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章 天下大勢

作者 ︰ 朱由榔

永歷有心要受這些小乞丐做義子,小乞丐們問只要管飽飯就行,永歷點了點,這些孩子們立即趴到地上,在最大的孩子帶領下給永歷磕了三個響頭。永歷面帶微笑看著這些孩子,心道「這些孩子要是好好培養,將來必有大用,這就是我的十三太保!」

收了十三個義子,先成了乞丐王,帶著這些孩子,出了胡同,找了一家成衣鋪,給這些孩子每人買了一身新衣服,然後找了一家客棧,要上滿滿一大桌子吃食,要孩子們坐好,先要吃飽肚子。吃過飯後,開了七間客房,幾乎包下半個客棧,叫孩子們住下。這些孩子們失去父母以後那吃過飽飯,那睡過這麼好的房子,吃飽喝足後,天性活潑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嗚鬧喊叫一刻不得安寧,害的其他房客找來。永歷這個代理家長,沒辦法,就又把孩子們聚到一起,安排那個最大的管束小的,又問了他們的姓名,那知道這些孩子不是不知道就是什麼張三李四之類的,反正是自己的義子,不如就隨了自己的姓,于是永歷挨個給這些孩子起了名字,從大到小是︰

老大——朱龍,老二——朱虎,老三——朱彪,老四——朱熊,老五——朱鳳(女孩),老六——朱豹,老七——朱狼,老八——朱麋,老九——朱魃,老十——朱鵬,老十一——朱鯊,老十二——朱雀(女孩),老十三——朱駒。

永歷是搜腸刮肚的給義子起好名字,回頭一叫才發現,這不一群「禽獸」嗎?永歷搖搖頭,發現也起不出更好的名字了,決定就先這麼叫著。

第二天,永歷雇了三套馬車,帶著這些孩子們,出了贛州城,回轉上猶縣的山谷大營。

一路上,永歷嫌騎馬太過顛簸,就把馬拴到車後,然後擠到車上,和義子們坐到一起。這個時候,因為明軍馬上要上井岡山了,趁著這段空閑,永歷靠在車棚上,開始思考,今後的發展道路。

………………………………………………………………………………………………………

大明中興很難,這是事實。以現在清廷定鼎中原,鐵腕統治下,社會趨于穩定,民心漸安,就是亂,也不過再亂幾年。南明要想反清中興,如同是火中取栗,難于登天,大勢如此。

永歷的靈魂畢竟來自未來,以那點可憐的歷史知識,他知道,現在是康熙初年,在北京紫禁城里的清朝小皇帝玄燁還沒成年,現在朝政應該還在鏊拜和索尼等顧命大臣手里,鏊拜專權,心懷不臣之心,這是滿清內部貴族爭權奪利的矛盾,距離玄燁長大以霹靂手段鏟除鏊拜,還有幾年。要趁著滿清內部不穩,迅速發展實力,進佔江南,否則等到英明神武的康熙長大,再以目前的形勢,永歷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

西南三藩,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各擁兵數萬,其中以吳三桂兵力最強,達到十余萬,三伐緬甸後,還向朝廷要兵,如此下去,必然會成尾大不掉之勢,早晚會威脅滿清的西南統治,吳三桂現在已是兩叛(叛明,叛大順),肯定還會有三叛,這就是歷史。等到吳三桂三叛,想要做皇帝了,已是康熙十二年,此時清廷已經整合完畢,民心也不在吳三桂這個叛臣手中,不知時務的反叛,最終導致吳三桂等三藩覆滅。

永歷知道要等康熙皇帝長大,自己就會與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對抗,以滿清佔據天下之勢,自己幾乎就沒有任何勝利的機會。所以要想與滿清逐鹿天下,就必須在短短幾年內,恢復對江南的統治,挾江南的富庶,喚起漢人反清的信心,以東南半壁與清廷隔江(長江)而治,再徐圖中原,席卷東北,天下才定。

逆勢而取,萬分凶險,大明僅余的殘軍已經進入江西,此乃置之于死地,而後生之策,勝則奪取江南,敗則萬劫不復,必須要細密謀劃,慎之又慎。想了半天,永歷的心思才漸漸開闊,天下不是不能取,自己不是沒有機會。

