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三十七章 豐城受阻

作者 ︰ 朱由榔

贛州是江西的西大門,東連福建,南接兩廣,西面與湖南接壤,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西南的吳三桂或者廣東的尚可喜進犯江西的話,首先要攻打的就是贛州,所以贛州是無論如何不能放棄的。

既然想要守住贛州,那麼就應該有一個得力的干將才行,永歷與靳統武等人商議半天,最後認為還是田國平最合適,畢竟此人乃是贛州本地的軍官,熟悉本地的情形。

于是永歷下旨任命田國平為贛州指揮使,留下一千明軍,再加上淘汰後剩下的歸降五千綠營兵,一起歸他指揮。另外讓他盡快在贛州本地征兵,同時迅速攻佔贛州附近的府縣,將贛西全部納入大明的統轄之內。

至于贛州轄內各縣,井岡山山上還有一些無所事事的文臣,正好先充作縣官,如果有縣城不戰而降的,原來的縣官可以繼續治理該縣。

原來贛州城的一萬五千綠營兵,永歷也不打算全部收編,這些綠營兵良莠不齊,兵油子可不少,偷雞模狗之輩大有人在,如果也把他們吸收進大明的軍隊,對軍紀影響可不好。所以永歷下令李嗣興和田國平一起負責進行甄別,將年紀在三十以上,十八歲以下的全部發給十兩銀子後遣散,還有一些名聲不好的,有吃喝嫖賭惡習的統統趕出軍隊。

經過整頓後,一共收編了將近一萬綠營兵,全都是身體強壯,比較听話的士兵。另外對于投降的各級軍官,也量才錄用,畢竟這些軍官有一定的才能,又熟悉手下的士兵,指揮起來也會得心應手。當然一些「濫竽充數」的,還有「心懷二心」的軍官都被偷偷「處理」掉了,以免留下他們擾亂軍心。

如此以來,留下的都是遵守紀律,勇敢善戰的士兵,這正是永歷想要的比較「純潔」的軍隊,只要以後能夠善加訓練,戰力會很強大。這些士兵都是被剪掉辮子的,除了暫時死心塌地地跟著大明外,如果逃跑,無論逃到哪里,都不會有好結果。

在經過兩天的整頓後,大明「第一軍團」兵力達到了兩萬余人,這還不算留在贛州的衛戍軍。

經過偵查,永歷早就知道清廷在南昌駐軍的總兵力,一共只有一萬綠營和兩千八旗兵,分為五個大營,有正副三個佐領統帥。此外還知道江西巡撫是一個滿人,名叫巴固安,正藍旗人,此人就任江西巡撫後,也許是因為受不了南昌的炎熱,整日躲在後衙的涼室內,輕易不會出去見人。

佔領贛州已經兩天,因為永歷已經下令這兩天贛州城戒嚴,只許進不許出,所以贛州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未必會很快就傳播出去。況且躲在「涼室」內的巴固安,也不會相信明軍已經佔領贛州的事實,畢竟明軍出現在江西這件事,太過「駭人听聞」了。

留下田國平據守贛州後,永歷親帥「第一軍團」出贛州,向位于江西中部的南昌進發。大軍在出發前,永歷依然命令李嗣興率領兩千喬裝城清軍的兩營明軍在前邊開路。

李嗣興這三年在井岡山上,早就憋壞了,不過也趁著空閑的時候,娶了洪家的一個姑娘,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人也越發的成熟穩重了,再也不是毛躁的年輕後生。

永歷很信任李嗣興,故此才將「先鋒官」的任務交給李嗣興。而李嗣興也認為這是一次「建功立業」的好機會,雖然貴為晉王李定國的世子,但是李嗣興可不想活在父親的榮耀之下,他要建立自己的功勛,要讓後人記住他們父子都是大明的「功臣良將」而流芳百世。

贛州到南昌府,要經過興國、泰和、吉安、峽江、豐城等地,路程有七八百里。永歷不想在贛州繼續耽擱下去,下令即日出發,向南昌挺進。

李嗣興作為先鋒,率領兩千明軍頭前開路,因為化妝成了清兵,所以沿途並未經過太大的抵抗,就已經打開了城門。

江西已有十余年沒有經歷戰火了,在當地清廷官員的印象里,無論是鄭經也好,還是曾經的李定國,都離他們太遙遠了。所以當李嗣興率領軍隊出現的時候,這些沿途府縣的官員們還以為是綠營調防,根本就沒做任何防範,直到李嗣興帶人佔領城門,迎接大隊明軍進城的時候,這些大小官員們才如夢初醒,不過也是悔之晚矣了。

接連攻下數座城池,永歷相當高興,「萬事開頭難」,今次卻開了個好頭,如此下去,幾日內打下南昌,也是很容易的。另外永歷也暗自慶幸這個時代信息流通不暢,假如再過三百年,電報、電話出現了,明軍會如此順利地攻下這麼多城池嗎?估計清廷早就知道明軍的動向了,派大軍來阻擊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盡管永歷下令做好保密措施,明軍在行軍的時候,凡是要北去南昌的行人,全部暫時扣押。即使如此,也有人將消息傳播開來,不過幸運的是根本就沒有多少人相信一支大明的軍隊正向南昌而來,這也不奇怪,奇怪的是「說謊的人」編慌的水平也太臭了,江西哪里還有明軍存在?

