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八十八章 兵進福建

作者 ︰ 朱由榔

明軍兵鋒直抵福州城,十門大炮只用兩輪炮擊,就轟塌了福州北門,嚇得城內的耿家父子趕緊出城請求和談。

當黑山听到耿精忠是來「和談」的,當即表示不見,將耿精忠拒之門外。他放話說,投降可以談,「和談」沒門!如果要戰,便戰,只要一天就可以把福州踏平。

于是耿精忠見明軍統帥如此堅決,根本不給他們提條件的機會,最後只好打馬回了福州城。

其實這也出于馬雲的授意,馬雲認為耿家父子仗著手中還有三萬兵馬,他們肯定會漫天要價,甚至有可能向大明提出繼續在福建割據稱王,這可是萬歲爺決不能答應的事,所以干脆拒而不見,先殺殺他們的銳氣再說。

耿精忠離開後,明軍馬上在福州城外擺開了攻城的陣勢,十門大炮又接連發射了三輪炮擊,將福州北城牆轟得是千瘡百孔,直到城牆上有人喊話——「不要打了,我們王爺有話要說!」。

耿繼茂終于被打怕了,不是他們沒有大炮,而是城牆上的「紅夷大炮」根本打不到城外明軍的炮兵陣地,反而被明軍的大炮轟得支離破碎,炮毀人亡。

耿精忠又一次走出福州城,這次他態度更加謙卑,向陣上的明軍官兵請求拜見明軍主帥。

有人將耿精忠帶進明軍大營,一路上他看到明軍兵容齊整,威武不凡,腿腳都有些顫抖了。當他進入中軍大帳,看到了正中而坐的明軍主帥,立刻想起這個黑臉大漢就是福建曾經的第一號「通緝~犯」,名叫黑山。當年他爹和閩浙總督吉力嘎還曾經發布海捕文書要緝拿他,現在人家卻成了大明的侯爺,而自己卻要低聲下氣地求人家,這可真是世道無常,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啊!

耿精忠躬身行禮,黑山笑著點頭後,讓人給他看座,然後將身邊的馬雲和丁四方介紹給他。

這時耿精忠也看到了丁四方,對于丁四方,他是認識的,此人原來是漳州城守副將,與廈門總兵蘇克勇是結拜兄弟。最近听說他親手殺了蘇克勇,歸降了大明,沒想到他也來福州。

「嗣子前來可是投降的嗎?」黑山介紹完畢,開門見山地問道。

「呃」耿精忠一怔,他還真不是來談投降的,而是想要向大明稱臣,然後繼續在福州做自己的藩王。

但是他的算盤肯定是要落空的,馬雲早就知道永歷皇帝對「三藩割據」深惡痛絕,以後在華夏境內再也不會有裂土封王的王爺,當然要做守規矩的「太平王」還是可以的。

「你到底是來干什麼的?打也不打,難道你是來我這吃茶的嗎?」黑山有些不滿地說道。

「不,不,大帥,我是來談和的!」耿精忠趕緊解釋道。

「談和的?怎麼個談法?」黑山問道。

「是這樣的,我父王說了,只要大明能夠撤軍,一切都可以談。」耿精忠說出了來意。

「哈哈」黑山笑了起來,旁邊的馬雲和丁四方也跟著大笑起來,直到將耿精忠快笑毛了,黑山才擺手道︰「你爹可真有意思,讓我們撤軍,他真想得出?哈哈——」

耿精忠有些憤怒了,急道︰「你們不要得意,福州城垣高大,兵精糧足,固若金湯,你們要是強攻,必會付出巨大的戰損,血流成河,尸積如山,這難道是你們想要的嗎?」

黑山一听,停住了笑聲,不屑地說道︰「本侯說過我們會去攻城了嗎?你想錯了,本侯可以告訴你,我們準備在城外架炮轟他三天三夜,將福州的城牆全部轟爛,然後再慢慢的進城,一點一點的把你們吃掉,最後連渣都不剩,你明白了嗎?」

耿精忠一听,渾身哆嗦起來,心想︰這種攻城方法太毒辣了,人家不準備強攻,而是仗著巨炮轟城,直到將福州的軍心士氣轟沒,然後再進城清剿。這計策對于攻方太有利了,可對己方來講,除非出城主動進攻對方,否則就只有坐以待斃的份。

可是全軍出擊又有幾分勝算,根本就是速取滅亡而已,不說明軍擁有犀利的火器,就是他們的兵力也比城內的清軍多出一倍。听說半個月前,就連鄭經都在長江口鎩羽而歸,兩員大將被明軍俘獲,明軍如今乘勝而來,肯定要吞掉福建。

