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八十九章 核子戰爭

作者 ︰ 水飛雲

第一百八十九章核子戰爭

美國政府決定要獲得這些先進的技術。()當然藍海國並不是沒有還手之力,尤其是其擁有遠程核武器。美國必須用自己目前還領先世界的常規武器來威脅藍海國,獲得相關的先進科技,保住自己的老大地位。

盡管這有點困難,但是總還是一個辦法,總比看著藍海國站到自己的身上強?尤其是在得知藍海國的那些軍士技術還沒有落實,戰艦和部隊的生產還沒有進行擴充。美國政府就準備將這個可能統治世界的國家扼殺在搖籃中,無論有多大的代價。藍海國在戰後這幾年內並沒有在軍事上做過大的儲備和擴充,這一點美國知道的很清楚。也就是藍海國的常規軍力遠遠低于自己。只要控制住藍海國的周邊,即便是核武器,也只能炸到藍海國的周邊,距離美國還很遙遠。

美國還計劃,利用特種部隊首先去攻擊藍海國的核武庫,藍海國的核武器數量應當是不多的。這點美國從藍海國的反應堆的數量就能推算出來。藍海國的核武器數量也就在25枚左右。比起自己的70多枚核彈少了近50枚。只要自己控制住藍海國僅有的兩支艦隊,那麼完全可以保證自己本土的安全。

美國政府甚至考慮利用英國的基地對藍海國的工業基地新京市和新上海市進行核攻擊,那樣即便不會消滅藍海國這些怪異的穿越者,也會將藍海國的工業基礎打掉,獲得戰略上的主動。

美國的決定立刻化作了行動。美國在太平洋的艦隊迅速的調到了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同時大西洋艦隊的一支艦隊也抵達了英國在非洲的另外一個殖民地港口羅安達港。地中海艦隊秘密進入吉布提港。

藍海國在得知自己的隊員被美國的突擊隊擄掠後,就知道這個嚴重的泄密事件會帶來什麼後果,雖然軍隊已經將對方的三十名突擊隊員擊斃,但是藍海國的電子監听站還是發現了,美軍突擊隊還是把相關消息通過電報傳回了美國。于是藍海國立刻將全國提升到戰備狀態,所有部隊準備戰爭。

果然間諜衛星在三天後的傳回的照片,發現了美國戰艦的大規模調動。美國人從情報中得知了藍海國能破譯己方的密碼電報,所以這些調動都是用飛機直接傳達的紙質命令。不過美國人沒想到藍海國已經將衛星發射到了天空中。而且能發揮實際作用。

藍海國一面全民動員,做好戰爭準備。美國在此刻調動軍隊和戰艦無非有兩種可能,一是對藍海國開戰,將藍海國的戰艦扼殺在港口內。而是武力威脅藍海國。這兩種可能性藍海國都不願意,即便交出技術,下場只是延長被壓制的時間而已,交出技術,美國發展更快,到頭一樣騎在藍海國腦袋上。如果美軍立刻動手,自己的海軍的確不可能打過。一旦海軍被壓制,最終的結果還是要依靠原子武器來反抗。所以先下手為強。

美**方估計還沒有弄明白核子戰爭是什麼模樣。所以戰艦群的集結根本沒有考慮被核子攻擊的可能。四支艦隊全部集結在各大港口。

1953年的6月21日,美國幾支艦隊完成了集結。此時藍海國的核武器也調遣到位。藍海國在凌晨1點,正式宣布對美開戰

藍海國在開戰宣言中指出了美軍的敵意調動的目的是為了消滅藍海國。所以藍海國將先發制人,對潛在敵國使用核武器

這個宣戰聲明不僅是給美國的。而且同時對世界各國通報。美國政府還沒驚訝完藍海國的大膽和狂妄,世界各國都還不知道為什麼的時候,。

藍海國在宣戰的同時,迅速發射了5枚陸基洲際導彈,分別擊中馬尼拉、達爾文、吉布提、亞歷山大港和羅安達。美國政府沒有想到藍海國會立刻下決心進行核子攻擊,盡管在比基尼環礁做了核子攻擊試驗,但是海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會遭受核子攻擊。戰艦沒有進行預防措施。

菲律賓馬尼拉港內由2艘航母「中途島」號、「珊瑚海」號和1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第一特混艦隊戰艦群被擊潰,航母和驅逐艦全毀,戰列艦和巡洋艦保持浮在水面。馬尼拉被夷為平地。

