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零一章 清廷秘事

作者 ︰ 朱由榔

正當永歷下旨在南京城內建造大學和畫院的時候,北邊傳來消息,說是北京近日來接連發生了一些事情。帝黨和鰲拜一黨相互攻訐,鰲拜率先出手,聯合了清廷內閣首輔遏必隆、同黨班布爾善、馬邇賽、濟世,一起彈劾為帝黨的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以二人結黨營私、勾連不法為罪名,先斬後奏,將二人拿到京城大牢,當天夜里就被絞死。

處置蘇納海和朱昌祚之後,鰲拜又沒有經過內閣商議,直接在小皇帝康熙那里討來旨意,安插自己的滿人親信做了戶部尚書和直隸總督,對外宣稱南方漢人造反作亂,北方漢人不得不防,故此需滿人總管各官署要害,以防不軌之人趁機作亂。

話雖說如此,滿人何時真正信任過漢人官員,可是鰲拜趁機排除異己,打擊帝黨,其野心已然暴露,再說戶部尚書蘇納海可是滿人,也被鰲拜乘機除掉,可謂是圖窮匕見,張然若揭了。

老索尼一直被清廷帝黨推崇為首領,在清廷中與鰲拜分庭抗禮,雖然一直處于劣勢,但也沒到山窮水盡。此時鰲拜的一系列打擊,再加上遏必隆的昏聵,竟然與鰲拜同流合污,氣得索尼得了重病,向小康熙請假以後,便一直告病在家,同時也閉門拒客,置身事外了。

因為索尼的退讓,首輔遏必隆的糊涂,鰲拜一黨在清廷之中氣焰日盛。處置完蘇納海、朱昌祚,幾日後,鰲拜假借康熙名義,下旨削掉湖廣總督李國英總督之位,撤換陝西、山西等地漢人巡撫,全部換上了滿人親信。

如果不是京城居住著十幾個王爺,京城軍權掌握在那些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手中,鰲拜早就出手了。

即使如此,鰲拜授意班布爾善,讓其羅織九門提督輔國將軍尼塔哈的罪名,準備將九門提督的顯位也要拿在手里。

這次鰲拜可踩了「雷池」,巴爾圖乃是康親王杰書的長子,禮親王代善的重孫子,小皇帝康熙的堂佷。本來順治時候,對那些宗親王爺們加以諸多限制,王爺們也都懂得避嫌,都在家做了「太平王爺」,很少出去惹是生非,倒是那些勛臣們成了清廷的支柱,比如順治的托孤大臣遏必隆、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都是外臣。

康親王杰書這些年一向很安分,多數時候都在家安養,不問世事。他的大兒子巴爾圖做了九門提督,也是慣例,這個位置一向都由滿人宗親掌管,從而控制北京的四九城。

但是鰲拜卻把手伸向了九門提督,康親王杰書當然非常不滿,听到風聲以後,跑到孝莊太皇太後那里去哭訴。但是孝莊也沒表示什麼,只是安慰一番,然後就打發他回去了。

班布爾善知道此事後,立刻上書彈劾巴爾圖,意圖趁勝追擊,將巴爾圖趕下九門提督之位,因為他的奏折中有憑有據,雖然有些是捕風捉影的事情,但是巴爾圖有些事情確實犯了忌諱。所以雖然現在還沒有結果,但巴爾圖絕不可能善終了。

至于巴爾圖所犯的忌諱,密報中只說涉及到了滿人皇室的秘聞,別說是漢臣,就是滿臣也都大多不甚明了,就算知曉一二的,也都閉口不言,看來這個忌諱還不小,可能涉及到了清廷的核心秘聞。

「是什麼讓清廷如此惶恐呢?」永歷開動腦筋去猜,可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滿清的順治和康熙兩朝可有很多歷史迷案,比如孝莊下嫁多爾袞、順治出家等等,因為清廷諱莫如深,所以後人也不甚了了,只能亂猜。

