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七十八章 勾心斗角

作者 ︰ 朱由榔

靖南王耿繼茂自從順治十七年從廣東移駐福州以來,他的日子一直過得很不錯,在福州廣征民地,大肆修建王宮別院,象院鶴場等玩樂的地方,同時也不管福建地方的事務,一心想做自己的「太平王爺」。

耿繼茂手中有五萬隨他轉戰南北的子弟兵,不過這些軍隊並不能由他直接指揮,而是由閩浙總督節制。吉力嘎做閩浙總督的時候,因為二人都是遼東人,所以比較談得來,關系一直很不錯,耿繼茂也願意把軍隊交給他。

但是耿繼茂的好日子在洪承疇來到福建以後就沒有了。洪承疇乃是福建南安人,來閩浙做總督,也算是衣錦還鄉,不過他卻特別不受自己宗族的待見,甚至他的母親,還有兄弟都不願意見他一面。其實洪承疇早就料到會是如此,而且也並不以為意,大不了他不回南安就是了。

自從洪承疇到福建以後,經過初時的養精蓄銳,終于在鄭經進犯漳州的時候,給予了鄭經迎頭一擊,致使鄭經在半年內不敢踏上大陸一步,如果不是洪承疇的水軍不行,估計早就將鄭經驅逐出金門,趕到大海里去了。

就在洪承疇轉過身準備對付閩西的「叛匪」的時候,突然接到仙霞關遭襲,運糧車被毀的消息。

福建本地產糧較少,卻集中了滿清的十余萬軍隊,再加上大批的官員等,另外福建屢遭戰火,百姓逃散,所以糧食的生產一直沒有得到提高,于是大部分的糧食都需要從江浙運進福建。

仙霞關是浙江進入福建的兩條要道之一,另外一條瀕臨沿海,時常會受到鄭經船隊的騷擾,所以位于內地的仙霞關就成為了福建的主要糧道。

隱藏在閩北的麒麟山「叛匪」一直是洪承疇的心病,無時無刻不想去剿滅他,卻苦于有心無力,沿海有鄭經的牽制,確實使洪承疇分身乏術,難以派兵圍剿麒麟山。當他壓制住鄭經以後,馬上派兵進入閩西的大山之中,開始尋找麒麟山的叛匪決戰。

閩西的綿綿大山橫亙于閩贛浙交界,方圓上千里,進剿的清軍一頭扎進大山里後,立即被小股的「叛匪」牽著鼻子在大山中轉來轉去,直轉到頭昏腦脹,也沒有抓到「叛匪」的主力。

進剿麒麟山的清軍有五萬余人,糧草需要從山外運進來,但是「叛匪」屢次襲擊進山的糧道,焚毀了大批的糧草,害得山中的清軍竟然要餓肚子。

糧草屢屢有所損失,江浙的糧食暫時還運不到福建,福建又無糧可征,這可難壞了閩浙總督洪承疇。

就在洪承疇犯愁的時候,他的師爺卻告訴了他一個消息,說是靖南王的王府糧倉中藏有上萬石的糧食。

福建任何人的糧食,洪承疇都可以征用,但惟獨靖南王的糧食,他可就要好好的思量一下了。靖南王的軍隊受閩浙總督節制,但是靖南王的糧食可沒說也歸閩浙總督調度。

洪承疇知道向靖南王征糧難度肯定不小,但是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親自去靖南王府求見耿繼茂。當他見到耿繼茂的時候,說明了來意,沒想到耿繼茂並沒有小氣,反而大方的大手一揮就答應借給他五千石糧食。