首先還是不要暴露自己,此地是清廷統治月復地,如果暴露,勢必會引來清軍的圍攻。其次,要在井岡山地區建立堅實的根據地,收取民心,取得當地士人支持,擴充軍隊。

除了梅山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外,還要派得力的干將去各地聯絡反清復明的義軍,爭取各種勢力,哪怕是盤踞山林的土匪,都可收編改造。要在清廷統治區域內,發動百姓,抗賦稅,搞暴動,襲擊交通線,讓清廷無暇相顧,疲于奔命,耗費他們的財力心力,削弱他們的統治。

第三,滿清初定,江南統治並不穩固,屢次掀起抗清起義,說明江南士大夫心向大明者眾多,要與他們取得聯系,特別是一些有名望的大家,例如黃宗羲,方以智等等,或者風流才子侯方域,冒闢疆等也可以,黃宗羲開放的思想,靈活的措施,可以請來署理內政;方以智的才智博識,可以請來主持軍械研發。請他們來井岡山根據地共商大業,這些人必是一大助力。

江南多水,西南多山,不利于騎兵作戰,所以在滿清進攻江南,多是漢軍綠營充當馬前卒,就是這些漢軍綠營往往比滿人還要凶惡,甘願為滿清賣命,只為能分得一點湯水。現在江南地方長官多是漢人,但是滿人並不是完全相信這些漢人,即使是鐵桿的「漢奸」,也加以提防。要動搖清廷在江南的統治,就必須離間滿清和這些為他們賣命的「漢奸」,要讓他們互相猜忌,相互牽制,最後反目。不要以為皇太極才會用反間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滿清治下的漢官反正,重新回到大明。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地方,就逼吳三桂提前反叛,而不是要等到康熙十二年再反,否則滿清穩固了統治,再想撼動,絕無可能。亂世出英雄,想當年是天下亂民四起,李自成入寇北京,滿清才能入關。今天再把天下攪亂,暴民四起,烽火連天,滿清也會和以前的大明一樣,有心無力了。當然天下大亂,苦的是百姓,又要遭兵禍之災,又要家破人亡。但是這只是短痛,如果要滿清統治二百年,滿人的「鐵桿莊稼」,滿清貴族的奢侈墮落,吸盡民脂民膏,俗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是長痛;清廷的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在歐洲文明迅速發展,到處搶佔殖民地的時候,滿清卻沉溺于「鴉片香」中,難道還要等到「八國聯軍進北京」,難道還要說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話來應付列強嗎?如此沉淪,差點葬送中華五千年文明,滿人這個還處于奴隸制末期的民族統治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漢族,本身不是歷史的倒退嗎?如此長痛,不如短痛,永歷知道因為自己的復活,已經扇動了蝴蝶的翅膀,大明會如鳳凰磐凝般重生,這重生過程必然會帶來腥風血雨,但是重建後的新大明決不會是落後的大明,決不會是固步自封的大明,肯定會是屹立于世界文明潮頭的大明,肯定會是強盛到萬國來朝的大明。

現在永歷只需要一把鑰匙,一把打開「禍亂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就是吳三桂。當年是他打開山海關的大門,將滿洲八旗放進中原,不久的將來吳三桂還要做回鑰匙,就是啟動滿清動亂的鑰匙。等到吳三桂與其他二藩反叛之時,東南震動,也就是永歷復興大明之時。

吳三桂,這輩子也就是也就是「為他做嫁衣」的命了,永歷想到這里,不覺中大笑起來,可是馬上又擰緊了眉頭,如何唆使吳三桂這支老狐狸,提前作亂那?

康熙——鰲拜——吳三桂,永歷想著這三角關系。鰲拜武勇非常,粗中有細,但是為人心胸狹隘,睚眥必報;康熙還太小,不過一個八歲大的女圭女圭,還沒有實權,可以忽略;吳三桂老謀深算,敏感多疑。挑動滿清與吳三桂的關系,就是挑撥鰲拜與吳三桂,怎麼下手哪?這可需要從長計議了。

不知不覺中,永歷等人乘坐的馬車已到了上猶縣山區,付了車錢後,永歷一行走上山路翻閱了兩座山嶺後,回到山谷明軍大營。安排好那些孩子,休息一晚,天明明軍就開拔,往北走了一百里山路,就進入了井岡山地區。

(從本章開始,<<大明永歷>>進入第二卷了,本卷劇情更加跌蕩起伏,引人入勝,章節更多,希望各位新老朋友支持我!給我投票,謝謝大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