永歷穿越而來,身在此世中,卻對這幾件事一無所知,不免得感覺非常的好奇,再說清廷如今正發生的一切,可能都關系到明清兩軍的勝敗,還是必須想辦法探听清楚的為好。

于是永歷找來張迪,準備讓他親自跑一趟北京,把清廷發生的事情查清楚,而後馬上將消息送回來。

現在張迪早就養好了傷,而他統領的錦衣衛也在大江南北各省建立了或明或暗的分支,正將各地的信息源源不斷地送往南京,「清廷內亂」的消息就是錦衣衛安插在北京的探子探知的。

萬歲爺的話就是聖旨,張迪立刻準備,然後帶著兩個親信喬裝成江湖賣藝的,由運河坐船北上,等到了徐州以後,前邊明清兩軍對峙,運河水路禁行,再上岸走陸路,然後由鄭州渡過黃河,北上北京。

張迪在趕往北京的路上,清廷中的帝黨和鰲拜黨已經快要分出勝負,鰲拜就要發起最後一擊了。

北京城內清水胡同公爵府內,鰲拜剛剛用過晚餐,正躺在軟榻上,由侍女伺候著按摩。此時已經是五月末,北京的天氣越來越熱,鰲拜身體肥壯,覺得有些熱,便踢掉了腳上的官靴,光著大腳丫子,也不顧空氣中彌漫的臭氣,努努嘴,而後有一個侍女端來茶點,拿起一塊糕點放進鰲拜的嘴里。

就在鰲拜大力嚼著糕點的時候,管事來稟報︰「爺,班布爾善和馬邇賽兩位來了,正在前邊的客堂等著。」

鰲拜點點頭,說道︰「讓他倆先去密室,然後我就到!」

管事離開,鰲拜又喝了幾口茶會漱漱口,然後才換上便鞋,悠悠地向密室走去。等鰲拜到了那里,班布爾善和馬邇賽已經等在那里,兩人給鰲拜打千見禮後,鰲拜讓他倆坐下,這才開始說話。

班布爾善先說道︰「中堂,咱們都準備好了,就等中堂一聲令下,就把巴爾圖拿下!」

馬邇賽也幫腔道︰「對,對,現在巴爾圖躲在家里,都不敢出門,咱們拿他很容易。」

鰲拜卻擺下手,說道︰「你們想的太容易啦,巴爾圖躲在誰的家里?那是康親王的親王府,你去他家拿他兒子,太皇太後可有旨意?你這不是想犯眾怒嗎?」

「可是咱們準備這麼長時間,就差九門提督沒有拿下,如果把九門提督也拿在手里,那就萬事俱備了,誰還能擋得了咱們?」班布爾善曬道。

「對,對,班大人說的太對了,如今京內就是鰲中堂一言九鼎,那些人都算個啥?我看,該抓就抓,該殺就殺,不能手軟,等朝廷都歸了鰲中堂,我們才能放心,不然萬一有什麼變故可怎麼辦?」馬邇賽也插話道。

「有什麼變故?那些人就算是老虎,現在也沒了爪子,只要能把九門提督的位子掌握在咱們的手里,天下就是鰲中堂的,他們啊?想不起風浪!」班布爾善嚷嚷道。

「班大人說的是!」馬邇賽好像有點怕班布爾善。

鰲拜一直沒說話,這時候,才說道︰「你們想當然了,京城內十幾個鐵帽子王,可不是好對付的,再說小皇帝那里,咱們也不能等閑視之,巴爾圖可是他的大堂哥,他不會有什麼想法嗎?」

馬邇賽想笑又不敢笑,說道︰「呵,鰲中堂,小皇帝才十三歲而已,咱們用得著怕他嗎?」

這時,班布爾善也插話道︰「是啊,我從小桂子公公那里得知,最近小皇帝迷上了布庫(類似摔跤),天天領著二十來個半大小子(十五歲左右)玩耍,就連太皇太後那里都很少去了,還有小桂子公公替咱們盯著他呢!」

鰲拜笑著說道︰「呵呵,如此甚好,不過那個小桂子,本中堂可信不過,班布爾善有些事,你可不要被那小子哄了?」

班布爾善點頭應是。

而後鰲拜接著說道︰「巴爾圖說了不該說的話,是被咱們抓住了把柄,但是此事說出去,就是咱們滿人都得跟著丟臉,所以咱們不能宣揚,抓不抓巴爾圖是小,關鍵是九門提督的位置,咱們一定要拿下,明白嗎?」

