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九十七章 定兩廣

作者 ︰ 朱由榔

尚可喜中風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就連話都說不清楚。時至今日,他今年已經六十有二,本來已是年老體衰,又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情急之下,當然有可能血脈不通,陰陽失調,導致中風麻痹。

紙里是包不住火的,盡管平南王府竭力封鎖消息,但是尚可喜中風的消息還是走漏出去,現在廣州城內大街小巷快要盡人皆知了。

雖然明軍已經佔據了廣州附近的很多縣鎮,但是並沒有完全將廣州城包圍,主要是因為兵力不足,「第二軍團」一共三萬人馬,馬雲帶走一萬,黑山只剩下兩萬,還要在三水鎮設伏,故此兵力捉襟見肘,才不能將廣州城完全包圍。

不過馬雲和張寶領軍到達廣州後,明軍的兵力劣勢立刻發生了轉變,南下的第三軍團共有五千余人,還有馬雲的一萬人馬,再加上留在廣州當地的第二軍團主力,明軍的兵力達到將近四萬人馬,這還不包括廣東的反清義軍。

廣東的反清義軍以前只能暗地里活動,如今大明的軍隊已經進入廣東,兵抵廣州,接連戰勝尚可喜的嫡系清軍,反清義軍不再畏首畏尾,各個府縣皆出現了大批的義軍。

這些義軍或者自行攻佔府縣,或者聯合明軍進攻重兵把守的城池,幾乎將尚可喜在廣東的地盤全部攻下,當然除了廣州以外。

就在廣州城北五十里的花都縣,大明長汀侯、第二軍團軍團長黑山與大明安遠侯、第三軍團軍團長張寶見面了,這是兩人第二次見面,上一次還是在井岡山,今天兩個軍團長卻在花都縣會面了。

張寶比黑山年紀要小幾歲,所以稱黑山為兄,黑山的性格粗獷,張寶也是綠林出身,兩人倒是有很多話可以說,慢慢的竟然惺惺相惜起來。黑山的性格就是這樣,容易和人相處,就是「鐵面無私」的顧炎武,黑山都能談得來。

此時的進抵廣州城外的明軍,仍不足以將廣州城圍住,故此按照馬雲的建議,明軍分成了三個部分,分別在廣州城外東、北、西三面設置了大營。黑山領軍一萬五千人馬駐扎于東大營,張寶領本部人馬駐扎于北大營,馬雲則率五千人馬駐扎于西大營,三個大營之間有道路相連,可以相互支援。

至于廣州城的南面,因為靠近珠江,再往南就是大海,故此並沒有派兵駐守,只有明軍的巡邏隊不時的出現,以攔截出城的清軍。

剩下的一萬人馬,則被馬雲派往粵北、粵西各個府縣,由顧炎武統領,恢復大明在廣東各府縣的統治。

顧炎武可是鐵面無私之人,對于那些想要乘機撈取好處的義軍首領,毫不客氣的予以拒絕。如果有一意孤行,妄圖佔領城池,不听朝廷調度的,顧炎武便發兵攻打,絕不留情。

如今的廣東義軍如同雨後春筍一樣,突然冒起,而後攻城奪地,各自佔領了一塊地盤。雖然沒有多如牛毛,但其中有十七支較強的義軍,分別都有上千人馬,很是難纏。

不過這些義軍中並不都是有私心的,大部分都是心向大明的。當顧炎武派人來接受他們所佔據的府縣,都能自動的獻出城池,而後听從顧炎武的安排。

顧炎武也並不難為這些義軍,按照他和馬雲制定的策略,凡是想要投入明軍的,則編入明軍,進行改編後,成為大明正規軍;如果有義軍首領不願意從軍的,又想做官,則由顧炎武進行考核,然後異地安排官職。

所以有的志大才疏之人,甚至被顧炎武安置到偏遠地方,或者干脆是打發回家。但是如此一來,就引起一部分義軍首領的不滿,他們不願意自己到手的地盤,就這樣拱手讓人,即使是大明朝廷也不行,除非給予他們相應或者更多的好處才行。

