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序幕(下)

作者 ︰ 朱由榔

永歷急匆匆趕回皇宮,軍情緊急,進入東華門後,讓田貴妃和金鳳她們自己回後宮,而他則直接向前庭的議政堂而來。

黃宗羲、方以智、肖學禮、毛八重、張迪等五位大臣已經等在那里,見到永歷走進大門,就要躬身下跪。

永歷擺下手,說道︰「不用跪啦,快告訴朕,北方傳回什麼消息了?」

黃宗羲答道︰「回稟陛下,就在一個時辰前,靳國公和方政委派人送來急報,說是八旗和蒙古騎兵于五日前,也就是二月二十一日早晨,對第一軍團前哨嶧城發起攻擊,他們打算趁早晨城門打開的時候一舉沖入城內,但是被守軍識破,緊急關上城門,使清軍的圖謀沒有得逞,不過這隊騎兵經過嶧城之後,繞路向東南方去了。」

「哦?他們的兵力有多少?難道只有騎兵嗎?他們的主力在哪里?錦衣衛沒有傳回什麼消息嗎?」永歷一連串地問道。

「這個,事先一點預兆都沒有,本來清軍南下到滕州便停止不前了,對于出現的騎兵,錦衣衛的探子事先並不知道,因為探子們都安插在綠營中,滿人的八旗和蒙古人那里,錦衣衛的探子難以安插,沒辦法得到消息。」張迪答道。

永歷點點頭,張迪說的話確實是實話,如今的清廷對漢人防範的很嚴,雖然小皇帝康熙「撥亂反正」之後,頗有重視漢臣之意,可也只是做做樣子,在關鍵的地方,還是滿人說的算。比如以前滿洲八旗兵中大多有漢人參軍,可是這次清軍南下,除了主帥康親王杰書身邊還有漢人參軍外,八旗各部的漢人參軍都被趕出了軍隊,即使是漢軍旗,主官也只用遼東人,也就是最先投降後金的那些漢人。

這回是黃宗羲答道︰「急報中說,滿蒙騎兵大約在上萬人,都是騎兵,其主力可能還滯留在滕州,不過有要南下的跡象,至于偷襲嶧城的騎兵,他們的去向不明!」

「去向不明?靳統武、方孝玉、錦衣衛他們是干什麼吃的?來人,取地圖來!」永歷憤憤地罵道。

等張千將一張宣紙地圖取來,鋪在一張大方桌之上,永歷等人紛紛圍攏過去,看向這張地圖。

這張地圖其實是永歷依照自己的記憶畫的,在輪廓上比此時的地圖準確得多,不過永歷不可能將每個地名都記住,並且在地圖上準確定位,所以此地圖中大部分地名,都是由專門的官員校訂的。

永歷首先在地圖上找到嶧城,然後再向嶧城的東南方看去,忽然在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停住了,目光頂住了那里。

「這里,這里!」永歷指著一個沒有名字的地方說道。

「這里是什麼地方?」黃宗羲不解地問道。

永歷轉向張迪,說道︰「你去查一查地方志,看看這里是不是有一個叫做‘台兒莊’的小鎮?」

張迪點頭應是,然後轉身離開,出了議政堂,去宮內的存檔庫查找資料。

這時,永歷說道︰「如果朕沒記錯的話,這里就叫做‘台兒莊’,不要看他小,他可是徐州的東門戶,嶧城距離徐州較遠,四周沒有屏障,未必能守得住,如果朕在前邊統領兵馬,肯定會放棄嶧城,將兵馬後撤。不過徐州附近也多是平原,利于騎兵作戰,如果讓清軍突破外圍防線,攻到徐州城下,朕恐怕第一軍團的後路就得被切斷,所以徐州的外圍很重要,比如這個‘台兒莊’,就必須守住!」

眾臣雖然從來沒听過「台兒莊」這個地名,但是卻知道皇上的話沒錯,徐州城是中原的東大門,也是南下江南的必經之路,不容有失。當年「楚漢相爭」、「淝水之戰」等等都是在徐州或者附近地方打的,可見徐州的重要。

