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五十七章 演習的“後遺癥”

作者 ︰ 水飛雲

反艦導彈的研制成功的意義有多麼重大,在場的人都很清楚。()這意味著藍海國可以利用這個優勢威懾美國眾多的航母,可以用少數的幾艘戰艦控制住整個印度洋。可以用這艘「霍去病」號導彈戰列艦去威脅一個城市!

艦載反艦導彈的成功,也就意味著機載導彈的可能。小型化的幅度不同而已。起碼藍海國除了還沒有生產出來的核武器,還有了一個可以移動到敵方家門口的大殺器!

在霍去病號返回的途中,梁綬繁已經對著導彈的殘骸進行了研究。第一枚的原因還要檢查,因為爆炸毀掉了不少信息。第二枚的原因已經查明,是引信有問題。看來藍海國的軍事工業還要加強質量管理。現在的技術工人的還是素質不高。盡管藍海國拐騙了大量的英國技術工人前來,這些英國工人也幫助藍海國培養了大量的本地工人。但是整體的工人素質,藍海國還是遠遠的低于歐洲國家。藍海工業的發展還是需要完善更多的輔助條件。

當梁綬繁分析第二枚導彈失敗原因的時候,引起了黃宗英的注意。對于藍海工業發展和軍工發展的速度,大家都不會有擔心。但是快速發展帶來的後遺癥是非常多的。比如說質量下滑,粗制濫造和環保問題。就如異時空華夏共和國的鄉村企業一般,雖然快速提高了工業化普及程度,但是伴隨來的就是大量的質量低廉的產品。華夏國的產品大多成為了偽劣產品的代名詞。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技工水平的薄弱,也就是有技術的工人太少,即便是同樣的機器你也生產不出太好的產品。另一個原因就是缺乏一個完備的質量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大多數鄉鎮企業要的是產值,而不是產品的可靠性。今日牌子是蘭花,明日出了質量問題,重新換個牌子是紫花。這種現象在現在的藍海國也慢慢的顯現。這次軍工產品的質量問題,足以給藍海以很深刻的教訓了。

黃宗英雖然是軍人,但是並不意味著他生活在真空中,家人和部隊周圍傳來的信息和電視上的新聞,都讓他對異時空中的質量低劣的根源很清楚。所以這次他琢磨著要借著這次反艦導彈試射的失敗,大做文章,整頓藍海國的制造業和質量監督。

「連軍工企業中的產品都成了這樣,可以想象到社會上各家企業的產品的質量!」黃宗英在返回新京市後對程建中和齊之洋說道。以前藍海國是為了首先建立工業基礎和工業體系,所以根本不管不顧的擴大生產。當然不會對質量太關注。但是現在已經不同了,整個世界的工業發展一是要靠原先的工業基礎,另一個要靠質量取勝。異時空小日本的電器質量讓許多口中喊著「滅了倭寇」的家伙還是購買了東洋電器,而對本國的產品不屑一顧。這充分說明了什麼才是讓本國的產品走入世界上千家萬戶的保證。

技術工人只能慢慢的培養,藍海國已經通過科技進步黨在大力發展各類技術學校。並在世界各地吸引華人工人來藍海建設。但是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管理的監督卻是需要政府來完成。

不過這事並不難,藍海國的工業才起步不久。只要這時候政府出面,用嚴厲的法規或者以法律的形式來規範產品的質量。那麼異時空的慘痛教訓一定能避免。現在形式已經到了不得不整頓的時候了。藍海國的核彈、洲際火箭、衛星、核反應堆、大量的戰艦、飛機、武器都要在今後的5-10年內完成批量生產。如果真的不好好做好質量保證工作。那及其有可能使反艦導彈實彈射擊演習中發生的現象再次重演。那時國家損失不僅會是財富和時間,甚至是戰斗中戰士的生命!

