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十二章 無間道

作者 ︰ 朱由榔

永歷要做瓷器生意,順道還踫到了一個夢寐以求的大寶貝——方以智。這個方以智在明末可是有相當大的名氣,但是命運也夠多劫。方以智,安徽桐城人,出生于書香世家,性情耿直不阿,崇禎十三年中一甲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李自成攻破北京後,不願投降,被關進大牢,滿清入關後,得以逃月兌,後歷仕于弘光朝和永歷朝,但都因柄直的個性丟官出走。

特別是在永歷初年,因為當年的永歷孱弱膽小,又被太監奸臣蒙蔽,所以憤而出走,歷經輾轉,最後在青原山青帝寺出家為僧。

現在的永歷怎麼知道過去的故事,他的腦袋里就知道這個方以智乃是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著有多部科學典籍,精通數學、物理、天文、醫學等,可謂是博物學家。這麼個寶貝被永歷踫到,當然不能叫他跑掉,當下就提出一起回贛州。可是老和尚把腦袋晃的像是撥浪鼓,任憑陳起月磨破了嘴皮子,就是不同意永歷的請求。

永歷見這老和尚心里好像對自己存有芥蒂,也不多解釋,使個眼色叫人過來,扛起方以智就走,任憑他高聲叫喊,就是不讓放下,直接塞進馬車里,然後永歷也一坐了進去,拽過方以智的手來,「含情脈脈」的看著他,看得方以智這個老和尚很是不好意思。

「陛下,為何如此看老衲,當年老衲棄陛下而去,真是罪該萬死!」方以智低聲說道。

「不,不,方先生,你可是朕仰慕之人,我現在已經不太記得過去的事情了,因為……」于是永歷把在雲南發生過的事情簡單的復述了一遍。尤其是死而復活的經歷,使得方以智大感匪夷所思,盡管不是很相信復活的可能,但是永歷現在活生生的舊坐在自己面前,而且好像性情也有所變化,不似過去一般優柔寡斷,而是堅毅果斷,這種變化是值得肯定的。思索再三,方以智最終還是決定留下,畢竟對大明還是心懷情感的。

三天以後,永歷等人回到井岡山下的長坪鎮,將瓷器先存到庫房,然後邀請方以智一起去井岡山里的大本營。

此時,井岡山大井地的工程已經初具規模,山中堪用大樹和巨石到處就是,只需派人去開采出來就行,所以建設的也比較快。李定國不愧是統軍帥才,根據地形地勢,因地制宜設置了不少防御工事,諸如地洞暗堡之類的隨處可見,將井岡山打造成了鐵桶般的要塞。永歷可不是要在這里長住的,所以感覺有點浪費,不過方以智看到如此情景,顯得相當開心,看著永歷的眼神也變得相當崇拜。

李定國接到消息後,早早就帶人出來迎接。方以智並不認識李定國,因為他出走的時候,李定國還沒有擁戴永歷,但是兩人早就听聞過彼此的大名,所以相見之時,兩位老臣也是把手寒暄,惺惺相惜很是熱切。

永歷雙手握著李定國和方以智的手,來到已經建好的議事廳,分尊卑落座後,當即加封方以智為內閣大學士,工部尚書餃。以明制,沒有軍功不得封爵,否則的話,永歷就要直接封方以智為侯爵了。

方以智見到永歷對自己如此封賞加恩,雖然這些官位都是有名無實,但起碼能看得出永歷是十分看重自己的。連忙跪下叩頭謝恩,也不再想著離去了,心中暗下決心誓死相從這位大明皇帝。

方以智被封為內閣大學士,這可是永歷歸來以後第一次建立內閣,說明永歷是何等的信任這個「棄臣」。可就是這點被陳起月所不理解,尤其是永歷好像忘記自己一般,自己這個堂堂的兵部尚書,竟然沒有入閣,心中大感不滿。

當天晚上,永歷,李定國與方以智一起用過晚宴後,命退了侍衛,三人開始秉燭夜談。

方以智對永歷心懷感激,盡管已經五十余歲的,人逢得意精神爽,說話也是中氣十足,「陛下,臣萬萬沒有想到陛下轉戰千里,由雲南入江西,潛入清廷月復地,在這井岡山中開創如此基業,此乃前無古人之例,陛下勇氣睿智無人可及啊。」