五千石糧食可以用一個月,一個月過後,洪承疇讓漕幫幫主燕行天運進福建的糧食也應該到了,所以洪承疇倒也不擔心還不上。

可是千算萬算,洪承疇根本沒想到在燕行天押運糧食進入福建的時候,在仙霞關出了事,糧食不但被焚毀,就連仙霞關也被「叛匪」奪去,從而斷絕了閩浙之間的交通。

大驚失色之下,洪承疇趕緊調回進山的軍隊,又親自掛帥出兵兩萬直奔仙霞關。等到了那里,除了遇見了僥幸不死的燕行天外,洪承疇一無所獲,「叛匪」早就逃之夭夭了,當然還卷走了大批的糧草。

見到失魂落魄的燕行天,洪承疇差點一刀砍了他,但是轉念一想,留著他還有用處,便留了他一條「狗命」,讓他趕快回江蘇再籌集一批糧草來福建,否則就要他好看。

又一次撲空的洪承疇回到福州,此時整個福建清軍的糧食只夠用五天的,而福建的夏糧還沒有收成,于是洪承疇只得又一次去靖南王府見耿繼茂借糧食。

這回洪承疇打定主意,不但要借到糧食,而且福建的軍餉還沒有著落,準備一起向靖南王借來。

當洪承疇向耿繼茂說明了來意,耿繼茂馬上就沒了原來的好臉色,很客氣地說府庫中已無糧草,還請他另想辦法。

洪承疇知道對方這是搪塞自己,但並不生氣,反而軟硬兼施起來。閩浙總督有閩浙兩省的生殺大權,甚至可以監視靖南王,洪承疇便在話中帶出威脅之意,意思是要上奏朝廷,參耿繼茂「囤積軍糧,圖謀不軌」。

耿繼茂一听肺差點沒炸了,但好在人老了,涵養也深了,再說福建要是亂了,也沒有他什麼好處,便答應再借三千石糧食給洪承疇。

可是洪承疇根本就沒有見好就收的意思,反而又提出借三十萬兩銀子作為軍費。

耿繼茂听後,指著洪承疇半天沒說出話來,只覺得胸中氣悶,就要背過氣去。此時身後的僕人趕緊過來搶救,正要將耿繼茂扶走的時候,洪承疇追著過去,抓住耿繼茂的手就是一頓搖晃,逼問答不答應他。

被逼無奈之下耿繼茂只好點頭答應,洪承疇這才讓人將他攙扶下去。

糧食就在王府糧倉里,洪承疇馬上派人去搬運糧食,不過王府的銀庫內銀子卻不夠三十萬兩,只有十余萬兩銀子。但是耿繼茂在福州城內的兩家錢莊里卻有銀子,本來這兩家錢莊是耿繼茂的搖錢樹,福州的有錢人也願意把銀子存到這里,畢竟有靖南王作為靠山,信譽是可以保證的。

洪承疇為了湊足那三十萬兩銀子,一咬牙決定不惜再次冒犯靖南王,也要弄到銀子,反正都撕破臉了。于是派人拿著自己的手諭去錢莊,也不管人家願不願意,沖進去就打開銀庫往外搬銀子。

就在這時候,靖南王耿繼茂的大公子耿精忠從城外趕了回來,听說自己家的錢莊被人搶劫了,立即騎馬趕到錢莊。當他看到大隊的清兵往外搬銀子,立刻發瘋般地沖了過去,但這些清兵都是跟隨洪承疇從北方來的親兵,那里認識福州城內「大名鼎鼎」的小王爺耿精忠?便抽刀阻攔,甚至有兩個「大頭兵」舉刀就砍。

當時耿精忠並沒有王子冠冕,只是一身便裝,見到他們對自己如此無禮,正找不到理由教訓他們呢,于是大手一揮,手下的護衛立即撲了上去,砍殺那些正在搬銀子的清兵。

這些清兵們遭到襲擊後,以為對方要搶銀子,立刻反抗,就這樣兩邊當街械斗起來。

洪承疇派去了一百親兵,等他得到消息,立即趕過去的時候,見到的卻是滿地死尸。當他見到渾身鮮血,手提利劍的耿精忠,二話不說,就要人去綁他。

耿精忠性情暴躁,在福州一向是「天老大,他老二」,即使是閩浙總督,他也不會給面子,何況對方還要搶自己家的錢莊。當他見到對方要綁自己,馬上用劍劈了兩個近身的清兵,而後呼喝著就要沖過去,連洪承疇也一起殺掉。

