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四十三章 計劃有變

作者 ︰ 朱由榔

永歷昨夜只睡了一小會兒,進入南昌城內的巡撫衙門後,還沒來得及巡視一番,就讓人帶路去了比較舒適的書房,躺在軟榻上睡著了。

也不知道睡了多長時間,一直到感到肚子饑餓難忍,才醒過來。

張千自從江寧以來便一直跟隨永歷左右,盡心盡力地伺候「萬歲爺」,一刻不肯離開。因為將永歷侍候的相當滿意,倒是也得到了幾次夸獎。

見到萬歲爺醒了,張口就要吃的,老太監張千趕緊走出去,將在外屋睡覺的洪熙官叫醒,讓他去準備吃食,自己回來服侍著永歷梳洗一番。

對于張千,永歷很滿意,有了這個老太監在身邊,自己的日子過得很舒服,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雖說以前也有洪熙官,或者侍衛們侍候,但那里趕得上「專業」的太監。

「等將來打下江山,我得好好賞賜這位老人!」永歷心里如此想到。

就在永歷剛吃下一碗米飯的時候,外邊有人喊道︰「陛下,平陽侯靳統武求見!」

沒等永歷說話,張千急匆匆地邁著小碎步跑了出去,用尖細的聲音訓斥道︰「雜家說過多少次了,陛下在休息的時候,有事要小點聲,小點聲,你們怎麼那麼沒記性呢?要是在過去,你們都得被杖斃!」

听到張千的恐嚇,永歷差點被一口米飯噎住,趕緊喝了一口水,順了一下,對旁邊一起用膳的洪熙官說道︰「你去迎接一下平陽侯!」

別看張千對別的侍衛呼來喝去,但從來不敢對洪熙官有何不敬,就是永歷經常與洪熙官同桌吃飯,也是說了一次後,遭到永歷的訓斥,就再也不提了。

洪熙官扒拉掉最後一碗米飯,走了出去,將靳統武迎接進來。

「靳侯吃了嗎?沒吃過來,吃點!」永歷招呼道。

靳統武忙了一晚又一天,又困又餓,對永歷行了禮,走到桌前,端起洪熙官剛用過的碗筷就吃了起來。

這個舉動嚇得張千連連驚呼,急忙呼道︰「侯爺啊,這可使不得,失禮,失禮了啊,快給侯爺換一雙碗筷!」

靳統武多年征戰,風餐露宿,早就習慣與部下同寢同食,听到張千大呼小叫,根本就不以為然。倒是永歷又差點被噎了一口,抬頭看看這個老太監,心說︰「你可真夠麻煩的!」

永歷與靳統武用過午膳,這時候方以智和廖文希也來到書房,同來的還有李虎、馬雲、王紫山,不過在他們身旁還有一位,永歷沒見過,是一位方頭大耳,眼似銅鈴的漢子。

眾人參拜完畢,廖文希躬身道︰「陛下,這位是南昌綠營參將周鵬,前來覲見陛下。」

周鵬重新跪下,說道︰「臣周鵬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永歷親手扶起,而後嘆道︰「諸位將軍、大人,你們可是大明的功臣啊,朕沒想到南昌這麼快就被光復了,還以為會有一場血戰啊,你們功不可沒!」

「臣等誓死為大明效命,不敢居功——」周鵬等四人連忙拜謝。

永歷擺擺手,笑道︰「呵呵,有功必賞,晉封周鵬、李虎、馬雲為四品指揮僉事,領副總兵餃,晉封賜他們四人四品大明官服!」

當四人接過大明的烏紗帽、官服和官靴,立刻有些激動了,連忙拜服在地,口呼「萬歲!」

封賞完畢,王紫山倒是少年心性,便向永歷道別,說要去聯絡南昌附近個府縣,說服他們歸附大明。

永歷也有此意,便囑咐了幾句,派了四名得力的侍衛隨行護衛,然後便讓他先行離去了。

目送王紫山離開後,永歷忽然想起,此次南昌「反正」的「始作俑者」黃宗羲的去向,到現在還沒有問起,可都怪自己睡糊涂了。

于是永歷忙問道︰「此次南昌反正,黃宗羲也是功不可沒的,可是怎麼朕一直沒有見到他啊?」

這時,周鵬回答道︰「回稟陛下,‘南雷先生’在勸說我們復歸大明後,便離開南昌,並留有一封給你的親筆信,並說他要到湖南去,找一個好友,至于這個好友的名字,他並沒有告訴我們。」

