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十五章 攻城失敗

作者 ︰ 朱由榔

永歷率軍返回吳江縣城,得到的卻是一座空城。此時洪承疇已經撤走,而他的去向則是吳江以南的杭州。

杭州乃是江南的大城,除了南京的規模要比他大以外,其他的府縣根本不能與之比較。而且杭州在清軍南下的時候,並沒有經歷過戰火,所以城牆得以保存完好,其他的防御設施更是不計凡數。

洪承疇率軍放棄吳江縣城,退守杭州,就是想依靠杭州這座堅城固守,等待北方清軍南下,迫使明軍首尾不能相顧,再趁機奪回浙江失地,而後北上江蘇,與北方清軍會合後圍攻南京。

永歷怎麼能讓洪承疇的圖謀得逞,在郎廷佐和喬貴樂的建議下,以將近六萬明軍向杭州進發,其中不但有「第一軍團」的一萬多明軍,還有「第二軍團」的五萬人馬,再加上三千「太湖水盜」,現在叫做南京長江水師,兵力一共將近七萬。

隨洪承疇進入浙江的五萬清軍已經折損近半,他滿打滿算在杭州只剩下不到三萬人馬,就算馬上就地抓丁征兵,也不會很快增加兵員的,何況戰力也是個問題。

不過假如洪承疇率軍死守杭州,明軍雖然兵力是他的一倍,但缺少攻城利器,大炮只有兩門,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攻進杭州的。

但是時間不等人,就在永歷率軍抵達杭州的時候,江北的軍報送來了。

就在五天前,北方的清軍終于到達揚州城外,並于第二天一早便開始猛攻揚州,在午時信使離開揚州的時候,攻城戰還在繼續,戰況異常激烈,清軍甚至動用了「紅夷大炮」,但是都被明軍的大炮轟了回去。

另外還有一條消息,滿清朝廷不但調動了北方的五萬滿蒙騎兵和五萬綠營,而且還下令從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的綠營中抽調十萬,趕赴安徽合肥會合後,再渡江南下,協同穆里瑪復佔江南。

這只是江北的情況,還有長江上游清軍也有異動,鰲拜親自下令調陝西提督王輔臣率軍入鄂,輔助湖廣總督李國英,準備沿長江順流而下,進攻江南。

不過陝西王輔臣要率軍進入湖北,然後再沿長江東進,還需要一段時間,可以暫時不用考慮。

這兩條消息沒有那一條不讓永歷震驚的,北方清軍雖然延誤了南下的時間,但終歸還是到達了揚州,此時正在展開圍攻。而揚州城內只有兩萬明軍,雖然靳統武善戰,馬雲善謀,但也未必能抵擋得住太長時間,何況中原的綠營兵也快進入安徽,等他們與北方清軍會合後,揚州城外將匯集整整二十萬清軍。

陝西的王輔臣,永歷是知道的,以前曾經是吳三桂手下的頭號悍將,後來清廷為了分散吳三桂的實力,才把王輔臣調往陝西鎮守。據說他麾下有五萬兵馬,其中一萬騎兵,也是「關寧騎兵」的後裔,戰力頗強。

李國英以前是四川總督,就是他率軍平滅「夔東十三家」的,除了劉體純外,郝搖旗、李來享、袁宗第全部被害,「十三家」多達十余萬人,均被他剿滅,手段了得。

現在他們二人協同自西而來,其威脅並不比北方清軍小多少,甚至有可能順流而下,直抵南京。

永歷听到這兩個消息後,頭痛的厲害,還沒等開口詢問眾臣的意見,那個信使馬上又說出了第三條消息。

張迪從濟寧回到揚州,身負重傷,經過調治之後,命是保住了,但好像要留下殘疾。非但如此,而且他請信使代稟一個消息,新漕幫幫主付君義被燕行天害死了。

原來張迪和付君義利用運河上的漕幫勢力將北方清軍弄得暈頭轉向的時候,突然在濟寧遭到了襲擊,為首的正是燕行天。當時張迪和付君義正在濟寧城外的秘密分舵商議下一步的計劃,但沒想到幫中出了叛徒,將二人藏身的地方密報給燕行天。

