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九十九章 趁虛而入

作者 ︰ 朱由榔

在井岡山的時候,鐵匠營一共才造出了十門新式大炮,其實也就是「紅夷大炮」的改進型。這些大炮用的是冶煉出的新鋼,炮管更長,更富有韌性,所以打出的炮彈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不過新式大炮的工藝比「紅夷大炮」還要復雜,用料更加將就,就是炮彈也十分難做,所以費盡全力,才造出了十門,此外還有三十余門小很多的小炮。

這次永歷「東征」,將十門大炮和三十門小炮全部帶上,每次在戰場上,都發揮巨大的戰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用十門大炮轟擊江寧城牆,是馬雲的主意,圍而不打,也是他的主意。轟擊江寧城牆,卻不轟擊城內,是為了避免傷及無辜,誤傷百姓,同時炸開城牆同樣能起到威懾清軍的效果。

這個主意起初被錢三海等人反對,但毛八重卻表示贊同,他倆的用意是,一個主張馬上攻城,殺入江寧,活捉郎廷佐;一個是擔心進入城內後,發生巷戰,必然會傷及百姓,此時郎廷佐也並沒有表現出死守江寧的決心,何況毛八重本人就是江寧本地人。

永歷的心思是完全贊同馬雲的,有先前攻城的例子,不怕新式大炮轟不開江寧的城牆,而且城牆被毀壞了,還可以再建,但是卻不能炮擊城內,否則引起火災,波及全城,千年古都「南京」有可能就毀于一旦。當然擔心傷及無辜,城內的民宅鱗次櫛比,燃起大火,百姓遭殃。而炮擊城牆,就算炸塌了,也可以再建,但如果誤傷了百姓,也許就會失去民心。

所以永歷下令大炮只轟擊城牆,不許轟炸城內。一天的炮擊過後,城牆上的余煙裊裊升起,多處城牆坍塌,但是由于城牆過厚,並未打開豁口。不過清軍想要憑城而守,卻不可能實現,只要明軍沖鋒到城下,就可以從坍塌處登上城牆。

傍晚時候,明軍停止炮擊江寧城牆,永歷帶著靳統武等人騎著馬沿著城牆外圍走了一段,查看著江寧的城防。看到城牆上的清軍根本不敢直起腰來,在城垛後邊縮頭縮腦地向外探看。

永歷指著城牆說道︰「派出神槍手,給朕干掉城垛後邊的清軍,以明天早晨為止,誰殺得多,朕賞他一百兩銀子,進官三級!」

命令傳達下去以後,火槍營的「神槍手」們每個都是躍躍欲試,紛紛進入了最佳射擊地點埋伏好,專等城牆上的清兵冒頭,如果那個找死的清兵敢把腦袋伸出城垛,「呯」的一槍就射穿了他的腦袋。

毛八重因為箭術高超,已經被任命為第一軍圖弓箭團的團長,听說皇帝的旨意後,覺得憑什麼火槍營的「神槍手」可以官升三級,自己的「神箭營」就不可以,于是跑到永歷面前,請求也給他的弓箭團一次機會。

永歷想了想,既然弓箭團有心思與火槍營比一下,不如就遂了他們的願,也好趁機檢驗一下,到底是火器好用,還是弓箭好使。

一夜下來,經過簡單的統計,十八個「神槍手」共打死了一百二十三個清兵,尤其是那個叫做「二黑」的神槍手,一人就打死了二十八個清兵,成績第一。而「神箭手」們卻只射死了五十六個清兵,連「神槍手」的一半都不到。即使如此,因為弓箭射程短,必須要挨近城牆,否則根本射不到城牆上去,但是清軍被攻擊以後,卻能反擊,在反擊中,有大約三個箭手被清軍的弓箭手射死,還有五個箭手受傷。

這回毛八重服氣了,他終于發現「火槍」的威力,而且認為「火槍」完全可以取代弓箭,成為戰場的殺器。

早晨在見到永歷以後,毛八重主動提請將他調到「火槍營」當營長或者連長,甚至不惜降職。但是「火槍營」的營長職務,永歷早就有了人選,那就是「神槍手」——二黑。

江寧城又是一夜不寧,城牆上的清兵不斷被冷槍冷箭射中,最後沒有人敢再從城垛後向外探看,好在明軍沒有趁機偷襲,江寧城才又在清軍手中過了一夜。

永歷早晨巡查完畢,剛要回中軍用早餐,錢三海便請求召見。永歷還有許多事務需要處理,便一邊吃著稀粥小菜,一邊讓人宣召錢三海覲見。

錢三海興沖沖走進來,跪地上「   」磕了三個響頭,而後起身說道︰「陛下,臣昨夜听了一夜的槍聲,今早知道火槍營和弓箭團打了一夜,火槍營打的好啊,不如現在咱們趁清軍軍心大亂的時候,攻進去奪下江寧?」

