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午門獻俘

作者 ︰ 朱由榔

永歷這兩天非常懊悔,沒想到剛回宮,就惹了一身的「風流債」,自己三天便臨幸了二十個女人,而且全部記錄在案。如果是良家女子,永歷倒也不能始亂終棄,棄之不顧,可這些女人,來歷不明,每個都是妖艷異常,就連男女之道都是閨中高手,豈能不讓永歷疑心?

于是永歷听從張千的建議,下旨將那二十個女人,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全部趕進御花園後園的萬花,圈禁起來。

楊靈秀得知此事後,竟然沒有露面,而是派宮女向永歷告病,說是她得了心疼病,需要在自己的寢宮修養。

永歷知道這是楊靈秀的推月兌之計,一來可以借病,讓自己不能拿她如何;二來還可以試探自己,如果沒跟她計較,就會主動去探望她,然後她又能跳出來。

對于這個女人,永歷對她可是頭疼的厲害,如果不是看在「一日夫妻,百日恩」的份上,早就將其廢掉了,可是楊靈秀還不知悔改,三番兩次做出格的事情,那里還有國母皇後的風範?

楊靈秀竟然騙自己吃「龍鳳丹」,這龍鳳丹是什麼東西?很可能就是「春~藥」!當年大明光宗吃了李可灼敬獻的「紅丸」,服後即死,而「紅丸案」的幕後主使,據說就是神宗的萬貴妃。

但是永歷也知道此時還不是廢後的時候,清廷重整大軍,隨時都可能南下,西洋人也屢屢騷擾沿海,如果此時廢後,必然會造成一些動蕩。尤其是民間百姓,他們不明實情,很容易被不軌之人利用,為這個「不守婦道」的皇後抱不平,民心向背扭轉的結果是永歷不想看到的。故此永歷打算「廢後」一事稍微往後壓一壓,待解決沿海的防務,削平吳三桂之後,再議廢後。

楊靈秀在自己的寢宮「裝病」,永歷也不去看她,而且派侍衛將皇後的坤秀宮看管起來,嚴禁宮內之人出入,就是楊靈秀也不得走出自己的寢宮,凡是吃穿用度皆由宮外提供。

永歷沒有說出理由,楊靈秀竟然也非常平靜,沒哭沒鬧,更沒有去質問,而是老老實實地呆在自己的寢宮之內,據說開始吃齋念佛了。

得知這些後,永歷也不去管她,讓她在坤秀宮自思其過,也最好不過。

就在此事過去兩天之後,永歷忽然接到福建泉州的急報,當地漁民發現一支來歷不明的船隊突然出現在外海,船上掛的是「米」字旗,有小股紅毛西洋人乘小船登陸,搶劫了當地海邊的一個小村子,殺了不少村民,然後回到船上,船隊向北而去。

「英國人來啦!」

永歷看完急報,馬上召開了國務會議,商議如何防御英國人船隊騷擾東南沿海。對于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朝臣們並不是了解,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公司」是什麼意思,還把它當成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海盜團伙。

對此,永歷也是無可奈何,華夏的官員就是這樣,天朝上國的心態很重,固步自封,根本不開眼去看世界上已經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西歐各國在世界內搶佔殖民地,而華夏卻還在以「天朝上國」自居,周邊的屬國一個一個地被蠶食。

沒有辦法,朝中知道東印度公司詳情的人並不多,喬貴樂算是一個,可是已經出使澳門了,黃宗羲對此也是一知半解,最後只好永歷親自講解了一遍。這讓朝臣們開闊眼界的同時,對萬歲爺的博聞廣記更加佩服的五體投地。

東印度公司,全稱「可敬的東印度公司」,或者「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是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準許其成立,並在印度及遠東行使貿易及軍事統治特權,其總部在南印度的蘇拉特。

對于東印度公司現在所擁有的軍事力量,永歷卻所知不詳,不管怎麼說,相比老牌帝國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國對于華夏來講,還是比較陌生的國度,就是對東印度公司也是如此。

不過永歷估計東印度公司的軍力很強大,起碼超過了葡萄牙人,前些日子接到廣東的軍報,周鵬率軍一萬渡海前往瓊州,卻遭到三千東印度公司武裝的阻擊,其中英軍就有千余人,武器全部都是先進的火器,讓周鵬所率的明軍吃了大虧。

按照這個推算,東印度公司想要搶佔瓊州島,出兵三千陸軍,除此之外,肯定還有一支海軍船隊以為後援,而且能將三千軍隊由印度運到瓊州,船隊的規模肯定不小,估計至少得有三十艘大型帆船,才能做到。

