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公平的辦法

作者 ︰ 朱由榔

不過百十個英軍戰俘,但是永歷卻下旨在午門外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獻俘」儀式,以前南京城內也有報捷游街慶祝,可是這只有八十來個戰俘,卻要興師動眾,對于有的人來講,可能認為萬歲爺好大喜功了。

永歷在下旨之前,也確實遭到了一部分朝臣的反對,這部分朝臣認為,西洋英格蘭人不過是蠻夷之邦,不開教化,國人粗鄙,豈是能與泱泱大明所能比的。如果抓到了幾十個英軍戰俘就要搞一次盛大的「獻俘」儀式,恐怕過于興師動眾,對大明軍隊和百姓未必能起到鼓舞士氣的效果。

甚至還有的大臣舉出例子,比如英宗時候,就因為邊將抓住了幾個瓦剌人,在大太監王振的鼓動下,便親自駕臨邊塞,勞師動眾地在大同鎮耀武揚威一番,反而被瓦剌太師也先率軍包圍在土木堡。此外還有更遠的唐玄宗時候,楊國忠蒙騙唐玄宗,本來在南詔打了敗仗,但是楊國忠命人在邊境抓了很多百姓充作戰俘,押到長安,獻給唐玄宗,而唐玄宗卻不知其詐,在玄武門搞了一次「獻俘大會」,最後貽笑大方的事。

永歷既然決定了,自然有自己的理由,雖然遭到了部分大臣的反對,但是仍然堅持要「午門獻俘」。

其實理由有二。首先午門獻俘,可以讓那些西洋英國人暴露在大明國民面前,讓大明百姓了解他們,而不是懼怕他們,知道他們也是人,也是可以打敗的,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向外宣揚大明的武威,尤其是對英國人,讓他們知道大明的決心和實力,更是在警告,既然他們敢來冒犯「天朝上國」,那就要有被打敗的覺悟,甚至是全軍覆沒。

于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獻俘儀式」在南京城內開始了,那些戰俘經過了漫長的「虐待」後,才走過長長的御街,來到午門門前,此時他們身上已經是腥臭難聞,滿身青紫。對此永歷根本不聞不問,任由南京百姓施為,誰叫他們是「侵略者」呢!

接著,在毛八重的呼喝下,要求所有戰俘面對午門之上的大明皇帝跪拜,但是卻遭到了很多戰俘的抵制。西洋人認為只有天主和耶穌才值得跪拜,或者代表上帝的「教皇」也必須要下跪,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值得下跪,就是親爹娘也不行。

看到還有戰俘不肯下跪,只有一半的戰俘許是剛才被打怕了,猶豫地跪了下去,剩下的一半,就站著抬頭望著自己這邊,好像對英文翻譯的話當做耳旁風一般。

永歷說道︰「傳朕的旨意,凡是不跪者,立刻梟首示眾,下跪者可活命!」

聞听萬歲爺發話,立刻有官員跑下去傳旨,不久以後,在午門外負責監管戰俘的毛八重就得到了旨意。

毛八重站在午門之下,一手握著腰間的佩刀,另一只手指著英軍戰俘,厲聲說道︰「爾等乃是敗軍之將,在大明天子之下,卻不肯下跪,冒犯天威,該斬!不過我朝天子有好生之德,再給爾等一次機會,如果再不下跪?」說著,指向廣場左邊的一排斷頭台和劊子手,而後繼續說道︰「跪,饒爾等不死!不跪,留下爾等的腦袋!」

說完,有專門的翻譯立刻翻譯給英軍戰俘听,當翻譯結束後,還站立的四十左右個戰俘,只剩下二十來個戰俘還傲然跪著。

毛八重也不再廢話,說道︰「來啊,把其中十個站立者拉到那邊,砍啦!」

話音剛落,御林軍立刻走過去,將其中十個戰俘挑出來,拉著走上左邊的斷頭台,三聲號炮後,劊子手手起刀落,人頭落地。

這時,毛八重又轉了過來,問道︰「爾等還有不肯跪者嗎?」

剩下的十幾個戰俘,噗通一聲,,除了一個之外全部都跪下了,有的甚至被嚇得渾身發抖。

「嗯,還有一個想死的!」毛八重看到一個身穿黑色長袍、白色領子,胸前掛著一個「大叉子」的紅毛人還站在那里,不肯下跪,于是喝道︰「來人,把他拉過去,慢慢砍,別一下弄死他!」

