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二十三章 進軍蘇門答臘島

作者 ︰ 水飛雲

**已經在內華達州的沙漠中爆炸了一顆核裝置!時間是1945年的8月11日。自從藍海國成立國家安全部之後,安全部和科技部就聯合設立了一個核安全小組,負責收集各國核信息和防範藍海核技術的泄露。新京大學也有一個依靠地震波的檢測手段監控**和德國的核進展的小組。翁先生(參看後世科技偉人)是這個地震檢測小組的組長。

8月11日,地震小組檢測到了**有一個當量在1000噸左右的核裝置爆炸後產生的大約4級的地震波。隨後在內華達州的情報人員也傳回了相關的信息。證明**在內華達州的試驗場有異常的動向。

這些信息被綜合起來,讓向華宇的手下專家們判斷,**已經成功爆炸了一個核裝置。雖然比異時空後世**的第一個核裝置的爆炸晚的多,但是畢竟還是人類歷史上爆炸的第一個核裝置。這對藍海國的今後戰略有著重大的影響。

按照爆炸核裝置到真正的原子彈出世的過程,大概還需要4-5個月,也就是說**將在12月份拿出能用于實際作戰的原子彈,至于投放到**還是德國,那就要看**人的想法了。齊之洋判斷**優先考慮的轟炸地點是**本土。美軍現在沒有能力將原子彈投放到德國本土。歐戰現在還在英國本土和蘇聯國內進行,到達德國本土需要從海上進行,是通過英國的航母上的艦載機進行。這是一個冒險的行為,即便是鐵桿盟友也不行。而**,完全可以投放到太平洋上的某一島上,甚至是**本土都是有可能的。按照目前**在東南亞的局勢,4-5個月後,**很可能就解決了東南亞,將日軍壓縮到了**本土附近。那時,完全可以實現原子彈在日軍本土爆炸。摧毀日軍的信心。快速結束盟軍在亞洲的戰局。

事實上**的考慮的確如齊之洋所判斷的。**在四艘正規航母下水之後,已經制定了快速擊敗日軍的計劃。這四艘航母都被派往了太平洋艦隊。參與太平洋戰爭,這四艘航母和44年建造的6艘護航航母以及太平洋艦隊原先的那艘正規航母組成的新的太平洋艦隊。這支艦隊對**本土的壓力實在是**聯合艦隊無法承擔的,日軍的第一航空艦隊被調到了塞班島,將艦隊布置在南太平洋和**本土之間,隨時準備增援各處。雖然**海軍提督山本五十六在44年辭職,但是**海軍還是一支擁有強大戰列艦和航母艦隊的海軍。想要擊敗日軍還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的歐洲戰略也使**不願意將原子彈這種殺人利器用在歐洲,以免在歐洲產生不可估量的後果。也就是結怨太深的問題。因此羅斯福準備將原子彈投到**本土,美軍已經開始了籌劃這件事情如何執行。各種訓練被提到了日程之上。**打算在一個適合的時機釋放原子彈的威力。

得知原子裝置爆炸的消息之後,齊之洋知道,留個藍海國的時機也只有4個月了。原子武器的威力,沒有人比藍海國的**更清楚了。甚至**人也不清楚這原子武器將會造成多大的危害。畢竟沙漠中爆炸和城市中爆炸還是有所區別的。一旦原子武器用了之後,對各國的心理壓力是完全不一樣的。包括**人的心理。也許核裝置只會給**人帶來震撼。但是原子彈在城市爆炸之後,給**人帶來的就是自信和自大。藍海必須在原子彈爆炸之前搶佔東南亞的各地。這樣才能在戰爭結束後充分的利用手中的籌碼進行討價還價,獲得最大的利益。

藍海整編100師迅速結束休整,藍海海軍陸戰隊第一旅、也被迅速的運往安達曼群島的布萊爾港。藍海**準備迅速收復東南亞的新加坡和其周邊地區,這些都是藍海國「曾經的國土」。

藍海海軍第一艦隊、驅逐艦隊和運輸艦隊都被調往了科倫坡,進行補給作業,準備在9月初登陸新加坡。藍海**不打算再管日軍在馬來半島上日軍的軍隊,而是直接用海軍陸戰隊和整編100師進行越界進攻。為了保證登陸作戰中的攻擊力量。藍海國還從本土馬達加斯加調來了45年初研制成功的V2導彈改進型,東風I型導彈100枚,準備在進攻前將日軍的機場和防御陣地進行覆蓋。把日軍在東南亞的堡壘新加坡當作一個試驗導彈的場地。雖然會殺傷大量的平民。但是藍海國也需要一種能提高自己攻擊力形象的武器,就像**的核彈一樣的東西,需要讓人認清藍海國的實力,不要妄圖在戰後有什麼小動作。

