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七十二章 狼要來啦

作者 ︰ 朱由榔

鄭經的船隊突然出現在珠江口海面上,只用半天的時間就消滅了虎門水軍,連同虎門炮台也一起灰飛煙滅了。

難道真的是鄭經的船隊南下了嗎?

其實這一切不過是大明海軍「政委」張煌言的「障眼法」而已,打著「鄭家」的旗號,率領大澳島的大明海軍趁著晨曦攻擊虎門炮台,先用「西班牙大帆船」和三百余條小船將虎門港口內的水軍引誘到設好埋伏的海面,然後再聚而殲之。最後再利用「西班牙大帆船」,也就是聞名世界的「三桅帆船」上的利炮轟擊虎門炮台,將各個炮台逐一擊毀。

雖然虎門炮台毀了,但是張煌言和張水蛟並沒有趁機攻佔虎門,而是將船隊停留在珠江口海面上,時常派出小股軍隊上岸騷擾清軍,並擺出一副隨時要登陸進入內地的架勢。

這樣做的原因是廣州方面尚可喜已經出兵救援虎門,還有大澳島的海軍過去多是海盜,並不擅長陸戰,人數不過兩千余人。

另外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張煌言所謀劃的目的已經達到,通過攻擊虎門炮台,要尚可喜有所顧忌,將支援潮汕的清軍調回廣州,從而讓尚可喜僅有的五萬隨時可以調動的軍隊疲于奔命,再也無力北上進犯江西。

所以當張煌言和張水蛟听到尚之信率領五萬清軍自潮州日夜兼行趕回廣州後,立刻從虎門外的珠江口撤兵了,帶著俘獲的三十余條艨艟戰船,撤回大澳島。

自從張煌言就任大明海軍政委之後,與張水蛟一直配合的很好,因為張水蛟很清楚自己的斤兩,所以在各項事務上很放得開,凡事只要張煌言建議,他點個頭就行。

而張煌言此人雖然年逾不惑順,更曾經心灰意冷,但在被永歷皇帝重新喚起心中的「火焰」後,立志要將大澳島的海盜打造成「戰無不勝」的大明海軍。

在井岡山的時候,永歷曾經與他談論過「海軍」的建軍方略,張煌言深受啟發。在來到大澳島以後,首先取得了金璃虎和張水蛟的支持,然後開始進行全軍變革,將大澳島的海盜改造成一支不同以往的新式「海軍」,雖然與西洋海軍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就華夏來講,這支海軍艦隊已經開始超越清廷和鄭經的水軍。

張煌言來大澳島的時候,帶著永歷給的二十萬兩白銀,這些銀子全部被換成了西洋戰船、紅夷大炮,甚至還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火槍隊。如此強大的火力,這也為什麼尚可喜駐扎在虎門的水軍進入包圍圈後全軍覆沒的原因。

大明海軍自成軍以來,第一次大獲全勝,自此以後珠江口將成為大明海軍的坦途,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而尚可喜在損失了三千水軍、一百余條艨艟戰船後一蹶不振,直到最後覆亡也沒有再建立起一支水軍。

………………………………………………………………………………………………………

奔波上千里,最後一無所獲,廣東頭號「太子爺」大王子尚之信「勞累過度」在東門口暈倒,「他爹」尚可喜可不能不管,馬上派人將其接回王宮,並派人專門診治。好在尚之信還算年富力強,經過一番調養之後,很快就恢復過來。

潮汕正被鄭經水軍攻打,危在旦夕,尚可喜又不能不管,但是尚之信所帥的五萬人馬人困馬乏,已不能再長途跋涉七百里去救援潮汕,好在廣州城還有一萬五千余人馬,可以頂替。于是尚可喜下令,由二兒子尚之孝為主帥,毛令為參軍,且選了兩員猛將為副將,拼湊了一萬五千人馬,火速救援潮汕。

不過當「不情願」的尚之孝率軍出征的時候,剛剛走出廣州一百里,迎頭就踫見了幾個蓬頭垢面的信使,慌慌張張的樣子,一問才知道,潮州竟然在兩天前,已經被鄭經的軍隊攻破了,潮州知府、汕頭總兵全部戰死。

