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四章 死硬分子

作者 ︰ 朱由榔

在江寧才不到五天,永歷就又得御駕親征,現在南京三面受敵,南面是洪承疇的五萬清軍,西面是安徽巡撫王可真的三萬綠營,北面揚州不肯歸降,導致南京門戶大開。北方十萬滿蒙騎兵馬上南下,不日即將抵達揚州,到時候將近二十萬清軍雲集南京周圍,永歷五年來的心血極有可能付之東流。

現在已是深冬,江南已經看不到多少綠色,寒風料峭,讓率軍出征的永歷想起了自己在另一個世界的老家——沈陽。

想想也真是好笑,自己前世叫做何凱,土生土長的沈陽人,卻穿越到三百年前南明永歷皇帝身上,如今更是在華夏南方掀起了「反清復明」大業,做了滿清的「掘墓人」。

此時的永歷坐在馬車里,一邊想著不能向外人道也的心事,一邊手抱著小暖爐,靠在棉被上,身旁還有張千侍候著,比起以前風餐露宿不知好了多少倍。

這時候,靳統武從外邊撩開簾子,探進腦袋,說道︰「陛下,前邊還有二十里就是池州了,剛才探馬來報,說是清軍正在圍攻池州。」

永歷一听,心道︰接到安徽王可真從安慶西犯池州,到現在已經八天了,那麼算來池州已經被圍五天,而池州的守軍並沒有多少,好像只有兩千明軍,還有三千新募的士兵,卻能抵擋三萬清軍五天,那守城的指揮官肯定是一個將才啊!

「如今池州的知府和守將是誰?」永歷派人找來干紋,向他問道。

干紋曾經是池州知府,後來跟隨永歷東征江寧,離開之前,現任池州知府就是他舉薦的。

「陛下,現任池州知府乃是從前的池州通判,名叫喬貴樂,守將暫缺。」干紋答道。

「哦?喬貴樂,朕想起來了,對,是有這麼一個人,當時朕召見他的時候,他剛喝完酒,滿臉通紅,迷迷糊糊,朕還以為此人不堪大任,但你說他當面糊涂,心里明白,所以朕就大膽用了他,沒想到今日一見,果然是個人才啊!」永歷笑道。

喬貴樂,河南安陽人,滿清順治六年舉人,但朝試時屢試不中,後來以舉人身份補安徽鳳陽縣九品主簿,十四年後升任池州六品通判,升遷速度可不算慢了。但喬貴樂為人隨和,無論是對上官,還是對下屬百姓,從來都是笑臉相迎,而且此人好酒,每次上邊來人,都必請他作陪,號稱「千杯不醉」。一來二去,還頗得上邊的賞識,遂每三年升官一級,而其出身又不是皇榜進士,可謂是安徽官場一景。

但是別人以為喬貴樂是喝酒喝出的官位,但惟獨干紋不這麼認為,他說喬貴樂這叫「眾人皆醉我獨醒」,「萬事裝糊涂」,否則豈能在官場上吃得開。不過干紋也說喬貴樂才干超群,只是不會輕易顯露出來,平時裝糊涂罷了。

以前干紋向永歷舉薦喬貴樂的時候,永歷還有些擔心,但是今日一見,以喬貴樂一個「酒鬼」文官,竟能率領池州軍民面對強敵,固守池州五天,不得不讓人另眼相待。

永歷心想︰自己身邊的人才太少,將來治理國家還是需要能干的人才,怎麼辦?難道也要像以前一樣,開科取士嗎?

