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七十六章 馬雲拜師

作者 ︰ 朱由榔

張英被圍在西梁山中已有八日,自從劉體純再次出現在山頂,勸說他投降,正當他想自盡的時候,卻被身後的侍衛攔住,這才沒死成。

好在劉體純並沒有逼迫太急,見到張英要自盡,又是好言勸慰幾句,讓他善待自己雲雲,而後離開了。

張英又氣又急又無奈,他的侍衛忠心不二,都是跟隨他多年,從來都是言听計從,那天將他救下,圍跪在他的四周,請求責罰,甚至明言如果他再次自盡,那麼侍衛們也要自殺殉主,就連山谷中的綠營官兵們也隨之跪下,請求他珍重。

自己死沒關系,可是卻要連累這些侍衛,張英于心不忍。無奈之下,只好答應不再自殺。

不死也行,張英還得應付眼前的危局,可是此時遠無救兵,內無糧草,不過山上的明軍好像並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竟然會不時扔下一些糧食和淨水。但是僧多粥少,那點糧食和水根本不夠全軍吃飽的,只能勉強湊合不被餓死而已,其實也是明軍有意為之,不然讓清兵吃飽喝足,還不得攻山嗎?

又過了兩日,不但是張英虛弱不堪,就是谷內的其他人也全都有氣無力,全部癱倒在谷內,連呼喊的聲音都沒有了。此時如果山上的明軍下來,根本不用費多大事,就能將山下的清軍全部捉住。

這時,劉體純第三次出現在山頂上,有人高喊,讓張英出來說話。

張英掙扎著爬起來,由兩個侍衛攙扶著,又一次爬上巨石,坐在上邊,渾身泥土,狼狽不堪,但神色決然,依然不卑不亢。

劉體純向張英抱下拳,說道︰「這幾日辛苦張大人了,不知道張大人可否回心轉意?」

張英仰望著山頂,垂直相距不過百步,卻是難以逾越的天塹,他嘆息一聲,說道︰「哎,劉將軍,休要再勸本官了,本官看你也算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物,但道不同不相為謀,本官且問你一句,我桐城老家的祖墳,可是被你刨了?」

「哈哈」劉體純邊笑邊揮手,說道︰「張大人,你都說我是光明磊落之人,那缺德冒煙,生孩子沒屁~眼的事,我劉體純能干的出來嗎?當日不過是誑你來皖西,才使出的計謀,你家的祖墳好好的,不信,你可以回家看看!」

劉體純的回答,也跟張英猜測的差不多,但張英還是有些不甘,他繼續說道︰「你們一步一步設下陷阱,引我上鉤,這一出‘連環計’好厲害啊,就連王輔臣都深陷其中,你可以告訴我,這計謀是誰想出來的嗎?」

「人有走眼,馬有失蹄,張大人也不必自責了,有道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年我劉體純也不是被你們追著,在夔東大山中亂轉嗎?差點全軍覆沒!我告訴你,設計這出‘連環計’的是我們‘第二軍團’的副軍團長——馬雲,是也!」劉體純如此答道。

「馬雲?」張英叨念了一句,轉而又問道︰「這個馬雲,可是前南昌綠營副步兵統領?」

「正是」劉體純點點頭,他對馬雲還是了解一些的。

「呵呵」張英竟然笑了,說道︰「本官自以為謀略過人,不想竟然輸在一個黃口小兒的手中,不過馬雲自幼不凡,十三歲中童試第一,十六歲中鄉試三甲,被譽為神童,不想他十八歲成年後,竟然放棄儒道科舉,棄文從武,加入了江西綠營,因為有勇有謀,二十五歲那年,升任南昌綠營步兵副統領,可謂是青年才俊中的頂尖人物,本官輸在他的手上,不怨啊!」

劉體純沒想到張英對馬雲的評價如此之高,更沒想到張英也是如此大度,現在仿佛釋然了,于是笑道︰「馬雲乃是人才,就是當年三國時候的姜維姜伯約再生,呵呵——」

張英听後,卻擺擺手,說道︰「馬雲比姜伯約只強不弱,如果有古人可比的話,只有淮陰侯韓信可以比擬。」

「張大人如此推崇馬雲,要是讓馬雲听到,肯定會翹尾巴的,呵呵。」劉體純說道。

「嗯,少年才俊當多敲打一下才是。」張英點頭道。

「馬雲畢竟年輕,還欠缺些火候,如果有個老師能教導他,會更好些,我是一個大老粗,粗通筆墨,難以勝任,大明朝中倒是有幾個大才,可是他們都是文臣,比如黃宗羲、王夫之,對于武略並不擅長,我看張大人治軍多年,曾經屢出奇策,將我打得滿山亂轉,倒是可以做馬雲的老師!」劉體純說道。