永歷這才想起,昨夜抓住的兩個信使,身上有兩封密信,其中一封就應該是黃宗羲寫給自己的。讓人找來密信,打開一看,一封是周鵬他們所寫,信中所提的就是「反正」歸附大明的事;

另一封就是黃宗羲所寫,信中將自己在江北大別山中如何協助劉體純制定作戰方略和作戰目標,還有江北形勢等說了一遍。接著又提到大軍「東進」在即,江北事了,便急忙趕回江西,在路過南昌的時候,遇見了好友的兒子周鵬和王紫山,又听說豐城遭到圍攻的傳說,便知道是大軍快要抵達南昌了,于是才說服周鵬等人趁八旗兵出城,在南昌突然「兵變」,一舉拿下南昌。信中最後也交代了自己以後的去向,湖南岳陽知府李任遠是自己的師兄,還與其他一些湖南官員有些關系,此去湖南試試能否說服他們,一起「反正」,復歸大明。

信中還提到,此去湖南可能需要耗費近一個月的時間,但湖南地近江西,清廷一向駐有重兵,如果讓湖南的清兵自西向東進入江西的話,江西便會得而復失。所以必先攪亂湖南格局,以圖緩沖,為大軍東進爭取時間。

最好黃宗羲還說道大軍正在關鍵時候,卻不能在皇帝身邊輔佐,深感不安,但同時又對皇上充滿了信心,希望大明軍隊在皇上的帶領下繼續東進,早日拿下長江沿岸的各個府縣。同時自己也會盡快趕回皇上身邊,估計在明軍進攻九江的時候,會遭到清軍的阻擊,所以建議繞過九江,直取安慶、蕪湖等地,迅速向江寧進軍,不要浪費時間。

永歷讀完密信,想了想,覺得黃宗羲所言甚是,不過他去了湖南,自己的身邊依然缺少稱職的謀士。永歷有些無可奈何地想道︰「難道他們就那麼相信我,以為我是曹操在生嗎?還有為什麼他說九江難取,需要繞路而行呢?按理說安慶的清軍實力更強,黃宗羲應該提醒安慶才是,怎麼卻要我注意九江呢?」

九江的情況,永歷多少也了解一些,贛北重鎮,長江沿岸的名城。此地駐有清軍近一萬人,兵力遠不足與下游的安慶相比。九江知府名叫文慶之,總兵叫做賴玉冰,都是漢人。

大體情況就是這樣,也沒感覺九江有多難攻打,再說南昌都歸附大明了,九江孤懸于長江邊,難道能夠抵抗的了嗎?

想不透,于是永歷轉而問屋內的眾臣,方以智和廖文希听後,搖搖頭,表示也不太清楚。這時周鵬說話了。

「臣倒是想起一件事」周鵬說道。

「嗯?快說!」永歷道。

「文慶之曾經是弘光朝的翰林編修,卻因‘誹謗’被馬士英治罪,差點掉丟性命,故此常對大明有怨言;賴玉冰卻是闖賊的部將,投降滿清後,認賊作父,屠殺了不少漢人,但此人善于打仗,用兵凶狠,常常能出奇制勝。」周鵬如此說道,顯得很是凝重。

「九江兵力雖不過萬人,八旗也並未駐扎此地,但是在賴玉冰的訓練下,其軍戰力不下八旗兵,而且九江城外江邊還駐扎有一支水軍,兵力大概在五千上下!」馬雲在旁插話道。

永歷听完,心想,九江看來還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看來大軍「東進」的路線是應該重新設定一下。

明軍進入南昌以後,永歷下旨明軍除了必要的城守和巡邏外,大部明軍都退到城外,並命令明軍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如有違反軍紀者,殺無赦。

在嚴肅軍紀下,明軍在南昌秋毫無犯。經過兩天的觀望,城內的百姓終于稍微安下心來,大街上重新恢復了往日的喧囂。

南昌不能沒有知府,江西各地更不能沒有文官治理,永歷將原來在井岡山的文官基本上都派了出去,可還是不夠用。

這時候,廖文希提出「科舉考試」的建議,永歷卻搖搖頭,這太耽誤時間,還是容後再議。

兩天後的豐城傳來消息,李嗣興連續兩次進攻,都被擊退。就在永歷打算發兵支援的時候,豐城知縣許雲海卻派人來了。

(不好意思,才發上來。但是我再忙,也更新了,大家給點支持,推薦票很容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