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練兵

作者 ︰ 朱由榔

昆明城東十里的羊方凹,這里南北兩面是起伏的丘陵,中間有一大片平地,還有一條官道通向東西。大明「第二軍團」的主營就在這里,營內有兩萬人馬,再往西去五里,靠近昆明城的地方,還有兩座小營,各駐有五千明軍,此處由軍團長黑山坐鎮。此外在城南還有一座明軍大營,有兩萬明軍駐扎在那里,由副軍團長馬雲統領。

城西和城北也有兩座大營,不過是滇西聯軍的大營,各有兩萬多人馬,分別由阿桑妹和虎山鎮守。如此一來,東西南北四面皆有大明的軍隊,共計十萬人馬,將昆明城圍成了一個鐵桶,而且雲貴各地的反清義軍還在源源不斷地趕過來,準備一起攻打昆明,將老賊吳三桂活捉,然後再抽筋扒皮,以報這些年來積壓下來的仇恨。

雲貴人比較吃苦耐勞,是當兵的好苗子,眼下第二軍團正缺少兵源,于是馬雲主動向黑山提議,凡是來昆明的義軍,只要是願意投奔明軍的,經過一些體質測試後,全部都留下,以補充兵力。

黑山也正愁兵力不足,其實自廣東西進以來,第二軍團並沒有經過幾次大戰。三個月前,除了在廣西和貴州的交界打了一小仗,又在貴陽城打了一仗。這兩戰規模都不大,即使是在進攻貴陽的時候,貴陽城內的吳軍也只是守了一天,主將就棄城逃跑了,接著全城投降,沒讓明軍費多大勁。

但是當第二軍團抵達雲南以後,遭到吳軍的抵抗就漸漸激烈起來。在曲靖,吳三桂的手下悍將馬寶硬是將第二軍團阻了一個多月,最後還是阿桑妹率軍趕到,將曲靖的糧道截斷,才使得曲靖吳軍軍心大亂,馬寶率軍倉皇出逃,明軍這才將曲靖攻下。

攻下曲靖之後,昆明就在眼前了,第二軍團在與阿桑妹的滇西聯軍會師後,馬上繼續西進,連克五座縣城,直抵昆明城下。

因為戰事上一再失利,自從湘西大敗而回後,吳三桂就一直臥病在床,幾乎難以視事,只好命自己的嗣子吳應熊監理軍政,謀士李芳華、王世榮,大將馬寶、郭壯圖、吳之榮等輔佐,統領僅剩的吳軍,繼續守衛雲貴。

可是吳應熊跟他的父親相比,就是草包一個,怯懦無能,膽小怕事,一點魄力也沒有。謀士李芳華是他的老師,大將郭壯圖是他的好友,于是軍政上全听信這二人的意見,讓其他文武官員很是憤懣。

李芳華已經老邁,年紀七十有余,根本就沒有進取心,而是抱殘守缺,他認為此時吳軍精銳喪失殆盡,難以再與明軍正面交鋒,只能退守昆明,以等待北方清軍南下,等明清兩軍決戰,再趁機收復失地。郭壯圖也是如此想法,于是在他們二人的建議下,吳應熊下令將昆明周圍府縣的吳軍撤回昆明,同時加強城防,準備固守此城。

這件事被臥床不起的吳三桂知道後,將吳應熊大罵一頓後,趕緊下令出兵,想要將昆明四周的各個要地佔領。但是明軍進軍神速,就在吳軍退走後,馬上就將周邊的各縣鎮搶佔,當吳軍再來搶奪,遭到明軍的迎頭痛擊,最後被打了回去。自此,吳軍只能龜縮在昆明城內,不敢再出城迎戰。