「啊!」本來張英以為自己是將死之人,與劉體純這個老對手聊一聊,談些心事,也死而無憾了,故此才坦然相談。但是當他听到劉體純的提議,竟然要自己做馬雲的老師,這也太讓人震驚了。

不過張英很快就鎮定下來,他突然明白了劉體純的意圖,其實還是在勸降自己啊!

于是張英又擺擺手,說道︰「敗軍之將,卻要給勝者做老師,這會讓人笑掉大牙的,馬雲乃是一塊良材,還是另請高明,不過劉將軍乃是大仁大義之人,這數天里,一直沒有動手,反而再勸說我,我領情了,但是我畢竟心有所屬,我乃是大清的官員,不做那貳臣,還請劉將軍不要枉費心機了!」

「此話差矣!」突然山頂上有人說道,但並不是劉體純的聲音。

張英抬頭一看,一個身材矮小,頭如蘿卜頭,但大如斗的青年明將出現在山崖上,站到劉體純的身邊,俯身對張英遙拜。

那人躬身道︰「江西九江馬雲,見過張大人!」

「啊,你是馬雲?」張英驚訝地問道。

馬雲點頭道︰「正是在下,這些天可苦了張大人,我這里準備了些補品食材,請張大人食用,補補身子!」

說完,一條繩子掛著一個籃子,從山頂上垂了下來,竹籃子里裝滿了各種物品,有紙包的,有瓶裝的,還有些壇壇罐罐。

有侍衛走過去,將竹籃子拿起,送到張英面前,張英一看,都是些補品和食物,上邊都有標記,說明了物品的名稱。

這時,山頂上的馬雲說道︰「在下仰慕張大人已久,當年我還是懵懂少年的時候,就有心拜入張大人門下,曾經由家鄉九江北渡桐城,張大人卻已出仕,沒有機緣相見,以為憾事,今日沒想到卻在西梁山中相見,希望張大人能給予在下機會,讓學生聆听先生的教誨!」

「哎,要是十年前,我就是不入朝為官,也要收下你這個弟子,可是如今你我身處兩個陣營,是敵非友,豈能做你的老師,看來你我還是有緣無分啊!」張英如此嘆道。

「未必,先生乃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大儒,又身懷文韜武略,雖為清廷的官員,但也是為了濟世安民,而不是為了某一個朝廷,是嗎?」馬雲問道。

「這——」張英登時語塞了,當初他應清廷相招,出仕做官,還真的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天下早日安寧,給百姓一個休養生息的太平盛世,至于高官厚祿,倒還是其次。

馬雲已經變換了對張英的稱呼,剛開始稱呼為「張大人」,現在則稱呼為「先生」,張英也並沒有出言反對,看來他內心中還是頗為受用的,畢竟做一個「天才」的老師,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久聞先生心胸寬廣,如大海般廣大,昔年中原彌亂,戰火不斷,關外的滿人趁機而起,鐵騎入關,踏平大江南北,百姓罹難。先生出仕,如諸葛臥龍出世,是為了天下蒼生的安寧,而輔助滿人皇帝。如今大明東山再起,永歷皇帝還都南京,屢施仁政,天下人之心無不復歸大明,此時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先生乃博學之士,大明皇帝又求賢若渴,當一拍即合,豈不比在清廷侍奉滿人主子要強百倍嗎?」馬雲如此說道。

「忠臣不事二主!」張英還是搖頭。

劉體純一听,心中煩躁,說道︰「听說張大人今年以逾不惑,二十七年前,天下還是大明之時,先生怎麼不說忠臣之事啊?」

正當張英老臉一紅,要發作反駁的時候,馬雲趕緊說道︰「軍團長,過去的事別提了,當年雖然還沒有我,但是我卻知道那時天下紛亂,人心不穩,當以安定為首。先生投身清廷,也是無奈之舉,這些年來為百姓,還是做了不少好事的!」

