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八十七章 原始股票

作者 ︰ 朱由榔

永歷去探望劉國軒的三天之後,劉國軒竟然主動向衛兵請求,提出要覲見大明皇帝陛下。其實永歷早就料到劉國軒會主動投靠自己,因為按照另一個世界中的歷史,劉國軒會在十余年後與鄭經的兒子鄭克爽一起,向清廷遞上降表,使清廷得以統一台灣。從那之後,劉國軒安心做了清臣,一直兢兢業業到死,歷史並沒有因此,而將他定為貳臣,對他評價也甚高。

所以永歷心里早就篤定劉國軒會歸順自己,只是他心中感念鄭經有恩于他,不忍棄之而去,但他不是一個俗人,更知道在鄭經的手下,難以實現他自己早年定下的雄心壯志,不過要是改投明主,也許就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劉國軒終于向永歷行了三叩九拜大禮,口稱︰「罪臣」,永歷當眾訓斥了幾句,說他是附逆不法,罪當該誅,接著話鋒一轉,又說他能夠幡然悔悟,認清了鄭經的真面目,故此讓其戴罪立功雲雲。

最後永歷當眾下旨,宣布組建一支新的海軍船隊,以吳淞城為駐地,名稱定為︰大明東海船隊,大都督為劉國軒,武職正二品,防區為台灣島至山東的廣闊海域。

劉國軒由俘虜變成了大明東海海軍大都督,讓很多人驚掉了下巴,但是轉念又一想,劉國軒就算就任東海船隊的大都督,也是光桿都督一個,大明在長江口外沒有一艘戰船,就是南海船隊也不過十來艘戰船而已。

接著永歷又下了一道聖旨,宣布在吳淞口外建立一所超大造船廠,任命從溧水縣趕來的張廷瓚為首任「船廠督辦」。張廷瓚年方二十,但永歷看重他的才華,兩個月以來,張廷瓚一直跟隨方以智籌辦兵工廠。現在兵工廠已經投產,一切都有戴梓主管,至于方以智已經回南京主持工部和參議內閣去了,張廷瓚留在兵工廠,擔任戴梓的助手,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故此永歷決定破格提拔他,讓他來吳淞口,籌辦造船廠。

接著,永歷下旨在江南三省範圍內為造船廠招聘各種技工,這次可不是幾百人,而是要召集一萬名工匠。同時派人深入江西、安徽的深山,采伐可用的大木,運來吳淞口,準備造船的材料。

為此,永歷將戶部侍郎黃宗會都調來吳淞城,讓他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竭力滿足造船廠的需要。可是現在大明各地都要錢,新近征收上來的賦稅遠遠不夠,永歷又數次下旨減稅,戶部早就沒銀子了,可是萬歲爺還是不斷地伸手要銀子,為此黃宗會愁得頭發都快被拽光了。如今永歷又要銀子辦船廠,黃宗會根本拿不出銀子,在覲見永歷的時候,甚至揚言把他這個戶部侍郎賣掉,也沒銀子,讓永歷是又想笑,還著急。

沒銀子可不好辦事,永歷又不想加稅,本來江南民心穩定,百業待興,要是加稅,必定會破壞大好局面。

「怎麼辦啊?」永歷問眾臣,可是沒有任何人能有好辦法,一向足智多謀的馬雲對此都無可奈何,造船廠督辦張廷瓚也是一籌莫展。

最終還是永歷自己想出了辦法,那就是以大明朝廷的名義,向江南大商們募集股銀,只要購買股權,便可成為船廠的股東。由朝廷出場地和人手,佔船廠的一半股權,剩下一半則分成一百股,每股三千兩銀子,只要是大明的國民都可以購買股份,每人最多限購十股,以後按股分紅。

如果造船廠只造戰船,可能不會有多少利潤,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們也不會入股,所以造船廠將不但制造戰船,而且還會制造商船。

其實這個時代,歐洲殖民者們的商船和戰船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一些遠洋的大型商船都是配有強大的武裝火力,如果非得有所區別的話,那麼商船只是在船載大炮的數量少于戰船,船艙中的貨倉面積要大于戰船。