這里邊還有天地會的人在挑撥,或者干脆義軍首領本身就是天地會的人,他們暗地里聯合起來,對抗明軍進入他們地盤,甚至不惜兵戎相見。

清遠府乃是廣東以北的一座大府,其境內有兩支人多勢眾的義軍,其中一支義軍的首領李秀才已經答應被明軍收編,編入正規軍,但是另一支自稱「大明光復軍」的義軍,則拒絕被明軍收編,更不同意將清遠府交給明軍,並且殺掉李秀才,奪其部眾。

「大明光復軍」名稱中雖有「大明」兩字,但實質上只是蒙騙世人的旗號,首領黃炳德本是當地的世家大戶,但為人陰險,以前就勾結清廷官府,欺壓當地百姓。當明軍進入廣東以後,他以為天下紛亂,諸豪並起,也妄想割據稱王,于是拿出多年積累的金錢,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先是聯合另一支清遠義軍的首領李秀才,攻破清遠城,然後再設計殺掉李秀才,吞並其部屬,然後坐擁清遠及附近五個縣鎮,不听顧炎武號令。

同時還與佔據梅州的「天後軍」相勾結,暗中聯絡了很多江湖綠林草寇,準備聯合起來,等明清兩軍兩敗俱傷之時,出兵廣州,坐收漁翁之利。

對于「天後軍」,無論是永歷,還是顧炎武、張寶,都非常熟悉,其首領孫岩,屢次跟大明朝廷作對,投靠鄭經,甚至派人暗殺了原來的梅山「獨立團」團長胡行義。自從「第三軍團」離開梅山北上作戰後,孫岩便趁機佔據了梅山,如今更是趁虛而入,將梅州都據為己有。

黃炳德和孫岩兩人臭味相投,早就認識,這次舉兵掠地,從來沒想過報效朝廷,而是為了一己私利,甚至妄圖在廣東稱王稱霸。當孫岩找到黃炳德,鼓動他起兵對抗大明,兩人一拍即合,決定一東一西共同出兵,攻佔位于清遠和梅州之間的河源,然後南下進取惠州,斷絕明軍的退路,最後再拿下廣州,消滅明軍主力。

有道是︰蟻撼大樹,不自量力。黃炳德和孫岩的原班人馬總共不到六千,即使強拉男丁充軍,也不過萬人,而且他們都是山賊草寇出身,根本不懂帶兵打仗,其實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河源已被明軍從當地的義軍手中接管,並且收編了兩千多義軍,加上顧炎武派出的駐軍,兵力多達五千余人。

當黃炳德和孫岩領軍趕到河源,沒想到第一次攻城就損失慘重,氣急之下,接連加派兵力攻城,當損失了三千多人後,終于打開了河源北門。正當全軍要入城的時候,黃炳德突然接到了清遠的急報,說是明軍正在圍攻清遠城。

黃炳德大驚失色,那可是他的老巢,不容有失,不然家業就全完了,于是他趕緊撤出進入河源的兵馬,也不顧孫岩的勸阻,獨自領軍返回清遠。

在回去的路上,黃炳德遭遇了明軍的埋伏,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生擒活捉,後來被押往清遠城,當眾梟首示眾,家財也被沒收,土地則被分給了清遠百姓。

而孫岩的「天後軍」雖然攻入河源城,但是因為黃炳德撤走,城內的明軍奮起抵抗,就是城內的百姓也紛紛加入巷戰,幫助明軍抗擊「天後軍」,讓入城的「天後軍」損失慘重,幾乎潰不成軍。

