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二十一章 永歷之野望

作者 ︰ 朱由榔

對于各大軍團長官的任命,文官們本來就不熟悉各地的情況,所以沒人提出異議。被任命為各自軍團的軍團長和政委的主官,也比較滿意,對于軍團的設立,他們手中的權力並沒有減少,反而更加明確和集中。從此以後更是名正言順的成為大明的將軍,光宗耀祖,史冊留名,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

永歷給這些人分封官職,可不是讓他們自行其是,成為割據軍閥的,而是要將他們牢牢地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無條件的服從自己的指揮,為復興大明盡力。為此,永歷與李定國、黃宗羲等人商量後,對每個軍團都作出了下一步的作戰思想,和戰略目的。

頒布了各個軍團長的任命後,永歷宣布文官退朝,內閣大學士和四品以上的武將留下,繼續開會。

永歷並不想對各個軍團干涉太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過多干涉各地將領指揮作戰,不能因地制宜和隨機應變,就會對使將軍們束手束腳,局限了他們的發揮,在未來對清軍作戰時導致不利的後果。所以永歷制定出的只是戰略思想和戰略目的,依此來主導各地明軍的發展壯大和戰略戰術。

現在所有的「根據地」都是建立在比較偏遠的山區,雖然容易防守和轉移,但是也限制了明軍的發展,尤其是在將來面對強大的清軍圍剿,各個軍團的長官必須有清晰明確的戰術思想才行。

永歷針對「敵強我弱」的形勢,提出「打游擊戰」和「運動戰」的戰術思想,發揚「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游擊戰術,避免與優勢敵軍決戰,在「運動游擊」中,集中優勢兵力,攻擊敵軍的弱點,一點點吃掉敵人,最終取得勝利。

而進行「游擊戰」,還有一條關鍵的問題是必須得到當地百姓的配合,無論是兵源還是兵糧,都需要當地百姓提供,所以要求各地明軍必須立足于本地,搞好和當地百姓的關系,宣傳大明的軍隊是「人民子弟兵」,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標準,嚴格要求大明官兵遵守軍規軍紀。將來還準備設立「憲兵」,專門對軍中的違法亂紀進行監督和執法。

另外,永歷還提出,在軍隊訓練和作戰的閑暇時間,可以幫助當地百姓做些活計,比如修橋補路之類的,但是絕對不許向百姓勒索報酬,否則軍法從事。

對于愛護百姓的說法,在這個時代的軍人心中,老百姓不過就是提供糧食和軍餉的,只要平時不去騷擾老百姓,不「搶男霸女」,就是好軍隊了,而萬歲爺卻要軍隊去主動幫助老百姓做些與軍事無關的事情,雖說也算是積善行德的事,可這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又有什麼用處?

黃宗羲對此進行了一番解釋,他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開始說起,而這個「道」便是「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與滿清爭奪天下,不如說是爭奪民心,何況兵源、糧源還有稅源都是來自老百姓,如果能得到百姓的擁護,就不愁軍隊得不到擴充,不愁軍隊沒有糧食吃,在打仗的時候,老百姓能幫助運輸輜重,還能幫助照料傷兵,甚至是臨時組織起來去沖鋒陷陣。

這番解釋立刻得到諸將的認同,這些人無不是貧苦出身,做官的時間也不過幾天,還沒來得及享受,所以還是能明白黃宗羲的話,更是知道永歷皇帝的良苦用心。

各個「根據地」的軍團不是要「佔山為王」,不做「土匪」,每一個明軍戰士必須知道自己是大明軍人。作為一個軍團的軍團長,更要明確自己的職責,那就是帶領軍團實現每一個戰略意圖,打一個個勝仗。

「根據地」的發展不能是無序的,軍團的壯大不能良莠不齊,對于各個軍團下一步的擴軍計劃,永歷要求必須是精兵,去除老弱病殘,還有那些惹是生非的兵痞,只留下年輕力壯的。每個軍團的沒有限額,在保證士兵素質的情況下,能擴充多少算多少。然後按照大明頒發的軍制,先編成團級;如果超過兩個兩個團,編成師級。各級主官由軍團長和政委任命。每個軍團現階段要求擴軍到至少五千,在招兵的過程中,必須自願,不許抓丁。

軍隊擴編後,首先在進行訓練的同時,要開始所謂的「思想教育」。對于這個「思想教育」,永歷開動腦筋,想起了「仁、義、禮、智、孝」五個字,干脆就將其作為教育士兵思想的根本,至于如何解釋,就由政委負責,想必儒家出身的「政委」們,對這幾個字的認識肯定很深刻。

