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四十章 戰爭結束

作者 ︰ 水飛雲

在齊之洋乘船返回首都的期間,美國和德國已經秘密就停戰在西班牙進行了多輪的磋商。雙方對停戰條件相互開價,相互指責。不過兩大集團都抱有同樣的目的。美國和德國的代表在爭吵過後,基本達成了一致。達成的條件卻有點差別

德國起初堅決不同意從英國本土退出,但是這個矛盾的焦點必須解決。德國也知道這個問題是關鍵,之所以堅持,就是為了謀取更大的好處。不過美方的代表一上來並沒有釋放全部條件。到最後,德國不知出于什麼考慮,他堅持要在法國東部駐軍。並且對意大利在北非的傳統殖民地主張要求。其他的條件都表示同意。美國對北非的殖民地並不是十分的感興趣,那里貧瘠的土地、彪悍的民風和惡劣的生活條件都讓美國人卻步,不過出于限制對手發展的考慮,美國只同意給意大利在其對面的阿爾及利亞一部分,獲得安慰的意大利政府也算是獲得了點戰爭紅利。最終這份美國和德國之間的和平協議達成了。

德國和美國在4月17日宣布雙方停火。同時英國在4月18日凌晨也宣布結束戰爭狀態。

這些舉動令蘇聯和自由法國大為震驚。雖然蘇聯早就獲知,美國,英國正在和德國談判。但是沒想到這兩國這麼絕情,根本沒有知會自己這個盟友,直接就宣布戰爭結束。

斯大林悲哀的意識到,自己已經被當做了戰利品給了德國。與斯大林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戴高樂。憤怒的法國人在得知美國和英國結束戰爭之後,立刻發電報給杜魯門和丘吉爾,指出︰「你們這是在拿朋友的血肉喂養一只狼!」

不過現實就是如此。在美國和德國宣布停戰之後,德軍迅速將英國本土上的部隊,撤退到了沿北海的港口城市。並將撤出區域的當地治安權利,移交給了自己建立的當地政權。德軍集中在愛丁堡、桑德蘭、倫敦和多佛市。等待英國移交中東的殖民地之後再行撤退回本土。不過精銳的裝甲集團已經開始用運輸船運往東線。

美國在宣布停戰之後,立刻停止了對蘇聯的物資援助。不過,美國也不希望蘇聯被德國消滅。保留一份反對德國的種子,也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因此,美國通過重慶政府,向蘇聯移交了一批物資,作為相應的「補償」。

這時的北極熊已經充分的意識到了自己處境。所以不再繼續攻擊西方世界的黑暗。在快速調動軍隊之後,與德軍簽訂了城下之盟。德國政府也急于修復與各國的關系,以獲得喘息的時間。德國政府很清醒的認識到,雖然和平已經到來,但是這個和平一定不會太長久,自己已經徹底的與英國、蘇聯這兩個國家結成了死仇。但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盡量減少敵視。德國和蘇聯雙方居然簽署了個令人費解的和平協議。德國將租借蘇聯西部、南部地區25年,莫斯科歸還蘇聯,雙方結束敵對狀態。

這個和約讓西方世界更加擔心德國的圖謀,尤其是英國更加明白了德國這是把重點放在了自己身上。德國這是在和蘇聯妥協。雙方雖然達成和平協議。但是繼續加強戰爭準備,時刻堤防對手的進攻。

隨著蘇德宣布停戰,軸心國和同盟國雙方的成員們紛紛宣布停戰。結束戰爭狀態。藍海國也不例外,宣布解除與各國的戰爭狀態。

死傷巨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于1946年的5月15日結束。誰都知道這場被迫結束的戰爭並沒有解決敵對國家之間的問題,反而使世界各國的關系正在進一步惡化。二戰中的巨大的人員傷亡,使多個國家之間變成了世仇。

當然戰爭的結束總是能讓和平維持一段時間,而且由于原子彈的出現,更加給長久和平帶來了一絲希望。起碼美國、藍海國、德國這幾個完成核裝置爆炸的國家清楚的知道原子武器的後果。不過誰也不敢懈怠,不敢將和平的希望寄托在對方的不敢身上。各國都在調整自己的國家戰略和外交政策。歷史和原有時空產生了重大的轉變。

