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零五章 商場如戰場

作者 ︰ 朱由榔

算起來永歷現在一共四個半老婆,除了楊靈秀、田貴妃、金鳳和賽玉環外,還有龍明貝只能算是半個,畢竟是搶來的,又有名無實。在這些女人中,不管是已經冊封的皇後,還是貴妃,讓永歷感覺最有味道的還得是賽玉環。

雖然賽玉環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永歷的真實身份,但以她冰雪聰明,也能猜出一二。對于自己的新「枕邊人」,賽玉環並不去詢問永歷的身份,而是謹守自己的承諾,為永歷守好「**夜總會」。

以前在江南從事「樂坊」生意的,都是青姑娘退下來以後,轉為老鴇,然後再成為老板的。賽玉環就是如此,最開始是卞玉京的丫鬟,後來才一步步成為「媚香」的頭牌,然後年老色衰後,才成為「媚香」的老板。

「媚香」這些年能夠一直是秦淮河畔的頭名「樂坊」,即使在「秦淮八艷」因為各種原因離開後,也依然生意興隆,除了與「媚香」聲名遠揚外,與賽玉環的苦心經營也有關系。

但是現在不行了,不但「媚香」生意蕭條下來,就是「**夜總會」也「門可羅雀」,賽玉環也想過辦法,比如增加新的表演,甚至不惜降價,可是依然不見效果。

永歷從賽玉環那里知道了「麗香」的一些具體情況,「麗香」能夠在短時間內超過老字號的「媚香」,甚至是「**夜總會」也甘拜下風,所有一切都與燕行天有關系。

「麗香」的幕後老板是燕行天,掌櫃和老鴇是在北京高價請來的,其規模超過了江寧城內任何一家樂坊,而且里邊的姑娘年輕漂亮,人數眾多;還有就是表演的節目也是花樣翻新,雖然其中內容荒婬無恥,卻頗能吸引尋花問柳之人。

其實這些還不是「麗香」咄咄逼人的主要原因,「麗香」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超越「**夜總會」和「媚香」,是因為將價錢大大地降低,無論是喝花酒,還是「過夜」,價錢低的嚇人,就是連中等窯子都不如。如此一來,生意不好才怪。

永歷知道了這些以後,一邊喝著賽玉環奉上的香茶,一邊尋思著對策。「麗香」生意好的主要原因是「降價」,這招與北方商人進入江南,擠佔江南商場的招數如出一轍,效果很明顯,那麼自己是不是也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

當永歷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賽玉環,立刻被賽玉環婉言否決了。這個方法,賽玉環不是沒用過,但是不行,無論是「**夜總會」還是「麗香」成本都很大,尤其是「麗香」的姑娘一般都是「六四分成」,「麗香」才佔四成而已;「**夜總會」雖然是倭國姑娘,但是請了很多雜耍藝人,還有伙計等等,支出也不小,另外永歷為了發動倭國姑娘們的積極性,也是「五五分成」。所以在價格上降價的話,賠錢的只能是永歷和賽玉環。

「麗香」則沒有這種擔心,據說那里的姑娘都是拐來的,賺來的每一個銅板都是燕行天的,而且如果不接客的話,燕行天的打手們會用酷刑折磨姑娘們,攝于燕行天的婬威,誰敢反抗?只能乖乖的「賣身」。

如今「麗香」是賠本賺吆喝,燕行天又有北方巨商們的支持,這點銀子還是賠的起,等到擠夸了其他的樂坊,「麗香」再提價也不遲,到時候,銀子就會成倍的賺回來。

永歷可是穿越來的,心里清楚地知道,燕行天這是在跟自己玩「價格戰」,一種常用,而且有效的辦法,那麼自己應該怎麼應對呢?

