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三十章 大肅反

作者 ︰ 朱由榔

洪曜等人突然出現在江邊,將永歷從馮希範、陳近南手中救出。轉危為安以後,讓永歷感覺如同由地獄回到了天堂,經過兩天顛沛流離的不安,終于可以安下心來。

不過因為永歷在冰冷的江水泡過很長時間,上岸後又受到了些驚嚇,先是渾身發熱,然後胡言亂語,說什麼「飛機、大炮」之類的東西,讓洪曜他們以為萬歲爺「魔怔」了,接著永歷開始昏睡。

此地距離鎮江不遠,洪曜尋思以現在萬歲爺的身體狀況,根本不宜回南京,還是先去鎮江,找郎中為陛下診治,待萬歲爺病情穩定了,再回南京。

眾人來到鎮江,洪曜將永歷直接帶到知府衙門,當知府知道萬歲爺駕臨,嚇得急忙出去迎接,可得知萬歲爺「御體欠安」後,立刻下令召集全城的郎中來知府衙門。

經過郎中們的診斷,永歷只是身感風寒,不過他的身體比較強壯,只要服下幾劑湯藥,再靜養一段時日便會康復。

郎中們所講都大同小異,不過洪曜等人卻安下心來,只要皇上無事就好。于是永歷便在鎮江小住了兩天,等到黃宗羲、喬貴樂等人來鎮江迎接,才坐上御攆回轉南京。

在此期間,永歷清醒的時候,從洪曜那里得知就在自己被關押在鄭軍船上,剛剛離開南京,晉王李定國、黃宗羲等人便進了南京城。當李定國得知皇上被劫走,立刻大發雷霆,將郎廷佐、方以智他們從頭到尾罵了一遍,然後下令洪曜、苗顯他們立刻去追趕鄭軍船隊,即使是追到福建,也要將萬歲爺救回來。

洪熙官自覺萬歲爺被劫,與他有很大的關系,一直在自責之中,當得知父親要去救皇上,便主動請纓。洪曜征求李定國同意後,立刻與苗顯、方美玉、洪熙官向東沿著江邊的官道追去。

半路上,他們遇到了毛八重,因為毛八重所領大部分是步卒,速度始終趕不上江中的戰船,毛八重心急皇上,提出與洪曜一起追趕鄭軍船隊,洪曜久聞毛八重箭術了得,便答應下來。于是毛八重將軍隊交給方美玉統領,自己與洪曜等人「快馬加鞭」,繼續追趕。

後來洪曜等人看到了江中的大火,知道船底的火藥已經被引爆,但不知皇上的生死,更加著急起來,想尋一艘小船,駛到江中查看,也許能找到皇上。

正當他們沿江岸尋找小船的時候,在巨石那里發現了陳近南等人,趁對方不備,暗中突襲,這才救下了永歷。

永歷得知這些以後,恍若如夢一般,當然前半段是噩夢,好在洪曜他們能及時趕到,不然麥復和那個張水蛟的義弟豈不是白死了!

黃宗羲與李定國等人由湖南趕到南京,本來都是滿心歡喜,畢竟皇上光復了江南,而晉王李定國則克復了湖南,如此一來,大明中興在即。不過當得知鄭軍「背信棄義」,將萬歲爺被劫走後,心情立刻落到了萬丈深淵,所以李定國才會大發脾氣,將兩個內閣大學士臭罵了一頓。

