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三十三章 烽火揚州路(二)

作者 ︰ 朱由榔

滿洲八旗能「騎馬」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治天下還是需要漢臣,所以在清廷之中,一半以上仍是漢臣,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官僚機構越來越龐大,而其統治則越發穩固。

範文程和範承謨父子算是清廷漢臣中的翹楚,被恩寵兩代,對清廷也可謂是忠心不二,鞠躬盡瘁,所以深得清廷的信任。

這次北方清軍大舉南下,勢要撲滅大明的燎原之火,範承謨臨危受命,跟隨穆里瑪隨軍來到揚州,充當他的參軍一職。在初戰失利後,清軍損失達五千余人,範承謨總結後,認為守城明軍的大炮過于犀利,而清軍的大炮卻因射程的原因,只有挨打的份。

于是範承謨向穆里瑪提議,趁夜色在揚州城北門外,修築一座土山,到了超過城牆的高度後,將大炮運到土山之上,居高臨下轟擊城牆。並且還建議修築土山,就由揚州城外的百姓來做,以防明軍的大炮轟擊。

穆里瑪听後,馬上采納了範承謨的計策,讓軍隊四處抓捕百姓,然後在夜間修築土山。當明軍發現,向城外開炮的時候,穆里瑪還無恥地派人向城內喊話,說是城外運送土石的都是百姓,如果不想誤傷他們,就不要開炮。

被清軍抓來的百姓起碼有上萬人,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城北的空地,有肩扛扁擔的,有端著木盆的,甚至有的用衣服包土的,任何人都必須干活,有人停下,監工的清兵劈頭蓋臉就是一頓鞭子,想要逃跑,就得把腦袋留下。

靳統武、黑山等人看到清軍如此狡詐陰險,又急又怒,黑山下令馬上開炮,卻被方孝玉制止住。

方孝玉說修築土山的都是老百姓,如果明軍開炮,死傷的多是百姓,大明卻要丟掉揚州的民心,如此一來,揚州必將不保。

听到方孝玉之言,靳統武和黑山都認為言之有理,便沒有炮擊城外,直到土山一點點的被加高到十余丈,超過了城牆,然後清軍才放走了百姓,大模大樣的將大炮推上土山,開始炮擊揚州城。

因為新式大炮的仰角原因,明軍的大炮並不能打到土山的山頂,所以城上的明軍只有挨打的份。當清軍將外城轟得七零八落,殘缺不全的時候,靳統武擔心明軍固守外城,損失太大,便主動撤離外城,退入了內城繼續堅守。

雖然明軍失去了外城牆,但卻得到了揚州百姓的擁戴,城里城外的百姓多是親屬,明軍如此仁義,揚州百姓感動的無以復加。以前參與城防的壯丁都是強行征調來的,現在不用抓丁,百姓們開始主動幫助明軍,甚至有的城外的百姓還偷偷潛入城內,來找募兵官要求參加明軍。

清軍攻佔外城後,本來還想故技重施,但是向抓百姓時,發現百姓早就逃的干干淨淨,繼續用原來的土山,卻因射程不夠,而打不到內城,最後只好將大炮抬到外城城牆上,卻被明軍大炮一頓狠揍。在又損失了兩門大炮之後,終于不敢再用炮了,甚至只能退出外城牆,才能躲避明軍的大炮。

清軍又連續數次攻城,每次都是鎩羽而歸,損失慘重,甚至有一次,穆里瑪按耐不住,動用了滿蒙八旗騎兵,可是面對堅城,騎兵也不能飛入城去,當騎兵冒著炮火和槍彈、羽箭沖到城牆下,卻無法登城,只能無奈的又退了回去。此戰清軍戰損滿蒙騎兵兩千余人,傷五千。

綠營兵是攻城戰的主力,經過十余次攻城之後,原本五萬綠營兵,竟然戰死了三萬余人,其余全部帶傷,失去了戰力。好在清廷調撥的兩萬山東綠營緊急由運河抵達揚州,才使穆里瑪所率的清軍繼續在兵力上保持對明軍的優勢。

此時清軍還有六萬多人馬,其中滿蒙八旗四萬,綠營兩萬多;而明軍也戰損也很大,原來駐守揚州的兩萬明軍只有一半還能戰斗,由江南增援來的「第一軍團」一部和「第二軍團」共六萬人,也死傷兩萬有余,所以此時清軍只比明軍多出一萬余人。

但是明軍並不敢出城迎戰,畢竟清軍的四萬滿蒙騎兵善于野戰,所以只好憑借堅城固守揚州。

永歷從方孝玉那里知道了這些,心中不免得又是感嘆一番,以前就猜測揚州會成為「絞肉戰場」,現實卻是如此慘烈,整整八萬人,竟然在一個月內戰損了三萬余人,這還是固守城池的結果,如果沖出城與清軍決戰,勝算幾何啊?

盡管心里有些慌張,但是永歷仍然在靳統武、黑山等人陪伴下,來到了戰斗最激烈的北城。

當永歷順著台階走上城牆,有人大喊道︰「陛下駕到,都趕緊跪下!」

永歷連忙擺手,他不想因為自己的到來影響到城牆上的每一個,這里畢竟就是戰場,清軍隨時都可能攻上來。

「都不要跪,注意城外清軍的動向!」永歷下令道。

城牆上不但有明軍士卒,同時還有許多百姓,不過都是男人,正幫著運送軍械、石頭等守城用具,他們從來沒見過永歷,當知道竟然是大明皇帝親自上城來巡視,都變得激動萬分,盡管皇上發話不讓他們下跪,但是仍有很多百姓膝蓋一軟,就跪了下去。

永歷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跪在人群之中,急忙走了過去,雙手將他扶起,說道︰「老人家,你辛苦了,都這麼大年紀了,還是快些下城回家吧!」

