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七十八章 富民強兵

作者 ︰ 朱由榔

合肥一別,十日之後,張英的大兒子張廷瓚橫渡長江,到達了南京,先去內閣拜見了黃宗羲等三位內閣首輔,而後由黃宗羲領著直接進入皇宮的內苑,請求覲見永歷皇帝。

二十天前,永歷收到徐州送來的戰報,得知「徐州之戰」最終又以明軍大獲全勝而告終,多隆不敵,領軍逃竄,另外還活捉了穆里瑪,佔據了徐州。

得知這個消息,永歷非常高興,不但馬上親自擬旨,嘉獎靳統武和方孝玉,以及「第一軍團」的全體將士,而且還下旨將捷報傳往全城,讓全城的百姓知道,並且當晚舉行游街慶祝,以鼓舞人心。

二十天後,永歷又听說「安徽之戰」也結束了,結果還是明軍全勝,佔領了安徽全境,非但如此,而且河南巡撫張英率萬余河南綠營已降,當即高興的手舞足蹈,又下旨晚上城內游街慶祝。

現在就連張英的大兒子都來朝拜自己,永歷當然高興,于是馬上命張千去內宮門口迎接黃宗羲和張廷瓚,自己則在內苑的一個小湖旁的涼亭等著他們二人前來。

不多時,張千領路,黃宗羲和一個年輕英俊的後生隨後而行,進了內苑,七要八繞來到涼亭旁。而後張千先登上涼亭,躬身對正在飲茶的永歷說道︰「皇上,黃宗羲和那個姓張的後生來了。」

「嗯,讓他們上來。」永歷點下頭。

接著,張千將黃宗羲和張廷瓚引上涼亭,黃宗羲躬身便拜,口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廷瓚不敢抬頭,也趕緊跪在地上,高呼︰「萬歲」。

永歷看了看跪著的張廷瓚,這個後生中等身材,體態偏瘦,但因低頭跪在地上,模樣看不到,于是說道︰「二位平身。」

黃宗羲先起身,而後才是張廷瓚起來,但依然低著頭,肅立在黃宗羲的身邊。

「你可是張英的大兒子張廷瓚?抬起頭來見朕!」永歷說道。

張廷瓚聞言,趕緊抬起頭,但又馬上躬身道︰「回陛下,我就是張廷瓚。」

永歷微微點頭,心說︰這小伙子年紀不大,長的蠻英俊的,就是不知道才學如何?是不是應該考考他,要知道「虎父無犬子」,他老爹張英博學多才,文韜武略無所不通,作為張英的兒子,肯定也差不了。如果他也有些才學,大明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就算是年輕些也無妨,大可以先放在某些官署歷練一番,而後完全可以獨當一面。

「張廷瓚?」永歷叫了一聲。

「臣在!」張廷瓚答道。

「你父親可好啊?」永歷為了表示重視,先問了他的父親。

「我的父親身體還行,多謝陛下掛記!」說著,張廷瓚又要下跪。

永歷擺擺手,說道︰「不用跪了,你站著說話就好了。」說完,轉向黃宗羲,問道︰「過去你曾在我面前提過張氏父子,說他們父子,老的干練,小的睿智,今天朕見到了張英的大兒子,你先替朕考考如何?」

黃宗羲一听,心說皇上怎麼剛見面就要考人家?但轉念一想,立刻明白了,這是皇上想知道這個年輕人是否有真才實學,肯定是想要大用他的征兆。這可是大好事啊!再說別看張廷瓚年紀青青,但也是青年俊才中的佼佼者,我來出一道題,應該難不倒他。

想到這里,黃宗羲放下心來,接連考了三道題。第一道是考的是史書中的一個典故,張廷瓚想也不想就打出來了;第二道題的內容是以涼亭下的小湖為題目,作一首詩,結果也沒有難倒張廷瓚。雖然沒有立刻做好,但是與曹植的「七步詩」也差不多了,思考片刻後,他就作出一首對仗非常工整的「七律」。

永歷听後,心中大呼︰這是神童啊!正當黃宗羲準備出第三道題的時候,永歷擺下手,止住他,說道︰「這最後一道題,還是由朕來出!」

黃宗羲聞听,趕緊退到一邊,而後就听見永歷說道︰「張廷瓚,你可知道強國之道?」

听到這句話,黃宗羲馬上一怔,心道︰這個問題可不好答啊!現在的萬歲爺可不同于以往的那些皇帝,腦袋里裝的都是稀奇古怪的東西,很多都是聞所未聞,如果以古聖賢的話來拼湊回答這個問題,未必會讓萬歲爺滿意,但又不能信口胡謅,就是自己也未必能面面俱到。