就在永歷想著心事的時候,靳統武急問道︰「陛下,清軍攻打池州正急,我們快些出兵?」

永歷這才回過神來,問道︰「靳侯,你說呢?」

靳統武想也不想,說道︰「清軍正在攻城,未必有所防備,我們趁機掩殺過去,定能擊潰他們!」

永歷點點頭,表示贊同,說道︰「好,此戰就交給靳侯了!」

靳統武躬身領命,轉身離去,很快點齊了一萬人馬,其中一千騎兵,三千弓箭手,一千火槍手,五百擲彈手,其余為步兵,另外還有兩門新式大炮做掩護。

經過小半個時辰的急行軍,明軍到達了池州的外圍,而清軍好像發現了明軍,急忙撤回攻城的軍隊,準備從池州的南北兩側逃走。

靳統武可不想清軍就此跑了,馬上一邊下令開炮,一邊下令追擊。「開炮——」「轟——轟」兩門大炮開始轟擊清軍。

不過大炮只有兩門,而且清軍如同兔子一樣,跑的飛快,轉眼就消失在城牆的拐角處。

「跑的真快啊!」永歷遠遠的望見清軍跑的無影無蹤了,突然想起一個人,安慶綠營「兔子」總兵紀連海。

上次明軍東進途中,在長江邊上,與紀連海和班達爾統領的安慶清軍打了兩仗,班達爾被火槍射死,而紀連海卻發揮自己「兔子」逃跑的本事逃之夭夭了。

剛才從清軍撤退的速度上來看,那可是爭先恐後,就像一群兔子一哄而散,那麼永歷可以肯定對面領軍的清軍主將,就是「兔子」紀連海了。

不過紀連海並不是清軍的統帥,探馬送來消息,此次安慶來的清軍,為首的是安徽巡撫王可真。說起王可真這人,最讓人氣憤的是他曾經是大明崇禎的舉人,師從江南大儒錢謙益,自詡「清流」,卻在滿清入關後,從老家常州北渡長江,不遠千里跑去參加順治朝的頭次科考。考中以後,外放地方官,一直為滿清朝廷盡心盡力,與原兩江總督郎廷佐更是面和心不合,相互傾軋提放。

靳統武率軍追擊逃跑的清軍,倉促之間,在池州城西遭遇了清軍的埋伏。因為清軍準備了大批的弓箭手,而明軍的火槍營和大炮又沒有跟上,致使追擊的明軍吃了點小虧,被清軍的弓箭手射殺了三百多人。

等到靳統武調上大炮和火槍營,清軍早就撤退到城西的一座小山之上,憑借山勢據守,而兩門大炮則因為仰角問題,不能打到山上,而山上的清軍火炮卻能打到山下。

停止進攻,靳統武畢竟久經沙場,吃虧的事,他是絕對不會做的。接著,靳統武下令就在池州城西門外按下大營,與小山上的清軍遙遙對峙。

此時,永歷已經進入池州城,池州知府喬貴樂親自出城迎接,三叩九拜之後,將萬歲爺迎入城中。永歷在見到喬貴樂的時候,還特意察看了一下喬貴樂,確定他今天沒有喝酒。後來永歷听說,自從清軍圍城以後,喬貴樂就不再喝酒了。

喬貴樂率領池州軍民抵御住了清軍的圍攻,這就是大功一件,可是永歷手頭沒有美酒,不能賞賜。于是永歷親口向喬貴樂許諾,等到得勝還朝的時候,一定派人送給喬貴樂十壇上好的陳年女兒紅。

對于喬貴樂如何能夠率領池州軍民抗擊三萬清軍五天,永歷也詢問了喬貴樂。原來七天前,清軍從安慶渡江抵達長江南岸,喬貴樂便已收到消息,一面派人去南京求援,一面組織軍民準備守城器械。

不管是原任知府干紋也好,還是喬貴樂,在百姓中都頗有威望,特別是喬貴樂,號召力甚至要超過干紋,畢竟他為人隨和,所以深受百姓愛戴。當喬貴樂下令組織民夫,協助明軍一起守城後,百姓們馬上響應,男人要求上城防守,女人和老人則幫助做飯或者運送軍械。