對于船廠的利潤分配,永歷的辦法是造出的戰船為成本價賣給國家,對于所造出商船的利潤,國家分文不取,全部作為紅利分給股東。當然船廠在每年必須完成一定的戰船任務,否則任務不完成,國家有權力將船廠的利潤全部收繳,或者處以更嚴厲的懲罰,直至沒收船廠。

其實如此分配,國家並沒有損失,畢竟籌建船廠的資金大部分都來自民間,而且還能得到「便宜」戰船,對于國家和商人們講,算是雙雙得利的好事。

另外永歷終于下旨開放海禁,允許民間商人在通商港口申請出海憑證,而後駕船出海,將華夏的商品販運到海外,並且暫時開放奉賢縣為通商港口。不過此時南北方正在交戰,所以一些物品處于被禁之列,比如火器、鐵器、糧食、棉布等都在被禁之列,當然有些東西也可以運往北方販賣,比如瓷器、絲綢等奢侈品,這些東西可以為大明換回巨額的財富。

如此一來,有心想要開拓海外商貿的商人們,肯定想要訂購自己的商船,造船廠必然會紅火起來,就是國家的賦稅也會隨之成倍的增加。

永歷特意給「江南商會」送去消息。此時的「江南商會」已經初具規模,很多江南大商都加入進去,並且選出陳夢如為商會會長,定時安排會員見面,而朝廷則不像以前那樣監視和打擊。

陳夢如乃是江南有名的棉布大商,兩年前與永歷曾經有過交集,現在已經知道當年的秦老板就是大明皇帝,剛開始還惶恐了一段時間,不過如今早就不再擔心了。因為由大明朝廷發布的法令,大部分都是有利于百姓的,尤其是對商人更是保護有加,所以像陳夢如這樣的大商人對大明朝廷非常支持,盡管永歷曾經下旨減免賦稅,以陳夢如為首的大商人們,不但沒有少交賦稅,而且還加倍交稅,說是支持大明皇帝平定天下,中興大明。

當江南商會接到這個消息以後,陳夢如馬上聯絡江南各地的會員,一共有四十多個大商人聚集到南京。陳夢如將籌建船廠的消息當眾公布,然後第一個認購了十股股權,他的好朋友吳定山也認購了十股。

這些商人都是成了精的人物,他們當然能從中聞出商機,而且是巨大的商機,現在海禁已開,朝廷允許商人對外貿易,賺大把銀子的機會來了,誰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如果成為造船廠的股東,就相當于與朝廷掛上了勾,而且還可以購買海船,出海到遠洋做生意,甚至可以去印度或者更遠的地方,听說那里可是黃金遍地,只要出去一次,就相當于在國內做生意十年的利潤。

于是剩下的八十股,不用陳夢如費勁宣傳,那些商人們就開始瘋搶起來,可是「狼多肉少」,商人們甚至彼此之間競爭起來,為了得到更多的股份,商人們開始競價,每股由三千兩銀子,被炒到了每股五千兩,要不是陳夢如擔心節外生枝,害怕引起朝廷的不滿,適時制止了競價,恐怕這股價還得上升。

後來當永歷听說此事,他一拍自己的腦袋,大罵陳夢如膽小,耽誤了自己賺錢的大計。商人們為了股權而競價,使股價上升,為國家籌集了更多的銀子,這不就是最原始的股票市場嗎?

股票市場可是國家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掌握住,運用得當,可以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動力,同時也能為國家帶來巨額的財富。

從此以後,永歷就開始尋思是不是把這種股份制推廣,然後可以在一些商貿發達的地方建立股票市場,並且發布律法對其進行規範和指導。當然這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不然會使一些圖謀不軌之人有機可趁,最後損失的還是合法商人和國家。

就這樣,造船廠的資金有了著落,黃宗會也不必再揪自己的頭發。數天之後,吳淞口的造船廠開工了,大明永歷皇帝不但御駕親臨現場,而且還動手挖了第一杴土,為造船廠奠基。

永歷呆在吳淞口將近一個月,在這期間,大明「第二軍團」與駐守仙霞關的丁四方部合並,按耐不住寂寞的黑山也到了軍中,馬雲和丁四方被永歷分別任命為副軍團長,而後一起進入福建。

