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二十四章 激戰石頭城

作者 ︰ 朱由榔

喬貴樂在去往鄭經的船隊打探消息的時候,永歷已經布置好了南京城的防御。因為鄭經船隊進犯的路線是長江,所以防御的重點則是面向長江的北門。

南京城一共十三個城門,其中面對北面長江的一共有四個城門,這四個城門將是防守的重點,以其中的舞陽門最為重要,因為這里毗鄰城外的漁港碼頭,將是鄭經船隊登陸後,首先要攻擊的地方。所以永歷在舞陽門調集了兩千士卒,並由毛八重統領。

因為重炮都被調往揚州,南京城倒是還有二十幾門小炮,其中有五門是井岡山上造出的新式小炮,但威力和射程都不如「紅夷大炮」,如果擺放在城上,只能打擊城下攻城的軍隊,卻難以對江面上的敵人形成威脅。

讓永歷擔心的是,如果船隊行駛到南京以北的江面上,靠近江邊後就可以炮轟南京城,以「紅夷大炮」攻城拔寨的威力,南京的城牆又能抵御住幾炮,到時城牆被轟塌,鄭經的軍隊乘機入城,即使不能佔領南京城,其破壞也是巨大的。

永歷站在舞陽門的城之上,放眼望去,浩瀚的長江如一條寬闊的碧毯,江面上此時已經船只稀少,想來是听說要有戰事發生,都躲避起來。再往城左看,鐘山的余脈石頭山上一片昏黃,現在已是深冬,還有十來天便要過年了,入冬以來,南京城竟然沒有下雪,這真是少見。

石頭山上有座石頭城,是南京城的制高點,永歷早已調去一千兵馬駐扎,想來那里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劉國軒和馮希範也不會選擇那里作為進攻目標。

石頭城下就是長江,永歷想起一首劉禹錫所作的《石頭城》,卻怎麼也想不起詩文的內容,還好喬貴樂這個「貼身秘書」和洪熙官一樣,寸步不離永歷。當永歷問起《石頭城》的時候,當然得賣弄一番。

喬貴樂順口頌道︰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這里的「淮水」指的是秦淮河,說的是秦淮河穿過南京城,由石頭城下匯入長江。

喬貴樂賣弄了一番詩文,可是永歷心中卻有了一個想法。石頭城居高臨下,正北就是長江,如果在城上安置大炮,肯定能夠打到江面上的船只。只是石頭城位于舞陽門西,而鄭經的船隊由東面下游而來,未必會駛到石頭城下。

如何才能引誘船隊到石頭城下,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永歷想來想去,最後也沒想出一個辦法,只好對喬貴樂說出自己的計劃,讓他繼續想。

喬貴樂思考片刻,便提出設置一個「誘餌」,引誘鄭經船隊駛過舞陽門,進入石頭城附近的江面。

可是什麼樣的「誘餌」能使劉國軒和馮希範上當呢?喬貴樂卻笑而不答。

永歷總覺得喬貴樂心中其實已經有了最好的誘餌,但他不肯說出來,肯定是有所顧慮,于是永歷讓他盡管講出來,恕他無罪。

喬貴樂這才說出,其實最好的「誘餌」就是萬歲爺自己。

按照喬貴樂所講,永歷如果能上到石頭城,以「天地會」在南京城的眼線,肯定會密報給城外的鄭經船隊,這樣的話,劉國軒和馮希範肯定會轉向石頭城,向那里發起攻擊,以求活捉永歷皇帝,從而迫降南京。

不過這條計劃非常冒險,讓萬歲爺置身于險地,可不是一件好事,要是萬歲爺有個閃失,誰也擔待不起。可是能吸引劉國軒和馮希範的「誘餌」,南京城內還真的沒有幾個。再說鄭經的意圖就是威逼南京,迫使永歷讓出皇位,劉國軒和馮希範遇到這個機會,怎麼會輕易放過呢。

于是永歷下旨自己要出巡石頭城,此時大戰即將發生,很多朝臣都上奏表示反對,請皇帝收回成命。可是永歷心中已下決定,再說自己又不是第一次冒險,為了保護周全,永歷下令除了石頭城原有的一千守軍外,還要增加一千禁衛軍,另有五門新式小炮也要搬上石頭城。