就在永歷考慮對策的時候,張迪被人從江寧城的秘密聯絡點找來。將閑雜人清走,屋里只留下永歷、黃宗羲、廖文希和張迪四人。

看到張迪烏黑的雙眼,好像沒睡醒一樣,永歷以為這小子有了銀子,便開始在江寧昏天黑地起來,看來是一點正經事都沒干。

張迪可是相當機靈的人,看到萬歲爺不悅的表情,知道萬歲爺可能誤會自己了,趕緊說道︰

「陛下,小的剛從揚州回來,已經兩天兩夜沒睡了,所以」

「嗯?」永歷這才知道自己可能錯怪了張迪。

「是這麼回事」張迪晃晃腦袋,讓自己更精神些,然後繼續說道︰「前天得到消息,說是揚州的大鹽商們正在聯名上報揚州知府,他們認為本地鹽商太吃虧,便宜都被北方商人佔了,所以要求重新分配今年的鹽引。」

「哦?那麼結果呢?」永歷立刻來了興趣,馬上問道。

「結果這些鹽商被揚州知府趕了出去,並宣布誰要是再鬧事,便要抓人。」張迪答道。

永歷听完,略微想了想,知道北方商人這是又把手伸向了利潤最豐厚的鹽業,而揚州的本地鹽商不甘自己的產業被奪,這是在據理力爭了,卻被滿清官府擋住,難道揚州知府也被北方商人買通了嗎?

「還有別的消息嗎?」永歷又問。

「燕行天的漕幫大舉進入江寧,估計有上百人之多,而且有很多是北方江湖中的惡人,有名號的有「銀眼」郝三笑,「黑狼」丁四,還有」

「好了」永歷打斷張迪,知道張迪這些日子確實兢兢業業地搜尋各種信息,但是自己只想知道有用的情報,未必要太詳細。

永歷轉向黃宗羲和廖文希,問道︰「二位怎麼看?」

黃宗羲看了一眼黃宗羲,見到廖文希正在沉思,便先說道︰「陛下,臣認為北方商人在圖謀揚州的鹽業,揚州自大明開國以來,便是南北鹽業的重要集貿地,淮北的海鹽,四川的井鹽,皆會運到這里,再轉運到大江南北。」

永歷點點頭,對黃宗羲說的並不奇怪,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

廖文希抬起頭,接著黃宗羲的話說道︰「臣以為揚州本地鹽商鬧事,與此次北方商人進入江南有分不開得關系。」

「那你說說看,有什麼關系?」永歷問道。

「自從大明開國以來,為了邊界地區的糧餉,朝廷便采取‘開中法’,由鹽商們用糧食到邊疆督撫手中換取鹽引,由于揚州地處南北交通要沖,鹽商們日益聚集于此,便在揚州形成了很多大鹽商,他們與咱們大明關系密切,可以說是休戚相關。滿清入關後,北方商人眼紅鹽業的暴力,想要染指揚州鹽業,但是一直苦于沒有機會,如今燕行天以洪承疇為靠山,幾方勾結在一起,北方商人們想要從江南鹽商那里奪取鹽引,而清廷想要利用北方商人控制江南商貿,他們各取所需,苦的是卻是江南的士民。」廖文希繼續講道。

永歷听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揚州的鹽商其實就是以前大明的「官商」,而此時北方商人垂涎鹽業的高額利益,清廷又想控制鹽業,雙方一拍即合,遂對揚州的「鹽引」開始了明爭暗奪。

既然揚州本地的鹽商與大明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那麼能不能爭取他們的支持,對于將來奪取江南會有極大的幫助。

戰爭不一定非得在戰場上發生,商場上也一樣如同戰場,清廷不但要統治江南的土地,還要掠奪江南的財富,絕對不能讓他們得逞,否則江南的財富只能是澆灌滿人「鐵桿莊稼」的「肥土」。

(喝多了,頭昏腦脹,頭大如斗,頭重腳輕,實在不好意思,更新晚了!呵呵,反正有些多了,索性臉皮厚些,求票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