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中原大戰(十一)

作者 ︰ 朱由榔

王輔臣率軍進抵鄭州之後,分兵在城東、城南各建了兩座大營,並且設置了箭、鹿角、壕溝,竟然擺出了一副死守的樣子,根本沒有打算強攻鄭州。

其實只有王輔臣自己知道,他是被被明軍揍怕了,到現在還心有余悸,去年秋天差一點就死在安徽,他太清楚明軍的戰力和智謀,那個教訓太慘痛了,讓他刻骨銘心。

如今在鄭州這座堅城之下,就得拼消耗,再加上外圍還有數萬明軍在窺伺自己,結果就是他好不容易再次積攢起來的血本,可能就會毀在這里。

包圍鄭州的清軍,主要由陝軍和河北、山西的綠營組成,清廷早就頒下旨意,黃河以南的綠營全部歸王輔臣指揮。

現在王輔臣貴為和郡王,才不願意以身犯險,他在布置兵力部署的時候,將三萬河北綠營兵安排在鄭州城東,將兩萬山西綠營和一萬陝軍騎兵布置在城南,此外還有四萬陝軍駐扎于城西,而他自己則與五萬本部人馬駐扎在六十里外的滎陽城。如此布置,可見王輔臣非常小心謹慎,他將主營按在滎陽,其實就是為了隨時可以撤退。

當劉體純領軍趕往中牟與張英會合後,兩方合並一處,而後向鄭州而來。

王輔臣得到消息後,竟然不戰自退,命令城東大營的清軍撤回到城南大營,而將城東放棄,這等于將鄭州的包圍解開,使城內外的明軍可以交通會合。

對于王輔臣的舉動,劉體純和張英有些意外,但是也能明白王輔臣如此謹慎,自有他的道理,現在明軍一共有八萬人馬,而清軍雖然多出五萬,但戰力堪憂,他們未必能完勝大明第四軍團,況且王輔臣實在不願意再做虧本的買賣,故此才解除城東的包圍,只留下城西、城南兩個大營,繼續牽制明軍。

雖然清軍暫時離開了城東,但是鄭州的危險並未解除,明軍還是相對處于劣勢。劉體純和張英領軍到達鄭州的城東郊,並沒有馬上進城,而是在張英的建議下,劉體純下令在城東駐營,先將後路留下,然後再圖擊退清軍。

就在劉體純下令扎營的時候,城內的廖文希急匆匆地從城內趕來,請求面見他。

王輔臣能夠率軍經商洛,由豫西南攻克洛陽,而事先劉體純一無所知,就是廖文希也沒有任何表示,而且在洛陽失守後,廖文希坐守鄭州,並沒有出兵阻擊王輔臣,使對方從容地攻佔了鄭州以西的各縣城,讓鄭州無險可守,使明軍陷入更大的被動。

劉體純認為︰廖文希難辭其咎!以他的才智,竟然犯下如此低智的錯誤,實屬不該。

所以當廖文希請求面見劉體純,劉體純心中有氣,便要將廖文希拒之門外。但是此時張英也在場,他只好勸說劉體純,此時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孰對孰錯,應該等戰事結束之後,由皇上裁決,而現在則應該拋開成見,齊心合力,共同對敵。只有將王輔臣趕走,或者消滅,才能挽回一些顏面。

劉體純一听,覺得也是這麼個道理,于是下令讓人叫廖文希進來。

廖文希不急不慢地走進中軍大帳,先是抬頭看了看滿臉怒容的劉體純,然後又看了看正襟危坐的張英,先躬身對劉體純施了一禮,說道︰「廖某拜見劉國公!」

劉體純也不應答,只是「哼」了一聲。

廖文希神色不變,而後轉向張英,輕施一禮,說道︰「張大人可好?」

張英是二品大員,與廖文希同級,他起身回禮,說道︰「廖大人辛苦了!」

接下來,劉體純不說話,張英也閉口不言,而廖文希站在那里,在沒有劉體純發話之下,還不能坐下,不過廖文希依然神態自如,好像置身事外一般。

劉體純看到廖文希竟然毫無表示,好像什麼事都跟他無關,心中火起,厲聲說道︰「廖文希,你可知罪嗎?」

廖文希並不緊張,而是俯身又是一躬,說道︰「回國公的話,我確實有考慮欠周的地方,不應該主動放棄鄭州以西的三個縣城,使王輔臣得以進抵鄭州,不過王輔臣集齊了十三萬人馬,鄭州只有不到三萬官兵,如果我出兵阻擊王輔臣,他大可以派出一部分兵力纏住我,而後主力繞過去,或者繞擊我方後背,或者直取鄭州,到時候鄭州肯定不保!」

劉體純聞言,就是一愣,支吾半天,也說不話來,心想︰確實如廖文希所說,如果他出兵,就等于放棄了鄭州,到時候可能局勢更加糜爛,鄭州甚至會落入王輔臣之手。

這時,張英說道︰「廖大人考慮的很周全,我為河南巡撫,坐守開封,但對王輔臣率軍數萬千里轉進,由商洛出兵豫西南,竟然一無所知,有失察之罪啊!」

這句話明里是張英在褒揚廖文希而自責己身,其實是張英表達了對廖文希的不滿,就是剛才廖文希的態度,竟然避重就輕,只說不能出兵阻擊的緣由,卻對王輔臣的動向不察,只字不提,可見他並不是真心認錯,而是有心推月兌,實乃可惡。