燕行天得到消息後,馬上向濟寧官府告密,然後官府出兵,在燕行天的配合下,將分舵包圍。在突圍的時候,付君義為了掩護張迪,而身陷重圍,最後被燕行天親手殺害了。

永歷听完,氣得直跺腳,心中憤懣不已,責怪自己為什麼不早點把燕行天這個「禍害」除掉,現在倒是他先來害人了。

看到萬歲爺氣憤不已,群臣趕緊好言勸慰,好半天永歷才平靜下來,揚言定要為付君義報仇,殺掉燕行天,並且吩咐下去,找到付君義的家眷,以後一定要好生安養。

當永歷冷靜下來,開始思考眼前的形勢,西南北兩面都有清軍,而南面的洪承疇就近在眼前,現在他就如同一根刺,恰在喉嚨里,讓永歷感覺很難受。

要想擊退西北兩面的清軍,首先就必須要先解決洪承疇,否則三面受敵,大明光復江南,還都南京之功便會功虧一簣。

想到這里,永歷想听一下眾臣的意見,開口詢問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群臣的意見出奇的一致。

李嗣興、黑山、方孝玉、錢三海、廖習凱等武將全部主攻,其中以李嗣興言辭最激烈,顯然是他想攻破杭州,以報自己「湖州大敗」之恥。另外郎廷佐、喬貴樂等文臣也是主張馬上進攻杭州,以絕後患。

就是永歷自己也認為自己擁有優勢兵力,頗有幾分勝算。于是永歷立刻下令進攻杭州,李嗣興和錢三海自告奮勇願意擔當攻城主將,永歷知道二人報仇心切,囑咐了幾句,便讓他們二人去點齊兩個團,共一萬人馬,由北門發起進攻,黑山和方孝玉率領兩萬人馬隨時準備支援他們。

杭州城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已經被明軍封鎖,南面就是錢塘江,故此明軍只佔領了那里的兩座小港,以防清軍渡江南撤。至于東西兩面,各有一萬明軍,據守在險要之處,隨時可以阻擊出城的清軍。

北門是李嗣興和錢三海要發起主攻的地方。當一萬明軍攜帶著臨時修造的雲梯、盾車向杭州城撲去,距離城牆還有三百步距離的時候,城牆上突然出現了六門「紅夷大炮」,炮口對準城外,突然噴出一團火焰,「轟——」的一聲炮彈落在明軍的人群中,碩大的鐵彈將兩個緊挨在一起的明軍士兵擊的粉碎,接著余勢不減,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離,將七八個明軍士兵的砸到在地,非死即傷。

清軍的「紅夷大炮」沒有使用「開花彈」,畢竟那種炮彈造價昂貴不說,還不穩定,很容易炸膛,但實心鐵彈則不然,只是殺傷力要小的很多。

看到清軍開炮了,兩里之外的明軍的兩門大炮調整炮口後,立刻也引燃了導線,接著「轟」的一聲,同樣是兩顆「實心彈」向城牆飛去。明軍沒有首先開炮,並用「實心彈」,為的就是發現清軍的大炮後,首先予以擊毀,避免他們為明軍攻城制造障礙。

明軍的兩門炮第一次射擊,只是擊中了城牆,大片的磚石瓦塊「稀里嘩啦」地掉了下來,但是城牆上的清軍卻未損失分毫。不過明軍裝彈的速度很快,打完一炮以後,馬上用水淋到炮管上,為炮管降溫,而後再用「干布棒」伸進炮管,擦淨里邊的火藥殘渣,重新裝好火藥和鐵彈後,點燃導線又是一輪炮擊。