馬屁的拍的山響,還是「歷史名人」方以智拍的,永歷听了是真舒服,老臉一紅,道「方愛卿,言重了,朕這也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接著嘆了口氣,接續道「我華夏五千年屢次被落後民族侵擾,想我大明百年基業竟毀于滿清韃子之手,此乃大不幸也!」

李定國在旁連連點頭,也面帶愧色道「昔日,我跟從大西,陷大明于危難,現在想來也是內心難安。」

「哎……官逼民反,民不聊生,誰都有錯,就是先帝也有錯處,晉王無罪,只有有功!如果朕能光復河山,一定要善待百姓。」永歷的腦袋里邊裝的可不是什麼君貴民輕高高在上的思想,他可是受過無產階級教育的,內心十分看重老百姓,所以才有了以上那番話。

李定國出身農民,永歷這番話最是認同;方以智也許是這個世上最開明的人了,思想也比較先進,尤其是對永歷敢于批評自己的老祖宗,更是深表贊同,感到現在的永歷爺真的和以前的永歷不一樣了。

永歷見到兩人對自己的話都表示贊同,微微一笑,「方愛卿,朕以井岡為中心,輻射四方,等待時機,群起呼應這條計策,可行否?」

方以智是何等聰明,當然知道永歷的心意,這井岡山地處贛南,距南京也不過一千里,如果時機一到,大軍急進,不出十天就可到達南京城下,如猛虎掏心一般,于是重重的點下頭,道「陛下,此乃奇策,但也要考慮周到,首先是滿清在江南統治日趨穩固,士人漸漸歸心;還有天下現在只有夔東義軍反清,其他義軍不是勢小就是目的不明,將來以孤軍犯險,成功幾何?」

「嗯,千里犯險,棋錯一招,滿盤皆輸。我軍現在勢單力孤,對滿清還顯力量不足,另外四周強敵環侍,而我軍勢力只限井岡山和梅山,又無盟友。最主要的是清廷統治日趨穩固,給我軍發展的時間越來越不少,難處不少啊」永歷將自己的憂心之處一一道出。

「可以聯絡夔東的義軍,首領李來享,郝搖旗等人五年前曾經派人去雲南,表示歸順大明,雖然他們是逆賊後人,確是堅定反清的。」李定國說道。

「賊心難策,畢竟是闖賊的余孽,怎可相信?只能善加利用爾。」方以智說道,說完才想起李定國也是大西軍出身,立刻感到有些尷尬,好在李定國不已為意。

永歷拂須,惡狠狠地道「只要是反清,我們就歡迎,互相利用嘛,不要以為滿清就是鐵板一塊,他們也有頭疼的地方,比如內部權貴爭權,西南三藩,北方的蒙古準格爾部也蠢蠢欲動,現在中原是太平了,咱們就要他不太平,將他弄亂,越亂越好。」

方以智看著永歷一邊說著,一邊目露凶光,心道「這還是我當年的皇帝嗎?可要知道,天下大亂,亂軍四起,最苦的還是百姓。」連忙道「陛下所言甚是,可還是要少造殺孽,畢竟苦的還是百姓啊!」

「天下亂,百姓苦;天下興,百姓苦。百姓久經戰亂,人心思定,所以才會屈服于滿清殘暴的統治,以求太平的能過太平日子。可是清廷這些年來橫征暴斂,以供養滿人,什麼鐵桿莊稼,就是吸盡民脂民膏,百姓愚昧,我們要發動他們,啟蒙他們,要他們起來反抗!,要他們知道只有朕才能給他們吃給他們穿,要他們知道只有擁護朕,天下才能真正太平!」永歷握緊拳頭,站起身來,大聲說道。

此時,一個計劃正在永歷的腦袋中出現——「我要挖清廷的牆角,我要把我的人派到清廷的內部去,從內部搞垮他們!」想道這,永歷還給這個計劃起了個名字——「無間道」。

(晚上我要再更兩章,這是一章,九點還有一章,請投票支持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