自己的父王雖然為「三藩」之一的靖南王,但也是三藩中實力最弱的,手下的兵馬大部分都被洪承疇抽調走了,只剩下老弱殘兵,別看城內還有三萬人馬,其中有一半都是臨時強拉來充數的,實際上能夠作戰的不過萬人。

「這可怎麼辦?」耿精忠將心事想了一遍,難以抉擇,不過既然人家將底都露出來了,肯定是有恃無恐,看來只有回去再和父王商量一下,再做打算。

想到這里,耿精忠對黑山躬身道︰「請問貴方,如果我們投降,你們如何安置我們?」

「我們萬歲爺說了,只要你們交出兵馬,而後北上南京,萬歲爺就給你們父子一個‘太平王爺’做,不然等我們打進城去,抄家滅門,全部處死!」黑山如凶神一般地說道。

耿精忠又嚇得一哆嗦,趕緊給黑山施禮,然後說道︰「此事,我做不了主,等我回去與父王商議後,再做答復,如何?」

黑山點了點頭,然後就由馬雲將耿精忠送了出去。

早在「第二軍團」離開吳淞口的時候,永歷就曾經交代過黑山和馬雲,進入福建後,對于耿氏父子,不用太費周章,只要強兵圍困即可,他們爺倆肯定會出城請降。

為什麼永歷如此篤定耿氏父子不會死守福州,頑抗到底?原來永歷畢竟是另一個未來世界中的人,他對耿繼茂和耿精忠這對父子還是蠻了解的。

耿繼茂雖為武將,但是膽小怕死,他從來都沒有吳三桂那樣的膽略,只想做一個安享太平的王爺;至于他的兒子耿精忠,就更加不堪了,別看後來他會跟隨吳三桂造反,可他反復無常,有心無膽,在清軍入閩平叛後,馬上投降了,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故此永歷並不擔心這對父子會負偶頑抗,認為只要稍微嚇唬他們一下,這爺倆就得乖乖的獻城投降。

果然如永歷所料,就在明軍圍困福州的第四天,滿清靖南王耿繼茂、嗣子耿精忠及部屬官品在六品以上的官員出城了,向大明「第二軍團」軍團長黑山遞上降書和福州的戶籍賬冊,表示願意歸順大明,任憑處置。

黑山看到耿繼茂出降的隊伍後面還抬著一口大棺材,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就問馬雲。馬雲小聲對黑山說了句,黑山才明白過來,馬上派人將那口棺材接過去,然後當眾在城門口燒掉。

抬棺出降,自古有之,例如當年蜀後主劉禪向鄧艾投降的時候,就抬了一口棺材隨行,那棺材被鄧艾叫人燒毀。原來這是表示一種屈服的姿態,對于勝者來說,人家都抬棺材出來了,你再傷害人家,會被說成是心胸狹窄,落井下石。

看到黑山命人燒掉了棺材,耿繼茂父子倆苦瓜臉上終于有了喜色,這說明自己這條命有了保證,人家絕不會事後算賬了。

其實耿繼茂父子的擔心是多余的,永歷壓根就沒想殺他,這對父子都是懦弱無能之輩,就是另一個世界中的耿精忠後來也不過是因為受了吳三桂的蠱惑才起兵反叛的,故此解除他倆的兵權後,讓其北上南京,並且在南京城內特意為他們修建了一座「王爺府」,每年都撥給一定的銀子,算是把耿家父子養了起來。

這種做法,很有效果,不但民間稱頌萬歲爺是個仁慈之君,就是後世史書上也會寫上此事,將永歷的寬宏大度歌頌一番。

後來耿繼茂來到南京,被永歷封為「秭歸縣公」,爵位雖然降了一級,但榮華富貴卻保住了。

若干年後耿繼茂病死了,繼承公爵之位的耿精忠覺得不能整天白吃飽,什麼事也不做,竟然提出要為大明朝廷效力。當時大明正與波斯人在中東地區作戰,需要聯絡當地的其他勢力,共同對付波斯人,于是永歷派出耿精忠為使者,出使中東,結果幸不辱命,中東的很多勢力歸附大明,共同殲滅波斯人的軍隊,但是在歸國途中,耿精忠的船只遭遇了印度洋風暴,最後不知所蹤。這讓永歷很是哀傷了一段時間,下旨為耿精忠舉行了國葬,以表其忠君報國之行。