達爾文港內由3艘獨立級航母「考佩斯」號,「蒙特雷」號,「卡巴特」號,2艘巡洋艦和第二特混艦隊被擊潰,輕航母和驅逐艦全毀,巡洋艦位于核爆中心,也沒有承受住沖擊波,整個艦隊全毀。達爾文港被夷為平地。

吉布提的美軍地中海艦隊擁有的「富蘭克林」號、「提康德羅加」號、「倫道夫」號三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並沒有在核攻擊中沉沒,主要原因是核彈的攻擊稍微發生了點偏差,並沒有按照預想集中港灣。另外就是這一級的美國航母吸取了先前各級航母的優點,並在航母的防護上也有了改進。主要是艦體分隔成更多的水密艙室,這使得航母的生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過甲板上的建築物全被損壞,戰機的失去使得這三艘航母已經沒有了任何用途。另外航母群的附屬艦只保留下來的一樣只有巡洋艦,不過這些巡洋艦短期內不會再有作戰能力,主要是甲板以上的建築物全被損壞了。

羅安達港的美國大西洋艦隊的主力編隊第一特混編隊的下場更慘點。由于藍海國在大西洋上根本沒有艦隊能抵擋美軍的攻擊。所以藍海國在羅安達港使用的核彈的當量是其他港口當量的3倍。這使得整個艦隊全滅。這包括了「列克星敦」號「香格里拉」號、「安提但」號和6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

雖然美國並沒有拿出全被戰艦來圍攻藍海國。但是美國幾乎抽調了其一半以上的戰艦來參與攻擊。跟隨這些航母一起行動的還有4個海軍陸戰隊旅,也在核攻擊中完全消失。這對美國海軍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損失,起碼海軍的一大半實力消失了。美軍次有11艘航母被毀,已經是美國戰後擁有航母數量的一半。留守在家的航母是還沒有進行改裝完成的航母,大部分是二戰後期生產的。已經不太適應現代化作戰飛機的使用了。

美國在地中海的亞歷山大港還有2艘航母「普林斯頓」號、「塔拉瓦」號。在珍珠港還有「企業」號、「無畏」號。在大西洋母港還有「拳師」號、「好人理查德」號、奧里斯坎尼號航母以及正在改裝的、「漢科克」號、「本寧頓」號。這些航母大部分都是45年前後下水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屬于標準的艦隊航母,標準排水量全為27200噸,滿載排水量34880噸。艦長265.79米,飛行甲板長262.13米;艦寬28.35米,飛行甲板寬29.26米;平均吃水7.01米;艦員2750——3450人。

也就是說,經過這次核攻擊,美國只有9艘航母可以立刻進入攻擊狀態,其余的航母還需要開始重新建造。考慮到德國在歐洲對美國的壓力,美國必須防備北方德國的突然進攻,所以大西洋艦隊的航母基本不可能再南下,而太平洋艦隊只有2艘航母,根本不可能與在陸基基地眾多的印度洋和藍海國抗衡。藍海國的這次攻擊起碼解除了美國繼續從海上進攻的可能。就算美國放棄北方防守,那藍海國的航母對抗這5艘大西洋上的航母,藍海國還有一戰之力。要說陸戰,兩國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遙遠,海戰不分出勝負,陸戰的可能性很小,即便登陸,那也是找死,這麼漫長的補給線,誰也難以保證。

不過對于使用核彈攻擊,藍海國的十幾位高層,包括成長起來的第二代掌握軍權者都很猶豫。盡管美國在二戰後期使用了核武器。但是藍海國卻是第一個進行大規模普遍使用的國家,是徹底打開魔盒的國家。藍海國生怕自己的行動會帶來文明的毀滅,地球的毀滅。盡管現在全球也只有不到130枚核彈,還不至于毀滅地球。但是一旦開了先例,那地球的將來還存在嗎?

不過坐看美國人壓上來?藍海國的常規軍隊100%不是美國的對手,不說數量幾倍于藍海國,就是質量也不比藍海國差,尤其是現代戰爭中至關重要的空軍,藍海國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等到美國兵臨城下,是交出先進科技還是等那時候用核武?