軍團長黑山只是伯爵,副軍團長丁四方卻是侯爵,永歷擔心黑山有想法,便下旨晉封黑山為大明長汀侯,同時靳統武、劉體純等皆進爵一級。

靳統武為大明平陽郡公,劉體純為大明興山郡公,連帶著遠在湖南的姚大榜也被賜封為大明辰陽郡公,還有第三軍團的張寶和蔣飛虎,也分別被封賜為大明安遠侯和武平伯。至于李嗣興,本就是晉王李定國的嗣子,故此沒有加封。

「第二軍團」經過合並後,永歷又調撥了一萬新兵補充,其兵力已達五萬余人,而且還裝備了從兵工廠趕制出來的第一批新式火器,有十門新式大炮,二百桿撞針燧發式火槍,五百余枚手榴彈等。

這「撞針燧發式火槍」是兵工廠的最新產品,是由戴梓研發出來的,比過去的火槍有了很大的改進。過去的火槍還依賴火石,需要撞擊火石才能引發火藥,射出彈丸。但是「撞針燧發式火槍」則不需要火石,戴梓對火藥進行了改進,用牛皮紙將火藥包裹,末端是多磷的火藥,前端才是火藥和彈丸,只要扣動扳機,就可以擊發撞針,撞針產生的巨大沖力,會與火藥摩擦出火星,從而引燃火藥,發射出彈丸。

不過這種火藥彈也有缺點,就是開槍的時候,因為火藥中有白磷,會冒出大量的白煙。但是瑕不掩瑜,這種改進的火藥彈,燃燒後的雜質會留在紙彈殼中,從而不用放一槍就清理一次槍管,只需倒出紙彈殼,再重新裝彈即可。而且戴梓還在槍管的前端加裝了一把軍刺,可以當做刺殺的武器,使火槍兵們也可以近身搏斗。

這些改進使大明的火槍又上了一個層次,讓永歷欣喜異常,下旨重重賞了戴梓,加封他為工部侍郎,同時仍任兵工廠的總管。

經過一番武裝後,兵強馬壯的「第二軍團」進入福建,也算是殺回了老家。由仙霞關進入福建後,先後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南平、福安、寧德等地。這些地方原來都歸清廷的閩浙總督管轄,如今成了牆頭草,地方官們今天听靖南王的,明天就換了旗號,變成了延平王的屬地。

鄭經在洪承疇兵敗身死後,趁機收服了除福州以外大部分的地方,清廷靖南王耿繼茂因為兵力不及,雖然與鄭經打了幾次仗,都以戰敗告終,最後只能困守一座孤城。不過福州乃是福建的第一大城,城高壕深,城內有三萬忠于耿家的清兵,雖然進取不足,但是固守有余。所以鄭經不敢貿然進攻福州,只能派人與耿繼茂協商,兩軍相安無事。

這一局面,自明軍進入福建後,發生了改變。先是那些地方官們,還是覺得大明最靠譜,紛紛又改換門庭,搖身一變成了大明的知府和縣令。對此永歷早就旨意,先不用動這些地方官,等待平定整個福建,穩定局勢後,再將地方官更換,現在他們仍留原職,為大明朝廷治理地方。

當明軍兵鋒直抵福州,困守福州的耿家父子,耿繼茂和耿精忠沒想到明軍來的這麼快,趕緊下令城門緊閉,加強城防,準備做死守,還以為明軍也會像鄭經一樣,拿他們沒有辦法。

但是明軍的十門新式大炮在福州城外一字擺開,對準北城門轟了兩輪,將北門樓轟塌,這時耿家父子才知道明軍的厲害。

不過黑山和馬雲、丁四方商議後,按照馬雲的想法,決定圍而不攻,給耿家父子一天時間考慮是否投降。畢竟城內還有三萬人馬,要是強攻,明軍必會損失慘重,得不償失,不如逼迫他們投降的好。

終于明軍的策略得到了響應,一天之後,城內派出了使者,為首的竟然就是靖南王嗣子耿精忠。

一切都如馬雲所料,只是不知道耿精忠會提出什麼樣的條件。

(剛才看見「煤礦礦工」朋友給我送的生日紅包,我才知道我要過生日了,呵呵,我自己都忘記了,謝謝你們,還替我想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