黃宗羲說道︰「靳國公和方政委肯定會做出決斷的,陛下不要掛懷。」

方以智也說道︰「是啊,靳國公身經百戰,又有方孝玉將軍輔佐,兩人相得益彰,肯定會指揮得當。」

永歷又問道︰「听說第一軍團編成了一個騎兵團,有三四千人,是嗎?」

這個問題只能由兵部左侍郎肖學禮回答,他答道︰「回陛下,確實有這麼回事,靳國公將原來俘獲的清軍戰馬收攏到一起,大概有七千多匹,新編成了一個騎兵團,共約三千五百人,每名騎士擁有兩匹戰馬。」

永歷點點頭,說道︰「很好,步兵對騎兵只有挨打的份,騎兵對騎兵,也許還能拼上一陣子,不過我們的騎兵剛剛編成,還缺少訓練,兵力又不足,希望靳統武他們不要硬踫硬才是啊!」

黃宗羲說道︰「方政委很謹慎,應該不會貿然出戰,而是應該先防守,然後再伺機出擊。」

永歷接著說道︰「是啊,清軍氣勢洶洶南下,勢在必得,我們應該先挫挫他們的銳氣,待他們疲勞之後,再出擊進攻,如此才能擊敗十余萬清軍。」

說到這里,永歷斷了一下,然後小聲嘀咕道︰「滿人無非仗著的是騎兵,如果真要是有機槍,來多少,殺多少!」

方以智坐的比較近,恍惚听到永歷所說,他說道︰「陛下說的‘機槍’是什麼啊?」

「呃,呵呵」永歷發現自己說錯了話了,「機槍」可是兩百年後才出現的殺人武器,現在就提出來,根本沒辦法向眾臣解釋。

永歷只好答道︰「機槍嘛,只是朕設想中的一種武器,主要是對付騎兵用的,可以連續射擊,就像連弩一樣,不過噴射出的是子彈,現在還沒有,將來可能會有。」

「哦,臣前些日子去溧水兵工廠巡視,看到兵工廠督辦戴梓最近正在研究的一個新鮮玩意,叫做‘連珠火銃’,可以連續射出二十八顆彈丸,威力很大。」方以智如此說道。

「啊,連珠火銃?可否實物帶來給朕看看?」永歷驚叫道。

「回陛下,戴督辦還沒有研制成功,還需要些日子。」方以智答道。

「哎」永歷嘆口氣,原以為戴梓的杰作,最原始的「機關槍」已經被做出來了,沒想到還差點功夫,如果有了「連珠火銃」,只要三千名火槍手,正面戰場上,消滅上萬騎兵都不在話下。

「好吧,方愛卿,你帶傳朕的旨意,讓戴督辦快些研制,然後制造出來幾千支,朕要盡快裝備軍隊。」永歷急切地說道。

方以智點頭應是。

就在這時,張迪回來了,進來後對永歷躬身道︰「啟稟皇上,地方志上寫明,徐州東北確實有一個叫做‘台家莊’的鎮子,臣想可能就是陛下所說的‘台兒莊’。」

永歷這才知道原來「台兒莊」在明朝的時候叫做「台家莊」,也許「台兒莊」是後來才改的名字。

「此處地形如何?」永歷又問道。

「回陛下,台兒莊地勢西南北高,東面低,中間凹,北面是平原,南面是山地,過了台兒莊,西北方就是徐州城,一馬平川。一條金沙河由北向南穿莊而過,將台家莊分成東西兩莊,金沙河流向西南,匯入大運河。」金川答道。

「是了,台家莊就是徐州的門戶,如果清軍將台家莊佔據,便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可以借助運河水力,沿河而下,偷襲第一軍團的後路。」永歷說道。

