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章 吳三桂

作者 ︰ 朱由榔

雲南昆明城內平西王府,臥虎堂內突然傳出一聲暴喝︰「什麼?失去聯絡了?你們干什麼吃的?兩萬人,就是兩萬頭豬,也抓不淨,怎麼一點消息都沒有?」

有一個人畢恭畢敬地勸道︰「王爺息怒,衡陽都統楊坤也隨夏爵爺去了湘西,如今也是不見了蹤影,衡陽可不能沒咱們的人啊,要是被朝廷控制了,可不得了!」

原來此時「暴跳如雷」的正是赫赫威名的平西王吳三桂,自從在滇西核桃坪山一戰,讓他的關寧軍大敗而回後,他在雲南就一直不順。

先不說自前年開始的滇西北彝人「叛亂」屢剿不止,去年貴州水西土司安坤又起兵反叛,今年正月雲南麗江土司王耀祖也在彝人的教唆下造反了,還有消息說貴州郎岱土司隴安藩也有不穩的跡象。

「壞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吳三桂也不知道自己走了什麼「流年霉運」,除了外邊「叛亂」不止外,在家里也不讓他安生,去年與自己一直恩愛的陳圓圓竟然提出要搬出皇宮到昆明城外的別院居住,讓他生出一番悵然。

還有他五年前立的正妃于氏非常善妒,前幾天竟然把他的一個懷有身孕的小妾活活打死,此事讓吳三桂差點要拔刀砍死于氏,只是被參軍李芳華勸住,這個于氏是萬萬不能殺的,因為于氏乃是福建靖南王耿繼茂(耿精忠之父)的外甥女,如果殺了于氏,就得罪了耿精忠,所以吳三桂最後還是忍住沒有殺掉于氏,不過從此不再踏入王妃寢宮半步。

曾幾何時在戰場,吳三桂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何等的威武雄壯,如今他的頭上卻出現了縷縷白發,讓他心中生出許多無力的感覺。

吳三桂是個不願服輸的人,即使是在山海關被李自成的大順軍夾擊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氣餒,而是聯絡了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偷偷引清軍入關,在「一片石」大敗大順軍,千里追逐,將李闖王一直趕到了湖北,最後死于九宮山下。

當上平西王以後,更是成為「三藩」之首,天下人無不側目,除了遠在北京的兩代滿清皇帝外,吳三桂是天下最有權勢的人。雲南是他的,湖南是他的,貴州也是他的,西南數省的官員任免無不經過他的許可,天子雖大,卻遠在北京,在西南他就是「皇帝」。

但是所有的一切,並沒有讓吳三桂感到滿足和安全,總有一句話縈繞在他的心頭,「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作為滿清入關的頭號攻城,吳三桂知道漢人們恨自己,恨不得將自己生吞活剝,但是他們沒有,因為他們不敢。滿清朝廷對他也是「又打又拉」,它與滿人主子們也是若即若離,漢人有句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滿人們一樣也有同感,吳三桂知道即使自己如何的忠心,也未必會得到滿人朝廷的真心對待,但是滿人朝廷還得靠他守衛著西南大門。

有時候吳三桂在想,漢人怕自己,滿人要用自己,歸根到底還不是自己手里有兵權,如果沒了兵權,自己早就不存在了?

還有一點,吳三桂從來沒有與別人說起過,就是最親近的人,他也沒有表露過。「當皇帝是什麼滋味?」吳三桂在接受文武官員跪拜的時候,他會想;在夜深人靜,幾個美嬌娘伺候他的時候,他也會想。

有時候,吳三桂也問過自己,這前半輩子有沒有機會當皇帝,想來想去,可能還真有那麼幾次機會。第一次是在打下北京城後,有機會「過河拆橋」將滿人趕跑,然後迎立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自己先做大明的中興之臣,然後再徐徐圖之。雖然機會很小,但不是全無可能。

第二次是在率軍追趕李闖王到陝西之後,也可以停止不前,倚靠陝西關河之固,東聯江北四鎮,南聯左良玉,西聯張獻忠,如此也有一戰之力。

第三次是多爾袞死後,這次機會最大,包括從順治七年到現在,尤其是康熙小皇帝即位以後,吳三桂心中多次萌生出起兵北上的想法,身邊的謀臣武將也多次進言起兵,但是他都沒有同意。

先不說滿人朝廷已經穩固了統治,就是「三藩」之間也矛盾重重,吳三桂除了與靖南王耿繼茂關系親近些外,與平南王尚可喜之間卻齷齪不斷,相互提防,尚可喜在韶關駐扎重兵,其實就是為了防備吳三桂。