當永歷將自己所知東印度公司的事情講給大臣們听後,很多朝臣臉上呈現了惶恐之色,都察院左都御史鄭基第一個出列,向永歷躬身道︰「臣有本上奏!」

永歷點下頭,說道︰「嗯,你說!」

鄭基說道︰「陛下,南京地處長江下游,距離長江口只有數百里,滿清的軍隊已經被大明逼到黃河北岸了,如今的最大威脅卻來自海上,如果英國人的什麼東印度公司從海上竄入長江,直接進攻南京,陛下的安危如何保證啊?」

這時詹事府少詹士盧慶元也出班說道︰「啟稟陛下,鄭大人所言甚是,南京地處險地,距離出海口又近,陛下的安危你難以保證,臣以為不如遷都,可保大明國祚。」

永歷一听,心道︰這些人怎麼又叫朕遷都,以前遷來遷去的,被人稱作「逃跑天子」,現在又要遷都,那麼朕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豈不是又不穩了?

正當永歷想要反駁,就听到毛八重出班說道︰「二位大人此話差矣,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屯。東印度公司的船隊遠涉重洋而來,已是疲勞之師,何況如今我們已經修好吳淞口和崇明兩座炮台,可以守衛長江口,英國人的船隊想要進入長江,可是沒那麼容易,我們為什麼還要遷都呢?」

這時,南京水師提督鄧寧插話道︰「你們不要長他人威風,滅自己的志氣,如今南京水師剛剛得到了造船廠造出的十條大船,每條船上都可以安裝十門紅夷大炮,不用怕什麼紅毛鬼,他們要是敢來,我就領兵去殺光他們!」

永歷知道鄧寧所說的十條大船,就是十艘「平頭船」,這些船在華夏現今也許算是最大的,但是跟英國人的大帆船相比,無論是噸位、長寬,還是火力,相差有三四倍,就算是速度,在海上也比不過英國人的戰船。

所以永歷不但不打算讓鄧寧率領南京水師出戰,而且也準備下令張水蛟和張煌言,禁止南海船隊出海迎戰,畢竟大明的海軍力量還在重建之中,此時不宜出戰,否則心中所描繪的華夏海軍藍圖就不能實現了。

想到這些,永歷擺下手,說道︰「你們都不要說了,朕第一不打算遷都,第二也不會派船隊出擊,英國人敢來冒犯大明,朕有辦法對付他們!」

听到皇上信心滿滿的如此說道,大臣們面色少安,鄭基急忙說道︰「陛下早有成竹在胸,臣不知,臣請罪!」

盧慶元也跪伏在地,聲色恐懼,說道︰「臣有罪,不該妄議遷都之事,請陛下降罪!」

永歷擺下手,說道︰「朕恕你們無罪,不過遷都一事以後不可妄議,南京自太祖皇帝便是大明的國都,雖有成祖皇帝北遷北京,但南京也是陪都,對大明穩固長江以南有很大幫助。還有朕的水軍現在還有點弱小,需要些功夫,才能發展壯大,可是英國人不給朕時間,就來進犯,朕就讓他一讓。」

說到這里,永歷站了起來,大聲說道︰「朕特命毛八重為南京城防提督,統領全城防務,鄧寧協助毛八重防守,但不得領軍出戰,英國人的船隊進入長江,兩位利用大炮轟擊進犯的英軍,如果他們敢登陸上岸,你們就兩軍將其殲滅,知道了嗎?」

毛八重和鄧寧趕緊出班躬身領命。

然後永歷繼續說道︰「內閣擬旨,著吳淞總兵錢三海整軍備戰,當英軍船隊經過吳淞和崇明島,開炮轟擊其船隊,如果有緊急軍情,需要馬上稟報朕知道。」

黃宗羲出列躬身領旨,而後永歷宣布退朝。

一天後,浙江台州傳來急報,稟報朝廷,就在九月二十八日英軍船隊經過台州外海。又一天,九月二十九日,英軍船隊抵達舟山島,炮轟舟山縣城,而後派軍登島,好在舟山百姓早就接到朝廷的預警,縣城內的百姓已經疏散,英軍撲了個空,但搜刮了很多糧食,而後撤回船上。

接到軍報後,永歷讓人拿來地圖,盤算了一下舟山與吳淞口的距離,估算出英軍可能會在兩天之內抵達吳淞口,于是命人快馬趕往吳淞城,告訴錢三海準備迎敵接戰。

永歷倒是不擔心英軍會攻城略地,畢竟他們只有千把人,要想攻佔任何一個城池,再分兵把守,那是不可能的。不過永歷最擔心的是他們肆無忌憚的破壞,這群紅毛西洋人,貪婪成性,對華夏的財富早就有據為己有的心思。這些英國強盜,進入華夏以後,雖然不會以佔領為目的,但是他們肯定會大肆搶劫,殘害大明百姓。