永歷吃著東西,連頭都沒抬,說道︰「再給郎廷佐一天功夫,如果他還不不投降,再打也不遲!」

「可是——」錢三海急道。

「沒什麼可是!三海,你吃早飯了嗎?沒吃的話,來與朕一起用?」永歷向他招招手。

錢三海還真沒吃早飯,一听萬歲爺要他吃飯,肚子還真的咕咕叫了起來,于是向永歷點下頭,從旁邊拽了一條凳子,坐到上邊,便開吃起來。

這時,剛從外邊端著熱水盆的進來的張千「哎喲——」一聲,嚇了永歷一跳,就听張千說道︰「亂拉禮法喲,亂啦禮法喲!」

「怎麼了?」永歷問道。

「錢大人怎麼可以坐到萬歲爺的身邊呢,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張千驚慌地說道。

錢三海一听,冷汗立即流了出來,急忙從凳子上挪開屁~股,跪到地上,慌張地說道︰「臣該死,臣該死——」

永歷擺擺手,說道︰「張公(永歷對張千的稱呼),不要小題大做,不就是吃個飯嗎?」

可是張千仍然瞪著錢三海,氣急道︰「陛下啊——禮法可不能亂!」

「好,好,來人,替錢愛卿分出一些飯菜,讓他在另一張桌子上吃。」永歷擺手道。

這回張千不再言語了,有侍衛過來分出一些稀飯和小菜,然後端到永歷對面的一張書案上,錢三海在永歷的示意下,走過去做下,戰戰兢兢吃了早飯。

其實永歷都覺得好笑,心道︰封建帝王就是規矩多,不就是吃個飯嗎?不過以前除了在自己微服出訪的時候,還真沒有大臣敢和自己同桌吃飯,當然晉王李定國除外。

就在永歷想著心事,錢三海在那邊冷汗直流的時候,有侍衛進來稟報,張迪的探子請求覲見,說是帶來了晉王嗣子李嗣興的消息。

「李嗣興!」永歷驚呼一聲。自從李嗣興率領兩千明軍分兵進入大山,繞路江寧以來,永歷心里就覺得不踏實,自問這個策略是否正確。一個多月了,李嗣興進入茫茫大山,一直沒有消息傳回,這使永歷急切的想知道李嗣興到了那里。

那個探子被人帶進大帳,施禮拜見了永歷以後,將自己的身份和所知道的說了一遍。

原來這個探子是張迪安插在浙江湖州的眼線,就在兩天前,湖州城外突然出現了一股打著「大明」旗號的軍隊,趁著白日中城門未閉,沖進湖州城。因為湖州的清兵大部分被調往杭州,守衛湖州的只是千余老弱綠營,所以那伙明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便佔領了湖州。

這個探子在弄清這股軍隊確實是明軍以後,才走入明軍主將的駐地,出示了「錦衣衛」的腰牌後,見到的明軍主將,也就是李嗣興,這才了解到為什麼明軍會突然出現在這里。

李嗣興率軍進入江西、安徽、江蘇三省交界的大山後,一路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尋著山間的小路,向浙江進發。但是因為不熟悉路途,雖然有向導,但是也曾經誤入過歧途,耽誤了不少時間。

在離開安徽進入浙江的時候,李嗣興已經換了第八個向導,可是這個向導說的是浙北方言,把李嗣興的意思弄錯了,竟然將明軍帶到了浙北湖州。

李嗣興率軍來到湖州地界以後,本來是想馬上北上,尋找明軍主力,但得知湖州守衛空虛後,立即改了主意。

「蘇湖熟,天下足」,湖州自古就是江南的一大糧倉,此時湖州就像一座敞開大門的城市,此時不取,何時取?

打定主意後,李嗣興率領軍隊突然出現在城外,趁著城門未關,殺入城內,一舉拿下湖州,活捉了湖州知府。

李嗣興佔領湖州後,正要派人去北方尋找明軍主力,卻遇見了「錦衣衛」的探子。這個探子就是湖州人,與「錦衣衛」指揮使同知張迪是多年好友,不然也不會被張迪信任。他便自告奮勇提出前往長江沿岸一帶尋找大明主力。

等他到了江寧,卻听說大明軍隊已經打到江寧,正在圍城,便尋了過來,對守營的明軍用腰牌表明自己的身份,說明了來意,請求拜見明軍的主將。

永歷得知了事情經過,覺得應該馬上召開御前會議,商議一下,是調李嗣興北上江寧,還是讓他留在湖州就地發展明軍勢力。

靳統武、方以智、錢三海、馬雲、毛八重、干紋等人全部到齊,當他們得知李嗣興已經到達湖州,距離江寧不過四百里,都顯得非常高興,尤其是靳統武更是興奮異常。

對于李嗣興是否北上與主力會合,靳統武主張馬上北上,不過仍有人反對。這次依然是馬雲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江寧旦夕可下,反而是太湖周圍,例如蘇州、常州、湖州等府縣,依然在清軍的手中,可由李嗣興奪取。

此外還有一點,大明的第二軍團就在浙江,兩支軍隊取得聯系後,可以相互配合,攻取太湖周圍的府縣,同時阻截洪承疇率軍北上救援江寧。

永歷自己傾向于馬雲的意見,但也沒有當即決定,而是又與眾臣商議了一下,取得多數的同意後,才決定李嗣興不必北上,而是留在湖州,繼續攻取周圍之府縣,並與浙江的黑山和方孝玉取得聯系。

(什麼叫做「非強」上架啊?貌似本書好像要上架了,不過我沒明白?

不管他了,上不上架我無所謂,關鍵是有讀者來看本書!請為我投票,支持我,這就夠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