這100枚東風I型導彈是在V2導彈的基礎上,對制導部件和燃料部件進行了修改。使導彈的體型遠遠小于V2,而且制導的準確率也遠遠高于V2。東風導彈是采用的磁控管微波雷達制導。精確度能在射程130公里範圍內達到10米。雖然比不上後世的巡航導彈。但是對于機場和防御陣地這些龐然大物。這種精度的導彈已經足夠了。

藍海國的磁控管微波雷達已經將控制距離延長到了150公里。不過這種雷達需要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大,因此藍海國還專門改裝了一艘3000噸級的貨輪,作為控制東風I號導彈發射的輔助雷達艦。

藍海國還需要在距離新加坡不遠處地域先登陸,建立導彈發射基地。現在藍海國沒有研制成功在海上發射的導彈,因此還需要距離新加坡不遠處進行登陸。藍海國選擇了首先登陸班達齊亞,然後從班達齊亞向南推進,做出佔領蘇門答臘島和雅加達的舉動,迫使日軍回縮防守雅加達。藍海國則可以在新加坡對面的地域建立導彈發射場。

海軍陸戰隊第一旅擔任了這項艱巨的任務。1945年8月21日,藍海第一艦隊的轟炸機轟炸了日軍在班達齊亞的軍營,隨後陸戰隊第一旅的3個營在驅逐艦隊的掩護下,登陸班達齊亞。21日下午,第一旅成功的圍殲了日軍在班達齊亞的一個中隊,佔領了這座古老的交通港口。

藍海國的海軍陸戰隊第一旅隨後的1天內全部登陸。海軍陸戰第一旅搶在了日軍調動軍隊之前,往南出擊。此時的日軍已經失去了斗志,雖然抵抗還是堅決抵抗。但是已經沒有了戰爭之初必勝的信念,而這種信念是士氣的靈魂。此時的日軍大部分士兵都是機械的進行攻防。完全沒有了對勝利的渴望。隨著緬甸戰役的失敗,日軍陸軍的大半主力被殲滅。日軍的官兵們都已經知道自己的國家戰敗的結局基本已經無可避免了。現在就是看堅持多久的問題。

藍海海軍陸戰隊第一旅是藍海國最精銳的部隊,其攻擊力和行動力都出乎日軍的想象。一個照面下來,日軍在棉蘭的一個大隊就被擊潰。而且在藍海驅逐艦隊、運輸艦隊的快速的配合下,基本是全殲了這支大隊。藍海國的軍隊利用運輸艦,快速的逼近北干巴魯和巴東。

海軍第一旅的行軍和攻擊,也避不開日軍偵察機的偵查。日軍很快得知了藍海部隊的動向,日軍第一時間判斷就是藍海軍隊準備完全佔領蘇門答臘島。但是此時的日軍根本沒有兵力增援蘇門答臘島,日軍的兵力都在防守吉隆坡、新加坡和雅加達等核心城市。對于蘇門答臘島,只有一個聯隊和駐守在巴鄰旁的一個新編混成旅團防守,而且是散布在各主要城市,兵力最多的是巴鄰旁,有一個旅團駐守,其次是北干巴魯。日軍在此有一個大隊和聯隊本部。不過這點兵力完全不是海軍陸戰隊第一旅的對手,8月29日,第一旅佔領了蘇門答臘島的要地北干巴魯。

8月30日第一旅佔領了巴東和特拉耐普拉,距離巴鄰旁只有不到50公里。此時的藍海軍隊卻停止了進攻。日軍的偵察機卻發現,藍海國有大批部隊在巴東登陸。雖然不知道番號,但是藍海**隊就這麼幾支。此次登陸的部隊被**人判定為整編100師。這更加堅定了日軍的判斷,藍海國打算佔領蘇門答臘島。考慮達到新編混成第33旅團根本不是對方的對手,日軍準備將第33旅團撤回雅加達,協助雅加達的第34混成旅進行防守。

9月1日,藍海軍隊當然毫不猶豫佔領了巴鄰旁,也就意味著藍海軍隊佔領了整個蘇門答臘島。日軍判斷藍海軍隊將會在修整之後對海峽對面的雅加達進行攻擊。因此在雅加達開始修築工事,並且在巴鄰旁海峽敷設水雷。

日軍低估了藍海艦隊的速度,9月2日,藍海艦隊就出現在馬六甲海峽。停靠在了蘇門答臘島的布阿坦布港,只是**人的雷達在藍海軍隊設置在岸邊的雷達干擾措施的干擾下沒有發現而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