尚可喜與吳三桂同為滿清「三藩」,相互之間卻有矛盾,這是因為尚可喜歸順滿清較早,在皇太極天順年間便被封王,後來吳三桂投降滿清,卻做了「三藩」之首的平西王,尚可喜心中很不服氣。另外尚可喜不同于吳三桂,早年他深受皇太極器重,滿清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在他心里,滿清皇帝便是他的再生父母。所以自從吳三桂勢力漸漸壯大的時候,他一邊派兵防備,一邊上疏滿清朝廷自請「撤藩」,自從順治十二年開始,至今已經四次了。

吳三桂對尚可喜自請「撤藩」一事,表面上言語附和,但是內心中對尚可喜嫉妒不滿,如果尚可喜自請撤藩成功,那麼自己這個「平西王」也就當到頭了,那時自己還「死賴」在雲南,必然會引起朝廷和世人的不滿。

雲南、貴州、湖南是吳三桂實際控制的地方,但是這些地方民生凋敝,人口稀少,無論是稅源還是兵源,都不是理想的地方。無論吳三桂如何強令征兵,他的軍隊也不過十余萬人,為了控制西南三省,還要派兵圍剿叛亂,早就讓他在兵力上捉襟見肘了。稅源也是他頭痛的事,西南的百姓本就是窮困不堪,所要承擔的稅卻是逐年遞增,如今一戶人家一年的收成一大半都要交稅,為此西南各地抗稅造反的暴動,屢禁不止。

所有這一切,其實並未遏制吳三桂的野心,他的心如同一顆「狼心」,凶狠而富有野心,當年他能把清軍引到關內,如今他也敢起兵造反。

但是吳三桂並沒有起兵叛清,而是繼續蟄伏在西南,為滿清朝廷「盡心盡力」守好西南大門。

吳三桂想起這些年來為滿清朝廷可謂是「鞠躬盡瘁」,所立功勛數不勝數,引清軍入關,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就說最近的,比如前年終于將南明最後一個皇帝勒死在昆明城外的篦子坡,弄死了大明朝的最後一個正統皇帝,又將李定國等明軍殘余趕到滇西的群山密林之中。

有消息說李定國已經逃到寮國(老撾)和暹羅的邊界,俗話說「窮寇莫追」,于是吳三桂將追兵撤回,雲南也穩定了一段時間,直到彝人開始在滇西北造反。

「內憂外患」讓吳三桂下不了決心,而且他還有最大的一塊心病,就是從大明投降大順,又從大順歸降滿清,如此反復,華夏歷史上能有幾人,如果他再自立門戶,起兵造反,那麼他就是「三叛」之人了。

這個名聲,吳三桂自覺背不起。他的內心,還有一個堅定的想法,就是滿清朝廷能讓他世守雲貴,如同明朝沐家一樣,只要清廷滿足他的這個願望,那麼他就絕對不會背棄清廷。

就在吳三桂沉思過往的時候,忽然臥虎堂外跑進一個侍衛,手里舉著一封加急密函,大聲稟報道︰「啟稟王爺,貴州五百里加急,黔西北數府縣遭遇不明身份的叛賊攻擊,貴州巡撫馬大人請王爺速速發兵增援!」

貴州巡撫馬寶是吳三桂的親信大將,如果說夏國相是吳三桂的頭號「智將」,那麼馬寶要算是吳三桂的頭號「悍將」了,打仗勇猛異常,頗得吳三桂的信賴。

如今連馬寶都要求救了,吳三桂知道形勢肯定很緊急。

「宣諸將參軍上殿議事!」吳三桂大聲說道。

(解釋一下,有幾位朋友說,本書有描寫武俠的地方,比如南少林和天地會等等,甚至說是不倫不類。那麼我要問下了,請問寫「歷史架空」類的小說,就不能穿插武俠江湖嗎?將武俠寫進歷史小說,就「不倫不類」了嗎?那麼荊軻、高漸離、專諸、陳近南、洪熙官、方世玉他們又算是什麼?難道是「黑~道」?

要知道有些事情是避免不了的,如果沒有天地會、沒有漕幫,明末的歷史就不會完整。再問一句,中國沒有江湖嗎?大家來討論一下,請將想法寫在書評區。

這兩天開始「歷史強推」,成績不錯,就是推薦票太少了,請朋友為我投票,我每天都在努力的寫,努力的寫。

本書能找到很多小說元素,例如俠骨柔情、土匪強盜、堅船利炮等等,如果說是「大雜燴」也行,關鍵問題是我得寫好,做一道美味的「大雜燴」送給大家。

請大家堅定信念,記得收藏本書,為本書投票,本書情節已經展開,你將體會到不同的風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