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七十三章 刨絕戶墳

作者 ︰ 朱由榔

如果沒有永歷的穿越,按照原來的歷史發展,如今的河南巡撫張英會在滿清康熙朝成為一代名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而後他的幾個兒子皆成為清廷的重臣,以次子張廷玉最為著名。

張英乃是安徽桐城人,按照另一個世界中發生的事情,因為他還會留下一個典故,就是當他坐上康熙的內閣大學士後,家鄉的同族寫信告訴他,他老家的宅院牆址被鄰居佔了一塊,讓他想辦法討回來,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反而寫信勸說老家人承讓鄰居。後來鄰居有感于他的大度,也將自家的牆向後退了一塊,于是兩家之間留下了三尺寬的小巷,這條小巷就被後人叫做「三尺巷」,有詩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不過如今的歷史發展改變了,本該在康熙元年就被害死的永歷皇帝,如今卻已經恢復了大半個江南,明軍的兵鋒也直抵中原,張英這個即將成為滿清重臣加名臣的河南巡撫,還有沒有機會匡扶滿清,誰也不知道,畢竟此時他還得應付眼前的危局。

讓張英意外的是明軍並沒有趁他進入商城,而進軍圍攻這里,反而是撤回安徽境內了,這讓張英有些迷惑。等到王輔臣率領三萬兵馬抵達商城,張英親自出城迎接,極盡禮遇客氣,讓王輔臣很是受用。

按理說,王輔臣是陝西提督,武職正二品;張英則是河南巡撫,也是正二品大員,不過他是文二品,實際上要高于武二品,在所轄區域內有節制武職的權力,哪怕對方是和自己同級。

張英親自出城迎接王輔臣,這就是表明了一種謙讓的態度,王輔臣雖是武將,但他可不是莽夫,也想結交像張英這樣的封疆大吏,于是也刻意答禮,裝作相見恨晚的模樣。

當晚,張英就在商城縣衙設宴款待王輔臣,酒席上對王輔臣極力吹捧,說他乃是當朝的第一猛將,文韜武略皆是上乘,將來封侯拜將,匡扶大清不在話下,雲雲。

王輔臣也投桃報李,對張英表示仰慕已久,尤其是他以平定夔東十三家的功績,被朝廷任命為二品巡撫,當有張子房(張良)之才,將來必會入閣為當朝大學士,等等。

兩人相互吹捧,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已是半夜,對于當前的戰事卻只字未談。第二天中午,張英親自趕去王輔臣的住處探望,同時又下令搜羅全城的豬牛羊和美酒,全部送到城外的王輔臣大營。

王輔臣得知張英如此殷切,竟然將肉食和酒水全部送給自己的部下,而河南綠營一點沒留,便非常感動,留下張英,特意下令自己的隨軍廚子擺出一桌豐盛的午宴,要與張英再一醉方休。

張英來者不拒,又與王輔臣喝了一頓,大醉方回。到了晚上,他又設宴回請王輔臣,就這樣,兩人你請我,我請你,竟然接連三天都在酒宴之中,直到王輔臣感覺自己汗毛孔里都散發出酒味了,肚子上的贅肉增多了,這才想起當下的戰事來。

第三天晚上,張英又一次設宴邀約,王輔臣去了,面對滿桌的山珍海味,卻沒有動筷子,更沒有拿起酒杯,而是忍不住問起明軍的動向。

其實連日設宴,張英並不是想灌醉王輔臣,也不是他心里不著急,而是他的欲擒故縱之法。王輔臣是有名的悍將,別說他這個河南巡撫,就是朝廷,也是陰奉陽違,故此張英不得不放價,曲意交好王輔臣,又接連幾天款待對方,也不提參戰的事情,以此來讓王輔臣忍不住先說,從而把王輔臣推進戰場。

听到王輔臣問起明軍動向,這段時間,張英沒少派出探子,進入安徽,所以明軍的去向,他還是知道的。

此時的明軍撤回六安以後,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很快就退出了六安城,也並沒有向合肥撤退,而是折向西南,向桐城撤退了。

對于明軍接連放棄六安和合肥兩座皖北重鎮,張英百思不得其解,到最的肉就此放棄,難道他們有什麼陰謀詭計嗎?探子也回報說從六安和合肥的百姓那里探知,明軍是懼怕王輔臣才逃走的。這也令張英感到很詭異,明軍一向敢戰,怎麼就會突然畏懼害怕了呢?