清軍的「紅夷大炮」射擊速度比明軍慢了很多,就在他們還在裝藥的時候,城外的炮擊就又來了,這次兩顆炮彈正中城垛之上,將城垛和躲在後邊的清軍炮手轟得粉碎。

這個時候,明軍已經沖到距離城牆一百五十步的距離,忽然城牆上一陣鳴鏑之聲響起,「呼」的一下,無數箭矢遮天蔽日般地飛來。

錢三海就站在前鋒的位置,見到清軍的飛箭馬上就要落下,急忙大喊道︰「快,躲到盾車後邊,繼續前進!」

可是很多明軍並未反應過來,便被從天而降的飛箭射中。清軍的弓箭是拋射出去的,所以明軍都是上身中箭較多。好在有盾車和盾牌的掩護,明軍慌亂片刻,便又從容地向前走去。

緊接著明軍又遭受了四輪「箭雨」,上千人倒在地上,但是終于接近城牆,此時李嗣興一手拿著一面盾牌,一手拿著一把大砍刀,向城牆上方一指,大吼道︰「沖啊——」

明軍呼喊著,上百隊肩扛著雲梯的士兵沖了上去,搭好雲梯,後面的明軍士兵就要登梯而上。

清軍的炮彈不斷地落在明軍陣線之中,此時更是調整了炮口,開始直接向城下轟擊。

永歷用「千里鏡」看到這一切,急忙喊道︰「快轟城上的大炮!」

明軍的兩門大炮不斷地轟鳴,已經射出五輪炮彈,這個時候炮手們突然發現火藥桶里的火藥所剩無幾了,只夠一輪的炮擊。

「陛下,咱們沒有火藥了!」廖習凱急忙向永歷稟報。

「啊」永歷驚叫一聲,這才想起本來自己從南京就沒帶多少火藥來,原因是明軍使用的火藥只有井岡山才能生產,連續作戰之後,儲存的火藥早就所剩無幾。而且靳統武率軍北渡增援揚州,也帶走了大部分火藥,所以永歷率領兩萬明軍進入浙江,其實並未帶多少火藥。

「馬上派出火槍營,還有擲彈團」永歷說道。

其實他也不想一開始就用光自己的「絕招」,但是如果杭州屢攻不下,明軍必然損失慘重,如此還舍不得用自己的「絕招」嗎?

五百火槍手排成三列,慢慢的向城牆靠近,一千「擲彈手」組成的「擲彈團」也緊隨其後。因為射界和射距的原因,清軍在城上,明軍在城下,所以火槍手必須靠近城牆,才能進行有效的射擊,而擲彈手更是得跑到城牆外的護城河邊,才有可能將「手榴彈」投擲到城牆上去。

「呯啪——」火槍手開始進行了第一輪射擊,將城上正向下砸石頭或者射箭的清軍擊中,第一輪就有數百個清軍掉落城下。接著又是兩輪射擊,直將清軍打的縮在城垛後,不敢冒頭。

李嗣興和錢三海趁著清軍縮回去的機會,馬上帶人架好雲梯,幾十隊明軍順著梯子魚貫向上爬去。

忽然天空中傳來「咻——」的聲響,登城的明軍抬頭仰望天空,看見一片烏雲飛過,向著城外的火槍手砸落下去。

這次的箭雨比前幾次大上好幾倍,而且密密麻麻,讓火槍手們根本無處可藏,即使躲在盾車的後邊,也有可能被垂直下落的箭矢射中。

慘叫聲此起彼伏,五百個火槍手紛紛中箭,就是擲彈手也被波及了不少。此時明軍已經接近城頭,正要扒著城垛上去的時候,忽然躲在城垛後邊的清軍端起一個木盆,將里邊的火油向外潑去,不管是地面,還是雲梯,都沾上了火油。然後有人向城外扔下火把,將地面的火油點燃。

地面上的火油先著起火,然後引燃了木制的雲梯,火勢上竄,讓梯子上明軍無處躲避,紛紛被燒得從梯子上跳了下來,很多士兵渾身都是火焰,成了一個火人,慘叫連連。

明軍此時士氣全無,開始潰退了,任憑李嗣興、錢三海如何呼喊,也制止不住潰散的明軍。

遠處的永歷看到這一切,心中清楚地知道,這次攻城戰失敗了,沒有必要再繼續下去,否則只會徒增傷亡。

「鳴金收兵——」永歷嘆息一聲。

此戰,清軍獲勝,明軍一萬士兵戰死兩千多人,傷四千多人,只剩下不到三千人完好無損。

(諸位,周末快樂!求月票,推薦票,當然還厚臉皮地求打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