就在洪承疇大驚失色的時候,耿繼茂拖著病體從王府趕來,連呼帶叫才把下一場惡斗制止下來。

洪承疇當時心想,死幾個人沒關系,關鍵是要把耿家的銀子弄到手,所以並未強要耿精忠賠罪。

耿繼茂先是大罵了耿精忠一頓,然後請洪承疇來處置。洪承疇也擔心事情鬧大,便表示既往不咎,只要給銀子就行。

最後耿精忠眼睜睜地看著成箱的銀錠被搬上馬車,運出福州,氣的在那里直跺腳。自這以後,耿精忠便對洪承疇懷恨在心,而他老爹耿繼茂也因為此事臥病不起。

又過了一段日子,洪承疇得到從福州傳來的消息,說是耿繼茂參了自己一本,「罪名」是督戰不力加欺凌靖南王府。好在清廷不會听耿繼茂的一面之詞,另外主政的鰲拜也為他說了幾句話,這件事便「小事化了」了。

當這件事過去了一個月多月,即使是耿繼茂、耿精忠父子以為「雨過天晴」的時候,突然接到洪承疇的調令,要調耿精忠去守仙霞關。

耿精忠根本不想去那深山老林,但是他老爹卻比他想得多,如果不去,便使洪承疇有了由頭可以參劾自己。假使清廷震怒,降罪下來,到時候有可能自己的王位不保。思前想後,耿繼茂還是決定兒子去仙霞關,再說只是苦一點而已,又無性命之憂。

但是當耿精忠帶兵前往仙霞關後,讓耿繼茂,甚至是洪承疇都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閩西的「叛匪」又一次襲擊了仙霞關。這一次「偷襲」,可不是打劫糧道這麼簡單,而是出兵佔領了仙霞關,隔絕了閩浙的交通要道。耿精忠大難不死,率領殘兵敗將逃回福州。

洪承疇得到軍報後,一面派人去北京求救,一面派人聯系浙江巡撫趙廷臣,命他率軍南下收復仙霞關。在送去北京的奏報中,洪承疇還特意加上了耿精忠失職之罪,並請朝廷革去他的「世子」之位。

耿繼茂在北京也有黨羽,听到這個消息後,馬上上下活動,使耿精忠度過了難關,但清廷仍然下詔,命耿精忠閉門思過一個月,他父親耿繼茂罰俸兩年。

不管怎麼說耿精忠的難關是過去了,但他對洪承疇的恨意卻更深了。終于在入秋時節,趙廷臣進軍仙霞關,途中遭遇突襲,被圍困在仙霞嶺,而耿精忠領軍卻見死不救,致使趙廷臣大敗。

而趙廷臣的戰敗,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叛匪」向浙江進攻,趁浙江兵力空虛,接連攻克了十余座府縣。

這一下閩浙震動,洪承疇趕緊整軍準備北上支援浙江,不過他同時還不忘將彈劾耿繼茂父子的奏本以六百里急報送往北京。而與此同時,耿繼茂也寫好了奏折,派專人繞路去北京,他要上奏朝廷,參洪承疇「屢戰屢敗」之罪。

(這是我寫了一晚上的章節,到早晨六點我還沒睡覺,就急急忙忙發了上來。明天我可能又得請假了,因為老婆大人想要回娘家,我得全程護送回去,不然我的寶寶,她一個人可照顧不過來,就這樣,再請幾天。

各位朋友,看在我往日勤奮的份上,給票,給賞,當然最主要的是千萬不要把本書從你的收藏夾里刪除,請相信我,本書會越來越精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