班布爾善和馬邇賽一起躬身道︰「請中堂放心,我等一定謹慎辦事!」

然後鰲拜又與他倆說了幾句無關緊要的話,這才讓他們離去。

這個時候,康親王府內也來了客人,康親王親自出迎,將客人迎進書房,而後將所有下人趕走,然後躲在書房里密談起來。

來的是誰?竟然能當得起康親王親自出迎,而且如此重視。原來竟然就是新任大內副總管,小皇帝身邊「第一紅人」,大名鼎鼎的小桂子公公。

就听見康親王哀嘆道︰「都怪我那逆子,喝了幾杯馬尿,便胡言亂語,說了不該說的話,被人家拿了把柄,桂公公啊,咱倆可是貼心人,你可要幫我想想辦法啊?」

小桂子拍了拍康親王的肩膀,說道︰「王爺不要著急,凡事路到橋頭自然直,想開些,本公公覺得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

「此話怎講?」康親王一下就來精神。

「那件事關先帝爺的舊案,如果有人敢冒大不韙,當眾拿出來說事,我想不用你,就是全天下的滿人都得把他撕碎,這可是關乎臉面的大事,如今丟了江南,戰事糜爛,要是咱們朝廷再出點事,那可就真的人心離散了,所以,王爺請放心,這事大不了!」小桂子如此說道。

「啊!還是桂公公高明!我怎麼就沒想到呢?」康親王這下放松了,又問道︰「那他們會就此放過?」

「你說呢?」小桂子反問道。

康親王搖搖頭,說道︰「他們大費周章,好不容易才弄到了我兒子的把柄,不會善罷甘休?」

「這不就得了!」小桂子晃著腦袋說道。

「哎呀,那可怎麼辦?」康親王站起來,來回走著,如熱鍋上的螞蟻。

「呵呵」小桂子一邊笑著,一邊說道︰「他們想要什麼,你還不明白嗎?」

康親王一听,恍惚明白了什麼,想了會兒,大驚失色,急道︰「這可使不得,九門提督乃是掌管整個北京城城防兵馬的要緊官職,一向都由宗親擔任,這個他們也想要?他們到底想要干嘛?難道要謀朝篡位嗎?」

小桂子不動聲色,只說道︰「王爺,小聲點,小心隔牆有耳啊!」

這句話讓康親王又嚇了一跳,而後疑神疑鬼地四處看看,說道︰「那怎麼辦?我不讓出去,他們會善罷甘休嗎?」

「所以說呢,這就要看王爺的智慧了!」小桂子說道。

「那誰合適呢?看來我還是問問太皇太後的意思?」康親王滿腦袋都是疑問。

「不用,不用,有個人也應該回京了,他去做什麼大帥,就是濫竽充數,不如調回來——」小桂子說道。

「你是說多隆?」康親王趕緊問道。

小桂子翻翻白眼,說道︰「我可啥也沒說,你別問我!」

康親王卻一拍大腿,對著小桂子豎起大拇指,說道︰「高,實在是高!」

其實小桂子向康親王推薦多隆,也就是向孝莊太皇太後推薦,這個「九門提督」的位置太重要了,必須是一個清廷放心的人才能擔任。

那麼多隆既不是皇室宗親,又有些荒唐糊涂,那為什麼就他最適合呢?這是因為多隆是現在帝黨和鰲拜一黨都認同的唯一人選。

多隆乃是遏必隆的兒子,而遏必隆又傾向于鰲拜,所以鰲拜一伙應該沒有話說;多隆以前曾經擔任過大內侍衛副統領,與小皇帝康熙感情深厚,帝黨也放心。

再說多隆可是一個大事不糊涂的人,別看他平時聲色犬馬,但是關鍵時刻還能做出決斷。比如年前的徐州之戰,多隆領軍進攻宿遷失敗後,馬上做出決定,撤軍到濟寧固守,等待北方援軍南下,而不是和明軍死戰,這才為清軍保留了一絲元氣。