吳軍雖然退守昆明城內,四周要地皆被明軍和滇西聯軍搶佔,並將昆明包圍,但是黑山兩次下令攻城,都被城上的大炮轟退。

昆明城上的炮火非常猛烈,打的明軍損失慘重。據探子回報,昆明城經過吳三桂多年經營,除了有兩道堅固的城牆外,還有將近四十門大小火炮,其中紅夷大炮就有二十門,還有數百支西洋火槍,火力非常強大。另外,駐守昆明城的吳軍,都是當年「關寧軍」的後代,乃是吳三桂的嫡系,而且他們的家眷和財產都在城內,不得不死守昆明。

強攻難以奏效,只有圍困一途,黑山和馬雲、阿桑妹等人商議後,下令在昆明城東西南北各建一座大營,明軍駐扎于東、南兩個大營,而滇西聯軍則駐扎在西、北兩個大營,並對昆明城嚴密監視,防止吳軍出城。

可是只圍不打,耗費時間和錢糧不說,黑山這個急性子也受不了,幾次想要下令全軍總攻,但是都被馬雲勸住,不然第二軍團就算攻進昆明城,也得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有可能是一半以上的兵力。

吳軍有大炮守城,第二軍團也裝備有二十幾門大炮,甚至還有五門新式大炮和五百支新式火槍,不過數量太少,難以與清軍對抗。

進入冬至月以後,雖然天氣轉冷,但黑山卻越來越煩躁,來回走動著,不時望向帳外的昆明城方向,同時發出嘆氣聲。

黑山嘆道︰「哎,真是急死個人,日吳老賊他女乃女乃的!」

此時,除了馬雲在帳內,阿桑妹和虎山也在此處。阿桑妹乃是大明皇帝的「賢妃」,故此她坐在正位,馬雲和虎山則坐在最下首。

馬雲說道︰「黑國公!」

因為在三個月前,永歷賜封諸軍團長的時候,黑山的爵位也跟著進級,由原來的「長汀侯」變成了現在的「長汀郡公」,位于國公次級,與靳統武、劉體純、姚大榜等人同列。

黑山轉過頭來,看到阿桑妹以後,撓撓腦袋,臉上非常尷尬,作勢就要下跪。阿桑妹乃是永歷皇帝的賢妃,那可是千歲娘娘,黑山當著娘娘的面說髒話,可是大不敬之罪。

不過阿桑妹並不生氣,反而笑著說道︰「黑老頭啊,沒事,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在我面前不用遮遮掩掩的!」

「呵呵」黑山傻笑了一聲。

阿桑妹經常稱呼他為「黑老頭」,這是阿桑妹的性格使然,黑山雖然為貴為國公,但是也只好任由「賢妃娘娘」呼喊。其實黑山也覺得這麼喊自己,很是受用,但卻不能對外人說道,人家賢妃娘娘可不是對每個人都表示親近的,除非能對上她的脾氣。

黑山笑完,說道︰「我就是太著急了,咱們已經來西南快三個月了,就剩下昆明一座孤城沒有攻下來,吳老賊還在城內逍遙,媽媽的——嗚」又順嘴說了一句髒話,急得黑山趕緊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這時,虎山說道︰「黑國公不要急,總會有辦法的!」

馬雲也插話道︰「是呀,等陛下將大炮派人運過來,只要有十門新式長管大炮,咱們就能把昆明的城牆轟爛,到時候,我們一起殺進城內,吳軍必敗!」

黑山搖搖頭,說道︰「可是咱們就這麼等下去,也不是辦法啊?」

馬雲低頭想了想,說道︰「諸位,我看這樣,反正有的是時間,各地趕來的義軍紛紛要求加入咱們大明的第二軍團,正好可以將新兵和各團老兵一起拉出來練練。」

「嗯,不錯,我看這附近的地方比較寬闊,田地里也有莊稼了,正好可以做練兵場,那麼咱們練兵也得有一個章法,小馬啊,你去想想,擬一個章程,咱們就按你的章程練。」黑山說道。