眼看大勢已去,而且孫岩得到顧炎武親領明軍來援,嚇得急忙退走,趕回梅州。

此戰孫岩損失人馬達兩千多,只剩下一千多殘兵回到梅州。可是他回到梅州後,還沒坐穩,顧炎武領著六千明軍就追到了梅州。

孫岩的「天後軍」在梅州橫征暴斂,不得人心,正當孫岩準備關閉城門固守的時候,城內的百姓卻偷偷打開城門,將明軍迎進梅州城。

明軍入城後,已經喪膽的「天後軍」根本抵擋不住,不是投降,就是逃跑,孫岩見事不好,孤身騎快馬由東門溜走。也是他多行不義必自斃,在半路上投宿的時候,被當地的百姓認出,偷偷在他的飯食里下了蒙汗藥,將他活捉,而後押解回梅州城。

顧炎武快刀斬亂麻,一日之後,就宣布了孫岩的罪狀,將其斬首于梅州西門,而後將「天後軍」殘部押往惠州,準備改造一番,再讓其回家,畢竟他們都曾經是山賊土匪,輕易釋放,反而會危害一方。

黃炳德和孫岩被消滅後,震懾了其他懷有異心的義軍,他們的首領全部趕到花都縣,拜見黑山和張寶,表示歸順大明,服從大明朝廷的法度。

不過這些首領雖然表示臣服,但並不表示他們沒有別的企圖,比如想要更大官,或者干脆討一大塊土地做大地主等等,都有各自的打算。

為了實現目的,他們不敢去找顧炎武,而是私下里去求見黑山和張寶。黑山以自己是「第二軍團」軍團長,不願意管地方上的事,凡是求自己辦事的,都推月兌出去。

可是張寶則不然,他是廣東人,如今就要平定廣東,論功行賞也被封為大明安遠侯,位極人臣。尤其是被人恭維幾句後,更是飄飄然,以為在廣東,他最大。

其實張寶不知道,「第三軍團」自成立以來,兵不過萬,地不過梅山,所貢獻的戰功最少,就是他自己,也是永歷勉為其難地任命為軍團長,其能力根本就不被永歷認同。如果不是永歷皇帝照顧他這個軍團長,封他為侯爵,讓他和黑山、劉體純等其他的軍團長並肩,以顯皇恩浩蕩,否則以他的功勛,就連伯爵都難以封給他。

他以為自己功勛卓著,幫著大明皇帝打了天下,就應該坐享天下,甚至尋思黑山的「第二軍團」離開廣東後,他就可以坐地稱王,如同平南王那樣,世享榮華富貴。

于是當那些「求官」的人找到他,大肆賄賂,他根本就是來者不拒,甚至是將廣東各地的地方官明碼標價,假如有多人競爭一個官位,他就讓價高者得。因為他的大肆賣官,沒等顧炎武考核好,廣東各地的地方官就差不多被賣完了。

此時顧炎武雖有所察覺,但是忙于出兵平定粵北,便給耽擱下來。而黑山和馬雲則領兵試探地進攻了兩次廣州城,用大炮轟掉了清軍幾門紅夷大炮,當正整軍準備大舉進攻的時候,忽然收到消息,廣州城內發生了綠營嘩變和民~變。

廣州城內有三萬綠營,但是听說韶關來到援軍全軍覆沒後,士氣軍心低落,接著又從平南王府傳出尚可喜中風的消息,這些綠營兵們更加惶恐不安。

尚可喜中風不能視事,兩個王子尚之信和尚之孝皆被明軍抓去,其他的王子不是懦弱無能之輩,就是少不更事,難以頂替尚可喜指揮城內的軍隊。所以在群龍無首之下,廣州城內人心惶惶,這時一些隱藏在軍中,心懷大明的軍官相互竄連,暗中準備兵變,打開城門,迎接明軍入城,而後再圍攻平南王府,活捉尚可喜。

當年尚可喜和韃~子和碩郡王尼堪領軍南下進攻廣州,曾經在廣州城內大開殺戒,廣州的百姓幾乎被殺了一半,再加上附近郊縣被殺的居民,多達五六十萬人,尸體都將珠江堵塞了,史稱︰「廣州庚寅之劫」。