不要小看了這五個字,在另一個世界,一個叫做曾國藩的湖南人,就是用這五個字,訓練出了一支精銳的軍隊。畢竟永歷穿越來的時代還算是封建的中世紀,華夏受了一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影響。還有這五個字中為什麼沒有出現「忠」字,難道永歷不要軍隊對自己忠心嗎?其實這五個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忠」字。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也比較含蓄和隱晦,只要讓人懂得了這五個字,並按照這五個字作為自己的立身原則,那麼自然而然這個人就忠心了。當然某些陰謀家,利用這五個字,實現自己的不良企圖的除外。

經過擴軍以後的各大軍團,勢必會引起滿清官府的注意,大明的軍隊已經忍耐一年有余,如果清軍發兵圍剿,各個軍團必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集中兵力打擊敵人,要在戰斗中發展壯大自己,可以招降綠營清軍,甚至適當的收買也可以,只要能消滅清軍,任何方法不限,前提是必須要保全自己。

既然是敵人,那麼首要的就是要消滅對方,跟敵人不必講什麼「仁義道德」,滿清可以用「反間計」讓崇禎殺死袁崇煥,而「自毀長城」,那麼大明也可以用更卑鄙的辦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戰爭!雖然永歷心里是這麼想的,但是他並沒有說出來,否則又得被那些儒生們勸諫了,不過他私下里和黃宗羲倒是在這點上產生了共鳴。

黃宗羲在東林黨人中,可以說是「實用派」,永歷和黃宗羲君臣二人常常徹夜長談,讓黃宗羲奇怪的是,自己以為在儒林中算是激進的另類了,可沒想到永歷爺的想法更激進,甚至古怪,不過想想也確實是那麼回事,比如這次戰略思想的確定,就是基本出自永歷。

因為各個軍團現都活動于山區或者偏遠的地方,當地物產貧瘠,又不能向百姓征稅,所以軍餉的來源是個難處。李定國提議,各個軍團可以襲擊清軍的運糧車隊,甚至襲擊過往滿清的官員,綁架這些官員,趁機勒索贖銀,還有偏向滿清官府的土豪地主,也可以打打主意。

听到李定國這句話,諸將點頭稱是,在座的黑山、張寶等人就是土匪出身,干這個正是行家里手。不過永歷怕他們「打劫「上癮,不務正業,反正自己現在不缺錢,金璃虎奉送的五十萬兩銀子,可以每個軍團分得十萬兩。

當永歷將給每個軍團十萬兩銀子說出口,立刻引起所有將軍的驚呼聲,雖然有人已經知道用人運了五十萬兩銀子上山,但是沒想到萬歲爺如此慷慨,將銀子平均分給每個軍團,即使是第一軍團也和別的軍團一樣。如此不偏不倚,使得劉體純、張寶這些自認為不是嫡系的軍團長感動的淚流滿面。

尤其是劉體純,當即跪下嚎啕大哭,弄得其他將軍們也趕緊跪下謝恩。劉體純心中感嘆,面前的永歷皇帝真是仁義之君,自己多年前帶兵出走,現在不但不治罪,反而加封自己為軍團長,與其他將軍並列,最後還給十萬兩銀子,看來這次回歸大明是做對了!

劉體純怎麼想,永歷一眼就看出來了,這也是永歷想要的效果!「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雖然不完全對,但有的時候,沒錢還真辦不成事。要想復國成功,還必須有一個堅強的財政後盾。

軍務會議從上午開到傍晚,期間竟然沒有人覺得餓,直到所有事項都宣布完畢,永歷才感覺到餓,于是馬上傳召大擺酒席,又與眾將痛飲一番。

在開席之前,永歷宣布今晚的酒席,諸位文臣武將盡情的喝,不用拘束。于是乎在永歷開場的三杯後,眾將之間開始呼喝斗酒,本來都是粗人,不免得在筵席上出些丑態,看得顧炎武眉頭直皺,但永歷卻搖頭示意,不要去管。喝酒也是交流感情的一種方式,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將軍,將來也許會在一起合作指揮,此時正好可以聯絡感情。

看著自己的將軍們大口地喝著酒,永歷心里也是興奮異常,有了這些忠心耿耿的將士,大明中興絕不是空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自己就會「走出」井岡山,與滿清真正的對陣于戰場!

(今天中午要出去吃飯,所以提前傳上來一個小時,呼喚收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