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 第二百章 雜牌師長的煩惱

作者 ︰ 不老的江湖

第二百章雜牌師長的煩惱

東北格局風雲變幻。

這邊,毛偉人的雄偉攻略還在初級階段,民主聯軍打了一年多,遠遠未達到延安的目標。

那邊,老蔣動手了。

1947年6月,老蔣簽了殺氣騰騰的國民政府《戡亂總動員令》︰

黨員應限期申請登記,月兌離黨籍,並得施以感訓或勞役;

不登記者一律予以逮捕,移送有關機關審判懲處;

在各地組設之機關團體一律予以封閉,其房屋及一切財物,除屬于他人所有,經查明得還外,悉交當地政府依法處理。

夠狠的。

這也就算徹底撕破臉皮了。

針鋒相對的是,在花了一年不到的,頂住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以後,開始了局部地方的反擊和突破。

對敵工作部,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根據延安要求,各中央局、地方黨組織、各縱隊于47年相繼成立的。

在東北局對敵成立大會上,聯總司令員101只用了一句話,概括了這個部門的意義,那就是︰

一手打,一手拉

這句話通俗易懂,也說到了點子上。

從東北來看,國民黨軍隊表面上佔據著優勢︰

7個正規軍,加上炮兵、空軍、特種兵以及地方武裝,總兵力過30萬,而且裝備精良,後勤保證步步到位,另外的一大優勢是除哈爾冰之外的主要大城市、交通線、企業都控制在他們手里。

東北民主聯軍經過土改、剿匪和局部反擊之後,力量得到了增強,東北老鄉主動報名當兵的越來越多。

一不,主力部隊、地方武裝合計達到了22萬。

別看這數字不算大,太困難了。

十萬大軍水陸北上,一直被杜聿明的部隊壓著打,一直退到松花江的北邊。

絕境之中,搞土改,剿土匪,躲開敵人主力,悄悄做一些基礎工作,把東北老鄉的心先給奪了。

這一招,真給走對了。

有一點,蔣介石、杜聿明也不得不承認,到1947年的春天,兩軍對壘東北的形勢已經生微妙的變化。

國民黨屢次圍剿,聯軍力量越打越強,反擊力度越來越大,更為要命的是,在漫長的戰線上,由于重點確保大城市的戰略,導致兵力配備分散,機動力量明顯不足,對于聯軍的機動進攻,經常出現調度、配置、協同上的明顯問題。

在東北保安司令部給國防部和蔣介石的報告中,此時屢屢出現要求增兵的字眼。

但是,蔣介石當時正忙于陝甘寧和山東地區的重點進攻,暫時顧不上東北。

關鍵是,對于杜聿明這個黃埔一期優秀生與四期小師弟的較量,他並不滿意。

恰巧杜聿明身體有點問題,需要入院治療。他很快派出黃埔的炮兵教官、參謀總長陳誠親自坐鎮東北,與黃埔的四期生決一死戰。

師兄斗法輸了,老師上

在社會部基礎上成立的縱隊對敵工作部,當時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通過動社會力量,廣交各種,策反一部分可以拉的軍隊和軍官。

一手打,一手拉,說的就是一邊進攻,一邊策反。

設置情報處、行動處、策反處、秘處。

情報處負責情報收集、電碼破譯,處長高陽、副處長劉勝;

行動處負責對內對外的案件查破、審理以及鋤奸反特,處長白兵

策反處負責對國民黨軍官進行策反、勸降和教育,陳副部長兼處長,副處長梁青。

秘處負責關系梳理、統一戰線和對外聯絡,處長許一梅。

喬向文在掛牌之後的第一次會議上,就讓大家改變思路,廣泛動各種社會力量,如國民黨軍官兵的家屬和親友、與國民黨將領有交往的愛國民主人士、有聲望的地方紳上、敵軍駐地附近的進步群眾等。

他根據上級的要求,詳細介紹了策反工作的要點、注意事項和方式方法。

縱隊的策反工作,他形象地用了兩個詞︰

拉出來,指的是通過關系人,通過宣傳和攻心,說服對象;

打進去,指的是是物色工作對象,打入敵軍內部,伺機而動。

在第一次會議上,對于近期策反對象,喬向文一句話,雜牌軍。

這樣說,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正確的。

國民黨軍隊內部,長期存在著嫡系與旁系、主力與雜牌、派系與派系、派系內部之間的重重矛盾與復雜斗爭。

江湖稍微插幾句。

國民黨軍隊的派系,早在孫中山依靠地方軍閥建立政權時就產生了。

孫中山沒軍隊,所以吃了不少虧,黃埔軍校就是吃了太多的苦頭之後,一代偉人痛定思痛的產物。

在後來的軍閥混戰中,蔣介石戰勝了其他各路實力派,成為了掌握全政大權的領袖人物。但是,蔣介石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加上紅軍在全國各地的以及日本對中國的逐步蠶食,他又不得不依靠這些名義上歸順中央的軍閥維持現狀,以維護他的統治。