經過喬貴樂一番配置,利用手頭上所能用到的任何東西,將池州城修成了一座堅城。在城內外,喬貴樂設置了三道防線,首先命人加深加寬了護城壕,壕溝里布滿了竹矛,又從長江引來了江水注滿。

城牆上豎起木架子,釘上木板,在木板後再釘一層棉被,而後將漁網掛在後邊,這樣在清軍炮擊的時候,木板和面對可以降低炮彈的射速,而漁網正好可以兜住炮彈,使它們不能夠被射入城中。

此外城牆上放置了大量的竹箱子,里邊裝滿了棉絮,一旦清軍攻城,就用火油澆在棉絮上,先扔下城去,再用火把點燃,可以將登城的雲梯燒毀。

此外喬貴樂還下令全城的百姓捐獻磚頭瓦塊,畢竟池州附近沒有石山,開采石頭需要到很遠的地方,但是磚頭家家戶戶都有,而且分量還輕,當清軍攀登城牆的時候,正好用來砸他們的腦袋。

最後一條防線,就是池州的百姓,凡是能夠上城參戰的男人,上到六十歲老翁,下到十五歲少年,全部自發地走上城牆,人數多達一萬余人,這樣在人數上池州的守軍並不比清軍差多少,何況還可以依靠高大的城牆。

等王可真率領清軍抵達池州以後,馬上命令紀連海攻城,可是接連五天,每天早晨開始晚上結束,可每次都是鎩羽而歸,損失慘重,清軍死傷竟然將近萬人。

因為池州城的木板漁網防御,清軍的大炮打不透,城下的護城濠又是吃人的溝塹,城牆上總是能飛下無數的竹箭和磚頭,清軍當然要吃大虧了。

永歷听完喬貴樂的敘述,心道守城也不是太難嘛,也許是清軍太笨了,但是轉念一想,清軍雖說有幾門炮,可那都是落後的土炮,守城也好,攻城也好,還得是依靠古老的弓箭和雲梯,技術落後啊!

听完喬貴樂的敘述,靳統武也從前營回來,永歷問明前邊的情況,知道清軍是準備固守小山了,如此以來就可以把明軍牽制在這里,等北方的清軍南下,再一起合圍明軍。

「端得好算計啊!」永歷不禁嘆道。

可是時間緊迫,必須盡快解決安徽的清軍,于是眾人紛紛獻策,靳統武主張強攻,干紋提議勸降王可真。

強攻小山的清軍,永歷認為這是最後的辦法,畢竟兩軍現在兵力相當,強攻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到時候明軍還哪有兵力再去對抗北來的清軍。

勸降,也許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了。但是前些日子,王可真殺掉了大明的使者,所以這次永歷覺得也沒太大希望,不過「先禮後兵」,總比「流血犧牲」的強,王可真的兵也是漢人啊!

沒有更好的辦法,永歷只好賭一把。永歷親筆寫了一封「勸降信」,里邊滿是「民族大義」,希望王可真能看在自己是漢人的份上回歸大明,並且許以高官厚祿,如果王可真歸順大明,立即升任一品閩浙總督,家眷封為誥命夫人。

這回永歷不敢再派出自己人,要是再被王可真砍了,永歷自己就得被氣死,所以永歷下令釋放一個清軍俘虜,由他帶著「勸降信」去小山上見王可真。

可是當第二天早晨的太陽升起的時候,負責監視清軍的哨兵回報,昨天去送信的那個俘虜已經被殺了,腦袋正掛在清軍大營的營門口。

永歷得知此事以後,氣的永歷立刻摔碎了手里的茶盞。永歷心想︰俘虜也是自己的使者啊,竟然又一次被王可真砍了腦袋,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死硬分子!王可真就是一個死硬分子,一個大漢奸,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漢奸!」永歷如此罵道。

這個時候,永歷已經動了殺心,一定要王可真好看!

(有人送月票嗎?可——一張月票——憐啊!看書的人不少,投票的人不多,這是為麼啊?額滴神,請賜我二十張月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