但是兩天以後,遠在南京的李定國等人知道皇上得救的消息,立刻派出黃宗羲和喬貴樂率領皇上的「御林軍」趕往鎮江,迎接皇上歸來。

當黃宗羲見到永歷以後,永歷拖著病體,起身抱住黃宗羲,君臣兩人都心生感觸,覺得一路走來,歷經坎坷磨難,著實不易,便抱頭痛哭,看的在場的其他人無不落淚。

永歷身體並未完全康復,還是感覺渾身酸痛,鎮江知府衙門簡陋,不適于調養,于是兩天以後,永歷便在黃宗羲、洪曜等人的陪護下,回轉南京。

在離開鎮江之前,鎮江知府向永歷稟報了一件事,如今現在鎮江街市上有個謠言正在盛傳,婦孺皆知,影響頗大。

「什麼謠言竟如此吸引人?」永歷很奇怪,便詢問鎮江知府,一問才知道竟然有關于自己。

原來鎮江市井之中,有人傳言當今的大明永歷皇帝並非真的「永歷皇帝」,而是一個假皇帝,真的「永歷皇帝」早在五年前便被吳三桂害死了。

其實永歷自己最清楚,自己還真的完全不算是「永歷皇帝」,靈魂是一個叫做「何凱」的,但起碼身體是原來「永歷皇帝」的,再說自己所作所為,那件不是為了大明,而且比原來的「永歷皇帝」做的更好,絕不再是「逃跑天子」。

不過這些,永歷是不能對任何人講的,「穿越」之事太過匪夷所思,如果被宣揚出去,自己恐怕得被當成「妖怪」,所以這件事,永歷是準備爛在自己肚子里的。

可是有人傳揚自己不是「永歷皇帝」,這不就是在「蠱惑人心」,動搖大明根本嗎?還有當日劉國軒、馮希範兵犯南京,打的旗號也正是「不承認」,還要另立新帝來取代自己。而如今鎮江有所傳聞,那麼江南其他地方,估計也會有這樣的「謠言」。

如果說誰能把謠言散播的最廣,最快,非「天地會」莫屬,而且從這些天陳近南的所作來看,他是準備和鄭經一條道走到黑了,那麼「天地會」肯定會充當鄭經「偷取」江南的馬前卒。

「陳近南?天地會?」永歷咬牙切齒地念叨著,心中對「天地會」的好感早就蕩然無存,「天地會」按照原來的歷史,過兩百年後,會發展成「洪門」,就是漕幫也會變身為「青幫」。無論「洪門」還是「青幫」,他們可都是「黑~社會」,是社會不安的根源之一,巧取豪奪,欺行霸市,走私漏稅,無惡不作,歷來都是「政~權」不能容忍的禍亂源頭。

想一千多年前,漢武帝時便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關西大俠」郭解,原因不正是他不安心做自己的「田舍翁」,非要聯絡四方,對強人能仗義疏財,已交其心,對百姓卻持強凌弱,聚斂財富,如果不斷然打擊,將來說不定那天就會「聚眾造反」,或者「呼嘯山林」了。

也許有人會說「官逼民反」,但是百姓不過是求生活富足,即使是朝廷**,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最後往往也成了某些豪強奪取天下的「墊腳石」,被人利用而已。

在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之時,某些豪強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會以所謂「黑~道」的力量,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動蕩之世,他們又會趁火打劫,割據自重,甚至勾結外人,無惡不作。

所以「黑~道」必是亂源,而民眾則深受其害;民眾受難,則國家不穩;國家不穩,則戰爭四起,又會出現群雄割據的局面。

永歷又想起,自己來的另一個世界中,「強拆」、「走私」、「賣銀」、「盜采」、「販~毒」那個不與「黑~社會」有關,假如現在的這個世界,也對他們不聞不問,用不了幾年,「黑~道」做大,再與官府中的敗類勾結,官不官,匪不匪,官匪一家,百姓遭殃,又得改朝換代了。

所以作為將來「黑~社會」鼻祖的「天地會」留不得!

這是永歷最後的決定,還有漕幫,即使其中一部分,比如付君義的「黑虎堂」,對自己有恩,也要先將其轉變為「合法」的經商團體,而不是靠打靠殺搶地盤的「青幫」組織。至于「天地會」,必須盡快在江南取締,將來在全國也不要完全清楚,其他的幫派也要一並消滅,而且要作為長期打擊對象,出現一個打擊一個,絕對不能讓「黑~道」有壯大的可能。

永歷知道世界一向有「黑白」兩面,有光明,必然也會有黑暗,但是黑暗絕對不能戰勝光明,對于「黑~道」也是,要壓制其發展,保持政治清明是必須的,另外還要持之以恆才行。

回到南京以後,永歷不顧自己的病體,立即召見了所有大臣。當然也與晉王李定國在南京城門見了一面,君臣又是不免得噓嘆一番,而後永歷才召開了朝會。

在朝會上,永歷先听取了喬貴樂關于江北戰事的匯報,揚州戰事仍處于膠著狀態,明清兩軍互有勝負,但是清軍因為穆里瑪指揮有誤,吃了兩個敗仗以後,士氣開始低落,所以江北揚州還能暫時保住。