永歷不擔心劉國軒、馮希範不知道自己出巡的事,「天地會」在江南是無孔不入,陳近南甚至已經潛入南京城,不知躲藏在那里,所以等到船隊進入南京江面後,得知永歷皇帝就在石頭城,肯定會有所行動。

石頭城不大,方圓不過兩里,但城門角一應俱全,又建在石頭山之上,確實是易守難攻。這次永歷進入石頭城,並沒有領軍大將隨行,永歷打算用洪熙官來指揮城防。

洪熙官過年之後,便已經十七歲了,完全是一個大小伙子的模樣,身材魁梧,目光炯炯,穿上亮銀甲之後,更是威風凜凜,尤其用的也是長槍,讓永歷仿若見到趙雲再生一般。

一千士卒被布置到四處城牆之上,另外一千官兵則被安置在城中作為機動。~洪熙官四處調動兵馬,布置防御,而永歷干脆做了「甩手掌櫃」,在一旁看著洪熙官指揮調動。

永歷心里已經決定,南京之戰結束後,渡江北上揚州,洪熙官將不再做自己的「御前侍衛統領」,而是派到「第一軍團」,先擔任一個團長,然後再視以後的戰功為其加官進爵。

至于南京城,有毛八重、鄧寧等武將指揮,還有郎廷佐、方以智等人督戰,永歷倒是很放心,即使有陳近南的「天地會」興風作浪,以郎廷佐在南京經營多年,陳近南也不會輕易得逞。

一天之後,南京城北的江面上出現了幾十個黑點,由遠及近,慢慢向南京城駛來,不過在距離城池還有三里的江面上拋錨,不再向南京城靠近。

入夜以後,一艘小船向船隊駛去,接著過了一會兒,船隊突然調轉航向,向石頭城駛去。

石頭城上燈火通明,不時還傳出絲竹和歡笑之聲,好像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即將來臨。

就在船隊即將到達距離石頭城一里的地方,突然城頭冒出五股火焰,五個炙熱的火球飛向江面的船隊。

「轟——」有兩個火球正中船隊的兩艘戰船上,炸得船上的人慘號大起,有一顆炮彈好像打中了船上的火藥桶,引發了劇烈的殉爆,片刻之後,那艘船便傾覆沉默了。

永歷站在石頭城的城頭,用「千里眼」看到一次炮擊就轟沉了對方的一艘戰船,大呼這是好兆頭,果然接下來的一輪炮擊竟然又擊沉了一艘。

其實劉國軒和馮希範的船隊隊形過于密集,石頭城上也就只有五門小炮,加入是有十門新式大炮的話,恐怕擊沉的就不止兩艘了。

接連兩艘戰船被擊沉,劉國軒和馮希範好像醒悟到了什麼,急忙用桅桿上的燈籠發出信號,船隊才慢慢的散開隊形,不過就在移動的時候,第三艘戰船還是被擊沉了。

劉國軒乃是鄭經手下的頭號大將,頗有謀略,眼見船隊連遭打擊,即刻下令船隊的快船向石頭城下疾駛,然後主力戰船隨後跟進。

二十余只快船很快就到達江岸,從船上立刻跳下數百個士兵,「嗚呀」嚎叫著,沿著江邊的山路就沖上了山坡。

可是就在快要到達山頂的時候,突然這些士兵發現山路沒了,前邊的路被一面峭壁切斷,而且這面峭壁竟然還是人工削成的。

就在鄭軍準備尋路的時候,突然從山頂上扔下了許多閃著火光的鐵蛋,緊接著,這些鐵彈轟然爆炸,將峭壁下的鄭軍炸死炸傷上百人,哀嚎一片。

「撤退——」有人如此喊道。接著,這些鄭軍潮水般向後退去,來得快消失的也快。

此時劉國軒的船隊已經行駛到石頭城的江面,立刻調整炮口,向石頭山開炮。可是盡管已經調高射界,但是炮彈飛出一段距離後,必然有下落的趨勢,所以只能打到山月復,卻不能傷到石頭城分毫。