美國和英國繼續狼狽為奸,當然作為第一個擁有原子武器的國家,所有的小國都偏向于與美國結交。其中英國殖民地和美國在非洲的殖民地都是美系集團的重要成員。獨立自主的國家,大概有美洲的國家和重慶政府,所以美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勢力集團。美系擁有的領土和人口都是最大、最多的。尤其是美國本土,在英國資本和技術注入之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同時發展的還有加拿大。英國技術工人、工廠設備的遷移,使這個北美人口稀少,資源豐富的國家重新獲得了發展的第二春。美系還有一個重要的成員,就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領土、資源之豐富甚至超過了加拿大。英國政府在失去本土的實際統治權之後,在美國的支持下,加強了對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控制。加拿大、澳大利亞政府實際上已經被英國派往該地的軍隊接管。其實,對于英國的工業來說,失去本土,遷移到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說不定還是一件好事。重建工業,對一個已經發展了100多年的工業國家來說也是一個機遇,能拋棄掉舊包袱,大量利用新設備和新技術。一旦完成重建,工業生產和創新將會變得更有效和更加高速。美系集團的前景光明。

德系集團包括了歐洲的大部分國家,比如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北歐的大部分國家。還有被德軍佔領的東歐國家。德系的這些國家的實力也是非常不錯的。這一系的國家大部分的工業基礎較好,而且國民的受教育程度較高,素質較高。所以德系在獲得和平之後,潛力也是巨大的。

其實在其他國家看來,藍海國依然算作美系的重要成員之一。當然這個其他國家不包括美國自己和德國。這兩個國家都深知藍海國的發展實力和發展的速度。因此美國並沒有把藍海國當做自己的小弟,而是當作了一個潛在的對手。而德國,由于長期的技術交流,使得德國的高層們深知藍海國對待己國和美國的態度。並且知道藍海國不可能久居美國勢力集團內。德國作為一個勢力集團的老大,當然知道自己集團和美國集團之間的差距。所以拉攏藍海國也成了德國的一項重要外交策略。

蘇聯雖然失去了歐洲部分的領土。但是由于德國的和解策略,以及美國刻意在德國背後制造一個潛在的德國敵對國。因此蘇聯並沒有完全死去。斯大林放棄了一貫的猜疑,在自己民族和國家面臨亡國之際,展現了一個強力統治者的能力。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外交資源。努力使國家得到發展。蘇聯的廣大遠東領土和部分先進的軍事科技,也是蘇聯作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存在。蘇聯的困難在于周邊各國都對他懷有深深的敵意。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來幫助他,成為它的可靠盟友。這點和後世的華夏共和國非常相似。

但是這幾股勢力現在在戰爭剛結束時,都在分別安撫自己的小弟,瓜分戰爭的果實。

美系集團現在第一個要瓜分的戰果就是日本。雖然三國達成了協議。但是這並不代表其他盟國沒有意見。所以還要一個名義上的會議來結束與日本的戰爭狀態。1946年的6月1日。美、英、藍海、重慶和蘇聯政府的代表在東京舉行了會議。這次會議是處置日本的最後判決。日本天皇的代表和日本看守內閣派出人員拿著重金到處游說各國代表,力圖保留天皇。他們哪知道,不要說天皇,連日本的完整性都將失去。

當會議結果一被公布,日方代表幾乎暈倒在會場。這場戰爭,不光輸掉了,近百年的幾代人的全部努力。而且失去了國土的完整性。當日東京和各地出現了大規模的騷亂。

駐守東京的美國部隊和日本其他地區的藍海隊毫不猶豫的開槍鎮壓。尤其是藍海國的軍隊,本來就苦于沒有機會報仇,現在這場騷亂,使得藍海國有了殺人的最好借口。這場騷亂的發生的地區。到處都可以看到汩汩流動的紅色溪流。藍海國的第6師和第一旅的官兵後來都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療。

盟軍將這次騷亂稱作東京事件,而日本人和西方國家更是將這次騷亂事件稱作是大阪屠殺。不過有了新加坡轟炸之後藍海國的宣傳攻勢,各國都把藍海國在日本的大屠殺當作了藍海國的復仇。的確,這就是藍海國的復仇,由于第6師和第一旅的指揮官都深知日本人在華夏大陸中犯下的罪行。所以下令也很干脆,沒有絲毫猶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