「還去不去潮汕?」尚之孝拿不定主意,向毛令急問道。

毛令略微想了一下,心道,此時攻守異位,鄭經的軍隊可以憑借潮州的堅城固守,而己方也不過一萬余人馬,恐怕是敗多勝少。

于是毛令說道︰「小王爺,下官以為咱們還是等待一下,讓人隨信使回廣州,稟明了王爺,由王爺定奪!」

尚之孝可不像他大哥,一听可以暫時停止前進,不用去潮汕以身犯險,當即答應下來。

過了一晚,廣州城方向終于來了一個信使,等尚之孝打開老爹的手諭一看,立即傻眼了。原來信上並沒有讓尚之孝撤回廣州,而是繼續前進,到惠州駐防,嚴防鄭經的軍隊西犯廣州。

讓尚可喜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鄭經的軍隊在攻佔潮汕以後,並沒有繼續西進,而是開始鞏固在潮汕各地的統治,並且出兵向北準備攻打梅州。

在五天以後,尚可喜治下的梅州也宣告陷落,不過這也是尚可喜意料之中的事,同時也是他下令棄守梅州的結果。

尚可喜手里只有十余萬兵馬,卻要守衛廣東偌大的地域,這時候清廷裁軍的惡果終于顯現出來了。被逼無奈之下,尚可喜一面下令突破禁令招兵買馬,一面派人北上北京去請求清廷出兵協助。

可是讓尚可喜意想不到的是無論湖南還是江西,凡是北上的道路全部斷絕,官路一斷,官方驛站已被「叛軍」接管,自己派出的信使全被扣押。可是走海路,福建一帶還有鄭經的水軍,也是行不通。

這個時候,尚可喜甚至從吳三桂那里接到了「求救信」,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吳三桂在信中將湘西發生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然後用了很客氣的口氣,放低身價向尚可喜請求北上支援湘西,最後竟然表示願意讓出廣西的利益,只要能出兵相助。

如果放在以前,尚可喜當然會樂壞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是如今自己更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如何派兵北上?

緊接著,尚可喜又接到兩條讓他震驚無比的消息,一條是湖南全境被「叛軍」佔領,而「叛軍」的旗號是「大明湘西聯合軍團」,南明晉王李定國為這支「叛軍」的首領(實為誤傳,其實軍團長是姚大榜),「叛軍」兵力達到十余萬,正準備北上攻打武昌。

另一條消息更讓尚可喜吃驚,江西境內的叛軍「里應外合」攻佔南昌後,並沒有停止,而是沿長江繼續東進,大有進攻江寧之勢,此時正與兩江總督郎廷佐的軍隊在蕪湖對峙,勝負還未可知。

全亂套了,尚可喜實在沒想到已經「覆滅」大明王朝竟然能「死灰復燃」,現在正呈「燎原之勢」席卷長江以南,大有恢復大明王朝之勢。

怎麼辦?

尚可喜揉著腦袋,心中煩悶不已,如今自己是有心無力,雖然廣東還有十萬兵馬,卻受東面鄭經牽制,無暇分心北上,不然以數萬大軍即可直搗江西,從「叛軍」的後路給予最沉重的打擊。

「吳三桂啊,吳三桂——」尚可喜喃喃自語。

號稱「縱橫天下」的吳三桂竟然三次折戟于江西,如今西南雲貴叛亂迭起,吳三桂接連受到打擊後,應該是一蹶不振了,恐怕無法再出兵湖南。

可是如果以明朝為旗號的「叛軍」攻佔了江南,肯定要回頭進攻廣東。而廣東的十萬清軍戰力低下,當湖南、江西的「叛軍」入粵,鄭經的水軍由海路進犯,自己如何抵擋?難道自己只能坐以待斃嗎?

「狼要來啦——」尚可喜長嘆一聲。

(中午更新兩章,下午可能要帶著孩子回老家住幾天,可能又要耽誤更新的時間了,不過這樣也好,正可以休息一下,整理一下思路,將本書寫的更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