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二十二章 趁火打劫

作者 ︰ 朱由榔

永歷秘密回到南京,立刻雷霆萬鈞地處死了「國舅爺」楊國平,廷杖了皇後楊靈秀,讓南京城內的風氣為之一新,那些隨著大明光復南京以後出現的「新貴」們無不戰戰兢兢,不敢再招搖放肆。

楊氏宗族更是將強佔的五處大宅院退回,全族人跑到城內的城隍廟住下,因為他們名聲太臭,竟然沒有人賣給他們飯食,饑寒交迫之中,只好打理行李,上千余人打道回江西了。

事情還不算晚,還有讓永歷惱火的事情,就是應天府的那些捕快們,竟然坐視「應天府尹」被圍毆而不管,理由是對方是「國舅爺」,還拿著「皇帝御寶」為信物,也就是說「奉旨搶劫」。

「皇帝御寶」只是件信物,「國舅爺」更是狐假虎威而已,難道他們比大明律法還大?大明立國三百年來,歷朝歷代都很重視律法,誰都不能壞了「規矩」,即使是皇帝也只能在大明律法的框架內行事。

按照永歷的信念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是那些捕快們也太不稱職,讓他們來維護京城治安,京城不得成為權貴們橫行無忌的樂土。「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權貴們沒有了約束,欺壓百姓,驕縱不法,那麼這個國家也就快亡了。

永歷可不想將來「權貴們」惹了事,禍害了百姓,事後說句——我爹是王剛,然後就萬事皆無,繼續惹是生非。

所以干紋被毆受傷,但永歷還是嚴厲地訓斥了他一頓,責備他御下無方,竟然在挨打的時候,手下捕快因懼怕「權貴」而無動于衷。接著又下旨,全部開除「應天府」的捕快,反正那些人多是前朝的人,良莠不齊。然後重新招募捕快,一定要身世清白的良家子,嚴加訓練後,再上崗維護京城治安。

安排下這一切後,永歷憂心江北的戰事。這些天里,每天都有戰報從江北揚州傳來,有喜有憂,喜的是清軍屢次攻城受挫,損兵折將;憂的是守城明軍也損失慘重,如果不是李嗣興、黑山他們及時渡江支援,恐怕揚州的兩萬守軍幾乎要拼光了。

永歷心想,必須馬上渡江,揚州的糧草和彈藥可能也不足了,也要盡快籌辦,然後運過長江。糧草就由隨後趕回郎廷佐操辦,郎廷佐曾經是兩江總督,由他來督辦最合適不過。

廖文希從江北安徽回來,也帶來了劉體純「第四軍團」的消息,這是兩個月之內,關于「第四軍團」的第一個消息。

劉體純的「第四軍團」此時已經離開大別山,悄悄地轉移到了滁州瑯琊山,正在休整兵馬,準備攻佔安徽首府合肥。

終于有了劉體純的消息,永歷心中算是輕松了些,有劉體純在安徽,可以阻擊由中原而來的清軍,使揚州的壓力減輕不少。

于是永歷決定立刻離開南京,在臨走之前,派人送信給劉體純,讓他伺機進攻滁州、合肥、淮南等地,擾亂江北清軍的布置,為明軍與清軍在揚州的決戰分擔壓力。

至于離開以後,處理政務之事,永歷交給了方以智、郎廷佐和廖文希,另外估計李定國、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也快回來了,有他們坐鎮,絕對可以保證後方的安寧。

喬貴樂現在可是永歷身邊的智囊,當然得跟隨永歷一起渡江。此外,隨永歷渡江的還有一萬新兵,都是這些日子里在江南各地招募的,只是沒有經過訓練,戰力不足是一個問題,不過此時江北告急,雖然有六萬人馬的支援,但也未必能夠擊退清軍,畢竟此次的對手可是真正的八旗兵。

永歷出征的時候,一向都是騎馬,從來不坐御攆之類的,主要是因為速度太慢,而且還耗費人力。

正當永歷率軍抵達鎮江,要從渡口乘船過江的時候,突然兩匹快馬從東邊的大路奔來。當衛兵將快馬攔住,馬上的人大喊︰「我是毛八重,我要見皇上,快讓我見皇上!」

此時永歷已經上船,听到岸上的叫喊聲,回頭向岸上看去,只見兩個衣衫襤褸的人正在岸上向自己這邊招手,听聲音卻是毛八重無疑。

「毛八重不是在吳淞口嗎?現在怎麼如此狼狽?」永歷感到奇怪,于是讓人去將毛八重帶到船上。

毛八重肩膀上纏著繃帶,左腿上也帶著傷,一瘸一拐地走上船,剛要俯身參拜,被永歷叫住。

永歷問道︰「毛八重你這是怎麼了?」

毛八重向永歷躬身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發生了什麼事情?」永歷急問道。

「趙雨海、趙雨寶兄弟暗中勾結鄭經,鄭經的水軍突然由崇明島和吳淞登陸,兩處的降兵在兩人的鼓動下發動了反叛,臣不察,被他們打個措手不及,整整一千官兵都死在他們的手里,臣殺出重圍後,躲了起來,才逃過一劫,臣有全軍覆沒之罪,罪該萬死,請陛下處置!」毛八重將事情的經過簡單地說了一遍,說完跪到地上。