當王輔臣听到明軍是懼怕自己而接連放棄兩座大城,頓時就興奮了,他可不像張英那樣左思右想,只當自己威名在外,明軍懼怕自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後他揚言要馬上進入安徽,奪回安徽全境,然後再南渡長江,攻進江寧,活捉南明皇帝,獻給朝廷。

張英就等王輔臣這句話了,接著又對王輔臣恭維一番,然後兩人商量了一下進軍路線,這才各自散去。

商城的四萬多清軍已經休整了數天,尤其是王輔臣的軍隊,已經將商城附近的豬肉羊都吃的精光,害得當地的百姓看見清軍,就害怕自家的牲畜遭殃,趕緊回家將豬羊藏起來。

清軍終于開拔了,商城當地的百姓們終于松了一口氣,可是豬羊被吃光沒關系,很多耕牛都被吃掉了,百姓們都愁,來年的春耕可怎麼辦啊?

王輔臣的陝軍與張英的河南綠營合兵一處,不過作為河南兵的作為向導,故此他們走在最前邊,而後才是陝軍。

一天之後,清軍抵達安徽境內的金寨,三天之後,到達了六安,繼續往前走了兩天,距離合肥還有百余里的地方。突然,張英得到探馬送回的消息,明軍已經抵達桐城,不但拆了桐城的張家老宅,而且還要刨掉城外的張家祖墳。

俗話說︰踹寡婦門,刨絕戶墳,這是缺德之極的事,尤其是刨人家的祖墳,更是要被人恨死的勾當。張英開始不明白為什麼明軍會這麼干,但是他想到明軍的主帥就是以前的「夔東十三家」的總頭領劉體純,便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當年張英隨四川總督李國英剿滅「夔東十三家」,可是斬草除根的,不但將戰俘全部斬殺,就連孩童也沒有放過,全部被扔進了山澗,河水都被堵住了。現在劉體純兵進安徽,肯定恨死了當年作為當事者之一的張英,要刨他家的祖墳也不足為怪了。

可是祖墳是能輕易讓人刨掉的嗎?張英可以不在乎祖上其他人的墳塋,但是他父母的,他不能不在乎,尤其是他的母親。當年張英的父親早逝,是他的母親獨自含辛茹苦地將他養大,可是當他功成的時候,母親卻去世了,這讓張英一直引為恨事。

戰爭雙方從來都是不擇手段地致對方于死地,打擊對方的士氣,或者勾引對方發怒亂性出現錯誤,刨人家的祖墳其實以前也有過,不過多是當朝刨了前朝的祖墳,刨一個敵對官員的祖墳,可是少之又少。

張英得知這個消息後,又氣又急,盡管他是出名的有涵養,但是也忍不住想找劉體純算賬,于是決定馬上率軍南下桐城,找對方決戰。

本來按照原來的計劃,是要先佔領合肥及其周邊的府縣,然後再尋找明軍主力的,現在張英提出馬上南下,王輔臣很是不情願。

別看張英一直殷勤周到,但是王輔臣心中可不那麼想,畢竟兩人不是同一條線上的,所以王輔臣馬上提出了異議,讓張英稍安勿躁,等平定了皖北,再南下尋找明軍主力。

皖北有七八座大城,要一一佔領,最快也得需要半個多月,這還是明軍棄守的情況下才能做到,否則任何一座城池有明軍把守,都得耗費一些時日,才能攻下。不過等到那個時候,桐城的張家祖墳都得被劉體純刨了,張英等不了。

王輔臣也不想讓張英太過難堪,畢竟吃了人家那麼多牛羊,最後他決定張英先率軍南下桐城,他領軍東進合肥,等佔領合肥,再南下與張英會合,一起向明軍發起總攻。

張英想了想,覺得這是最好的辦法了,合肥是皖北重鎮,不能因為他的私事而放棄,不然朝廷知道了,該如何想?而他領軍南下,雖然兵力有些單薄,但是如果謹慎進軍,也不會給明軍可趁之機,而且對朝廷也能有所交代,還能使明軍自顧不暇,放棄挖自家的祖墳。