故此尚可喜在廣東根本不得人心,但廣州的百姓們攝于其婬威,不敢反抗,直到大明的軍隊開始進攻廣州,人心思變。

當城中的綠營兵發生兵變後,百姓們也自發的組織起來,向頑抗的清軍發起了進攻,並且在街道上堆積雜物,以阻礙清軍的調動,或者潛入糧庫點燃清軍的糧草,使廣州城內混亂不堪。

得到這個消息後,黑山馬上下令攻城,兩萬明軍向廣州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在「反正」的綠營兵配合下,打開了東門和北門,進入廣州城內。

馬雲親自帶兵進攻平南王府,可是剛到了王府大門,就看到里邊濃煙升起,等撞開大門後,王府侍衛們也不抵抗,全部主動繳械投降。

進入王府後,馬雲下令務必找到尚可喜,但是有王府侍衛告訴他,尚可喜已經在王府後花園的「京海樓」**了,冒起濃煙的地方就是「京海樓」。

馬雲也想到尚可喜會走自盡這條路,他雖然年老中風,但他也曾經是一代梟雄,南征北戰,殺人如麻,如何能像他那兩個「不肖子」一樣對大明俯首帖耳,故此肯定會自尋死路。其實死了也好,不然以尚可喜昔年和今日之罪過,就是連死九次也不為過。

明軍進城後,廣州綠營首先放棄了抵抗,一批接著一批地向明軍投降,只有一千多滿洲八旗兵在城西北的驍騎營駐地負偶頑抗。

黑山為了減少傷亡,並沒有強攻此地,而是調來五門大炮轟了三輪,然後往里扔了三十顆手榴彈,然後才派出軍隊進去,將滿洲驍騎營全部消滅。

廣州城被光復,大明終于恢復了廣東一省,黑山、張寶、顧炎武聯名上奏,派快馬信使趕往南京報喜,其中顧炎武寫了一封密信夾在其中,一並呈給永歷御覽。

明軍光復廣東全境以後,得隴望蜀,下一個目標則是廣西。

正當黑山、張寶、顧炎武、馬雲等人一起商議如何進軍廣西的時候,清廷廣西巡撫邵大志派來使者,向明軍請求歸降。

廣西一直以來都是吳三桂和尚可喜的緩沖之地,清軍的數量不多,根本難以抵擋明軍,而且如今廣東歸于大明,雲南的吳三桂又自顧不暇,所以廣西巡撫邵大志很識時務的選擇了投降。

為了穩定廣西,黑山等人商議後,只派出一千明軍進入廣西,而且下令邵大志在剪掉辮子後,任命其為廣西布政使,繼續治理廣西。

兩廣底定,大明恢復了對粵桂的統治,以此長江以南大部分地方回歸大明。

就在黑山、馬雲等待永歷皇帝下一個進軍命令的時候,安遠侯張寶也在憧憬自己的「廣東王」之夢想,永歷的聖旨終于被使者帶到廣州。

永歷的旨意是,黑山、馬雲率領「第二軍團」北上韶關,取道衡陽,然後進入貴州,先取貴陽,然後再取昆明,消滅吳三桂。

對于張寶,永歷則下旨調其去南京,就任南京五城兵馬司大都督,也就是南京城的城防長官。至于「第三軍團」的主將,則升任蔣飛虎為軍團長,調江西兵備道周鵬入粵,任副軍團長。同時擴充軍團兵力,加緊訓練,準備隨時听令北上參戰。

聖旨中還特意授命顧炎武暫領兩廣總督,有任命兩廣州府地方官的權力,要其整頓兩廣吏治,不得使宵小之輩為害地方。

最後,永歷還調岳岐山北上進京,連同尚氏兄弟也要被押往南京。

听到這個旨意後,黑山、馬雲等人倒是沒表現出什麼,只有張寶卻是大感失落,好好的「廣東王」做不成了,還被放到皇上的眼皮底下,今後可要不怎麼自在了。

後來張寶不知自重,到底還是卷入了一場「政變」之中,最後被抄家滅門,本人也被梟首示眾,可真是貪心不足啊!

當然這是後話。

(oh,麥搞得!!!周一,才22個會員點擊,我情何以堪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