當御林軍過去拉他,將他帶到斷頭台上,一個劊子手已經擦拭好了染血的大刀,正要將他摁在木墩上,就听見午門之上有人喊道︰「慢動手!皇上有旨,將那洋人帶到午門之外!」

喊話的是大內總管張千,他的話代表了皇上,午門下的劊子手立刻將那洋人放下,而後由御林軍將其帶到午門之下,正好面對午門。

永歷走近白玉欄桿,俯身看向下邊的那個「倔強」的戰俘,其實他早就知道這個戰俘是英軍的隨軍牧師。「隨軍牧師」是歐洲軍隊中的通常配置,原來是只有在戰爭時期才會由教會派出,但後來變成常駐軍隊之中,具有鼓舞士氣、安撫軍心的職能,甚至是歐洲軍隊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英國人遠涉重洋抵達遠東,為了解除旅途的寂寞和恐懼,無論是士兵還是水手,都篤信耶穌基督,故此船隊中有隨軍牧師,這很正常。

不過永歷卻認為這些隨軍牧師還有一個隱藏的職能,名義上是傳播「主的榮耀」,實際上卻是歐洲殖民者的另一種武器,就是利用宗教來迷惑新開闢殖民地和其他各國的人民,來達到掩蓋他們侵略和掠奪的真實目的。

「一只手拿著劍,另一只手拿著聖經,我可以走遍全世界」這句話,就是此時西歐列強的最好寫照。

但是對于這個被俘的隨軍牧師,永歷卻不想他立刻死掉,因為還另有用途。

永歷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過了一會兒,那個牧師經過翻譯後听懂了永歷的意思,也知道了上邊的人就是大明皇帝,神色卻很平靜,而且彬彬有禮地答道︰「您好,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我是倫敦東區聖喬治大教堂的牧師,名叫克魯斯?約翰?吐溫,家鄉在英格蘭曼徹斯特郡,已經做了二十五年上帝和基督的僕人,受倫敦東區主教奧利菲大人委派,跟隨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和遠東傳播主的福音。」

永歷沒想到此人倒是誠實,如倒豆般全都說出來了,如此坦白,按照其教義,只能肯定他是一個及其頑固的傳教士。

不過永歷心中早就有對付這種人的辦法了,說道︰「嗯,朕就叫你克魯斯!」

在克魯斯躬身應是後,永歷繼續說道︰「克魯斯,朕不殺你,因為朕也曾經信奉過天主,但是現在朕的心中很迷惑,很糾結,就是不知道你們的宗教與大明的道教、佛教,還有世界上其他的宗教,有何異同,都是勸人向善,可是為什麼你們卻打著‘博愛’的旗號,到處搶地盤,掠奪別人的財富?」

克魯斯說道︰「陛下,事實上您對我們存在誤解,請听我的解釋——」

「等下!」永歷喝道,心說才不能給一次「布道」的機會,你想做所謂的「聖人」,門都沒有!

永歷接著說道︰「朕不想听你的解釋,現在朕給你一個天大的機會,就是讓你接觸一下其他宗教,然後比較一下各種教義,孰優孰劣,如何?」

「偶買糕的!」听完翻譯後,克魯斯驚呼道。

「就這麼定了!來人,把克魯斯帶到城內的同泰寺,先在那里學習三年佛學,再送到武當山去修習三年道經,然後再去洛陽白馬寺參禪三年,四川青城山悟道三年,等學成之後,在南京城內給他找一個地方,講學辯論四年,以證朕的疑惑!」永歷如此說道。

皇上的話就是金口玉言,由不得他不听。

「不要,不要啊,陛下,您還是殺了我——」克魯斯一邊哀嚎著,一邊被御林軍拖走了。

後來這個克魯斯果然在華夏內地學習了整整十六年的道經佛學,而且是天天听經念經,整日沉浸在佛經道果之中,慢慢的就連自己都不知道姓什麼了,直到他終于有所悟,被永歷所接受,才被解除了限制,當然這是後話。

克魯斯被送帶走後,剩下的七十個英軍戰俘,永歷本著「騎士精神」,並不傷害他們,而是也給他們一個機會,就是趕緊寫一封親筆信,讓東印度公司或者遠在歐洲的家人,花錢來贖自己。

按照官階,校級軍官需要一千兩銀子,折合金英鎊一百二十八枚;尉級軍官需要一百兩銀子,折合金英鎊十三枚;普通士兵只需要十兩,折合金英鎊兩枚。

金英鎊是一種英國的金幣,價值比普通的英鎊要高多了,是由金子鑄造成的。如果一戶英國人家擁有十枚金英鎊,那麼他就相當于擁有一百英鎊,這戶人家就算是上等人家了,此時整個英國每年的賦稅才不過上百萬英鎊。

在英國人沒有支付贖金之前,永歷還下旨,這些戰俘需要為自己在華夏的生活付出勞動,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全部去礦山做工,而礦山支付的酬金,將收入國庫,作為他們吃喝的飯錢。

以後凡是抓獲外國~戰俘,均按照此例處置,因為這是最公平的處理辦法!

(這是第一更,晚上八點還有一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