正當黃宗羲暗自著急的時候,張廷瓚說話了,只回答了四個字,讓黃宗羲一愣,可是永歷卻馬上拍掌叫好。

張廷瓚答道︰「富民強兵!」

如果是「富國強兵」,黃宗羲還能理解,可是張廷瓚回答「富民強兵」,就有些不明白了。「富國強兵」的根本意思就是國家掌握財源命脈,以滋養軍隊,當軍隊足夠強大的時候,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而「富民強兵」則有可能是兩個概念,「富民」與「強兵」,二者好像根本不搭邊,比如戰國七雄,齊國是七國中最富裕的國家,但最後也被秦國滅亡了,而秦國的國民並不富裕,主要的財源都掌握在國家手中,卻練就出一支強大的軍隊,最終統一華夏。

故此後人要是被問道︰「如何強國?」大半人都會回答︰「富國強兵」,或者別的策略,可就是沒有人會如此回答︰「富民強兵」。

但是張廷瓚答完後,永歷卻拍起了巴掌,仿佛听懂了一樣,這讓黃宗羲很是迷糊,心中狐疑地想道︰是不是萬歲爺不懂裝懂呢?

這時,永歷對張千揮揮手,說道︰「來人,給黃愛卿和張廷瓚賜座。」

當張千指揮人搬來椅子,黃宗羲謝恩坐好,張廷瓚也用半個坐下,永歷對張廷瓚說道︰「富民強兵,不錯!不過朕想听听你的見解?」

張廷瓚坐在椅子上,對著永歷欠身施禮,然後答道︰「回陛下,說來慚愧,這個答案不是我先答出來的,而是我的二弟廷玉,不過我也深以為然,故此才如此回答,還請陛下恕罪?」

永歷一听,好奇地問道︰「你二弟是誰?」

「張廷玉。」張廷瓚答道。

「啊!」永歷差點尖叫出來,心想︰「張廷玉!這可是將來大名鼎鼎的人物啊,號稱是滿清三朝的‘肱骨之臣’,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做了不下二十年的內閣大臣,乃是華夏歷朝中數得著的能臣,原來張廷玉竟然就是張廷瓚的二弟,張英的親二子!

「你弟弟,張廷玉今年多大了?」永歷急問道。

「年方十五。」張廷瓚答道。

永歷一听,有些失望,心想要是再大點,也可以來朝中做官了嘛,可是文臣不同于武將,洪熙官武功高強,十五歲做自己的禁衛副統領,十七歲做游擊將軍,可是十五歲的文官太年輕了,難以服眾啊!

「哦,你弟弟十五歲,正好是進學用功的時候,朕準備重建大明國子監,你回去修書一封,讓你父親把張廷玉送來南京,讓他先到國子監讀書,等年紀再大些,朕有重用,如何啊?」永歷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心中就是想將張廷玉佔為己有再說,省得跑到康熙那邊去。

張廷瓚哪敢不從,忙躬身應是。

然後永歷又問道︰「說說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你弟弟先你答出來的呢?」

張廷瓚點頭,而後說道︰「回陛下,就在去年,我隨母親和弟弟去河南開封探望父親,見到父親後,他曾為了探查我們學習的程度,出題考我們,這最後一道題就是‘如何強國’,結果是我弟弟先答出來的,而後我父親也表示贊同,但卻不讓我們到處宣揚。」

永歷听後,覺得張廷瓚這個年輕人倒是老實誠實,在自己面前也不隱瞞,看來是可以放心地用他的。

「那你弟弟當時是怎麼解釋的呢?」永歷問道。

「我二弟是這樣回答的,他說國富則是外強中干,財富掌握在國家手中,卻不惠及百姓,而財富之源則是百姓,如果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財富過于集中,掌握在國家手中,只不管會使百姓疲敝困苦,導致財富之源慢慢枯竭,最後的結果是國家崩潰,戰亂將起,比如統一六國的秦便是如此!」張廷瓚答道。

當張廷瓚回答問題的時候,黃宗羲一直在旁聆听,心中不斷地思索,越來越覺得此話有道理,但又覺得這些道理有不合數千年來的治國學說,如果傳揚出去,也許會被罵成是「歪理學說」,不過皇上卻沒有不悅之色,反而連連點頭,這說明皇上贊同啊!