所謂異時空「負責任的大國的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知道是那個貌似偉大的蠢材教唆出來的教條。把自己束縛住,別人就不來欺負你了?當航母在東海逼近北京時,難道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試射一枚戰略洲際導彈的勇氣的沒有了嗎?一味考慮後果是不會有任何前途的。類似先進和霸權如美國都還知道「先發制人」。

「和平永遠是華夏共和國的夢魘!」

所以當有資格參與討論此事的人員看到美軍航母集結的照片後,沒有人反對黃宗英提出的「先發制人」。藍海國的領導者出身都是軍人,不需要,也沒有習慣考慮政治後果。所以才能在短短的幾年內完成巨大帝國的建立。沒有人願意失去它,即便是這個星球毀滅,也好至于一直當烏龜被人踩,被踩完還伸伸舌頭舌忝舌忝比爾的美足。美其名曰「軍事交流,高層互訪」。在經濟上資助敵人不說,在軍事上也不敢硬氣,常規武器不行,核武也不行嗎?藍海國的常規軍力打不過,僅有的核武打不到美國,炸蘇聯不行嗎?炸日本不行嗎?完全可以幾敗俱傷。毛偉人說過,核戰之後留下的一定是我們華夏人。當骨氣沒有的時候,國家的前提也就注定了。卡扎菲在放棄核設施的研究時,今日的命運就已經注定。

藍海國的領導們擔心容忍美國的威脅之後,國家的政策一定,那麼軍隊也就是擺設,所以軍隊也經商,軍隊也**。貌似強大的國家就是一張紙。經商的軍隊在古華夏國歷史上好像是有一個朝代,不過其最精銳的八旗到了最後只會看畫,玩鳥。當一個大軍區,核心軍區的幾十位大校、上校、中校在火車上當眾打撲克時,軍隊的形象就轟然倒塌,全部不存。沒人指望這樣的軍隊能打贏。

「在顧慮別人生死之前,請先考慮下自己的微薄生命和尊嚴,別太大義凜然了。」這是齊之洋在會議上說的話。

在核攻擊的同時,藍海國的北印度洋艦隊分別對英國的蒙巴薩港和印度的卡達姆巴進行了全面的轟炸。一舉擊毀英軍1艘輕航母、2艘巡洋艦和印度的海軍。印度海軍只有一艘驅逐艦逃到了北部的孟買。其余全部被擊毀在軍港卡達姆巴。藍海國第一時間就肅清了印度洋上的所有對手的戰艦。

藍海國的核攻擊之後迅速照會了華夏共和國,解釋了原因和必要性。同時藍海國派出了技術專家小組從西緬甸進入華夏共和國。負責建設核設施。雖然這是非常倉促的一次開戰。但是未必就會輸,就算輸了也沒有什麼。藍海國要求華夏共和國保持「中立」,加緊完成核彈的制造。起碼在必要的時刻能做到自保或者是與敵人一起毀滅。大量最先進的技術被輸入到華夏共和國。

藍海國在第一時間與德國政府進行溝通,希望其能一起反抗美國的侵略。

1953年的6月21日下午14時,美國對藍海國宣戰,同時英國對藍海國宣戰。澳大利亞、加拿大對藍海國宣戰。根據盟約,印度對藍海國宣戰。而藍海國也正式宣布,藍海國對英國、澳大利亞人、加拿大宣戰。

美英集團和藍海國的戰爭,從一開始世界各國都沒有看懂。雖然雙方有過印度和古巴危機,但是沒有到一步開戰的地步?尤其是藍海國的全面開戰任誰都可以看出非常勉強。藍海國明顯是準備不足。否則完全可以突然攻擊美國本土的核設施和軍港。德國也很奇怪這兩個曾經的盟友怎麼會一步成生死仇人?不過這對歐洲來說是好事。歐洲完全可以趁機發展。德國呼吁停止使用核武器。當然,核武器怎麼會有常規武器掙錢。德國也就是口頭喊喊而已,德國準備學習美國先販賣軍火,在戰爭中好好發一筆,然後坐看雙方成敗。等到打成兩敗俱傷時在出來收拾局面,因此德國還是正式提出,禁止用核武器的呼吁。

戰爭的第二日,藍海國的海軍陸戰隊第一旅登陸蒙巴薩,將英軍在非洲大陸東岸的唯一一支軍隊消滅。同時進行了還有印度戰役,在錫蘭、在西緬甸和巴基斯坦的軍隊快速攻擊新德里。匯合巴基斯坦的軍隊要先消滅印度軍隊的主力。全力攻擊的藍海**隊快速的將印度打了個對穿,整編第第一師以強大的實力和速度,一周就打穿了印度,會師新德里城下。印度北方軍區的4個主力師全部被殲滅,2個時被擊潰。南部的5個師被迫防守在孟買-維沙卡帕特南一線。藍海國隨即與巴基斯坦第第5師合攻新德里,歷時3天,到6月29日,拿下了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全殲防守的2個師,印度政府宣布投降。藍海國調入在阿曼的本土防御第第5師也駐扎在新德里。