老人一听,渾身顫抖,欲言又止,說不出話來,好半天才道︰「萬歲爺,老兒挺得住,可不能讓清兵打進城啊,當年我就是從揚州跑出去的,沒被清軍殺死,可是我的妻兒啊,全都慘死在清兵的手里啦,嗚嗚——」

永歷听後,明白這位老人肯定就是當年「揚州八日」清軍大屠殺中幸存下來的揚州人,當年恐怖的記憶,讓他害怕「慘劇」再一次重演,所以才不顧自己老邁的身軀,毅然來到城上,參加對清軍的防守。

「老人家,朕謝謝你,你不愧是大明的子民,不,你是大明的國民!」永歷高聲叫道。

老人雖然不懂「國民」的意思,但也知道這是皇上在夸獎自己,作為一個「草民」,能見到高高在上的皇帝,並且被皇帝的金口夸獎幾句,真的不知道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萬歲爺啊,能和您說話,老兒我就是死啦,也知足啦——」說著,老人竟然向後倒去。

永歷一看,知道這位老人可能是激動過度,暫時出現暈厥,于是趕緊吩咐人將他扶走,找郎中診治。

安撫完百姓,永歷走到城垛後,舉目觀瞧,看到城北的平原上,從東到西是一望無際的帳篷,正中中軍大營的帳篷較大,兩邊的帳篷卻很小,而且能依稀看到清軍中軍大營中一塊空地上有很多人圍在一起,中間有兩個人正在「跤力」。

永歷知道「跤力」是蒙古人最喜歡的一個游戲,不需要任何工具,只要兩個人手挽手,通過比拼力氣,將對方弄倒就算贏。

如今在打仗,穆里瑪卻有閑心玩游戲,永歷不得不感嘆這位「八旗大爺」心大的就像個「盆」似的。

忽然永歷又看到左側清軍大營,有一隊清軍從大營的東門出去,人數並不多,應該在千人左右,而且多是步卒,應該是綠營兵。

「他們是去做什麼?」永歷自語道。

方孝玉一直站在永歷身邊,他聞听到永歷的話,便答道︰「回稟陛下,微臣猜測那隊清兵可能是去抓捕百姓,附近的村莊已經沒人了,他們得去很遠的地方才能抓捕到百姓。」

「他們抓捕百姓,是不是想要故技重施,再修築一個土山啊?」永歷問道。

「清軍屢攻不下,又不能對付咱們的大炮,所以他們想要在外城牆那里重新修築土山。」方孝玉答道。

永歷又看了看城外,眯著眼楮說道︰「難道你們就放任他們去禍害老百姓嗎?」

方孝玉赧顏以對,說道︰「回稟陛下,城中兵力空虛,我們出兵以後,擔心清軍會乘機攻城。」

「趁機攻城?城中幾萬人馬,分出幾千出城襲擊清軍的後方,擾亂他們得糧道,解救百姓,難道說清軍把揚州圍得鐵桶一般,你們出不了城嗎?」永歷大聲斥責道。

方孝玉低著頭,好半天沒有說出話。其實此事並非方孝玉的責任,早在進入揚州的時候,他就提出派一支軍隊深入清軍的背後,襲擊各個府縣,偷襲糧道,讓穆里瑪難以專心進攻揚州。

但是方孝玉的提議,卻被靳統武和黑山雙雙否決了,他們認為明清兩軍兵力懸殊,而且明軍不善于野戰,更不應該分兵出城,應當依城固守才是。靳統武和貴為大明的「爵爺」,又分別是「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的軍團長,而方孝玉只是黑山的副手而已,所以在兩位「爵爺」決定以後,方孝玉也沒有權力再更改。

此時靳統武和黑山都站在永歷的周圍,見到方孝玉因自己的疏忽而被訓斥,而且方孝玉並沒有說出是自己的錯誤,全都心存感激,急忙替方孝玉解圍。

「陛下,都怪臣等疏忽了,請陛下責罰!」靳統武和黑山一起說道。

永歷擺擺手,說道︰「現在罰你們有用嗎?還是想想亡羊補牢的辦法吧!」

方孝玉想了想,說道︰「請陛下讓臣領一支兵馬出城,去解救揚州的百姓!」

眾臣本以為永歷會答應,但是永歷還是擺了下手,說道︰「你不能去,朕已經有人選了,也該讓他倆試煉一下了。」

永歷所說的人選,方孝玉馬上就猜到了,原來不是別人,正是洪熙官和方美玉。永歷早就說過讓他們二人成為領軍的大將,方美玉在湘西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帶兵打仗,但是洪熙官卻因為始終在永歷身邊,而沒有得到過真正戰場的鍛煉。

這次永歷親征,就是想要洪熙官能上陣殺敵,雖然洪熙官才十六歲,但以他的身手在戰場上自保絕對沒有問題,所以永歷已經下決心讓洪熙官獨領一軍,為將來成為大明的「中流砥柱」做準備。

接著,永歷下旨,任命洪熙官和方美玉為「游擊將軍」,率領一千人馬出揚州,迂回到清軍的後方,目的解救被清軍殘害的百姓,襲擊清軍的糧道,在清軍不備的情況下,可以進攻清廷控制的府縣。

永歷為了加強洪熙官所領的這支人馬,特意調撥一百火槍手給他,並且指令,讓他們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之下,可以隨意攻擊清軍。

有句話叫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永歷可不想因為自己的胡亂指揮,而使洪熙官和方美玉畏首畏尾,而施展不開,就讓他們盡情地發揮吧!

(十分感謝大家的支持!特別鳴謝——劍軒一地震,圖書館斗士,悼武華夏,還有藍美女!請大家多多投票,尤其是月票,根本沒幾張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