「好的,我馬上就制定一個章法,可是咱們全軍不能全動,只能抽調各團依次進行練兵,不然城內的吳軍會趁機出來搗亂。」馬雲說道。

黑山點點頭,然後轉向虎山,問道︰「我們第二軍團要練兵,你們滇西聯軍練不練啊?」

虎山看了看阿桑妹,在阿桑妹點過頭後,說道︰「以前女王和我就一起商量過,滇西聯軍也是大明皇帝的軍隊,我們也是皇帝的臣子,我們這些土人不懂得什麼戰陣戰法,只知道猛沖死打,正好有這麼好的機會,我們當然願意了!」

馬雲剛想要說話,黑山卻搶著說道︰「嗯,好,你們也分批拉過來,咱們一起練!」

看到黑山已經答應,馬雲不好再說話,只好把話頭咽了回去。

就這樣,馬雲回到南大營,開始動手制定訓練計劃。

若要進行操練,第二軍團的官兵倒是好說,只是滇西聯軍和明軍不同,他們的組成比較松散,有雲貴各地土司的軍隊,有反清反吳義軍的人馬,還有一些山賊草寇也來湊熱鬧。

撒尼女王、大明賢妃阿桑妹只是名義上的頭領,實質上湘西聯軍如同一盤散沙一樣,反清義軍很听話,那些山賊草寇也為有意加入明軍,變成正規軍。各路土司卻不然,他們有的是真和吳三桂有仇,有的則是騎牆草,不得不來,不然大明光復雲南之後,那里還有他們的位置。

所以有些土司出工不出力,雖然帶兵來到昆明城外,卻不肯發兵攻城,對阿桑妹的調令也是陰奉陽違,以圖保存實力。

而且這些土司之間也存有矛盾,比如水西土司安坤和滇北土司隴安之間關系就非常不睦,兩人聚到一起的時候,只有惡語相向,甚至兩邊的侍衛都要拔刀,不過在阿桑妹和虎山的彈壓下,他們還不敢太過造次。

這次明軍要練兵,阿桑妹和虎山之所以同意,除了提升本部人馬的戰力之外,按照虎山的意思,就是趁機將那些土司的軍隊編練到一起,讓他們在心中敬服大明,拉近兩軍之間的感情。

為此虎山親自去了南大營一趟,找到馬雲,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得到了馬雲的完全贊同。

馬雲知道,雲貴一帶各種勢力盤根錯節,一向都是很難治理的地方,比如那些土司們,對大明朝廷反反復復,很難加以約束。這次明軍進入雲貴,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可以將雲貴各地的勢力,重新進行一次整合,對那些不听號令的土司,想辦法將其制服,不然將來說不定哪天,那些土司們又反了。

所以當虎山將想法告訴馬雲以後,馬雲立刻表示同意,並且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對各地土司的軍隊加以控制。

當然那些土兵都是未開化的邊民,極短的時間內,未必能有什麼好的效果。但是就算不能完全控制,也要讓那些各族土兵知道自己是大明的子民,在土司的頭上,還有一個大明皇帝,應該忠君愛國,決不能造反作亂。

按照明軍的政委制度,馬雲準備在操練旗艦,將「教官」和「教導員」安插進各個土司的軍隊,在訓練的同時,還要對他們進行思想教導,「忠君愛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仁義禮智孝」等,都必須要滲透進那些土兵的腦袋中。

「忠君愛國」是大明軍隊一直進行的「思想教育」內容之一,也是大明皇帝首先倡導的,並且在全軍進行實施。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由政委、教導員等對官兵宣講「忠君」和「愛國」的意義,「忠君」就是要忠于大明皇帝和大明朝廷;「愛國」就是要忠于國家,懂得為國家獻身。

因為忠于國家,就是忠于自己,大明是由國民組成,國家是大明國民的國家,而大明皇帝是國家之元首,總領國家,是為國家的領頭人和保護者。所以忠于自己,就是忠于國家,忠于國家,就是忠于大明皇帝。

至于如何進行操練,馬雲也制定了計劃,就是每五天輪訓一次,每次操練第二軍團一個團,大約每團五千人,滇西聯軍則出一支三千人的隊伍,兩軍合在一起進行操練。

第二軍團上午進行操練,滇西聯軍則在旁觀看,下午兩軍合練,並且由第二軍團派出教官進行指導,等到晚上,吃過晚飯,會在大操場上升起篝火,由明軍各團政委或者營級教導員進行思想教育。