興國、泰和、吉安、峽江等縣接二連三地被攻破,每佔領一座城市,永歷下旨立刻分出少量的明軍駐守,另外下派文武官員接管軍政,在各縣開始征兵,並囤積糧草。

大軍先向北,然後再向東,一路上很順利,基本沒遇到太強的抵抗,直到距南昌還有三百里的豐城,終于在城下吃了「閉門羹」。

李嗣興率領先鋒軍,接連詐開了五座城池,但是到豐城的時候,卻看到大門緊閉,任憑如何花言巧語的欺騙城門上的門兵,城門就是不開。

可能明軍的意圖已經暴露,李嗣興並沒有貿然攻城,而是等待後隊大軍到來。等主力明軍趕到的時候,永歷也很驚訝,豐城縣怎麼大白天就將城門緊閉。

豐城城內有永歷安插的探子,此時卻根本聯系不上,只有等晚上也許才能得到消息。李嗣興建議立即攻城,但是永歷和靳統武以為大軍一路跋涉,很是辛苦,休息一晚,等探明情況再做打算。

于是明軍在豐城城外扎下大營,永歷便坐等城內的消息傳來。一直等到四更天,天馬上就要亮了,一個渾身是泥的人才被帶到永歷面前。

原來此人叫王和,正是永歷在兩年前就安插到豐城的一個探子。王和在前些日子收到大軍即將東進的密信後,就一直注意豐城內清軍的動向。但是今天一早,王和發現清軍調動頻繁,甚至豐城知縣都跑到城牆上,卻不知道在布置什麼。

王和費勁心思,才打听到,明軍已經攻下了豐城以南的幾個府縣,正向豐城而來。這個消息是幾個南來的客商說出來的,城內早就傳遍了。

剛開始豐城知縣許雲海並不相信,可是他一向小心謹慎,「寧可信其有」,派出探馬出去偵察,發現了一支奇怪的軍隊,雖然穿著清軍的服裝,但是腦後卻沒有辮子。許雲海肯定了其中有古怪,立即下令城內的兩千清軍上城開始布防,另外還征調三千民夫,也一起上城防守,並派出快馬去南昌報信。

永歷得到這個消息後,連夜和靳統武、方以智、廖文希、李嗣興等商議如何攻打豐城,此地乃是南昌的門戶,打下豐城,南昌就距離不遠了。

可是先機已失,最後只有強攻一途,明軍在出發前,攜帶了一些攻城器具,比如雲梯之類的,由輜重營運輸,現在看來倒是用得上了。永歷自從指揮明軍作戰以來,都是打的野戰,還沒有經歷過攻城戰,此次倒是可以「小試」一把,豐城畢竟是一座小縣城,城牆也不高,還怕打不下來嗎?

第二天,攻城開始後,永歷就知道自己犯了很大的錯誤,攻城戰根本不是野戰可以比擬的,守城的一方倚靠城牆具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在一個英明的將領率領下,攻城的一方會受到很大的損失。

豐城知縣許雲海雖是文官,卻有「儒將」之風,倚靠城內的五千人將方圓三里的豐城守的是嚴嚴實實。最開始,在靳統武的指揮下,明軍往城**了三輪箭,又放了一排火槍,然後就舉著雲梯開始攻城,沒想到的是城上的清兵,早就準備好了「滾木雷石」,還有「沸油」,等到明軍開始攀爬的時候,這些東西都向明軍砸去,明軍立刻損失慘重,將近五百明軍戰死,進攻為之一滯。

永歷開始沒想動用大炮,大炮的動靜太大了,一直要作為「秘密武器」最後使用,如今只好提前使用了。

二十余門新式「紅夷大炮」一直擺開,對準城牆就是一頓猛轟,頃刻間就在城牆上炸塌了幾道口子。靳統武立刻親率兩營明軍沖了上去,準備從豁口殺進豐城。

又是讓永歷想不到的是,明軍就要沖進城內的時候,豁口處竟然豎起了許多竹排,將缺口堵住,還有清軍在竹排後面射箭,又將明軍擋了回來。

「再用大炮給朕轟」永歷高聲叫道。

(再忙也要更新,求票!求各種票,看書哪能不給票?!

這些天我家寶寶很健康,相當的可愛,就是脾氣不太好,這點隨我,呵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