還有中原的清軍已經于鄭州集合,估計兵力在十萬余人左右,不日即將南下揚州。江北劉體純部也已攻佔滁州,正準備進攻合肥,不過劉體純上奏,「第四軍團」中缺乏大炮等攻堅利器,希望皇上能運送幾門大炮給他,也好能早日攻下合肥。

永歷听完,想了一下,便讓喬貴樂和毛八重準備一下,反正南京城內有上百門從戰船上拆卸下來的大炮,就是「紅夷大炮」都有二十余門,干脆挑十門好的,盡快運往江北,交給劉體純。

說完這些,永歷接著提到「假皇帝」謠言,果然「應天府尹」干紋附和說,京城內也在流傳當今陛下是「假皇帝」,而且最初放出謠言的,是城內的小混混等下九流,他們于市井茶坊等處,逢人便講,弄得南京城內盡人皆知。

果然如永歷所料,「天地會」的觸手廣布江南,散布謠言這點小事,對于他們來講太容易不過。

于是永歷下令,就由郎廷佐、廖文希、干紋、方美玉四人組成一個臨時機構,名叫「打黑辦」,這場抓捕就叫做「大肅反」,即日起對全城的小混混進行搜捕審問,如果人手不夠,可以從城防軍調集,凡是游手好閑,打架斗毆成性的,有幫有派的,全部抓進大牢。

對于這些小混混,平時罪大惡極的,劣跡昭彰的,三天後處死;其他的則押往礦山,先做三年的苦役,待誠心悔改之後,再放歸回家。

此外,還要著重搜捕「天地會」的會眾,抓住以後,要先拷問同伙,必須將南京城內的「天地會」分舵連根拔起,必要時可以「錯殺一千,也不要放過一個」!

永歷的旨意,可以見其決心之大,勢必要與「天地會」決戰,只有清除了「天地會」和其他幫派,才可以穩固江南,使明軍專注于江北之戰。

郎廷佐原來就是「兩江總督」,對于南京最熟悉,由他來牽頭做這件事,是最佳人選;廖文希思維縝密,又有些詭計多端,便由他來做副手;至于干紋乃是「應天府尹」,當然也要參與其中;而方美玉本來就是「小混混」出身,很熟悉他們的活動特點,武功又不錯,負責帶隊抓人,應該沒錯。

布置完「打黑辦」,一場浩浩蕩蕩,聲勢浩大的「大肅反」開始了,三天之內,上千由捕快和士兵組成的隊伍出沒于南京的大街小巷,大肆抓捕地痞無賴,結果除了「天地會」會眾外,還有八百多個小混混,甚至其中捕獲了數個「江洋大盜」。

盡管抓捕中有「擾民」的情況發生,但總體上講,百姓們還是贊同這場「大肅反」,畢竟平時作惡多端的地痞無賴們都被抓進大牢,結果使南京城的街市更加安全,即使是「夜不閉戶」也不用擔心,當然是「大快人心」了。

三天後,多達一千個「地痞無賴」被押往城西刑場,除了七百多個是「陪斬」的外,其余三百個經過審問後,有巨大罪行的,不知悔改的「天地會」骨干,數個「江洋大盜」,全部在午時三刻被砍掉了腦袋。陪斬的「混混」們見到血流成河的景象,早就沒了往日神氣囂張的樣子,嚇得無不戰戰兢兢,面無人色了。

皇宮外在抓捕「小混混」,永歷卻在皇宮內修養,這些天一直由皇後楊靈秀照顧,不過楊靈秀嬌生慣養,照顧人還是勉為其難了些。

這讓永歷想起了遠在井岡山的田貴妃和金鳳,也應該派人去接她們進京了,于是永歷找來苗顯,就由他跑一趟,去江西將兩位「愛妃」接到南京,一家團聚。

(求打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