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歷史上的馬達加斯加登陸戰

作者 ︰ 水飛雲

1942年初,日軍不僅在太平洋節節勝利,而且還將魔爪伸向了印度洋。日本的遠洋潛艇開始在印度洋出沒,威脅著盟國的航運。此外在四月初聯合艦隊機動部隊對印度洋進行了突襲以後,皇家海軍不得不將東方艦隊的基地從錫蘭(今斯里蘭卡)的亭可馬里和科倫坡遷往肯尼亞蒙巴薩島(Mombasa)的Kilindini港。大部分支援北非戰場和印度洋戰場的物質都要經過馬達加斯加附近的航線,而馬達加斯加正處于法國維希傀儡政府的統治下。如果日本佔領了馬達加斯加,或者維希政府為日本潛艇提供基地,都會對該地區的盟國航運產生毀滅性的打擊,進而惡化印度洋乃至北非的局勢。另外德國潛艇如果利用該處進行補給也會造成不小的麻煩。維希法國的海軍基地位于馬達加斯加北部的迪耶果.蘇亞雷斯城。迪耶果.蘇亞雷斯城由迪耶果.蘇亞雷斯城區和它隔海相望的安特錫臘尼區(Antsirane)組成。要進入迪耶果.蘇亞雷斯城要通過一個狹長的水道,該水道密布水雷,法軍還在水道的入口處設有多處海岸炮群。與迪耶果.蘇亞雷斯城相隔一條狹窄地峽的海灣倒是一處較為理想的登陸地點,法軍在該處雖然也進行了布雷,不過卻疏于防範。

為了搶在日軍之前獲得這一重要的海軍基地,盟軍決定進行代號鐵甲艦(Ironclad)的登陸行動。該行動實際在前一年的年末就開始策劃了。這一行動的總指揮是羅伯特.斯圖格斯陸軍少將(Major-General

RobertSturges)。皇家海軍出動了光輝號、不屈號航空母艦和老式戰列艦拉米利斯號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前線指揮由海軍少將希福雷特負責(Rear

AdmiralSyfret)。

根據預定計劃,在南非空軍完成對登陸地域的偵察後。由屬于第五步兵師的第十三、十七步兵旅和二十九獨立步兵旅組成的登陸部隊、在第五兩棲突擊隊和海軍陸戰隊的協同下從迪耶果.蘇亞雷斯港西側的庫諾爾灣和安巴拉拉他灣登陸(Courrier

BayandAmbararata

Bay)。在這兩個海灣登陸的部隊分別向東進攻迪耶果.蘇亞雷斯城區和安特錫臘尼區。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的大青花魚、美制野貓和箭魚協同南非空軍為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支援。

維希法國方面,馬達加斯加總督阿曼德.列奧.安內特(GovernorGeneralArmandL on

Annet)共率領著近八千人的馬達加斯加守衛部隊。四分之三的士兵是馬達加斯加本地人,剩余的兩千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塞內加爾人。守衛迪耶果.蘇亞雷斯城的部隊人數約近三千。防衛該處的維希法國海軍共擁有8組海岸炮群、兩艘輔助巡洋艦、兩艘護衛艦和五艘潛艇。維希空軍則有十七架Morane-Saulnier

406戰斗機和10架Potez63轟炸機。

英軍登陸部隊分為快速運輸船隊與慢速運輸船隊兩部分,先後于4月26日和28日從德班出發。為這兩支運輸船隊提供護航的是一支由戰列艦拉米利斯號、航空母艦光輝號和不屈號與另外兩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六艘護衛艦和六艘掃雷艇組成的龐大艦隊。這一艦隊中的很多軍艦來自直布羅陀的H艦隊。另外,由薩默維爾麾下的皇家海軍東方艦隊在行動中提供遠程支援。

由于此前日軍潛艇在莫桑比克海峽頻繁活動,為了保險起見,英軍準備了兩套參謀機構。他們分別乘坐Keren號和Karanja號兩棲登陸艦前往。5月4日黃昏,兩支運輸船隊在距離馬達加斯加島約90英里處匯合。

作戰態勢圖

夜幕降臨後Laforey號驅逐艦開始在礁石區標明航道,由于認為在夜間沒有船只可以通行,法國人在此處根本沒有一兵一卒進行巡邏。在午夜到來時Laforey號完成了航道標明,午夜兩點,船隊中四艘兩棲登陸艦之一的Winchester

Castle號開始跟隨它前進,此後運輸船隊魚貫而行,相繼進入登陸區域的外部錨地。在船隊進入的同時,皇家海軍的掃雷艇在連接內外錨地之間約8英里長水道中也開始清掃水雷。它們引爆了數枚水雷,但是卻沒有驚醒任何一個法國人。在水雷清掃完畢後,運輸船隊放下登陸艇,進行搶灘登陸。5月5日6時20分,艦隊中的兩艘航空母艦開始出動箭魚與大青花魚魚雷攻擊機在海颶風、管鼻藿和美制野貓戰斗機的護航下對迪耶果.蘇亞雷斯港中的法**艦和附近法國飛機場進行空襲。此時已經有約兩千名登陸部隊上陸。

