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八十九章 驚慌失措

作者 ︰ 朱由榔

江浙,江浙,浙江與江蘇一衣帶水,唇齒相依。按道理講,大明「第二軍團」攻佔杭州後,江蘇不可能不知道浙江的變故,但是江寧城里的兩江總督郎廷佐就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其實郎廷佐早就知道浙江發生的變故,在明軍佔領衢州的時候,郎廷佐便接到了軍報,不過開始的時候,他以為浙江歸閩浙總督管轄,自己如果過問,恐怕會引起洪承疇誤會。

另外還有讓郎廷佐鬧心的事,就是江西發生的叛亂,到現在為止,除了知道那伙「叛軍」打的是大明的旗號,抬出了一個「假」永歷皇帝,已經攻佔了江西全境,如今正沿著長江南岸向上游進發外,其余的例如他們的兵力、圖謀等等都一無所知。

郎廷佐不止一次的有哀怨心思,心說如果不是朝廷前幾年「裁軍」,將綠營兵的數量減到了最低,唯恐這些漢人組成的軍隊發生叛亂,現在倒好,到了用兵的時候,卻無兵可用。

閩浙的清軍主力在福建,而浙江只有數萬清軍,本來郎廷佐也想過從江寧出兵,可是兵力不足。此外自己如今也是焦頭爛額,有點「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江西發生叛亂,那里可是兩江正管的地方,出了事,朝廷問起,肯定是要找他問罪的,所以最後他決定「各掃門前雪」,先解決了江西的「叛軍」再說。

南昌被「叛軍」佔領後,郎廷佐便想出兵救援江西,但是江寧城內不過兩萬兵馬,只有先從江蘇和安徽各地調集。就這樣,東拼西湊,過了半個多月,才拼湊了五萬人馬,其中有五千八旗兵,才由郎廷佐的頭號大將,胡廉率領姍姍奔向江西。

不過胡廉剛出江寧百里,突然踫到了送急報的信使,送來的消息,讓胡廉嚇了一跳。

這個消息就是,江西的叛軍攻佔南昌後,分略各地,而其主力大約五萬人馬,北上到達長江後,突然轉向東,現在池州已經失守,據說明軍的前鋒即將到達銅陵。

听到明軍就要抵達銅陵,胡廉都不敢相信,再三詢問之後,才確信這是真的。胡廉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命令軍隊停止前進,而他自己不辭辛苦,馬上騎馬回轉江寧。

江寧城兩江總督衙門內,郎廷佐坐在正位,胡廉陪坐在側位。胡廉一路風塵,剛到總督府內,便已喝了三大杯茶水。

從胡廉那里得知了「叛軍」已經快要打到銅陵,郎廷佐差點將手中的茶杯失手扔掉,好半天才平靜下來。

郎廷佐心想,已經向朝廷上了五封奏折,請求朝廷由北方派兵過來,可是遠水解不了解渴,這需要時間。現在「叛軍」只要攻下銅陵、蕪湖,那麼江寧就暴露在「叛軍」眼前了,而且浙江也不太平,如果讓兩支「來歷不明」的叛軍會合到一起,江南必會大亂!

胡廉看到總督大人一個人在那里發愣,過了一會兒,胡廉開口說道︰「大人,賊兵勢大,听說有五萬余兵馬,與末將的兵力相當,此仗末將壓力甚大啊!」

郎廷佐看了一眼胡廉,揉揉額頭,說道︰「難道本台的大將軍也擔心打不過叛軍嗎?」

胡廉搖搖腦袋,曬笑道︰「哈,我胡廉還怕打仗嗎?別看他們人多勢眾,其實不過一些山野村夫而已,不過大人,我擔心的是江北大別山里的叛匪、浙江的叛匪,他們與江西來的叛匪勾結起來,那麼就不好辦了!」

「嗯,你的意思是說,他們都打著前明的旗號,相互之間是聯系在一起的,而這幾場叛亂,是早就有預謀的?」郎廷佐說道。

「是的,剛才我只想到他們可能是前明的余孽,叛亂的時間又那麼相近,所以想到他們可能相互之間有些聯系,但是有沒有預謀,末將可就不知道了。」胡廉說道。

郎廷佐對胡廉點了點頭,心道,胡廉不枉我如此看重,心思很縝密,又不居功。于是說道︰「胡將軍,不錯,他們肯定是有關系的,可惜到現在我們才知道,想必這些前明余孽準備了很長時間,看情形,他們所圖甚大,好像目標就是江寧,形勢危機啊!」

胡廉站起身,把腰間的佩劍解了下來,平舉在手中,大聲說道︰「請大人放心,末將一定會阻截叛匪,不過還請大人請朝廷盡快發兵救援!」

郎廷佐走上前去,竟然向胡廉拱了拱手,說道︰「本督馬上就發八百里加急,想來朝廷也會盡快發兵的,前邊的事就全靠胡將軍了,等殲滅叛匪,本督定會為你請功!」

「多謝總督大人,末將定不辱使命!」胡廉拱手道。

二人又說了幾句接下來如何對付「叛匪」,郎廷佐一看胡廉說的頭頭是道,況且他自己可不熟悉怎麼帶兵打仗,便讓胡廉盡快離開,馬上率軍去銅陵阻擊「叛匪」。

胡廉走後,郎廷佐睡意全無,回到自己的書房,寫了一封加急奏折,讓人騎馬「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師。