現在多隆領軍在濟寧,使明軍難以乘勝北上,處于僵持的之勢,使清廷還得以在黃河以南留有一塊立腳之地,這已經很不容易了。故此,多隆雖然進取不足,但守成有余。

小桂子很含蓄地提議調多隆回京擔任九門提督,以多隆超然的身份,肯定不會引起各方的反對。

第二天上午,康親王杰書跑去紫禁城坤寧宮,拜見孝莊太皇太後,一個時辰後,面帶笑容走出坤寧宮。

接著,清廷下旨,調多隆回北京,而頂替多隆濟寧清軍統帥位置的則是康親王杰書。

康親王出任「平南大帥」,這件事讓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自從康親王在順治十五年曾經領軍打過仗,這已經十年沒有帶過兵了,這一下子就讓他出任「平南大帥」,去和日漸強盛的明軍拼命,這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嗎?是誰這麼歹毒呢?

原來這是鰲拜的主意,別看康親王主動向孝莊請示撤換自己的兒子巴爾圖,將九門提督的位置讓了出來,並且推薦了多隆。但是鰲拜並不承情,而是繼續乘勢想要康親王難堪,康親王杰書可是皇室宗親的一面旗幟,鰲拜使出此計策,就是想讓康親王也嘗嘗與明軍打仗的滋味,省得每日都在北京發牢騷,對鰲拜任用親弟弟穆里瑪,導致戰敗一事說三道四。

而且將康親王調走,還能乘機削弱宗親王爺們在北京的勢力,使鰲拜自己人能夠順利地控制北京。這可是一箭雙雕的好事,鰲拜當然要出手了。

最後,還是孝莊做主,同意了鰲拜的意見,將康親王杰書打發到濟寧,擔任所謂的「平南大元帥」,以他親王的身份,也算是名至實歸了。而後多隆被調了回來,就任九門提督。

就在多隆回京的第二天夜里,小桂子偷偷溜出宮,見過了「干哥哥」多隆,正準備回宮,卻發現路人中有人對自己講了暗語,于是趕緊命人調轉轎子,趕往武定胡同的吉祥賭館。

吉祥賭館以前是永歷和人合伙開的,如今是大明錦衣衛在北京的總聯絡點,其掌櫃安興南乃是是四品錦衣衛指揮僉事,直接听命于錦衣衛都指揮使張迪,方德他老舅衛鵬倒是不曾做官,但一直留在賭館,幫助安興南打理生意和探听消息。

小桂子其實就是韋小寶,永歷撿來的干兒子,他也是衛鵬的「賭術」徒弟,以前和永歷在揚州見面的時候,永歷將吉祥賭館的事告訴了他,因為這兩層關系,吉祥賭館一直在北京由他罩著,漸漸地有成為北京城最大賭館的趨勢。

韋小寶到了吉祥賭館,有人領著他直接進了後院的廚房,然後從廚房的水缸後下了地道,這才來到一間地下密室。

他見到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安興南,另一個他不認識,不過就是感覺此人和自己就是一路貨色,都是狡猾奸詐之輩。由安興南介紹,韋小寶才知道這位就是大明錦衣衛都指揮使張迪。

張迪知道韋小寶是皇帝陛下的干兒子,那就是干殿下,地位可比自己高多了,于是趕緊向韋小寶見禮。韋小寶也不端架子,竟和張迪生出一丘之貉的感覺,于是回禮之後,招呼著都坐下,這才談起了正事。

此來北京,張迪是身負使命的,那就是清廷到底有什麼秘聞讓滿人朝廷如此緊張?于是張迪也沒拐彎抹角,而是直接說明了來意。

張迪是代表自己干爹而來,韋小寶現在已經知道干爹就是大明皇帝,但當今的小康熙又對他不錯,這讓他很糾結,但是張迪只是問這件秘聞,又沒讓他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他覺得倒是可以說出來。

于是韋小寶將他所知的都講了出來,他說道︰「這件事其實關乎清廷的臉面,讓世人皆知的話,恐怕會引起軒然大波!」

听到韋小寶這麼說,張迪也很是好奇,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還請干殿下講清楚。」

韋小寶說道︰「其實順治爺沒死——」

張迪和安興南一听,當時就驚叫出來,「啊!」

(天天一大章,有沒有票?有就給貧道!感謝小泥巴和藍大美女的打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