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十四章 海邊整編

作者 ︰ 朱由榔

盡管這些明軍還不知道什麼是「階級立場」,但是義斬成輝,使永歷的人望又提高了一大截,這次正式確立了永歷皇帝對這支殘明的軍隊絕對的領導權,意義重大。最後永歷到底沒挨到那二十軍棍,因為李定國及時趕到,罵了李嗣興一頓,那軍棍打到李嗣興身上。可就是李嗣興挨了打,也是無怨無悔,因為他也心服口服了。

豐沙的百姓看見明軍如此仁義,對待明軍更是熱情了,鎮長甚至把多年的積蓄拿出來獻給永歷,又送了一個銅鼓,說「天下苗人是一家」,將來有用到苗人的地方,可以敲這個鼓,永歷改正說「天下漢苗是一家」。另外多達一百個各族青年參加了明軍。盡管豐沙百姓再三挽留,永歷還是決定繼續東進廣西,臨走時留下老弱病殘在豐沙,由一個叫陳二狗的總兵帶領,慢慢在當地發展勢力;還有派出張信重返彝山,聯絡百彝,積蓄力量,為將來反攻雲南早做準備。安排完畢,永歷率領六千明軍進發安南。

經過半個月的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穿越密林,明軍終于到達了中安邊境鎮南關。因為越南在順治十年,就向清廷獻表稱臣,所以清廷對安南根本不防備。雄偉的鎮南關只有一千不到的綠營守軍,就是這樣,永歷也不打算驚動,怕的是進入廣西後,引來清廷的注意,派大軍圍剿。所以明軍等到黑天,悄悄的從鎮南關下繞路進入廣西。

回到廣西境內,一些大臣提出北上攻打南寧的建議,就是平陽侯靳統武也提出攻佔南寧,恢復廣西,再圖廣東的計劃。但是都被永歷否決了。看到皇帝不听自己的意見,群臣們群情激憤,眼看皇帝一意孤行,于是竟然開始罷朝,全躲了起來,不見永歷。

永歷想找人辦事,可是大臣們都稱病請假,就是不來見他,可把永歷急壞了。沒辦法,永歷只好派唯一還來朝見的陳起月(其他大臣派來望風的),去挨個把群臣們請來開會。陳起月放低身價,好說歹說把群臣說動。永歷心想反正是開會,不如召開一次大型的擴大會議,將自己的戰略思想詳細的解釋給大家,省得他們總是掣肘自己。又教給陳起月一翻說詞,讓他在朝會上如此發言。

在一個廣西沿海的小漁村,永歷召開了第一次全體官員大會,包括文官三十二名(包括沒品的文案),武官一百七十三人(把總以上),沒有開會的場所,永歷就帶人跑到海邊,席地而坐,吹著海風開會。

首先,兵部尚書陳起月做了轉移以來的成果匯報。先對永歷皇帝的英明領導大加贊揚,又對全軍上下官兵的表現予以表揚,最後提出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官員們思想散漫,不服從領導,並有冒進思想,要置大明于萬劫不復之。,直說的那些提議北上南寧的大臣們汗流浹背,全都跪下向永歷告罪。

永歷看到對這些大臣勸慰了一翻,表示以後該提建議繼續提,只要別動不動就罷朝不來,要自己做孤家寡人就行。在一片笑聲中,那些大臣們才稍稍安心,繼續听陳起月的朝論。

陳起月又提出現在軍隊氣象更新,士氣正旺,但是軍隊體制混亂,指揮不統一,必須重新整頓,再制定新的軍規軍紀。說到這里,武官們也不笑文臣了,一個個瞪大了眼楮,想听下文。

陳起月說完,轉身對坐在高處吹風的永歷深施一禮,「請萬歲示下。」

永歷掃了一眼文臣武將們,也沒寫稿,直接說出了兩個影響深遠的指示決定,一個被後世稱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另外一個叫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是永歷剽竊了何凱那個時代偉大的領袖的戰略思想和人民解放軍光榮歷史,再結合此時的國情,想了又想制定出的戰略計劃和治軍思想。

第一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永歷是這樣解釋的,明軍轉進閩贛邊界山區,建立中央根據地,慢慢發展實力,再派人到全國各地農村去,發動漢族百姓起義,或者聯絡反清義軍建立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為手段,在清廷內部全面開花,打擊清廷的統治。等到時機成熟,立刻起兵反清,再從中央根據地出兵江南,這樣清廷顧此失彼,等到奪取江南,大事可成!

當文武官員听完,無不拍手稱贊,武官們更是擦拳磨掌,準備大干一翻,軟榻上的李定國更是頻頻點頭。

永歷繼續說明軍改制的事情,首先提出明軍新軍規軍紀,概括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大紀律」是︰一切行動听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是︰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大明的軍隊來自大明的百姓,所以要愛護百姓,要讓百姓發自內心的擁戴大明的軍隊。

雖然,以前李定國大多也是這麼做的,但是從來沒有提出過如此詳細的軍規,听的李定國耳朵都「豎」了起來。那些武官們大都農民,也都同情那些老百姓,听到這些無不贊同。

最後關于軍隊的編制,為了便于指揮,永歷干脆借用後世軍隊的編制法,將六千明軍編成兩個團,每團三千人,設團長一名,政委一名(須永歷帝親自培訓後才可擔任,主管思想和平時生活,戰時輔助團長),參謀四人。團下分為三個營,每營一千人,設營長一名,教導員一名(與政委工作相同),參謀一人。每營分五個連,每連二百人,設連長一名,指導員一名(與政委工作相同)副連長一名(考慮到基層軍官陣亡率高的緣故才多設)。每連分四個排,每排五十人,設排長一名,副排長兩名(原因傷亡大)。每排再分為五個班,每班十人,設班長一名,副班長一名。除此之外,還余五百余人,用四百人建立了輜重大隊,用一百人建立了直屬皇帝衛隊,與團同級。

武官們听完,立刻有人表示了不滿,官位太少,不夠安排的,但是在靳統武,李嗣興的彈壓下,才都閉上了嘴。

接著,兵部尚書陳起月宣布了團長級的任命,第一團團長平陽侯靳統武,政委空缺;第二團團長晉王世子李嗣興,政委陳起月。至于團級以下長官任命幾天後再宣布。

李嗣興可沒想到永歷會讓自己做團長,畢竟自己年輕,父王病重又靠不上,而且屢次犯上,當看到永歷熱切的目光時,梗直的李嗣興很是感動,心中暗暗發誓永不背叛永歷皇帝。

兩天後,公布了營連排級軍官的任命,很多資格老的將官被降職,還有的把總被降到士兵,于是相互鼓噪,擾亂軍心。靳統武,李嗣興對此極力鎮壓,在殺掉了幾個鬧的最凶的軍官後,才安定下來。這時永歷又來安慰這些降職的軍官,許願將來在戰場上,每個立功者都有封侯拜將的機會。听到皇帝的許願,不甘心的軍官們內心才平靜,暗自鼓勁準備多立戰功。

經過這次整編,加強了明軍的協調指揮系統,提高了戰斗力。後來隨著明軍的發展壯大,後又在團的基礎上加設了師,和臨時的集團軍編制。(後世的各**隊都是參照大明的軍隊編制設置的)

改編完軍隊,安定了軍心,永歷皇帝開始琢磨,怎樣才能從清軍的眼皮子低下潛入到清廷的月復地哪?

(今天第三更,怎麼推薦票還不見多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