藍海國的軍隊隨即南下孟買,印度南方軍區軍隊投降,印度半島肅清。藍海國緊急從阿曼、錫蘭和西緬甸聯邦調遣了本土防御第第4師,控制印度南部,印度北部由巴基斯坦和印度政府的軍隊維護。其余作戰部隊返回各地進行休整和擴編。

藍海國在戰爭爆發的同時立刻組建軍隊。從南非、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島新成立了6個師的本土防御部隊。同時下令陸軍的第1、2、3、4師全部擴編,利用原先雙配的軍官成立第第5、6師駐守阿曼不變。

在陸軍攻擊和擴編的同時,海軍也在行動。戰前就已經月兌離北印度洋艦隊的導彈戰列艦「霍去病號」與新下水的航母「郭子儀」號、「蘭州」號,導彈驅逐艦「新上海」號「開普敦」號,以及4艘護衛艦組成戰略攻擊艦隊。原先北印度洋的航母「商鞅號」、直升機航母「衛青」號和導彈驅逐艦「馬達加斯加」號、「圖阿拉啦」號、「馬斯喀特」號、「新加坡」號(全部是新式試驗艦,舊艦大部分賣給了蔣政府和華夏共和國)以及第一特混艦隊,負責堵住馬六甲海峽和下面的澳大利亞人。其余的戰艦分別組成護航編隊負責反潛和護航。保護航線的暢通。

潛艇部隊也分成了兩個司令部,以心島為基地的獵殺潛航大隊擁有11艘護衛艦和8艘攻擊潛艇。在索科特拉島的警戒大隊負責在紅海口警戒敵方艦隊的進入。

戰爭機器一旦啟動,藍海國新建成的工業基地便發揮出了效果,新上海市,開普敦、馬普托和馬斯喀特市的造船廠全面開始建造軍艦、大炮和飛機。在伊麗莎白港、新京市的電子、電氣和其他配件廠也全部轉向生產軍用配件。這些大量工廠的轉入軍工,使得藍海國的武器裝備生產開始了飛躍。不過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導彈驅逐艦從鋪設龍骨到下水起碼要12個月, 裝3個月,最快也要15個月。航母更加漫長,計劃建造到下水起碼要18個月,然後 裝、訓練,形成戰斗力起碼25個月。所以藍海國一邊在各大港口建造正規的航母、導彈驅逐艦,一邊在各中等港口、造船廠建造護衛艦和反潛用的護航驅逐艦,用于維護自己漫長的海運線。

反潛是一個重頭戲,所以藍海國不得不擴大了直升機的生產線,這些直升機全部都是用于反潛的,在每艘護衛艦或者是反潛護航驅逐艦上搭載一架直1負責反潛。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最好的做法。藍海國有先進的聲納設備和電子搜索系統,以及先進的火箭發射裝置,加裝到直升機上用于反潛,是再好不過的了。造價遠遠比建造驅逐艦要節省,而且速度更快。藍海國改裝了一大批3000噸級的貨輪成為護航驅逐艦,上面搭載反潛直升機和配備有反潛火箭、深彈和魚雷發射裝置。

盡管藍海國卡住了紅海通道,馬六甲通道。但是南印度洋和南大西洋上廣袤的海域根本就是不設防的,藍海國只能依靠南非馬達加斯加島、毛里求斯、心島、中間港、馬爾代夫、錫蘭防線,護住印度洋西部的主航線,維持阿曼石油生產基地到南非、馬達加斯加島的生命航線。此時,心島基地的重要性完全凸顯出來了,在印度洋東部,只有這麼一個基地能作為監視和防御對手突入的要點,不過藍海國的高層一直沒有放搜對印度洋各大島的建設。心島基地一直作為潛水艇基地,建設的不必索科特拉島差。戰爭爆發後,心島基地的飛機場被全面擴建。空基進駐了一個飛行團,作為偵查,警戒、攻擊和支援的基礎。

不過,就算藍海國卡住了這些要點,但是面對數量龐大的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的戰艦,這條防線還是漏洞百出,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藍海國沒有這麼多戰艦。不可能真正的完全掌握各海域。尤其是南非西部的大西洋海域,根本沒有戰艦能來防守。不過藍海國牢牢記住了一條,進攻是最好的防御。所以藍海國的戰略攻擊航母艦隊必須在大西洋北部露面,來吸引美國的注意力,將美國的航母和戰艦牢牢的拴住在北大西洋,掩護整個大西洋南部的海域的航運和南非的正常生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