但是郎廷佐不知道,就算是他發十封「八百里加急」也沒有多大用,現在的北京城也是亂成一團,所謂的「帝黨」和鰲拜一黨正斗的不可開交,哪里還顧得上江南的動亂。

康熙小皇帝今年十三歲,等來年便要親政。此時的「帝黨」以為只要皇帝親政了,鰲拜一黨就得失勢,而鰲拜不甘心「大權旁落」,為了應對來年皇帝親政,決定先動手,將「帝黨」的幾個骨干除掉,使自己永遠掌握朝廷的大權。

本來按照歷史發展,鰲拜除掉「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是康熙六年秋的事情,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個世界在某人「穿越」之後,此事竟然提前了一年。

康熙五年十月,蘇克薩哈在朝堂之中幾次抨擊鰲拜,都沒有得逞,終于知道要先隱忍一時,等皇帝親政再說,可這時候,鰲拜已經盯上了他。當蘇克薩哈向小康熙上奏,要「往守先皇帝陵寢」,卻被鰲拜抓住了「辮子」,鰲拜以蘇克薩哈不滿康熙皇帝為由,給蘇克薩哈定罪,將其處死機模。

處死了蘇克薩哈之後,鰲拜急于攬權,當接到江南各地發來的急報,開始他並沒在意,以為只是小規模的叛亂,說到叛亂,自從大清國建國,漢人們那年不「造反」呢?

可是當他在七天之內,接到兩江總督郎廷佐的五封奏報,鰲拜才意識到江南真的可能大亂了。

蘇克薩哈死後,順治留下的四大「顧命大臣」,只剩下唯唯諾諾的遏必隆、老邁不堪的索尼,還有就是鰲拜三人。鰲拜將遏必隆、索尼召集到一起,將江南的「叛亂」說了一遍,遏必隆和索尼這才知道江南出了大事。

現在凡是各地送往北京的奏報,都是要先呈給鰲拜,而遏必隆和索尼則是最後一個看到的,甚至有的時候還看不到。

遏必隆還是一言不發,只有索尼指著鰲拜,氣的哆嗦了兩下,但也沒多說什麼,他們誰不知道現在就算罵得人家「狗血噴頭」,也是于事無補的,何況最後還得是鰲拜拿主意。

鰲拜知道自己有延誤朝政之責,但也不願意當面承認自己有錯,避重就輕,將江南的滿漢官員們大罵了一遍,然後才決定出兵江南,平滅「叛匪」。

要平定江南的「叛亂」,首先得要調兵,還要選派一員干將。這個統帥的人選,鰲拜是當然不讓,由他來決定。他的三弟穆里瑪,算是一員猛將,官拜瓖黃旗副都統,驍騎營正統領。這次出兵平叛,鰲拜就打算讓弟弟為帥,將來平定了叛亂,怎麼說也是大功一件,又可以加官進爵了。

為了出兵平叛,鰲拜下令兵部調集十萬滿蒙漢軍,其中兩萬八旗兵,三萬蒙古兵,五萬綠營兵。可是十萬兵馬,不是一時能調齊的,還有置辦糧餉,鰲拜只好下令盡快辦齊。

等鰲拜調齊十萬兵馬,已經是半個月之後的事了。這時候,江南的急報不斷傳來,閩浙總督洪承疇奏稟,浙江全境失守,福建金門鄭經攻陷漳州,佔據閩南,而他自己正率軍入浙,以圖恢復浙江;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奏報,鄭經兵犯潮汕,潮汕失守;平西王吳三桂上奏,圍剿湘西叛匪失利,湘西全境丟失,請求朝廷早日派救兵。還有地方的巡撫和府縣急報的,比如湖南、湖北巡撫皆上報,境內出現「叛軍」,而且「叛軍」勢大,力不能敵,請求朝廷發兵救援。

這些還不是讓鰲拜最震驚的,最讓他吃驚的是兩江總督郎廷佐的奏報,江西已被「叛軍」佔領,而「叛軍」有可能就是前明的余孽,死灰復燃,而且江南各地的「叛匪」相互之間可能存有聯系,如今江西已丟,現在「叛軍」將近十萬,正向江寧前進。

不得已,鰲拜只好下令盡快調集兵馬,因為蒙古騎兵遠在關外的草原上,征調的比較慢,所以鰲拜下令,「平叛大軍」馬上出兵,等蒙古騎兵進關以後,再餃尾趕上。

就這樣,由穆里瑪為統帥,七萬清軍出了北京,先到天津衛,而後水陸並進,開往江南。

趕往江南的清軍,剛在天津衛上船,準備從大運河坐船南下。這時候,卻傳來了江南的戰報,兩江的清軍在「蕪湖會戰」中戰敗,總兵胡廉戰死,五萬清兵全軍覆沒,此時「叛軍」正沿江東進,不日即將到達江寧。

穆里瑪得到消息以後,立即下令加快行軍的速度。不過當運兵船行到運河中游濟寧的時候,所有運兵船一夜之間,全部被鑿沉了。再收集船只,肯定來不及了,穆里瑪只好下令棄船上岸,沿運河邊的官道繼續南下。

而北京城里的小康熙和鰲拜等人得知「蕪湖大敗」,無不是驚慌失措,所有人都想不到江南已經亂成這樣。蕪湖失守,江寧門戶大開,江寧丟了,那麼傳聞中的「前明余孽」不就復國成功了嗎?

那麼清廷所謂的「蕪湖大敗」到底怎麼回事?這還得從二十天前說起——

(周六的已更,慢慢的開始一個**了,永歷皇帝馬上就要光復江南半壁。求票,求票,推薦票太少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