操練的內容,完全是按照明軍的練法,有基本步操、列陣、刺殺搏斗等等。最後一天,馬雲準備把明軍的大炮和火槍手拉出來,進行一輪炮手演練和火槍射擊訓練,雖然並不準備給滇西聯軍裝備火器,但是也要讓他們看看,明軍是有多麼的威武,能起到震懾的效果。

對于那些有心想要加入明軍的義軍或者土匪隊伍,馬雲準備將他們編入第二軍團進行操練,同時對他們進行觀察,以此來淘汰老弱病殘和不專心的人,將精銳留在明軍。

兩天之後,第二軍團和滇西聯軍的大練兵開始了,首先是第二軍團的第一團和阿桑妹的阿桑部勇士,一共八千余人,就在東大營附近的空地上開始了大操練。

明軍官兵中尤其是老兵早就把操練當成了家常便飯,倒是那些土兵們把操練當成了新鮮事,可是等到真正開始操練後,才發現操練根本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而是非常復雜多變。那些土兵在操練中因為沒有任何基礎,再加上語言不通,教官們很難講解明白,所以笑料百出,甚至是混亂不堪。

不過馬雲及時的加以調整,陣法不練了,土兵們打仗,本來就是一窩蜂,讓他們學者明軍擺出陣型,協同作戰,無異于對牛彈琴,還不如教給他們一些簡單的隊列布置、操列行進更好。

白天操練,到了晚上,土兵們就和明軍混到一起吃飯,然後在一起接受「思想教育」。不管是教官,還是政委,對待土兵都很客氣,而且很耐心,對于那些衣服破爛的土兵,明軍官兵還把自己的衣服拿出來送給他們。

五天之內,明軍官兵和土兵們都吃住在一起,相互之間漸漸熟悉了,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土兵們對明軍的印象都非常好。按照馬雲的打算,在土兵心中留下一些「忠君愛國」的思想,也算是達到了。

不過讓馬雲始料未及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第四次輪訓的時候,滇西聯軍派出的是滇北土司隴安的人馬,在白天操練一整天後,晚上開始由政委和教導員進行「忠君愛國」教育。

當給講到一半的時候,從遠處跑來一隊人馬,經過哨兵查問之後,原來是滇北土司隴安到了,便將其放行。隴安並沒有直接進入明軍大營,而是直接騎馬跑到土兵那里,下馬後大罵了一頓,因為說的是土語,沒有明軍能听得懂。接著,那些土兵紛紛起身,拿起自己的武器,跟著隴安調頭走了。

此時,黑山和馬雲正在大營中商議作戰計劃,得知這個消息後,黑山有些奇怪,本來隴安是同意自己的軍隊跟隨明軍操練的,現在怎麼又反悔了?

黑山糊涂,但是馬雲卻明白,肯定是隴安得知自己的軍隊不但要操練,還要接受明軍的思想教育,擔心土兵們就此變心,從此不再受他指揮,這才跑來制止,並且要把他們帶走。

那些土司們都是世代居于雲貴,歷來都是對朝廷表面上的臣服,其實表里不一,他們的領地也是國中之國,他們骨子里並不太信服大明朝廷,現在要對他們的軍隊進行改造,忠于大明朝廷,他們肯定會心生不滿。

但是馬雲主意打定,這個計劃必須實行下去,絕不可以半途而廢,否則就會影響大明朝廷的威信。

想到這里,馬雲向黑山建議,派兵去阻截隴安,一定要將他留在東大營,他的軍隊也必須繼續接受明軍的訓練和改造,如果隴安膽敢一意孤行,進而反抗,那麼不介意就此把隴安殺掉。

黑山听後,馬上表示同意,並且下令東大營的兩個團,共一萬人馬,由馬雲統領,帶上兵器立刻出營,追趕隴安和他的隊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