石頭城上的火炮一直沒有停止轟擊,又有兩艘戰船中彈起火,不過鄭軍的船只比較大,甚至比常見的艨艟戰艦還要大上一些,所以小口徑的火炮雖然能造成傷害,卻難以一擊致命。

就在雙方都難以威脅對方的時候,船隊又一次調頭,向舞陽門外的港口駛去。船隊到達港口後,卻發現港口早已遭到破壞,大船根本不能停靠,于是只好就近放下舷網,讓士兵由舷網下到江中,再游到岸上。

大批的鄭軍士兵到達江岸,然後並沒有直接攻向南京城,而是殺向了城左的石頭山,如此一來,永歷所在的石頭城將更加危險。

石頭城上的火炮已經重新布置,面向山下的各條通道,等鄭軍上山的時候,對準山下一頓猛轟。等鄭軍接近山頂的時候,數十個「鐵疙瘩」又從天而降,炸的鄭軍鬼哭狼嚎。

通往石頭城的山路兵部只有一條,而是有十余條,山右面對南京城的就有五條山路,這些山路雖然經過破壞,但不足以讓鄭軍停止步伐,而是繼續向上攀登。

黑夜之中,城上的永歷往下看去,黑漆漆的看不清有多少鄭軍登上山來,只能看到「手榴彈」爆炸後飛起的殘肢斷臂。

忽然一個搭鉤從城下飛了上來,扣住城垛後,立刻听到下邊傳來一些響動。永歷知道這是鄭軍已經模上山來,急忙大喊︰「快,這里有人——」

一個明軍非常機靈,立刻點燃了一枚「手榴彈」,然後就扔了下去,緊接著「轟」的一聲,數聲慘叫傳來,可以斷定城下的幾個鄭軍已然斃命。

「陛下,快離開這里!」洪熙官大吼道。

永歷提劍在手,並沒有離開的意思,但是發現自己不管在那里,那里的士兵都畏手畏腳,雖然有令不得行禮,士兵們仍然施展不開。于是永歷沒有辦法,本想參戰,卻只能暫時離開城牆,去城內的驛館休息。

洪熙官見到萬歲爺走了,這才放下心來,手提長槍,沿著城牆巡視,不斷地吆喝著,讓士兵們或是射箭,或是往下扔石頭,以阻止鄭軍登城。

但是鄭軍已從東面和北面接近了石頭城,雖然他們沒有雲梯,但是憑借著「搭鉤」,也一樣能攀上城牆。

鄭軍的士兵多是福建沿海的漁民和海盜,善用「搭鉤」,在海戰的時候,「搭鉤」可以用來鉤住對方的船,然後從鉤繩劃過去,到對方的船上肉搏。現在鄭軍攻城,也使用的是「搭鉤」。而且石頭城的城垣並不高大,只有南京城的一半,兩丈半高,所以鄭軍還是能很容易就攀上城垣。

血戰開始了,開始是十余個鄭軍士兵登上城,被砍死後,接著又有數十個攀上城垣,與明軍廝殺起來。

洪熙官一邊督戰,一邊橫掃長槍,接連刺死了數個鄭軍士兵,但是登城的鄭軍越來越多,畢竟「搭鉤」不同雲梯,一旦被甩上城,鉤住城垛後,就很難解除。

「殺啊——」一個明軍戰士刺出長矛,捅死了一個鄭軍士兵,但是冷不防身旁的城垛上已經登上一個鄭軍士兵,一刀看中了他的腦袋,連慘叫都來不及就栽倒死去了。

一個明軍士兵被鄭軍士兵保住,兩人一起從城上掉了下去,等砸落到城下後,那個明軍士兵片刻後清醒過來,趁著鄭軍不備,向著一個火堆爬去,等爬到火堆那里,解下自己腰間的一枚「手榴彈」,用盡了全身力氣,向正在準備登城的鄭軍扔去。

「轟」的一聲巨響,十余個鄭軍士兵被炸倒,這時有鄭軍發現了扔「手榴彈」的那個明軍,趕了過去,一刀結束了明軍士兵的性命。

城上的明軍士兵越戰越少,洪熙官已經是第二次派上增援了,填進去以後,很快就死傷殆盡,而鄭軍就如同螞蟻一樣,不斷地攀上城牆。

永歷看到戰況緊急,早就心急如焚,于是帶著自己的一百名御前侍衛,向城牆趕去。

(下班就開始碼字,期間還得哄孩子,呵呵,痛並快樂著!求票,求打賞。

明天本書還是上架,總這麼拖著也不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