果然兩天後,英軍船隊抵達奉賢縣後,船隊進入近海,靠近奉賢城,先是開了幾炮恐嚇,然後有數百英軍乘小船上岸,準備進城搶劫,卻在城門附近遭到明軍的狙擊,損失慘重,只有數十個英軍逃回海上大船,還有一百個英軍官兵被明軍活捉。

永歷得知這個戰報以後,非常高興,特別下旨嘉獎奉賢的明軍官兵,同時讓他們派人將俘獲的英軍押送來南京,準備在南京城內召開一個「獻俘大游行」。

不過永歷並沒有高興太久,吳淞城的錢三海便送來急報,英國人的船隊出現在長江口外,對吳淞城進行了兩輪炮擊,遭到吳淞城的反擊後,又打算竄入長江,遭到了崇明島炮台的轟擊,現已撤回外海。

錢三海還稟報說英軍船隊一共有十五艘戰船,最小的是「三桅帆船」,最大的比「三桅帆船」還要大,足有三十丈長,寬八丈,每艘船分為上下兩層甲板,左右兩舷分別有十門大炮,一面兩層甲板就是二十門,一共有四十門大炮,火力十分強大。

英軍戰船火力強大,但是吳淞和崇明的明軍也擁有大炮,那就是兵工廠新造出來的新式大炮和以前繳獲的紅夷大炮。

明軍的新式大炮炮管較為細長,所用的火藥也是「黃色火藥」,爆炸力驚人,射程可達十里左右,如非不是新式大炮采用了更加堅韌的新種鋼材,肯定就得炸膛。還有所用的炮彈,也是實心鐵彈,或者新研制出來的「開花彈」。

這種「開花彈」,不同于以往的「開花彈」,乃是戴梓和他的朋友徐正明、黃履莊一起研制出來的,其威力很大。此彈由厚鐵皮包裹,里邊包裹的是碎鐵塊,落地後可以炸開,殺傷周圍的生命。

兩場炮戰,英軍船隊並沒有得到便宜,一艘「三桅帆船」由于過于靠近海岸,被吳淞城的大炮接連擊中,最後沉沒,還有兩艘英國戰船受傷。

炮戰中吳淞城和崇明炮台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陣亡共計四百余人,有五門大炮被毀,不過與英軍的損失相比,明軍的損失還不算大。

明軍與英軍第一戰,以大明小勝告終,永歷得到消息後,很是高興,正好奉賢縣也將英俘送來了南京,于是永歷宣布就在午門外召開獻俘大會,自己將要親臨午門城之上,接受英軍戰俘。

這可不是小題大做,大明百姓一直不了解西洋人,當看到這些金發碧眼的人,還以為是妖怪。如此心態,讓永歷以為可不是打開眼界的姿態,將來要帶領大明百姓走出華夏,就首先要了解未來的對手,比如這些英國人,就是其中之一。

午時是南京城內最熱鬧的時候,英軍戰俘出現在御街之上,大約有八十來人,還有二十來個是重傷的,並沒有跟隨前來。他們在明軍的看管下,從南門向北走去,目的地就是午門。

這些英軍戰俘進了南京城,根本就不像戰俘,而是東看西望,看什麼都覺得稀罕,眼珠都綠了(本來就是綠的),如果不是自由被限制,恐怕他們早就撲向大街兩邊的店鋪。

不過他們的好奇很快就被兩旁的百姓所打攪了,不知是誰先喊了一句「開打」,然後大街兩邊的百姓就開始扔爛菜葉子、臭雞蛋、石子,將他們打得抱頭鼠竄,好不狼狽。

對于這些,明軍並不制止,英國人不請自來,就是冒犯大明,對待這些強盜還用客氣嗎?讓他們挨頓揍,還算是輕的。

戰俘們在明軍的驅趕下,好半天才走到午門,永歷和文武百官早就等在午門的城上。當看到那幾十個狼狽的英軍戰俘,永歷感覺非常好笑。

心道︰這些紅毛強盜,如同一群蒼蠅,那里有金銀財寶,他們就盯到那里,馬可波羅將自己的華夏見聞帶回歐洲,歐洲人就將華夏視為「黃金遍地,珠寶滿屋」的財富之國,貪婪的心性使然,無不心動。現在才抓到英國人一百個俘虜,要是英國人不知進退,膽敢再來冒犯,那就讓他有來無回!

(這幾天有點忙,明天更兩章,順道求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