程建中挑選了原護航編隊中的新聞報道小隊中的于娜負責這件事。異時空盛行的質量管理的標準體系GB/T19000系列標準、和環境管理體系GB/T24001都是異時空對質量管理進行規範化要求的國家標。

雖然編隊中沒有人真正的學習完全這兩本國家規範。但是作為新聞記者的于娜卻經常在采訪中接觸到這類信息。而且專門就海軍隊某大型軍工企業完成了內部質量體系的審核進行了跟蹤采訪和報道。所以還是知道的多一些。比艦隊中其他人起碼知道什麼是PACD循環,什麼是管理要素。而且藍海國的質量管理體系不會照搬異時空中外國舶來的質量標準。藍海國必須根據自己的需求制定自己的質量標準。

只要有核心的思路,持續改進,那麼一切就好辦。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抽象的東西,需要進行具體化。這項重任就落到了于娜和她的團隊上了。

這個團隊首先要做的就是定義質量的定義和如何規範產品質量的過程。至于每一種產品的質量標準,需要企業自己,或者行業自我標定。藍海國質量監督局第一任局長所做的就是制定一本控制產品質量的過程規範。然後要求各企業制定自己的質量標準和生產工藝標準。第一本質量管理體系的規範,藍海國國標《質量管理方法及體系》(1947)正式公布,其核心思想是以顧客為關注焦點,以顧客滿意為唯一標準,通過發揮領導的作用,全員參與,運用過程方法和系統方法,持續改進工作的一種活動。

在國標發布之後,就是對企業進行宣傳,要求各企業進行貫標。這事是難了點,這麼先進的管理理念運用到這麼一個時代。但是藍海國政府的強硬態度,讓這件事被嚴格的執行了下去。藍海國的質量監督局的督導隊首先開始的就是大型國營企業的達標。有時候行政命令,遠比法律好使。

這到不是說藍海國不注重法律的效果。而是考慮到藍海國的大型國營企業佔藍海國工業生產的大多數,只要完成了這些企業的達標,那麼今後在其他企業受到的阻力就會小些。一味的強力推行,不如來點示範效應。

藍海國選定了在新上海鋼鐵廠作為樣板企業,首先在這個大型工業企業進行貫標。加強貫標工作,是一個企業規避質量風險、品牌風險、市場風險的基礎工作。

新上海鋼鐵廠有著比較完備的產品生產工藝標準和產品出廠標準,對各類鋼材都有具體的要求,許多人都以為就是有質量控制。但是督導隊的工作人員在廣大的工人和管理者層面進行了大量的培訓和宣貫。指出那只是產品標準,並不是質量管理,質量管理是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活動,對產品的質量進行控制、反饋和改進。這才是質量管理的實質。產品標準有可能你這家企業是先進的,那家企業是落後的。所以需要客戶對產品進行反饋和要求,企業也必須根據這種反饋和要求,不斷的修正產品標準。

沒有幾個人能弄懂這些繞口令式的東西。但是督導隊拿出了異時空最流行的一句話來表達這個含義︰「顧客就是上帝!」。才讓大部分人慢慢的理解的質量的含義和質量管理的含義。

藍海國的大部分國有企業在行政命令的壓迫下完成了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但是並不是說各企業的領導都明白了這個體系是做什麼的。這一點,于娜這位異時空的記者比誰都明白。不過一個管理理念的普及是需要時間的。于娜發揮其「專業」反應,藍海國運用新聞媒體鋪天蓋地的進行質量宣傳,進行管理理念的宣貫。這場轟轟烈烈的質量管理宣傳運動,被稱為「1947質量風雲」其效果影響足足了藍海國二十年。

吸取異時空貫標、達標的教訓。藍海國質量監督局專門設置了一支檢查大隊。用于抽查藍海國的企業的質量管理情況和實際產品的質量情況。采用的方式是類似奧運會興奮劑的飛行檢查。抽到哪個企業,如果不達標或者實際產品質量有問題,不光會追究企業的責任,還會追究當地質量監督部門和當地政府的責任。這無疑是一把利劍,讓各地的政府首腦們天天念著「質量第一」而不是「GDP第一」。

誰也沒有想到,藍海國產品高質量的源頭居然是一場導彈實彈射擊的演習造成的。但是高質量產品卻給藍海**方帶來了無窮的好處。起碼藍海**方不用擔心甲午海戰中炮彈不炸的悲劇產生,也不用擔心軍人戰場上吃到的是令人擔心的「XX火腿腸」。

這也許就是這次實彈演習的「後遺癥」

-----

本章是後加的,主要是今日開了一下午會,被所謂的質量管理體系給煩死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