當時的大派系有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等,其他小派系如川軍、滇軍、貴軍、寧夏馬軍、粵軍等,更是不勝枚舉。

就連蔣介石所謂的中央軍也分嫡系和旁系,大的就有陳誠、胡宗南和湯恩伯,小團體則有孫立人、杜聿明、王耀武、李彌等等。這些派系的形成使得國民黨軍隊內部矛盾重重。嫡系看不起旁系和雜牌,作戰時總讓雜牌充當炮灰。

雜牌則拼命保存實力,出工不出力,這就從根本上形成了嫡系與雜牌之間的互不信任。

東北戰場尤其如此。

一兵團,六兵團,九兵團,都是臨時調配。

兵團內部,每個軍都是成分不同。

滇軍,川軍,老東北軍,各打各的算盤。

雜牌軍的將領個個都是老江湖,薪餉、編制、裝備都比嫡系的中央軍差,但是打仗總讓他們沖在前面送死。這些原本雄踞一方的軍閥,誰不懂得狡兔三窟的生存之道。雖然跟了蔣介石,暗地里或多或少都會給留條後路。抗戰期間許多雜牌軍將領都和、八路軍新四軍有過接觸或合作。

滇軍121師長潘國盛,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個。

早年跟隨龍雲一起投奔雲南都督蔡鍔的反袁義軍,因作戰勇敢,很快被提拔為為連長,後擔任雲南軍官講習團副團長,主抓訓練,為滇軍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軍事人才。

在後來的軍閥混戰里,他緊緊跟隨龍雲,親自帶著學員參加戰斗,在眾多部隊中十分搶眼,以善于動腦筋打聰明仗出名。

抗日戰爭期間,雲南地處後方,但龍雲先後派遣滇軍20多萬赴抗戰前線,參加了包括「台兒莊戰役」等二十多次戰役,雲南子弟傷亡十余萬人,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後因雲南王龍雲與蔣介石矛盾日益尖銳,蔣介石遂下了毒手,于抗戰勝利後的一個月不到,把龍雲調至南京任「軍事參議院院長」的虛職,實際上軟禁了起來。

之後,蔣介石立刻以剿共名義,將滇軍主力分別調離雲南。

121師和潘國勝,輾轉來到東北,駐屯盛陽。

在抗日戰場上,潘國盛稱得上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名將,每次與日寇作戰,連戰皆捷,打得日本鬼子望風而逃,為此還引得很多中央軍將領的嫉恨。

移師東北的一年多里,在與民主聯軍的多次戰斗中,他作為雜牌軍,總是第一個被派上去打沖鋒,但卻連續打了幾次敗仗。這引起了軍長杜雨時的不滿,進而懷疑。

昨天,在他強烈反對的情況下,軍部把他屬下的兩個團長都調走了,另派了兩個杜雨時的親信就職。

這種情形,讓潘國盛又氣又惱。

這一切,都被元錦看在了眼里。

元錦正是喬向文打入121師的內線。

元錦,大伙沒感覺,說起李洪銘這個化名,老們都有記憶。

對,正是抗戰時期山東八路軍的第一臥底,長期打入日本特務機關的李洪銘。

完成在山東日本情報機關的潛伏任務之後,根據已經來到東北的喬向文的安排,在他叔叔的、一位著名民主人士的介紹下,28歲的元錦也來到東北,擔任了潘國盛的副官,自此也恢復了本名。

早在121師初到東北時,縱隊社會部就看出這支滇軍的與眾不同——配備差,受排擠,官兵士氣不振。

很快,元錦在121師內成立了地下黨小組,秘密地進行活動。

在一年多的接觸力,元錦的正派、正氣和一些進步思想,也潛移默化地灌輸給了潘國盛。

最近的連遭失敗,兩位嫡系團長的調任,讓潘國盛這個一師之長受不了了。

策反的最佳終于等到了。

根據喬向文的指示,這天,元錦在陪著師長喝了幾杯酒後,听他泄著內心的不滿,說著121作為雜牌軍的苦惱,還對老長官龍雲被囚禁一事憤憤不平。

「師座,這些話傳出去要惹禍的啊,你不怕我去告密嗎?」無錯不跳字。雲錦試探著。

潘國盛月兌了軍,只穿了一件襯衫,道你這小子,就不怕我把你當抓起來嗎?」無錯不跳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北上南下最新章節 | 北上南下全文閱讀 | 北上南下全集閱讀