永歷走過去,伸手將他扶起來,說道︰「趙雨海、趙雨寶二人是前清降將,他們與鄭經勾結,肯定是早有預謀,毛愛卿能回來就好!」

毛八重一听,感動的眼淚都掉下來了,繼續道︰「臣有罪,致使吳淞口丟失,但是臣在逃回來的路上,看到江面上有一支船隊正逆流而上,打的旗號是‘鄭’字,臣派和我一起逃出來的參將打听了,江上的船隊正要進犯南京,為首的主將是劉國軒和馮希範。」

「啊——」永歷驚叫了一聲,心中大急。

永歷心想︰鄭經雖然名義上是大明的「延平郡王」,實質上卻是偏于一隅的「獨立」國王。以前他父親鄭成功就不怎麼听大明朝廷的命令,如今到了鄭經執政,更是如此。不然明軍光復南京後,鄭經應該獻表朝賀才是,怎麼又會突然派兵冒犯南京?

而且劉國軒和馮希範是鄭經的大將,由他們領軍進犯長江,必定所圖不小,難道他們想要攻佔南京,取而代之?

可是鄭經怎麼說都是大明的延平郡王,悍然進攻南京,這不是「以下犯上」嗎?肯定是不得人心的,難道他還有什麼依仗?

永歷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這時喬貴樂說道︰「陛下,劉國軒、馮希範率軍進犯南京,臣以為他們是有備而來,南京剛剛光復不久,根基未穩,而且江北戰事緊急,他們便趁虛而入,趁火打劫!」

「這些朕知道,難道鄭經以下犯上,就不怕天下人唾罵嗎?」永歷如此問道。

「他不怕!」喬貴樂肯定地答道。

「嗯,為什麼?」永歷很是疑惑。

「陛下當年在雲南蒙難,天下人皆以為陛下殉國,那時鄭成功便抬出‘寧靖王’朱術桂為監國,直到鄭經也是尊崇朱術桂。如今雖然陛下回歸朝堂,勵精圖治,但鄭經不甘于人下,肯定要犯上作亂,而寧靖王就是他手中最好的招牌,對外他可以宣稱陛下是假的,然後篡立寧靖王為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圖謀天下!」喬貴樂如此說道。

喬貴樂的話讓永歷恍然大悟,鄭經從福建不遠千里派兵進入長江,原來是想「摘桃子」,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學曹操問鼎天下,這可是好算計!

「那麼下一步怎麼辦?朕的水軍草創,實力肯定不如鄭經。」永歷憂心忡忡地說道。

喬貴樂想了想,說道︰「陛下,劉國軒、馮希範的目標是南京,而南京如今防守空虛,那一萬援軍恐怕是不能渡江支援江北了,看來只有回防南京,同時在江浙贛調集援軍進京勤王,至于糧草和彈藥得馬上給江北送過去。」

永歷听後點點頭,說道︰「就按你的意思辦!」

于是永歷下令貨運船盡快渡江,將糧草和彈藥送往揚州,同時帶去永歷的親筆信,信中讓李嗣興、黑山他們繼續堅守揚州,等待援軍。

看到運糧船北渡後,永歷立刻下令回師南京,還派出數隊探馬,沿長江向下游偵查鄭經的船隊。

雖然劉國軒、馮希範的船隊肯定經過鎮江,但是永歷和喬貴樂一致認為鄭經的船隊肯定不會在鎮江停留,而是會西進直抵南京,只是不知道鄭經的船隊里有沒有步兵,會不會登陸?

正當永歷率軍回南京的路上,突然遇到了從南京來的信使,信使帶來了急報。

永歷看過急報後,又是大吃一驚,急報上寫道︰「南京水師受人鼓動,昨夜午時發生兵變,正副提督遭遇埋伏受傷,叛變水師已離開南京,向長江下游而去,目的不明。」

南京水師正副提督分別是鄧寧和麥復,他們統領的水師成分復雜,既有新招募的水兵,也有原「太湖水盜」,但大部分都是前清的降兵。水師軍心一直不穩,但永歷沒想到這麼快就出事了。

「受人鼓動?」

永歷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能在江南一帶蠱惑人心的,除了「天地會」陳近南以外,還能有什麼人能夠做到?

既然鄭經已經撕破臉,想要進犯南京,取而代之,水軍都開進了長江,那麼陳近南和天地會一定會有所行動才是。

永歷現在後悔的是,大明光復江南以來,自己一直忙于征戰和政務,竟然就把民間最大的幫會「天地會」給忘記了,誰知現在鄭經要「趁火打劫」,天地會也出來搗亂。

「怎麼辦?」永歷自問道。

現在大明的主力水師遠在南海,張煌言想要率軍北上支援,至少得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況且古代信息傳送落後,等到張煌言接到北上的命令,又得是十幾天以後了。所以讓張煌言率軍北上,是不現實的,還是得就近想辦法才行。

叛亂的水師正順流而下,可是永歷此時並沒有水軍,根本不能阻截,只能放任他們與逆流而上的劉國軒他們會合,然後再一起進犯南京。

最後永歷、喬貴樂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好率軍先回南京。

永歷心說,回到南京,整頓城防後,朕倒要看看鄭經的水師有沒有能耐把南京城攻下來?還有朕那「義弟」陳近南,也得想辦法抓住,不然他總得給朕添亂!

(求票啊!有氣無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