當然這是後話。

「第二軍團」兵不血刃佔領福州後,稍事休整,接著繼續西進,接連又佔領了不設防的數座府縣,在七日之後,兵鋒抵達了金廈。

此時鄭經在大陸的軍隊已經全面收縮,只據守了三個地方,分別是漳州、廈門和金門。其中廈門和金門乃是兩座大島,一直以來都是清廷和鄭氏對峙的地方,鄭經為了守住在大陸的最後一處基地,將金門島經營的如鐵桶一般。就算是「第二軍團」的戰力不凡,在沒有水軍的配合下,也難以渡過金門海峽,只好望洋興嘆。

不過早已事先約好,在「第二軍團」進軍福建的時候,永歷就下旨讓南海船隊先休整一個月,然後再南下支援「第二軍團」。現在算算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五天,還有五天南海船隊才會南下。這是因為沒有人會想到進入福建以後,會如此順利,不出二十天,便佔據了大部分府縣,只有閩西南的幾個地方還在鄭經的手中。

離南海船隊到達金門還有一段時間,于是馬雲向黑山建議,先繼續西進攻打漳州,等攻下漳州後,再回師進攻金廈,到時候,南海船隊就會趕到那里,正好可以在其幫助下進攻金廈兩島。

黑山采納了馬雲的提議,留下丁四方率領一萬人馬監視金廈兩島,主力人馬繼續西進,兩天後到達漳州外圍。

讓人想不到的是,當明軍出現在漳州城外,漳州城的鄭軍守將許耀,皆鄭經親弟鄭明、鄭裕出城向明軍投降。

漳州仍有鄭軍五千人馬,但無論是許耀,還是鄭明和鄭裕,都知道他們是鄭經的「棄子」,拿五千人守衛漳州,對抗五萬明軍,卻沒有援兵,而且還要死守,這不是送死嗎?

不想死的鄭明和鄭裕這兩個鄭氏子孫最先提出獻城投降,以求活命的機會,守城主將許耀也不想再為鄭經賣命,于是三人一拍即合,當大明「第二軍團」當抵達潮州,便出城投降,請求明軍主帥饒恕他們。

許耀等三人並不是大奸大惡之人,黑山也不難為他們,除了許耀因為有領軍才能,被留在軍中,鄭明和鄭裕則被專人押往了南京。最後到了南京以後,當然還是好吃好喝地養了起來。

「第二軍團」收編了漳州的五千鄭軍,兵力進一步擴大,而後主力立刻調頭回金廈,同時還分兵向西和向北進發,數日之後,接連佔領了閩西、閩南的各個府縣。

當「第二軍團」主力回到金廈兩島的對岸,馬雲派出探子乘小船偷偷潛入廈門和金門兩島,卻發現兩個島嶼上空無一人,鄭軍竟然在數天前就乘船逃往了台灣。

鄭經自從吳淞口之戰後,損失了全部的四萬步兵和近一萬水軍,實力大損,只剩下不到三萬的老弱殘兵,不堪一戰。當漳州不戰而降後,嚇破了膽的鄭經覺得呆在金廈不再安全,便下令拆毀了金廈兩島的各類建築,然後坐船逃向台灣島。

台灣島幅員遼闊,乃是華夏的第二大島,自從三國以來,便被收歸華夏掌握之中,歷朝歷代都有華夏子民渡海定居,尤其是這個年代,很多為了躲避戰亂,而遷移到這個島嶼上的華夏子民就更多了,形成了數個大城,其中以「東寧」為最大,最繁華。

自從鄭成功打敗荷蘭人,收復台灣島以後,鄭氏父子便開始經營台灣。現在鄭經損失慘重,自知不敵入閩的明軍,退入台灣,也是無奈之舉和明智之舉,畢竟台灣與大陸隔著一道巨大的海峽,想要渡海攻佔台灣,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是不行的,這恰恰是大明現在所沒有的。

黑山和馬雲等人乘漁船登上了金門島,視察一番後,覺得此島距離台灣最近,乃是閩西南的門戶,故此調來五千官兵駐守此島,防備鄭經反攻大~陸。

進佔金廈兩島之後,福建全境算是重歸大明,黑山和馬雲並不打算耽擱太久,因為按照計劃,一旦攻佔福建全境後,要立刻繼續南下進入廣東。

所以留下兩萬人馬分別駐守漳州和福州,由副軍團長丁四方坐鎮福建,黑山和馬雲則統領「第二軍團」主力三萬余人繼續南下,于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進入了廣東境內。

(明天是我的生日,感謝朋友們為我慶生,謝謝,再謝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