在大部隊登陸前的數小時,第五兩棲突擊隊突襲了位于登陸點附近的法軍海岸炮群。該行動達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該處的三百余名法國人大多數在睡夢中就當了俘虜,突擊隊只有微小的損失。天明後附近的法軍發動了幾次反擊,但是都被突擊隊擊退。在了兩天後,第五突擊隊還參與了佔領迪耶果.蘇亞雷斯的戰斗。

作為登陸先頭部隊的皇家韋爾奇燧發槍團(TheRoyalWelch

Fusiliers)在上陸後立即向距離登陸點約20英里的迪耶果.蘇亞雷斯挺進。部隊行進還未及半程時,他們俘獲了一名法**官和三名法國士兵。該團的指揮官讓這名法**官為迪耶果.蘇亞雷斯當地的殖民地官員帶去一封勸降信,敦促他盡快投降。這一做法更主要地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不是軍事需要,很快英國紳士們就為這一行為吃上了苦頭。在韋爾奇燧發槍團到達一個守衛安特錫臘尼的隘口前,他們和跟隨的坦克都受到了法國人的頑強阻擊,這只能是那個法**官通風報信的結果。此後英軍和法軍在安特錫臘尼戰線形成膠著局面。

迪耶果.蘇亞雷斯港(左上)、英軍登陸部隊(左下)、英軍搶灘登陸(上)

讓我們把目光轉回海灘,庫諾爾灣和安巴拉拉他灣兩個登陸場相距一段距離,它們的側翼之間沒有直接聯系。這兩個海灣中的水雷比預期要密集,所以掃雷花費的時間比原來估計的要長。在5日午時,一艘護衛艦不幸被觸雷沉沒。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大型船只在掃雷完成後暫時無法進入內錨地,它們只能在相距海灘較遠處放下登陸艇。這造成了登陸艇往返時間較長,登陸部隊因此無法得到足夠的食品彈藥補給。不幸的是Bachequero號坦克登陸艦也無法將部隊急需的野炮及時送上岸。經過一整天的尋找,它才利用漲潮的機會將火炮送上了庫諾爾灣的一處偏僻海灘。這又帶來了一個問題,由于附近沒有道路,送上岸的火炮無法運走,這導致它們來不及為攻取安特錫臘尼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為了盡可能多地運送兵員,登陸部隊的裝備被削減到最低限度。登陸指揮部和第二十九旅總共只攜帶了約一百輛車輛,這限制了部隊的快速機動能力。此外,通訊兵和無線電設備也被削減,這對部隊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影響。在6日清晨蘭開夏步兵團的一部成功地穿越了法軍防線,由于無法和大部隊取得聯系,他們不得不帶著俘虜重新返回他們的出發地。在英法兩軍在安特錫臘尼外圍交戰時,第五兩棲突擊隊成功地攻佔了迪耶果.蘇亞雷斯城區,但是由于沒有船只,他們無法到達隔海相望的安特錫臘尼。

繼二十九旅後,被寄予厚望第十七旅也完成上陸。在有新生力量加入的情況下,斯圖格斯決定利用夜色掩護開始全線進攻,以打破在安特錫臘尼周圍的僵局。為了配合正面進攻,希福雷特派遣50名海軍陸戰隊員乘坐安東尼號驅逐艦

(HMS

Anthony)在安特錫臘尼的碼頭上登陸。在這次突襲行動發起前約30分鐘,正面進攻打響,法軍的兵力全被吸引到正面戰線,這為這次偷襲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局面。安東尼號上的陸戰隊員在馬丁.普萊斯上尉(Captain

Martin

Price)的指揮下,冒著法軍的零星炮火登陸。這次行動達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安特錫臘尼城區內沒有多少法軍。普萊斯和他的部屬佔領了法國在安特錫臘尼海軍後勤站並俘獲了它的指揮官。在城區內被關押的很多英**民也被釋放,這其中包括一名即將于次日被處死代號梅耶斯先生(Mr.

Myers)的英國特工。7日凌晨1時許,英軍攻入了當地殖民地官員官邸,法軍有組織的抵抗結束。但是部分裝備12英寸火炮法軍海岸炮兵還未投降。皇家韋爾奇步兵團團長希杰.斯托克維爾(Lieutenant-Colonel

Hughie

Stockwell)攜帶兩瓶杜松子酒前去拜會了他們的指揮官。在斯托克維爾的說服下,這些法國人也停止了抵抗。駐守迪耶果.蘇亞雷斯周邊其他地區的部分法軍迅速撤往馬達加斯加島內陸。

本文摘自《海洋世界》2005年第8期CNKI:SUN:HYSJ.0.2005-08-012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