于是張英和王輔臣決定分兵,王輔臣繼續東進,攻取合肥;張英則南下桐城,尋找明軍主力,牽制住對方,等待王輔臣佔領合肥後再南下。

張英率領一萬兩千多河南綠營開始了急行軍,晝夜兼行,好在河南兵都是能吃苦耐勞的人,接連三天三夜的行軍,也沒有太多人掉隊,終于趕到了桐城以北的舒城縣。

這時,張英遇見了由桐城而來的行商,因他想知道桐城的情形,便找來那些商人當面詢問。因為張英出仕多年,桐城來的這些商人並不認識他,也不知道他就是張英,所以問什麼說什麼,也沒有隱瞞,先是描述了一下明軍進入桐城後的情形,兵馬大約在一萬左右,而後夸獎明軍對百姓如何的好,什麼明軍對百姓秋毫不犯啊,幫助當地的百姓打井啊,耕田啊之類的。

張英不想听這些,他最關心的還是桐城城外的張家祖墳。當他問起明軍是否刨了誰家的墳地後,這些商人異口同聲,都說確有其事,不過卻只刨了一家的祖墳,就是城內有名的大戶——張家的祖墳,非但將祖墳刨了,而且還將里邊的尸骨挫骨揚灰了。

听到這些,張英恨得是牙關緊要,眼楮血紅,面紅耳赤,差點當時就發作,嚇得那些商人們慌忙跪下,哀求饒命。

冤有頭,債有主。張英才不會難為這些商人,反而看在他們是自己老鄉的份上,拿出一些銀子,賞給了他們,打發他們走了。

現在張英終于確定「挖張家祖墳」確有其事,那麼多商人都不能說假話?于是他下令全軍繼續前進,一定要找到劉體純,要把他碎尸萬段,才能解恨。

當張英領軍到達距離桐城百里里的地方,忽然接到探馬來報,明軍已經離開了桐城,正向桐城東北的廬江進發。

張英到達的地方,距離廬江比桐城還要近一些,于是他馬上下令全軍轉向廬江,準備在半路截殺明軍。可當他領軍到達廬江,卻發現明軍並沒有來廬江,而是又折向了西南,據探馬講,明軍的目的地可能是西南方的無為縣,而且他們準備在到達無為縣以後,尋找船只渡江,離開安徽,回到江南。

此時張英已經被劉體純的所作所為沖昏了頭腦,盡管他很謹慎,但是當他得知自己的祖墳被刨了,自己的母親暴尸荒野、挫骨揚灰,他就覺得自己胸膛都要炸開了。現在明軍要跑,他發誓一定要追上明軍,就是拼光了人馬,也要將他們纏住,何況劉體純也不過萬余人,與自己的兵馬相當,勝負未可知。

于是張英又下令全軍向西南進發,一定要在明軍渡江之前,將劉體純截住,消滅他們,以解心頭之恨。

其實張英忘了一點,當時他並沒有問那些行商,他們是否親眼所見張家祖墳被掘,而是輕信了一面之詞。明軍會干那麼缺德的事嗎?張英是滿清的巡撫,但是這與他的祖宗先輩何干?他的祖先中又有誰能預測到自己的後代會出一個「漢奸」。

行商們所言,都是傳聞,他們沒有一個親眼所見,只是桐城中有人看到了明軍在城北張家祖墳那里掘土,但是因為那地方已經被戒嚴,桐城人不敢靠近,而且明軍也確實宣揚在挖張家祖墳,故此才有「挫骨揚灰」一說,其實都是明軍放出的謠言。

這就是馬雲在金寨為黑山和劉體純出的計策,以放言刨張家祖墳,勾引張英尾隨而來,當他輕兵冒進的時候,在靠近巢湖的地方,設置埋伏,將其包圍,然後等王輔臣領軍來救,再一網打盡,如此而已。

刨人家祖墳,劉體純雖然恨張英,但是他還真的干不出來,何況要是真的這麼做了,萬歲爺肯定饒不了他,因為這太缺德了!

(有月票沒?有推薦票沒?有打賞沒?在此感謝青春老兄的打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