「那你再說說如何強兵?」永歷接著又問道。

「只有民富才能國強,百姓富足了可以提供龐大的財源,支持國家的軍隊,反過來,軍隊強大了,可以保護百姓的財富,同時開拓疆土,維護商路,拓展更大的財源。」

說到這里,張廷瓚一頓,然後繼續說道︰「陛下,接下來是我自己的想法,強兵在于練兵和裝備,練兵我就不說了,那是武將的事,我就解釋一下如何武裝軍隊。當年戰國時候,趙武靈王學習‘胡服騎射’,改變了趙國的軍隊的武備和戰法,阻擋了秦國和匈奴數十年。如今已經是兩千年過來了,可是華夏的軍隊還未有太大的改變,雖有大炮和火銃的出現,但它們依然是戰場上的輔助,軍隊主要還是用大刀長矛,戰場上的主要兵力還是騎兵,比如滿洲騎兵,來去如風。可是我覺得那些早晚會被淘汰,大炮和火銃等火器才是將來戰場上的主角,在大炮和火銃面前,騎兵將會不堪一擊。故此大力發展火器,才是當今的緊迫之事,如果大明握有更犀利的火器,那麼滿清的軍隊只有被消滅的結果了!」

張廷瓚是不吐不快,當著永歷和黃宗羲的面,將自己的想法都說了出來,然後偷偷掃了一眼永歷,心中不免得忐忑起來,心道︰自己才過二十歲,卻要在大明皇帝和內閣首輔面前「班門弄斧」,是不是有些過了?可不要因為自己的言論,連累了父親才好。

「哈哈——」永歷站了起來,繞過桌子,走到張廷瓚身邊,抬手在他的肩膀上拍了兩下,說道︰「初生牛犢不怕虎啊!好!好!」

黃宗羲也笑了,剛才他還在擔心會引起永歷的不快,畢竟張廷瓚太年輕了,也許那句話說的不對,就會引起皇上龍顏大怒,這可得不償失了。不過以自己對皇上的了解,張廷瓚的言論應該就是永歷一直執行的大政方針,不然他在井岡山時,不惜代價制造那些大炮和火槍干嘛?所以張廷瓚的話,可能是說到永歷的心里去了。

這時,永歷也在想,張廷瓚一直在安徽桐城閉門苦讀,讀的都是四書五經等儒家學說,本來以為是個書呆子,沒想到思想如此進步,竟然提出改造軍備的想法,看來是個人才啊!

永歷忽然想起這些日子,按照自己的旨意,方以智正在籌建「兵工廠」,井岡山的各個兵器作坊都被搬到南京來了,此時各個戰場上都急需大炮、火槍和彈藥,小作坊再也不能滿足需要了,只能建更大的,更正規的「工場」才行,所以籌建「兵工廠」,以制造各種火器,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方以智為了籌建「兵工廠」,忙得焦頭爛額,現在正在南京南方的溧水縣選址,準備在那里修建一座大型的「兵工廠」,也正是缺少人手的時候,不如就將張廷瓚派往那里,協助方以智,以張廷瓚的才智,應該升任才是。

心中有了打算以後,永歷對張廷瓚說道︰「張廷瓚,朕賜你進士出身,任工部主事,明日你準備一下,就趕往溧水縣,去幫內閣大學士、工部尚書方以智修建‘兵工廠’如何?」

張廷瓚听完,嚇了一跳,才見了一面,就封官了,而且還是正六品的工部主事,當年自己老爹考中進士三甲,不過外放了一個知縣,自己不用科舉就當了大官,這可真是皇恩浩蕩啊!

正當張廷瓚發愣的時候,黃宗羲提醒道︰「廷瓚,還不謝恩?」

張廷瓚聞听,趕緊匍匐于地,高呼︰「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等張廷瓚謝完恩,永歷讓他起來,又與黃宗羲說了幾句朝政上的事,然後就招呼張千,讓他前邊帶路,再叫黃宗羲和張廷瓚隨行,一起去「御膳殿」吃午飯。

在去往御膳殿的路上,黃宗羲一邊走一邊想︰「富民強兵」與「富國強兵」有何區別呢?財富難道不應該掌握在國家手中嗎?

走著走著,黃宗羲忽然想起準備頒布實施的《平等法案》,里邊有「天下人,人人平等」這句話,為什麼要「人人平等」,就是防止國家權力過于集中,而財富的支配也是權力的表現和源泉。如果當國家財富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中,這群人又不思進取,抱殘守缺,就會變得驕奢婬逸,禍國殃民,那才是天下大亂之源!

所以——民富才能強兵,強兵才能強國。

(啊,感謝悼武華夏的打賞和月票!同時也謝謝煤礦、藍美女、圖書館、劍軒、十年等等,所有支持我的人!呼喚推薦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