,一時傳為美談。而且永歷屢次下旨辦學建校,已經在江浙兩省,興辦了上百所「中小學」,招收了數萬名學生。因為學生無論貧富貴賤,都可入學,故此深得民心,百姓更加擁護大明朝廷,如果不是朝廷不允許百姓供奉皇帝的「長生牌位」,恐怕永歷早就被百姓供在家里了。

喬貴樂剛剛走馬上任,元宵節剛過,奉賢商港傳來消息,說是荷蘭使團到了奉賢,請求朝見。

北方大戰隨時可能發生,英國人、西班牙人總來搗亂,永歷認為此時交上一兩個盟友,還是有些好處的。

于是永歷下旨,宣荷蘭使團來京覲見。

(周末快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