劉體純听的明白,心中終于明白,廖文希以前對自己恭敬有加,但關鍵時刻,肯定會舍棄自己,此人其心太過自私,原來傳說中皇上將他棄之不用,看來是有緣故的。

于是劉體純說道︰「廖大人,本爵現在也不想治你的罪,畢竟本爵也有大責,一切等將來覲見陛下,由陛下聖裁,現在我們應該一起想出辦法,亡羊補牢,將王輔臣趕出河南,這才是關鍵,不然你、我可就萬死難辭其咎了!」

廖文希點點頭,說道︰「劉國公所言甚是,王輔臣兵進鄭州,雖然撤回城東大營,但是鄭州之圍並不算是解除,只是他在考慮如何在不傷自己,還能攻下鄭州的辦法。」

劉體純問道︰「那你可有辦法退敵?」

廖文希想了想,然後看向劉體純,說道︰「我倒是有個辦法。」

「哦?那你說說看!」劉體純奇道。

「以彼之道,還之彼身!」廖文希說出了八個字。

「什麼意思?」劉體純追問道。

廖文希微微一笑,說道︰「王輔臣大舉東征,深入河南數百里,他的後方必然空虛,如果我們有一支奇兵,能夠反其道行之,由鄭州南下,而後折向潼關,趁敵不備,攻下潼關,斷絕其糧道,扼守天下雄關,或者繼續西進,攻下西安,王輔臣的陝軍必會不戰自亂!」

沒等劉體純想明白,張英搶先說道︰「這個辦法太大膽了,我認為有兩點不可行!」

廖文希問道︰「請問張大人有何見解?」

「第一,潼關據此七百余里,孤軍深入,很容易被困住,外無救兵,只有被圍殲一途;其二,我們出兵繞擊潼關,難道王輔臣就不會有所察覺?萬一他回援潼關,怎麼辦?」張英如此說道。

「打仗沒有萬無一失,雖然是兵行險招,但正如張大人你自己所說,如果王輔臣發現潼關有險,必會回師支援,那麼鄭州之圍便會不攻自解。再者,出此之外,張大人還有更好的辦法退兵嗎?」廖文希最後還反問道。

張英一听,為之語塞,他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如今敵強我弱,而且如果這麼僵持下去,萬一徐州的形勢有所變化,那麼河南豈不是更加糜爛,只能放棄。

這時,劉體純說道︰「嗯,廖大人的辦法有可行的地方,不過還需要再考慮一下,比如進軍的路線,糧草供應等等,都需要從長計議,所以再等等再!」

劉體純發下話來,廖文希和張英便不再議論此事,話題轉向了別的地方。

接著三人將城內外的兵力部署重新說了一遍,最後決定張英率領兩萬河南本地明軍進入鄭州城,協助廖文希守衛鄭州,而劉體純則率軍三萬,駐扎于城東大營,兩部人馬準備隨時相互策應。

鄭州的明軍得到支援後,王輔臣的軍隊更加安靜下來,整日躲在營中不出戰,倒是他們成了縮頭烏龜。

劉體純為了探清對方的虛實,三天之後,親自領軍一萬,到城南清軍大營挑釁,于營外三里之處列陣,可清軍大營卻紋絲不動,等劉體純自己按耐不住,命令軍隊向前試探性推進,竟然被清營中的大炮轟了回來,明軍潰退之後,清軍也不出營追擊,而是繼續緊閉大門,好像都睡覺去了。

不過劉體純還是不想放棄,第二天,他又從城內調來五門新式大炮,一字擺開,對著城南清營就是一頓猛轟,炸毀了兩門清軍大炮,自己卻無一損傷。

可是讓劉體純驚奇的是,清軍竟然設置了兩道寨牆,當明軍開炮轟擊,他們吃虧之後,馬上就退回到第二道營牆後防守,等明軍準備發起攻擊的時候,他們又回來阻擊明軍。

因為劉體純只有一萬人馬出戰,而且探子來報,城西清軍大營緊急出動兩萬清軍向城南而來,看來是要增援這里,所以劉體純衡量一下,覺得此時決戰未必有勝算,便下令撤軍。

一連數天都是如此,四月末的天氣越來越熱,劉體純的心中也是煩躁起來,尤其是派往徐州送信的信使回來後,帶回了永歷皇帝的御信,看了之後,更加著急起來。

此信並不是永歷親筆,而是由黃宗羲執筆,信中將徐州戰事描繪了一遍,形勢不容樂觀,北方清軍主力大舉南下之後,猛攻台家莊,此時第一軍團在殺傷大量清軍之後,戰損很大,不得已只好放棄東莊,撤到西莊,沿河繼續阻擊清軍,現在進入僵持。

而且永歷在知道河南所發生的事情後,在信中雖然沒有斥責劉體純等人,但是表示了很大的擔憂,他擔心王輔臣會趁機奪取河南,進而與徐州的清軍會師,到時則明軍兩面受敵,形勢更加危急。

所以永歷在信中希望劉體純能夠想辦法阻住河南的清軍,至少不能讓他們繼續東進,為徐州之戰爭取時間。

劉體純看到皇上並沒有責怪自己,信中更覺不安,于是他最後決定采用廖文希的辦法,分兵繞路進攻陝軍的後方,將潼關奪下,威脅陝西,以逼王輔臣回師救援,從而解除鄭州之圍。

(這些天我更新的不及時,所以推薦票更少了,難道投幾張推薦票就這麼難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