劉體純點點頭,說道︰「嗯,我知道」,然後他轉向山下的張英,高聲道︰「張大人,我知道你可能擔心當年夔東之事,我告訴你,我不記恨你,因為我早就听說過,夔東十三家覆亡之時,你是勸說過李國英的,讓他不要殺俘,不要趕盡殺絕,可是有個韃~子監軍非要斬草除根,這才讓我的那些老兄弟們全家慘死,冤有頭,債有主,我劉體純還是明事理的人,那事不能算在你身上!」

張英一听,才知道劉體純如此大度,當年不管怎麼說,自己是四川總督李國英的參軍,圍剿「夔東十三家」有自己參與,應該被劉體純記恨才是,可是現在劉體純非但沒有趁機消滅自己,卻出言說明是非,看來對方是真的不想致自己于死地。

「劉將軍是個明事理之人,但是當年夔東十三家之難,本官怎麼也不能月兌離關聯,我這項上人頭,劉將軍盡管來取,也算為死去的冤魂復仇了!」張英說道。

「過去的事,就讓他過去,我可不是記仇的人,再說真的與你沒關系,當時我們是敵人,打仗死人是常事,那怨不得你,不過是人,總得朝前看,你也不要為清廷賣命了,不值得,別看我沒刨你家祖墳,可是你的列祖列宗,要是知道你做了漢奸,他們泉下有知,該如何想你這個子孫,還有桐城人對于你又該如何評價?」劉體純一連問道。

這話有些言重了,讓張英蒼白的臉上出現了紅暈,「漢奸」兩個字確實沉重,可事實上也確實如人家所言,華夏一向以漢人為正統,如今滿人做了朝廷,他為清廷的官員,不是「漢奸」是什麼?這讓他情何以堪啊!

馬雲一看張英臉色不對,好像要被氣暈過去一樣,差點就要說動張英了,卻被劉體純一句話將對方氣暈,有可能功虧于潰,于是趕緊說道︰「軍團長言重啦,先生也是不得已為之,佛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當年先生只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挺身而出,不惜被人唾罵,此乃大仁,但先生心中之苦,又有誰人能知?」

听著馬雲給自己不斷地「戴高帽」,張英氣色好多了,心中疑惑,難道是馬雲真的有心思拜自己為師嗎?

劉體純心想︰事先說好,一個當黑臉,一個當白臉,一唱一和。好人都讓馬雲做了,看來我這壞人還真難做啊!

「我的副團長,我錯了,還不行嗎?剛才張大人都說我是大度之人了,那麼張先生也不小氣,他不會生我的氣,不信你問他?」劉體純如此說道,也恭維了張英一句。

張英喝了一口從竹籃子中拿出的瓶子里的水,說道︰「嗯,我明白你們二位的良苦用心了,不就是想讓我歸降大明嗎?這好說——」

「啊!」劉體純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回頭看了馬雲一眼,心道︰這小子果然是個奇才,就這麼幾句話,就把「老頑固」說動了。

不過馬雲卻更出乎劉體純預料,轉身命令衛兵將繩子纏于自己的腰間,竟然要從山崖上下到谷底。

本來劉體純是要阻止的,但馬雲小聲解釋了一下,而後就在衛兵們的幫助下,一點一點從山頂上下去,不久到了谷底。

其實劉體純的擔心是多余的,現在谷底的清兵都餓得連兵器都拿不起來,還能傷害馬雲嗎?

馬雲到了谷底,走到張英近前,往前一跪,鄭重地說道︰「學生馬雲,懇請先生能手下弟子,學無止境,請先生成全!」

張英整個人都愣住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看到張英正跪在自己面前,心中不免得感慨起來,看來這個後生,是誠心實意有心拜自己為師,不然也不會「自投羅網」,怎麼說,他也是明軍的高官,難道就不擔心自己被反制在谷中嗎?

「好!我答應你啦,就收你為學生,還有我也準備歸降大明,不想谷內的官兵跟著去送死!」張英顫顫巍巍地站起來,作勢要扶起馬雲。

馬雲一听,心中樂開了花,如此大費周章,要收降張英,可不但是為了拜一個老師,更重要的是張英乃是河南巡撫,中原大省的父母官,他的手下都是河南綠營,如果他投降了大明,那麼大明取中原,就更容易了!

(求推薦票,不要月票啦,那玩意對我來說,太奢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