「陛下聖明,您看咱們是不是馬上派人去給靳國公送信,讓他派兵把守台家莊?」黃宗羲問道。

「不用了,時間來不及了,如果靳統武和方孝玉夠聰明,他們應該看得出台家莊對徐州的重要,會派兵駐守台兒莊的。」永歷說道。

「陛下,臣以為清軍會不會繞過台兒莊,由東南方,經過海州南下,直攻揚州?」肖學禮插話問道。

永歷擺擺手,說道︰「不可能,除非他們想後路被切斷,我們與清軍在徐州決戰,都想消滅對方的主力,然後才可能趁機搶佔對方的地盤。」

說到這里,永歷忽然問道︰「滕州的清軍南下,西邊的潼關清軍沒有動靜嗎?」

張迪答道︰「回稟陛下,據錦衣衛暗探回報,二十日前,潼關增兵一次外,再也沒有什麼異常,而且陝西提督王輔臣一直留在西安,沒有跡象表明他要領軍出戰。」

「嗯,派人去告訴劉體純和廖文希,讓他們密切監視潼關的清軍,嚴防他們突然出兵,王輔臣也算是一員悍將,對他絕不可輕敵!」永歷說道。

張迪躬身應是,然後永歷揮下手,說道︰「今日就到這里吧,有什麼急報,馬上進宮稟報朕,不得有誤!」

于是眾臣紛紛躬身下跪,口呼萬歲後,轉身走出了議政堂。

三天之後,永歷正在陪田貴妃說話,忽然張千急匆匆地跑進來,氣喘吁吁地說道︰「啟奏陛下,張指揮使請求覲見,說是北邊傳來了新的消息,請陛下擺駕議政堂。」

永歷聞听,知道北方可能又出現了新的變動,于是安慰了田貴妃幾句,然後出了寢宮,急忙向前庭的議政堂走去。

如今的南京皇宮只有原來明初的一半大,後宮距離前庭並不遠,永歷很多時候都選擇走路,而不是坐轎,也算是當做鍛煉身體了。

來到議政堂後,發現只有黃宗羲和張迪兩人在,方以智去國子監講學了,至于其他大臣則在各自的官署辦公。

永歷看到張迪後,張口就問︰「北邊又有什麼動靜嗎?」

張迪躬身答道︰「啟奏陛下,靳國公派人送回軍報,四日前,繞過嶧城的一萬滿蒙騎兵果然是去搶佔台家莊,不過第一軍團早就在那里設有守軍,並且修建了營寨,致使清軍難以攻克台家莊,損兵折將之後,退回了北方。」

永歷欣然笑道︰「呵呵,好啊,靳統武和方孝玉果然沒讓朕失望,知道在台家莊駐守,朕放心了。」

這時,張迪又說道︰「陛下,還有一件事,但並不是確切的消息。」

「嗯?什麼事?」永歷好奇地問道。

「是這樣的,北京的暗樁送回消息,說是清廷小皇帝秘密出宮,此時可能已經與滕州的清軍會合了。」張迪說這句話的時候,聲音有點低,畢竟這個消息傳回來的有些晚了。

「啊,你們怎麼才得到消息?」永歷暴喝一聲。

永歷當然生氣,清廷康熙小皇帝「御駕親征」,可不單是「鼓舞士氣」這麼簡單,小皇帝足智多謀,也許會耍花招對付明軍,應付不慎的話,那可能就是萬劫不復了。

「韃~子小皇帝是秘密出宮的,隨行不過百人,都是滿人親信,而且他還留在皇宮中一個假皇帝,錦衣衛安插在清廷中的暗樁難以接近,辨出真偽,故此才耽誤了時間,是臣失職,請陛下責罰!」說著,張迪就要跪下。

永歷擺擺手,說道︰「不用跪了,也怨不得你們,現在知道也不算晚。」

說著,永歷看向了旁邊站著的黃宗羲,然後說道︰「黃愛卿,看來咱們倆得去徐州一趟了,康熙小皇帝都出馬了,朕要是坐著不動,豈不是太長他們的威風了?」

黃宗羲躬身道︰「陛下言之有理,咱們確實該去會一會那個小皇帝,也許此戰可以將小皇帝一網成擒也說不定呢!」

「啪」永歷拍了一下桌子,高聲道︰「準備一下,朕要御駕親征!」

(昨晚喝多了,沒來得及更新,各位見諒啊!還有感謝圖書館兄的打賞,昨天欠一更,周末補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